一种装配式墙面用活动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96947发布日期:2021-10-27 17:08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墙面用活动底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墙面用活动底座。


背景技术:

2.医用设备带一般安装在医院病房内的床头墙上,为病人提供各种气体终端、对讲呼叫系统、数据接口、照明或空调开关、电源开关和床头灯等各种服务设施集成为一体,它是中心供氧以及中心吸引系统的必不可少的气体终端控制部件。现有的这种安装在病床床头墙上的医用设备带,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来说都造成十分不便,如重患病人躺在床上或倚靠在床头墙上,医护人员到设备带安插接头时会扰到或撞到病人,或者病人将设备带上的接头挡住或者一不小心会触电而造成生命危险;然后如果是养老公寓装这种外露的设备带,还会影响室内装饰效果,老年人在居住时看见设备带也可能会引起反感和心情不好。
3.现有技术中,龙骨固定于墙体,墙板固定于龙骨之上,无法实现墙板的活动连接,拆卸不方便。为此,与必要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现提供一种装配式墙面用活动底座。
5.为了达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装配式墙面用活动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及轮子,底座本体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及移动部,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平行设置,且分别设于底座本体的上下两侧,移动部设于底座本体的左右两侧;第一安装部与轨道龙骨滑动配合;第二安装部开设螺纹槽,螺纹槽与套筒转动配合;移动部安装有轮子,轮子与轨道龙骨滚动配合,以实现底座本体联动套筒沿轨道龙骨运动。
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移动部包括安装槽及竖直部,竖直部设于安装槽的两侧,且与安装槽一体连接。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及连接部,第一水平部与第二水平部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侧,第一水平部与第二水平部对应开设内凹孔。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轮子的两端安装有连杆,连杆卡接于内凹孔,以使轮子与内凹孔转动配合。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轮子与连接部之间具有间隙。
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轮子的直径大于第一水平部的宽度,以使轮子凸出于竖直部之外。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轨道龙骨的两侧具有滑轨槽,滑轨槽与轮子滚动配合。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套筒具有螺纹,螺纹槽与螺纹转动配合。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螺纹槽设于第二安装部的中部,螺纹槽的底端设有凹槽,凹槽
与螺纹槽之间设有限位台阶。
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与移动部一体成型。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墙面用活动底座,通过活动底座和轨道龙骨的配合,可以实现墙板可移动式连接,便于拆卸和安装墙板。
18.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底座本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底座本体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底座本体与轮子结构连接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底座本体的侧视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轨道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第一安装部、2第二安装部、3移动部、31竖直部、32安装槽、321内凹孔、322第一水平部、323第二水平部、324连接部、33螺纹槽、331限位台阶、332凹槽、4轮子、5套筒、6轨道龙骨、61滑轨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27.实施例1:
28.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墙面用活动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及轮子4,其中,底座本体包括第一安装部1、第二安装部2及移动部3,第一安装部1与第二安装部2平行设置,且分别设于底座本体的上下两侧,第一安装部1与轨道龙骨6滑动配合;第二安装部2开设螺纹槽33,螺纹槽33与套筒5转动配合;移动部3设于底座本体的左右两侧,移动部3安装有轮子4,轮子4与轨道龙骨6滚动配合,以实现底座本体联动套筒5沿轨道龙骨6运动。
29.移动部3包括安装槽32及竖直部31,竖直部31设于安装槽32的两侧,且与安装槽32一体连接。安装槽32包括第一水平部322、第二水平部323及连接部324,第一水平部322、第二水平部323及连接部324一体成型,提高结构强度。第一水平部322与第二水平部323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连接部324的上下两侧,第一水平部322与移动部3上端的竖直部31垂直设置且一体连接,第二水平部323与移动部3下端的竖直部31垂直设置且一体连接。底座本体两侧的移动部3对称设置,提高稳定性能,并且结构设计更加美观。
30.第一水平部322与第二水平323部对应位置分别开设内凹孔321,轮子4的两端安装有连杆,连杆卡接于内凹孔321,以使轮子4与内凹孔321转动配合。
31.轨道龙骨6的两侧具有滑轨槽61,滑轨槽61与轮子4滚动配合,轮子4与连接部324
之间预留一定的间隙,轮子4的直径大于第一水平部322的宽度,以使轮子4凸出于竖直部31之外,能够保障轮子4顺利地沿轨道龙骨6的滑轨槽61滚动。
32.套筒5的外壁设有螺纹,螺纹槽33的内壁设有与之对应的螺纹,通过螺纹之间的转动配合,以使套筒5连接固定于活动底座。
33.螺纹槽33设于第二安装部2的中部,螺纹槽33的底端设有凹槽332,凹槽332与螺纹槽33之间设有限位台阶331,套筒5的螺纹沿着螺纹槽33旋转至限位台阶331,能够起到限位的作用。凹槽332用于对贯穿套筒5的弹簧进行限位,使得弹簧抵靠于凹槽332内。
34.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安装部1、第二安装部2与移动部3一体成型,提高结构的强度,有利于提升活动底座的寿命。
35.本实施例的活动底座可以用于墙面板的连接中,活动底座一端连接面板,另一端与轨道龙骨滑动连接,使得活动底座沿着轨道龙骨运动,并联动面板运动,能够实现对面板的平移滑动。
36.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墙面用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本体及轮子,底座本体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及移动部,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平行设置,且分别设于底座本体的上下两侧,移动部设于底座本体的左右两侧;第一安装部与轨道龙骨滑动配合;第二安装部开设螺纹槽,螺纹槽与套筒转动配合;移动部安装有轮子,轮子与轨道龙骨滚动配合,以实现底座本体联动套筒沿轨道龙骨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用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包括安装槽及竖直部,竖直部设于安装槽的两侧,且与安装槽一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用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水平部、第二水平部及连接部,第一水平部与第二水平部平行设置,且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侧,第一水平部与第二水平部对应开设内凹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用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子的两端安装有连杆,连杆卡接于内凹孔,以使轮子与内凹孔转动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用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子与连接部之间具有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用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子的直径大于第一水平部的宽度,以使轮子凸出于竖直部之外。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用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龙骨的两侧具有滑轨槽,滑轨槽与轮子滚动配合。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用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具有螺纹,螺纹槽与螺纹转动配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用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槽设于第二安装部的中部,螺纹槽的底端设有凹槽,凹槽与螺纹槽之间设有限位台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面用活动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与移动部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墙面用活动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及轮子,底座本体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及移动部,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平行设置,且分别设于底座本体的上下两侧,移动部设于底座本体的左右两侧;第一安装部与轨道龙骨滑动配合;第二安装部开设螺纹槽,螺纹槽与套筒转动配合;移动部安装有轮子,轮子与轨道龙骨滚动配合,以实现底座本体联动套筒沿轨道龙骨运动;通过活动底座和轨道龙骨的配合,可以实现墙板可移动式连接,便于拆卸和安装墙板,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便于操作。便于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丁欣欣 丁泽成 王文广 周东珊 操婷 武鹏 李鹏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亚厦装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3
技术公布日:2021/10/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