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停车库

文档序号:26135458发布日期:2021-08-03 13:22阅读:65来源:国知局
立体停车库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也越来越大。汽车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停车难的问题也变得越发的突出。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停车场地向空间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在此趋势下,立体停车库应运而生。立体停车库通过利用土地上方空间,提高土地面积利用率,在平均一个停车位的土地上实现两辆或者多辆车的存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停车难的问题。但是,现有的立体停车库实现车辆存、取的过程繁琐、耗时较长,导致运行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在上下班高峰期人们便捷存取车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立体停车库运行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升运行效率的立体停车库。

一种立体停车库,包括:

框架;

升降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及载车板,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使所述载车板移在初始位置与存取位之间升降,所述载车板相对的两个边缘具有第一梳齿;及

存车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框架的转移组件及多个存车框,每个所述存车框均能够在所述转移组件的驱使下移动至所述存取位,每个所述存车框设有抱爪,且所述抱爪具有第二梳齿;

其中,位于所述存取位的所述抱爪在合拢及张开时,所述第二梳齿能够穿过位于所述存取位的所述载车板的所述第一梳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为龙门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使所述载车板绕转轴旋转,所述转轴沿所述载车板的升降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由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存取位延伸的升降轴,所述载车板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升降轴,且所述升降轴能够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车板相对的两个边缘均形成有第一弧形凹槽区域及长条形的第一平面区域,所述第一梳齿分布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区域及所述第一平面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抱爪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两个支脚,每个所述支脚上均形成有第二弧形凹槽区域及长条形的第二平面区域,所述第二梳齿分布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区域及所述第二平面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移组件能够驱使多个所述存车框沿环形路径做循环运动,且多个所述存车框沿所述环形路径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体停车库具有两个相互间隔的所述存取位,且两个所述升降机构与两个所述存取位对应设置,每个所述存车框能够移动至任一个所述存取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车机构还包括与所述抱爪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所述载车板朝向所述存取位移动时,能够驱使所述传动机构能够带动所述抱爪合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车机构还包括自锁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抱爪合拢至预设位置时,能够带动所述自锁机构将所述抱爪锁止;

所述自锁机构处于锁止状态,且所述载车板移动至所述存取位,能够驱使所述传动机构将所述自锁机构解锁。

上述立体停车库,存车时,待存车辆先驶入载车板,并在载车板的带动下由初始位置移至存取位。此时,存取位上还存在空的存车框。接着,空的存车框的抱爪合拢,第二梳齿穿过第一梳齿并将载车板上的待存车辆托起,待存车辆便存放于存车框内。取车时,空的载车板先由初始位置升至存取位,而存放有待取车辆的存车框也移动至存取位。接着,承载待取车辆的抱爪松开,第二梳齿穿过第一梳齿,而原则先由抱爪托起的待取车辆则落到载车板。载车板回到初始位置,便可将车辆取走。可见,上述立体停车库通过抱爪合拢或张开便可实现车辆的存取,过程简单,从而显著提升了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立体停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立体停车库的剖面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立体停车库中载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立体停车库中存车机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存车机构局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立体停车库100包括框架110、升降机构120及存车机构130。

框架110起支撑作用,一般由机械强度较高的钣金件组装而成。具体在本实施例中,框架110为龙门架结构。龙门架结构具有两侧的立柱及连接两侧立柱的横向支撑部分。两侧的立柱可提供支撑力,横向支撑部分则用于立体停车库100各部件的安装。安装立体停车库100时,龙门架结构的框架110可以跨设于道路两旁,从而有效利用道路上方的空间进行车辆的停放。框架110完成安装后,类似于人行天桥。因此,立体停车库100的安装不用额外占用地面空间、不需要专门的场地建造,对场地的要求较低,便于大范围推广。

升降机构120包括驱动组件121及载车板122,驱动组件121能够驱使载车板122移在初始位置与存取位之间升降。驱动组件121一般包括电机、传动轴、齿轮等元件,用于提供升降的动力。载车板122一般为金属板,可以承载待存或待取的车辆。立体停车库100完成安装后,位于初始位置的载车板122一般与地面大致平齐,以方便车辆驶入及驶出;而存取位指的是车辆存取的入口,一般位于初始位置的上方。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存车机构130包括设于框架110的转移组件131及多个存车框132。转移组件131一般包括电机及由电机驱动的传动带、链条等结构。存车框132一般为金属框架结构,用于存放车辆。多个存车框132能够同时存放多辆车辆,且多个存车框可以在框架110内叠放。而且,每个存车框132均能够在转移组件131的驱使下移动至存取位。在存取位上,存车框132能够与载车板122之间进行车辆的交接,从而进行车辆的存取。

在本实施例中,转移组件131能够驱使多个存车框132沿环形路径做循环运动,且多个存车框132沿环形路径间隔设置。

具体的,转移组件131包括电机、相对设置的两个传动轮及套设于传动轮的环形链条或传送带,多个存车框132则依次安装于链条或传送带上。由于存车框132沿环形路径设置为双层,故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而且,转移组件131可带动存车框132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运转。在存取车辆时,可按照就近原则控制转移组件131的运转方向,将最近的空的存车框132送至存取位,或将存放待取车辆的存车框132按照最短路径送至存取位,以提升存取效率。

存车时,待存车辆由车主驾驶到始位置的载车板122上;载车板122在驱动组件121的驱使下来到存取位,并将其上的待存车辆转交给位于存取位的空的存车框132进行存放。取车时,空的载车板122在驱动组件121的驱使下来到存取位,存放待取车辆的存车框132移动至存取位,待取车辆由存车框132转交给空的载车板122。接着,载车板122带动待取车辆来到初始位置,车主便可将车辆开走。

在本实施例中,立体停车库100具有两个相互间隔的存取位,且两个升降机构120与两个存取位对应设置,每个存车框132能够移动至任一个存取位。

具体的,升降机构120的载车板122可升至对应的存取位上,并与该存取位上的存车框132进行车辆交接。即,在每个存取位上,均可进行车辆的存取。立体停车库100安装时,可将两个升降机构120设于道路的两侧。如此,在道路两侧均可进行存取车,故车主在存取车时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升降机构120,而无需在道路上掉头,从而显著提车辆升存取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21能够驱使载车板122绕转轴旋转,转轴沿载车板122的升降方向延伸。载车板122的升降方向为初始位置到存取位的方向,即图1所示的竖直方向。

载车板122绕转轴旋转,便可带动载车板122上的车辆旋转。因此,在载车板122带动车辆升降的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对车辆实现掉头。如此,可保证用户在取到车辆时,车辆的朝向始终与道路同向,从而无需车主取车后自行掉头,能够显著提升取车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21包括由初始位置向存取位延伸的升降轴1211,载车板122可滑动地套设于升降轴1211,且升降轴1211能够旋转。

载车板122可通过爬升组件(图未示)进行驱动,从而能够沿升降轴1211升降,以实现在初始位置与存取位之间来回移动。升降轴1211可通过电机带动,实现旋转,从而带动载车板122绕转轴旋转。

请一并参阅图3,载车板122相对的两个边缘具有第一梳齿1221。每个存车框132设有抱爪133,且抱爪133具有第二梳齿1331。抱爪133可以合拢及张开,抱爪133合拢可以将车辆托起,而抱爪133张开则可将车辆释放。其中,抱爪133可由液压系统、电驱动系统等动力元件进行驱动,从而实现合拢及张开。

第一梳齿1221及第二梳齿1331均包含多个间隔且并列的齿柱,且相邻的两个齿柱之间具有齿槽。而且,位于存取位的抱爪133在合拢及张开时,第二梳齿1331能够穿过位于存取位的载车板122的第一梳齿1221。也就是说,当载车板122及存车框132移动至存取位时,第二梳齿1331与第一梳齿1221交错设置。即,第二梳齿1331的齿柱对着第二梳齿的齿槽。

存车时,承载有待存车辆的载车板122及空的存车框132来到存取位。接着,空的存车框132的抱爪133合拢,第二梳齿1331穿过第一梳齿1221并将载车板122上的待存车辆托起,直至待存车辆与载车板122分离,待存车辆由载车板122转交至存车框132内。取车时,空的载车板122及存放待取车辆的存车框132来到存取位。接着,承载待取车辆的抱爪133松开,第二梳齿1331穿过第一梳齿1221,而原则先由抱爪133托起的待取车辆则落到载车板122,从而实现将待取车辆由便将待存车辆由存车框132转交至载车板122。承载待取车辆的载车板122回到初始位置,车主便可将车辆取走。

车辆存取过程中,均是车轮与载车板122及存车框132接触。请再次参阅图2,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载车板122相对的两个边缘均形成有第一弧形凹槽区域1021及长条形的第一平面区域1022,第一梳齿1221分布于第一弧形凹槽区域1021及第一平面区域1022。

载车板122一般呈矩形,第一梳齿1221分布于载车板122的两个长边。第一平面区域1022沿载车板122边缘的长度方向延伸。在载车板120上,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凹槽区域1021及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区域1022,可分别与车辆的四个车轮的位置对应。其中,第一弧形凹槽区域1021能够与车轮的轮廓较好的匹配,可用于定位车辆的前轮,并使车辆在载车板122上更稳定,而第一平面区域1022则用于承载后轮。而且,由于第一平面区域1022覆盖的面积较大,故可匹配不同轴距的车辆,从而增强立体停车库100的兼容性。

进一步的,请再次参阅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抱爪133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两个支脚(图未标),每个支脚上均形成有第二弧形凹槽区域1031及长条形的第二平面区域1032,第二梳齿1331分布于第二弧形凹槽区域1031及第二平面区域1032。

具体的,支脚可以呈板状结构,并可转动地设于存车框132。两个支脚通过转动可相互靠近,从而使抱爪133合拢或张开。同样的,第二弧形凹槽区域1031可用于定位车辆的前轮,而第二平面区域1032则可匹配不同轴距的车辆。如此,存车框132也可适配不同轴距的车辆。

在存取位,第二弧形凹槽区域1031及第二平面区域1032的位置分别与第一弧形凹槽区域1021及第一平面区域1022的位置对应。因此,在存取车辆时,前轮可由第一弧形凹槽区域1021转移至第二弧形凹槽区域1031,或由第二弧形凹槽区域1031转移至第一弧形凹槽区域1021;而后轮则可由第一平面区域1022转移至第二平面区域1032,或由第二平面区域1032转移至第一平面区域1022。

在本实施例中,存车机构130还包括与抱爪133传动连接的传动机构(图未示),载车板122朝向存取位移动时,能够驱使传动机构能够带动抱爪133合拢。

具体的,传动机构可以通过钢索、齿轮与抱爪133连接。而且,传动机构上可设置类似于凸柱的结构。存放车辆时,抱爪133处于打开状态,当载车板122上升至一定高度后,载车板122将与凸柱抵接并可推动凸柱移动。凸柱移动,可带动钢索或齿轮驱动抱爪133逐渐合拢。通过设置,可使载车板122达到存取位时,抱爪133刚好完全合拢,从而实现车辆交接。也就是说,在存放车辆时,车辆的提升过程与交接过程可同时进行,且无需另外设置动力元件驱动抱爪133合拢。因此,立体停车库100的结构更简单且运行效率更高。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存车机构130还包括自锁机构(图未示),传动机构带动抱爪133合拢至预设位置时,能够带动自锁机构将抱爪133锁止。此外,自锁机构处于锁止状态,且载车板122移动至存取位,能够驱使传动机构将自锁机构解锁。

具体的,上述预设位置一般指的是抱爪133完全合拢的位置。由于自锁机构能够将抱爪133锁止。因此,在存车过程中,当载车板122回到初始位置后,抱爪133可在自锁机构的作用下保持合拢状态,实现车辆的存放。

取车时,自锁机构处于锁止状态,存放待取车辆的存车框132上的抱爪133处于合拢状态。接着,空的载车板122移动至存取位,便可驱使传动机构带动自锁机构解锁。解锁后,抱爪133将无法承载待取车辆重量而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打开,待取车辆则自然落到载车板122的表面。如此,载车板122到位即可取出,无需等待,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自锁机构可以是凸轮锁止结构、楔形块锁止结构等,可类似于自动圆珠笔的锁止结构。当自锁机构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一次对自锁机构施加作用时,可使自锁机构锁止;而对处于锁止状态下的自锁机构,第二次施加作用则可使自锁机构解锁。

上述立体停车库100,存车时,待存车辆先驶入载车板122,并在载车板122的带动下由初始位置移至存取位。此时,存取位上还存在空的存车框132。接着,空的存车框132的抱爪133合拢,第二梳齿1331穿过第一梳齿1221并将载车板122上的待存车辆托起,待存车辆便存放于存车框132内。取车时,空的载车板122先由初始位置升至存取位,而存放有待取车辆的存车框132也移动至存取位。接着,承载待取车辆的抱爪133松开,第二梳齿1331穿过第一梳齿1221,而原则先由抱爪133托起的待取车辆则落到载车板122。载车板122回到初始位置,便可将车辆取走。可见,上述立体停车库100通过抱爪133合拢或张开便可实现车辆的存取,过程简单,从而显著提升了运行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