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05535发布日期:2021-12-01 09:22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


背景技术:

2.在目前的结构施工中,楼板厚度控制一直以来都是质量控制的要点,过厚则增加荷载同时影响装修面层,过薄则导致楼板承载力不足。将楼板厚度的偏差控制在(

5,8mm)以内,一直是工程追求的目标。传统的打线控制混凝土楼板厚度的方式会有控制高度不准确、工程进度慢、线容易滑落等弊端。因此,亟需一种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传统的打线控制混凝土楼板厚度的方式会有控制高度不准确、工程进度慢、线容易滑落等弊端,提供一种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使楼板厚度控制有更高的精确性,提升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节省人工成本。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包括:
6.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竖立设置;
7.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管状主体的底部,所述管状主体和所述底座之间通过加劲肋加固,所述管状主体、底座以及所述加劲肋通过pvc材料一体化成型。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包括管状主体和底座,管状主体竖立设置,底座设置于管状主体的底部,管状主体和底座之间通过加劲肋加固,管状主体、底座以及加劲肋通过pvc材料一体化成型,底座用于将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与模板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管状主体的高度与拟浇筑楼板的厚度一致,所述管状主体的侧壁部分敞开开口。
11.进一步地,所述敞开开口的角度为90
°

1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形状为圆环形,且环向预留孔洞,钢钉穿过孔洞将底座与模板固定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孔洞为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为3mm。
14.进一步地,所述孔洞的数量为4个,且沿着圆周方向等间距布置。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的平面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的剖面图。
17.图中:
[0018]1‑
管状主体;2

底座;3

加劲肋;4

敞开开口;5

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0]
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的结构组成。
[0021]
实施例一
[002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包括管状主体 1和底座2,管状主体1竖立设置,底座2设置于管状主体1的底部,管状主体1和底座2之间通过加劲肋3加固,管状主体1、底座2以及加劲肋3通过 pvc材料一体化成型,底座2用于将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与模板固定连接。
[0023]
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管状主体1的高度与拟浇筑楼板的厚度一致,管状主体1的侧壁部分敞开开口4。敞开开口4的角度为90
°

[0024]
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底座2的形状为圆环形,且环向预留孔洞5,钢钉穿过孔洞5将底座2与模板固定连接。
[0025]
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孔洞5为圆孔,圆孔的直径为3mm。
[0026]
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孔洞5的数量为4个,且沿着圆周方向等间距布置。
[0027]
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8]
步骤s1、提供前述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备用;
[0029]
步骤s2、待现浇楼板钢筋绑扎完成后,楼板板底保护层垫块到位后,将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用钢钉固定于模板上;
[0030]
步骤s3、相邻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的纵横向间距为2m,且楼板四角均设置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距离墙边线100mm,钢钉穿过底座上的圆孔并固定;
[0031]
步骤s4、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没过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的顶端即可停止浇筑,应用刮杆按照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找平并控制楼板厚度。
[0032]
在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步骤s1中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呈梅花型布置。
[0033]
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是一种防水型预埋件, pvc材质,其高度与楼板厚度一致,现浇楼板钢筋绑扎完成,楼板板底保护层垫块到位后,将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用铁钉固定于模板上,呈梅花型布置。安装时,纵横向间距约为2m,安装后复核其标高。楼板四角均设置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且距墙边线100mm;底座2沿四周各开直径3mm 的圆孔,用钉子固定。使用时,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没过控制器顶端即可停止浇筑,应用刮杆按照混凝土厚度控制器找平并控制楼板厚度。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的打线控制混凝土楼板厚度的方式会有控制高度不准确、工程进度慢、线容易滑落等弊端,提供一种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使楼板厚度控制有更高的精确性,提升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节省人工成本。
[0034]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
求书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主体,所述管状主体竖立设置;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管状主体的底部,所述管状主体和所述底座之间通过加劲肋加固,所述管状主体、底座以及所述加劲肋通过pvc材料一体化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主体的高度与拟浇筑楼板的厚度一致,所述管状主体的侧壁部分敞开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开开口的角度为90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形状为圆环形,且环向预留孔洞,钢钉穿过孔洞将底座与模板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为圆孔,所述圆孔的直径为3mm。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的数量为4个,且沿着圆周方向等间距布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用于解决传统的打线控制混凝土楼板厚度的方式控制高度不准确、工程进度慢、线容易滑落等问题。该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包括管状主体和底座,管状主体竖立设置,底座设置于管状主体的底部,管状主体和底座之间通过加劲肋加固,管状主体、底座以及加劲肋通过PVC材料一体化成型,底座用于将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与模板固定连接。该混凝土楼板厚度控制器,使楼板厚度控制有更高的精确性,提升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节省人工成本。本。本。


技术研发人员:潘雄翔 方思倩 孙坚 胡东正 童文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31
技术公布日:2021/1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