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阻防倒灌风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0359发布日期:2021-07-23 21:0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阻防倒灌风帽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建筑排气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建筑排气道系统出屋面的低阻防倒灌风帽。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排气道系统的出屋面风帽,一般设计为排气面积大、阻力小的风帽,即盖板边与挡风板水平距离大且有利于排气道系统排气的风帽,但这种风帽存在雨雪容易飘入排气道内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的技术方案是随盖板边与挡风板水平距离的增大而增高挡风板高出盖板面的高度。

这个解决方案虽然解决了雨雪飘入问题,但存在以下不足:一是风帽体积大,成本高;二是盖板边与挡风板水平距离越大(即出气面积越大),挡风板上边与盖板面高度差就越大,即挡风板围合盖板形成的凹槽越深而产生气幕阻力越大,背离了低阻风帽有效提高排气道系统排气畅通设计理念。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阻防倒灌风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低阻风帽体积大,成本高,阻力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阻防倒灌风帽,包括与排气道连通的底座、设于所述底座上方的盖板、以及围设于所述底座及所述盖板外侧的挡风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外侧与所述挡风板之间且位于所述挡风板上半部的防飘雨雪板。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支撑杆,所述盖板设于多个所述支撑杆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固定件,所述挡风板和防飘雨雪板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具有两连接臂且弯折呈v字型,所述固定件中部弯折点与所述挡风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一连接臂的端部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另一连接臂的端部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防飘雨雪板设于其中一所述连接臂上。

进一步地,所述防飘雨雪板为平板、折板或异形板。

进一步地,所述防飘雨雪板为竖直设置或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和/或盖板下设置导流锥。

进一步地,所述防飘雨雪板为金属板或水泥板。

进一步地,所述防飘雨雪板至少为两级,至少两级所述防飘雨雪板沿所述盖板与所述挡风板之间径向间隔且错落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挡风板包括由内向外设置的至少两级射流板。

本申请提供的低阻防倒灌风帽,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中,由于在盖板与挡风板之间设置防飘雨雪板,解决了因提高风帽排风能力而使所述盖板与所述挡风板之间距离加宽而造成雨雪飘入排气道内的问题,这样,既风帽排风能力提升,又低成本解决了雨雪倒灌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低阻防倒灌风帽的纵向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低阻防倒灌风帽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低阻防倒灌风帽中盖板、防飘雨雪板以及挡风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低阻防倒灌风帽中盖板、防飘雨雪板以及挡风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低阻防倒灌风帽中盖板、防飘雨雪板以及挡风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低阻防倒灌风帽中盖板、防飘雨雪板以及挡风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低阻防倒灌风帽中盖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低阻防倒灌风帽中盖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提供的低阻防倒灌风帽中盖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第八实施例提供的低阻防倒灌风帽的纵向剖视图;

图11为本申请第八实施例提供的低阻防倒灌风帽的俯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底座;11-气道;12-通道;20-盖板;21-导流锥;30-挡风板;31-射流板;40-防飘雨雪板;41-第一板;42-第二板;50-支撑杆;60-固定件;61-连接臂;62-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提供的低阻防倒灌风帽,包括与房屋排气道连通的底座、设于底座上方的盖板、以及围设于底座及盖板外侧的挡风板,盖板外侧还围设有防飘雨雪板,防飘雨雪板位于盖板与挡风板之间,且位于挡风板上半部。本申请中,由于在盖板与挡风板之间设置防飘雨雪板,解决了雨雪倒灌的问题,这样,风帽不需做的很大,节省成本,而且也不需加大挡风板上边与盖板面之间的高度差,减少了排气阻力,保证排气的通畅性。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论述。

参照图1及图2,本申请提供的低阻防倒灌风帽,包括底座10、设于底座10上方的盖板20以及围设于底座10及盖板20外侧的挡风板30,盖板20外侧还围设有防飘雨雪板40,防飘雨雪板40位于盖板20与挡风板30之间,且位于挡风板30上半部。

由图中可以看出,底座10具有气道11,与房屋的排气通道连通,盖板20位于顶部遮避风雨,盖板20与底座10、挡风板30之间具有向外排气的通道12。当用户集中排气时段,气体由气道11进入,并由通道12排出。而本申请中,由于在盖板20与挡风板30之间设置防飘雨雪板40,解决了自然风雨雪倒灌的问题,这样,风帽不需做的很大,节省成本,而且也不需加大挡风板30上边与盖板20面之间的高度差,减少了排气阻力,保证排气的通畅性;而且,防飘雨雪板40位于挡风板30的上半部,即是防飘雨雪板40纵向设置深度位于挡风板30的上半部,不需插入过深,这样既起到挡雨雪的作用,也不影响排气效果。

具体地,底座10外设置有多个支撑杆50,盖板20设于多个支撑杆50的顶部。通过支撑杆50来固定盖板20。

同时,底座10外还设置有固定件60,防飘雨雪板40固定于固定件60上。固定件60结构可为多种,本实施例中,固定件60具有两连接臂61且弯折呈v字型,固定件60中部弯折点与挡风板30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件60一连接臂61的端部与盖板20固定连接,固定件60另一连接臂61的端部与底座10固定连接,防飘雨雪板40设于其中一连接臂61上。具体地,于该连接臂61上设置有安装槽62,防飘雨雪板40插设于该安装槽62内。

本申请中,防飘雨雪板40为竖直设置,且为平板。在图1的实施例中,防飘雨雪板40为一级。在其他实施例中,防飘雨雪板40也可至少为两级,如图3所示,防飘雨雪板40为两级,至少两级防飘雨雪板40沿盖板20与挡风板30之间径向间隔且错落设置。此处所述错落设置,是使两邻两级防飘雨雪板40的顶部与底部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重叠。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防飘雨雪板40也可为其它形状,如为折板或不规则板。图4、图5示出了两种折板形的防飘雨雪板40。图4中防飘雨雪板40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板41以及沿第一板41底部向内倾斜设置的第二板42。图5中的防飘雨雪板40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板41与第二板42。采用图4及图5的防飘雨雪板40,倾斜设置板材可增加一定的引流导流作用,有更好的排气效果。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挡风板30为一平板,且竖直设置。挡风板30也可采用其它结构,如在图6中,挡风板30包括内向外设置的至少两级射流板31。采用至少两级射流板31,使自然风通过射流板31在风帽内部产生向上拔气作用,利于排气道气体的排出。本申请中,防飘雨雪板40为金属板或为水泥板。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盖板20为一平板结构。盖板20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如在盖板20上设置导流锥21。如图7、图8所示,盖板20中部向上弯折呈锐角形成导流锥21,采用这种结构,有助于盖板20强度。当然,盖板20也可以向下弯折呈锐角形成导流锥21,如图9所示,起到减少阻力的作用。

在如图1的实施例中,风帽整体呈环形封装状,即底座10、防飘雨雪板40、挡风板30均封闭式围合,且围合的横截面呈矩形。风帽也可设计为半封闭式结构,如图10、图11所示,底座10一边靠墙体设置,底座10、防飘雨雪板40及挡风板30均是三面围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