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型材转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43042发布日期:2021-08-03 14:2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型材转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铝型材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型材转角。



背景技术:

在现代板房结构,办公室隔断、舞厅、商场、体育馆等场所的装修中,常采用彩钢夹心板围护,在彩钢夹心板围护转角对接时,需要用到铝型材转角,铝型材转角可以将两个墙板呈l型相互地连接在一起,墙板连接头一般是凹型接口,铝型材转角对应的是凸型接头,通过凹型接口和凸型接头相互卡装实现连接;在现有技术中心铝型材转角的使用经常出现以下问题:

1、由于市场上销售的彩钢夹心板的凹型接口尺寸没有统一标准,相配套铝型材转角的凸型接头经常无法匹配,使得铝型材转角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由于市场上的铝型材转角大多为90度转角,无法对连接好后的彩钢夹芯板进行角度调节。

为解决以上问题设计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铝型材转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型材转角,所述的铝型材转角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一调控凸轮、第二调控凸轮、第一涡轮、第二涡轮、第一蜗杆,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均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调控凸轮、第二调控凸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以控制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涡轮与所述第一调控凸轮同轴固定连接,且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二涡轮与所述第二调控凸轮同轴固定连接,且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第一蜗杆同时与所述第一涡轮及第二涡轮连接,并能够同步驱动所述第一涡轮与第二涡轮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铝型材转角还包括第二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连接机构,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第三竖板、第四竖板、第三调控凸轮、第四调控凸轮、第三涡轮、第四涡轮、第二蜗杆,所述第三竖板与第四竖板均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三调控凸轮、第四调控凸轮均设置于所述第三竖板与第四竖板之间以控制所述第三竖板与第四竖板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三涡轮与所述第三调控凸轮同轴固定连接,且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四涡轮与所述第四调控凸轮同轴固定连接,且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二蜗杆同时与所述第三涡轮及第四涡轮连接,并能够同步驱动所述第三涡轮与第四涡轮旋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铝型材转角还包括第三基板、第四基板、连接板、固定机构,所述第三基板一侧与所述第一基板铰接,另一侧与所述连接板铰接,所述第四基板一侧与所述第二基板铰接,另一侧与所述连接板铰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滑移块、控制螺杆,所述第一连杆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基板,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滑移块,所述第二连杆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基板,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滑移块,所述控制螺杆旋转连接于所述连接板,并与所述滑移块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所述控制螺杆,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夹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控凸轮为菱形结构,且所述第一调控凸轮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竖板上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竖板上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均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槽内,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调控凸轮,能够使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一连接槽滑移,从而调节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控凸轮与所述第一调控凸轮具有相同结构,所述第二调控凸轮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竖板上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二竖板上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第四滑块均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内,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蜗杆能够同步带动所述第一调控凸轮与第二调控凸轮旋转,从而在保持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平行的情况下调节所述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调控凸轮为菱形结构,且所述第三调控凸轮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三竖板上设置有第五滑块,所述第四竖板上设置有第六滑块,所述第五滑块与第六滑块均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槽内,通过旋转所述第三调控凸轮,能够使所述第五滑块与第六滑块沿所述第三连接槽滑移,从而调节所述第三竖板与第四竖板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调控凸轮与所述第三调控凸轮具有相同结构,所述第四调控凸轮的端面上开设有第四连接槽,所述第三竖板上设置有第七滑块,所述第四竖板上设置有第八滑块,所述第七滑块与第八滑块均滑动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接槽内,通过旋转所述第二蜗杆能够同步带动所述第三调控凸轮与第四调控凸轮旋转,从而在保持所述第三竖板与第四竖板平行的情况下调节所述第三竖板与第四竖板之间的间距。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上开设有第一条形槽,所述第一竖板上设置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所述第二竖板上设置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基板上开设有第二条形槽,所述第三竖板上设置有第三凸块,所述第三凸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条形槽内,所述第四竖板上设置有第四凸块,所述第四凸块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条形槽内。

本发明的优点有:

1.通过使用连接槽和竖板上的滑块配合,使得铝型材转角上的竖板之间的宽度可以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和不同凹型接口尺寸的彩钢夹心板配合使用,使得铝型材转角具有更广的应用范围;

2.通过设置固定机构,使得铝型材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夹角可以调节,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角度的彩钢夹心板配合连接,扩大铝型材转角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a方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c-c方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b-b方向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根据图2中d-d方向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根据图2的视角下另一状态的剖视图,此时,第一竖板与第二竖板互相靠近,第三竖板与第四竖板互相靠近;

图7为本发明根据图6中d-d方向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夹角变化后b-b方向剖视图。

图中,第一基板1、第一条形槽11、第一连接机构2、第一竖板21、第一滑块211、第三滑块212、第一凸块213、第二竖板22、第二滑块221、第四滑块222、第二凸块223、第一调控凸轮23、第一连接槽231、第二调控凸轮24、第二连接槽241、第一涡轮25、第二涡轮26、第一蜗杆27、第二基板3、第二条形槽31、第二连接机构4、第三竖板41、第五滑块411、第七滑块412、第三凸块413、第四竖板42、第六滑块421、第八滑块422、第四凸块423、第三调控凸轮43、第三连接槽431、第四调控凸轮44、第四连接槽441、第三涡轮45、第四涡轮46、第二蜗杆47、第三基板5、第四基板6、连接板7、固定机构8、第一连杆81、第二连杆82、滑移块83、控制螺杆8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型材转角,所述的铝型材转角包括:第一基板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上的第一连接机构2,所述第一连接机构2包括第一竖板21、第二竖板22、第一调控凸轮23、第二调控凸轮24、第一涡轮25、第二涡轮26、第一蜗杆27,所述第一竖板21与第二竖板22均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1上,所述第一调控凸轮23、第二调控凸轮24均设置于所述第一竖板21与第二竖板22之间以控制所述第一竖板21与第二竖板22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涡轮25与所述第一调控凸轮23同轴固定连接,且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1上,所述第二涡轮26与所述第二调控凸轮24同轴固定连接,且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一基板1上,所述第一蜗杆27同时与所述第一涡轮25及第二涡轮26连接,并能够同步驱动所述第一涡轮25与第二涡轮26旋转。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调控凸轮23与第一涡轮25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的两侧,所述第二调控凸轮24与第一涡轮27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蜗轮25与第二蜗轮26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的同侧,从而能够同时与所述第一蜗杆27连接。

优选的,所述铝型材转角还包括第二基板3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3上的第二连接机构4,所述第二基板3与所述第一基板1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包括第三竖板41、第四竖板42、第三调控凸轮43、第四调控凸轮44、第三涡轮45、第四涡轮46、第二蜗杆47,所述第三竖板41与第四竖板42均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3上,所述第三调控凸轮43、第四调控凸轮44均设置于所述第三竖板41与第四竖板42之间以控制所述第三竖板41与第四竖板42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三涡轮45与所述第三调控凸轮43同轴固定连接,且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基板3上,所述第四涡轮46与所述第四调控凸轮44同轴固定连接,且旋转连接于所述第二基板3上,所述第二蜗杆47同时与所述第三涡轮45及第四涡轮46连接,并能够同步驱动所述第三涡轮45与第四涡轮46旋转。

优选的,所述铝型材转角还包括第三基板5、第四基板6、连接板7、固定机构8,所述第三基板5一侧与所述第一基板1铰接,另一侧与所述连接板7铰接,所述第四基板6一侧与所述第二基板3铰接,另一侧与所述连接板7铰接,所述固定机构8包括第一连杆81、第二连杆82、滑移块83、控制螺杆84,所述第一连杆81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基板1,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滑移块83,所述第二连杆82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基板3,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滑移块83,所述控制螺杆84旋转连接于所述连接板7,并与所述滑移块83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所述控制螺杆84,能够控制所述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3之间的夹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控凸轮23为菱形结构,且所述第一调控凸轮23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连接槽231,所述第一竖板21上设置有第一滑块211,所述第二竖板22上设置有第二滑块221,所述第一滑块211与第二滑块221均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槽231内,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调控凸轮23,能够使所述第一滑块211与第二滑块221沿所述第一连接槽231滑移,从而调节所述第一竖板21与第二竖板22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第二调控凸轮24与所述第一调控凸轮23具有相同结构,所述第二调控凸轮24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二连接槽241,所述第一竖板21上设置有第三滑块212,所述第二竖板22上设置有第四滑块222,所述第三滑块212与第四滑块222均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槽241内,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蜗杆27能够同步带动所述第一调控凸轮23与第二调控凸轮24旋转,从而在保持所述第一竖板21与第二竖板22平行的情况下调节所述第一竖板21与第二竖板22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第三调控凸轮43为菱形结构,且所述第三调控凸轮43的端面上开设有第三连接槽431,所述第三竖板41上设置有第五滑块411,所述第四竖板42上设置有第六滑块421,所述第五滑块411与第六滑块421均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连接槽431内,通过旋转所述第三调控凸轮43,能够使所述第五滑块411与第六滑块421沿所述第三连接槽431滑移,从而调节所述第三竖板41与第四竖板42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第四调控凸轮44与所述第三调控凸轮43具有相同结构,所述第四调控凸轮44的端面上开设有第四连接槽441,所述第三竖板41上设置有第七滑块412,所述第四竖板42上设置有第八滑块422,所述第七滑块412与第八滑块422均滑动设置于所述第四连接槽441内,通过旋转所述第二蜗杆47能够同步带动所述第三调控凸轮43与第四调控凸轮44旋转,从而在保持所述第三竖板41与第四竖板42平行的情况下调节所述第三竖板41与第四竖板42之间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1上开设有第一条形槽11,所述第一竖板21上设置有第一凸块213,所述第一凸块21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槽11内,所述第二竖板22上设置有第二凸块223,所述第二凸块22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条形槽11内。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第一凸块213与第二凸块223在所述第一条形槽11内滑移,从而能够使第一竖板21与第二竖板22互相靠近或者远离。

优选的,所述第二基板3上开设有第二条形槽31,所述第三竖板41上设置有第三凸块413,所述第三凸块41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条形槽31内,所述第四竖板42上设置有第四凸块423,所述第四凸块42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条形槽31内。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使第三凸块413与第四凸块423在所述第二条形槽31内滑移,从而能够使第三竖板41与第四竖板42互相靠近或者远离。

本发明的工作方式为:如图1、图5、图6、图7所示,通过旋转所述第一蜗杆27,能够同步带动所述第一涡轮25与第二涡轮26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调控凸轮23与第二调控凸轮24旋转,进而调节第一竖板21与第二竖板22之间的间距,以使所述铝型材转角能够与不同宽度的连接槽连接。同理,通过旋转第二蜗杆47,能够同步带动所述第三涡轮45与第四涡轮46旋转,从而带动所述第三调控凸轮43与第四调控凸轮44旋转,进而调节第三竖板41与第四竖板42之间的间距。

如图1、图4、图8所示,通过旋转控制螺杆84,能够调节滑移块83与连接板7之间的间距,从而能够改变所述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3之间的夹角,具体而言,通过旋转控制螺杆84,使得滑移块83与连接板7之间的间距减小,从而使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3之间的夹角增大,以使所述铝型材转角能够适用于不同角度的转角。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