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辅助预制梁板底模安装的反力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24082发布日期:2021-12-11 11:3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辅助预制梁板底模安装的反力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梁板底模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辅助预制梁板底模安装的反力架。


背景技术:

2.桥梁预制梁板的底模板构造一般是先施工台座,然后在其上铺设底模。预制梁板的底模板均为钢模板,为保证外观质量,个别采用的是外层为不锈钢的复合模板。底模和装配式台座连接为焊接。预制梁板的钢底模一般为6mm

10mm,其和装配式台座焊接连接时,由于钢板热胀冷缩的特性,经常发生钢底模在中间位置起鼓的情况发生,将导致其上的预制梁板的底板平整度不符合要求,因此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辅助预制梁板底模安装的反力架,结构合理,以消除钢模板在铺设时起鼓或者卷起造成的底模不平整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辅助预制梁板底模安装的反力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前后两侧设有用于支撑的台座,所述底板上部中心处设有下承压板,所述下承压板形状为日字形,所述下承压板和底板之间设有钢板,所述下承压板上方设有上承压架,所述上承压架形状为开口向下的c字形,且上承压架下部两端分别固定在底板下部左右两侧,所述上承压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a字形的行走架,所述行走架底端设有万向轮,所述下承压板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套筒,所述上承压架下部设有和连接套筒插接的限位杆,所述下承压板中心处设有千斤顶。
5.进一步的,所述下承压板材料采用10号工字钢。
6.进一步的,所述上承压架材料采用10号工字钢。
7.进一步的,所述下承压板中心处设有放置千斤顶的凹槽。
8.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采用2t千斤顶。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筒和限位杆连接处设有固定的插销。。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1.1、社会效益:在工程建设行业内,本发明提出的辅助梁板底模安装的反力架,对提高桥梁梁板施工技术水平具有引领作用。可增加底板平整度,防止因底板起鼓原因造成底板处振捣不到位,出现蜂窝麻面现象。本发明通过千斤顶的反向压力控制模板平整度,采用可移动装置,可减轻工人劳动强度,节约了时间。
12.2、经济效益:梁板底板保护层一般较小,如底板模板在安装中平整度控制不好,会造成保护层合格率不满足要求,并且起鼓后底板平整度差,直接影响梁板实体质量,底板起鼓会造成粗集料集中,振捣后易出现蜂窝麻面现象,从而影响梁板的评定质量,如不合格,将予以返工处理,一片梁板20米空心板约4.5万元,40米箱梁约22万元。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右视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16.如图所示:1、底板,2、台座,3、下承压板,4、上承压架,5、行走架,6、万向轮,7、限位杆,8、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1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9.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一种辅助预制梁板底模安装的反力架,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底部前后两侧设有用于支撑的台座2,所述底板1上部中心处设有下承压板3,所述下承压板3形状为日字形,所述下承压板3和底板1之间设有钢板,所述下承压板3上方设有上承压架4,所述上承压架4形状为开口向下的c字形,且上承压架4下部两端分别固定在底板1下部左右两侧,所述上承压架4左右两侧分别设有a字形的行走架5,所述行走架5底端设有万向轮6,所述下承压板3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套筒,所述上承压架4下部设有和连接套筒插接的限位杆7,所述下承压板3中心处设有千斤顶8,所述下承压板3材料采用10号工字钢,所述上承压架4材料采用10号工字钢,所述下承压板3中心处设有放置千斤顶8的凹槽,所述千斤顶8采用2t千斤顶,所述连接套筒和限位杆7连接处设有固定的插销。
20.本实用新型利用受力件本身和千斤顶采用反力原理对钢板施加力,上承压架采用10号工字钢,两侧底部设置行走装置,方便移动,下承压架采用10号工字钢,形状呈日字形,四周压住钢板,上承压架两侧设置限位装置,下承压架中心设成略大于千斤顶底部直径的凹形槽,用于安装千斤顶,上承压架与下承压架设置连接杆,通过连接杆的连接,使上、下承压架形成一体,方便移动,千斤顶为2t。采用10号工字钢焊接成上承压架,宽度略延出台座两侧各5cm,上承压架两侧底部设置行走装置;下承压架长度2m,宽度以底板宽度为准,每侧少20cm,上承压架与下承压架间放置千斤顶,通过提升千斤顶的高度,给予模板一定的反向压力,从而提高模板平整度,上承压架与下承压架均设有连接杆,在移动前,通过连接杆的连接,使上承压架与下承压架形成一体,便于移动。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施工时,模板放平后,将反力架移动至底板焊接位置;拔下连接杆上的插销,使下承压架落于底板顶;安装千斤顶;调整千斤顶高度,使模板受反向压力;使用2m直尺检测模板平整度,检测合格后,进行模板焊接;焊接完成后,将下承压架抬起与上承压架通过连接杆固定,推动反力架台车至下一道钢板焊接位置,卸下连接杆处的
销子,重复以上步骤完成底板焊接工作。
2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辅助预制梁板底模安装的反力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底部前后两侧设有用于支撑的台座(2),所述底板(1)上部中心处设有下承压板(3),所述下承压板(3)形状为日字形,所述下承压板(3)和底板(1)之间设有钢板,所述下承压板(3)上方设有上承压架(4),所述上承压架(4)形状为开口向下的c字形,且上承压架(4)下部两端分别固定在底板(1)下部左右两侧,所述上承压架(4)左右两侧分别设有a字形的行走架(5),所述行走架(5)底端设有万向轮(6),所述下承压板(3)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套筒,所述上承压架(4)下部设有和连接套筒插接的限位杆(7),所述下承压板(3)中心处设有千斤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预制梁板底模安装的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压板(3)材料采用10号工字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预制梁板底模安装的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承压架(4)材料采用10号工字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预制梁板底模安装的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承压板(3)中心处设有放置千斤顶(8)的凹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预制梁板底模安装的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千斤顶(8)采用2t千斤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辅助预制梁板底模安装的反力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套筒和限位杆(7)连接处设有固定的插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辅助预制梁板底模安装的反力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前后两侧设有用于支撑的台座,所述底板上部中心处设有下承压板,所述下承压板形状为日字形,所述下承压板和底板之间设有钢板,所述下承压板上方设有上承压架,所述上承压架形状为开口向下的C字形,且上承压架下部两端分别固定在底板下部左右两侧,所述上承压架左右两侧分别设有A字形的行走架,所述行走架底端设有万向轮,所述下承压板上部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连接套筒,所述上承压架下部设有和连接套筒插接的限位杆,所述下承压板中心处设有千斤顶。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结构合理,以消除钢模板在铺设时起鼓或者卷起造成的底模不平整问题。设时起鼓或者卷起造成的底模不平整问题。设时起鼓或者卷起造成的底模不平整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方新 吴战 于又强 张华锋 崔俊亮 李淼 王方鹏 周光磊 刘锋 白金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东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08
技术公布日:2021/12/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