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8066发布日期:2021-07-27 14:0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塔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基站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塔房。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面通信基站一般由土建机房和杆塔组成,其中,杆塔通过在地面开挖杆塔基础来实现,工程量大、成本高,且只能用作永久性基站建设;因此,通信行业通过提供机房和杆塔一体化固定的塔房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一体化固定的塔房的机房无需现场土建,且可通过一体化固定的塔房的安装平台实现整体安装,无需开挖杆塔基础;然而,使用现有的一体化固定的塔房时,放置在机房内的通信设备的光纤数据线需要先引出机房外,并顺着杆塔的支撑杆的外侧牵引至杆塔的天线支架处,此时,光纤数据线均暴露在外部,容易受外界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塔房,其能降低光纤数据线受外界破坏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塔房,包括

配重底座;

机房;所述机房固定在所述配重底座上;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中空结构;所述支撑杆的下侧穿设于所述机房内并固定在所述配重底座上,还开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穿孔连通所述支撑杆的中空部分和所述机房;所述支撑杆的上侧伸出所述机房外,并开设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穿孔连通所述支撑杆的中空部分和外部;

天线支架;所述天线支架安装在所述支撑杆伸出所述机房外的部位上。

进一步地,所述机房和所述支撑杆均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固定在所述配重底座上;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机房和所述支撑杆均固定连接的第一法兰盘、安装在所述配重底座上的预埋螺杆上、以及第一锁紧螺母;所述预埋螺杆穿过所述第一法兰盘,并与所述第一锁紧螺母螺接。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底座包括固定有所述机房的底座本体、以及环绕并水平凸出于所述机房外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底座本体固定连接,且所述支撑部的底面和所述底座本体的底面齐平。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底座包括水平并排放置的至少两块配重块;各所述配重块均水平贯通有通道;各所述通道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塔房还包括高强螺杆;所述高强螺杆依次穿过各所述通道,且所述高强螺杆的两端分别对应伸出位于最外侧的两条所述通道外;所述高强螺杆伸出位于最外侧的所述通道外的端部均螺接有第二锁紧螺母;各所述第二锁紧螺母均与所述配重块相抵。

进一步地,所述配重块的数量为三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天线支架靠近。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穿设在所述机房内,并固定在所述配重底座上;所述第一杆体的顶端露出所述机房的顶端,并固定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二杆体设于所述机房外,且所述第二杆体的底端固定有第三法兰盘;第二法兰盘和所述第三法兰盘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彼此固定;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高强螺栓和第三锁紧螺母;所述高强螺栓的杆部穿过所述第二法兰盘的孔和所述第三法兰盘,并与所述第三锁紧螺母螺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杆体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排列并依次连通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的任意相邻两者之间均采用承插式连接;所述第三法兰盘固定在所述第一段的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天线支架安装在所述第三段;所述第二穿孔开设在所述第三段。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采用q420钢或φ95钢制成。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支撑杆的下侧穿设在机房内并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一穿孔连通机房和支撑杆的中空部分,且支撑杆的上侧伸出机房外并开设有第二穿孔,第二穿孔连通支撑杆的中空部分和外部;如此,从放置在机房内的外部通信设备引出的光纤数据线,可直接从机房内部经第一穿孔伸入支撑杆内,之后顺着支撑杆牵引至第二穿孔处引出即可安装在天线支架上,如此,光纤数据线无需从机房内引出且部分穿设在支撑杆内,降低受到外界破坏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塔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局部a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局部b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局部c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机房和第一法兰盘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配重底座、高强螺杆和第二锁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配重底座;11、底座本体;12、支撑部;13、配重块;20、机房;30、支撑杆;31、第一杆体;32、第二杆体;321、第一段;322、第二段;323、第三段;40、第一穿孔;50、第二穿孔;60、天线支架;70、第一法兰盘;80、高强螺杆;90、第二锁紧螺母;100、第二法兰盘;110、第三法兰盘;120、承插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塔房,包括

配重底座10;

机房20;机房20固定在配重底座10上;

支撑杆30;支撑杆30为中空结构;支撑杆30的下侧穿设于机房20内并固定在配重底座10上,还开设有第一穿孔40;第一穿孔40连通支撑杆30的中空部分和机房20;支撑杆30的上侧伸出机房20外,并开设有第二穿孔50;第二穿孔50连通支撑杆30的中空部分和外部;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穿孔50通过支撑杆30的中空部分与第一穿孔40连通。

天线支架60;天线支架60安装在支撑杆30伸出机房20外的部位上。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使用本塔房时,将外部通信设备内置在机房20内,此时,外部通信设备的光纤数据线可直接从机房20内部经第一穿孔40伸入支撑杆30内,之后顺着支撑杆30牵引至第二穿孔50出引出即可安装在天线支架60上,如此,光纤数据线无需从机房20内引出且部分穿设在支撑杆30内,很好的杜绝了外部因素对光纤数据线的破坏。

再者,上述将机房20、支撑杆30和天线支架60均安装在配重底座10上,这样,将本塔房一体化,这样,通过配重底座10与外部安装面连接,可实现本塔房的安装,简化安装工艺,缩短安装时间。

具体地,机房20和支撑杆30均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固定在配重底座10上;第一连接结构包括与机房20和支撑杆30均固定连接的第一法兰盘70、安装在配重底座10上的预埋螺杆上、以及第一锁紧螺母;预埋螺杆穿过第一法兰盘70,并与第一锁紧螺母螺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锁紧螺母位于第一法兰盘70背向配重底座10的一侧,并与第一法兰盘70相抵,从而将第一法兰盘70固定在配重底座10上,即,将第一机房20和支撑杆30固定在配重底座10上,拆装便捷,节省安装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设置配重底座10,将本塔房的重心下移,形成不倒翁现象,可提高整体安装后的稳定性。

优选地,配重底座10包括固定有机房20的底座本体11、以及环绕并水平凸出于机房20外的支撑部12;可以理解的是,支撑部12也位于支撑杆30外;支撑部12与底座本体11固定连接,且支撑部12的底面和底座本体11的底面齐平,这样,在安装本塔房时,底座本体11和支撑部12均与外部安装平面接触,均起到支撑作用,此时,支撑部12凸出于机房20外,支撑面更大,可进一步提高支撑稳定性。

具体地,配重底座10包括水平并排放置的至少两块配重块13;此时,将配重底座10拆分,便于运输;各配重块13均水平贯通有通道;塔房还包括高强螺杆80;高强螺杆80依次穿过各通道,且高强螺杆80的两端分别对应伸出位于最外侧的两条通道外;高强螺杆80伸出位于最外侧的通道外的端部均螺接有第二锁紧螺母90;各第二锁紧螺母90均与配重块13相抵,这样,通过高强螺杆80的两端的第二锁紧螺母90抵紧配重块13,从而将至少两块配重块13固定,拆装便捷,进一步节省安装时间。

更具体地,配重块13的数量为三块,控制数量,以减少配重底座10的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进一步地,配重底座10的横截面呈八边形,配重底座10的边为非圆弧边,便于底座的加工;实际应用中,可通过控制配重块13的重量来确保本配重底座10整体的重量,从而确保配重底座10的支撑稳定。

优选地,第二穿孔50与天线支架60靠近,这样,可缩短从第二穿孔穿出的外部通信设备的光纤数据线与天线支架60的距离,进一步避免外部通信设备的光纤数据线受外部破坏;实际应用中,每个天线支架60处对应设置有第二穿孔50。

值得一提的是,配重块13采用混凝土浇筑覆盖钢筋而制成,在制作配重块13时可直接预埋该预埋螺杆,无需后续固定预埋螺杆;上述各配重块13之间可以设置成结构相同,也可以设置成结构不同。

进一步地,支撑杆30包括彼此连通的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第一杆体31和第一杆体31可拆卸连接,在拆分成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后,便于运输;更进一步地,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采用以下方式固定连接:第一杆体31穿设在机房20内,并固定在配重底座10上;第一杆体31的顶端露出机房20的顶端,并固定有第二法兰盘100;可以理解的是,机房20的顶端开设有开口,以供第一杆体31露出;第二杆体32设于机房20外,且第二杆体32的底端固定有第三法兰盘110;第二法兰盘100和第三法兰盘110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彼此固定;第二连接结构包括高强螺栓和第三锁紧螺母;高强螺栓的杆部穿过第二法兰盘100的孔和第三法兰盘110,并与第三锁紧螺母螺接,可以理解的是,高强螺栓的头部和第三锁紧螺母分置于第二法兰盘100和和第三法兰盘110彼此相背的两侧,比如,高强螺栓的头部位于第二法兰盘100背向第三法兰盘110的一侧,且第三锁紧螺母位于第三法兰盘110背向第二法兰盘100的一侧;如此,第三锁紧螺母和高强螺栓的头部配合加紧第二法兰盘100和第三法兰盘110,实现第二法兰盘100和第三法兰盘110的彼此固定,即,实现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的彼此固定。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穿孔40设置在第一杆体31上,第二穿孔50设置在第二杆体32上;同时地,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均为中空结构,且第一杆体31的顶端具有开口,第二杆体32的底端具有开口,两者通过两开口彼此贯通。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结构在第一杆体31的顶端固定第二法兰盘100,第二杆体32的底单固定在第三法兰盘110,这样,可强化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的开口位置的强度,避免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的开口在运输过程中变形。

更进一步地,第二杆体3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排列并彼此连通的第一段321、第二段322和第三段323,此处对第二杆体32进一步拆分,进一步便于运输;第一段321、第二段322和第三段323的任意相邻两者之间均采用承插式连接,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承插式连接是指通过承插接头120来实现连接,比如第一段321和第二段322的连接,第一段321和第二段322两者中的一者固定有承插接头120,另一者插入承插接头120内,从而实现两者连接。

具体地,天线支架60安装在第三段323;第二穿孔50开设在第三段323,如此,实现天线支架60与第二穿孔50彼此靠近设计。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配重底座10,确保了整体重量,如此,可优选采用q420钢或φ95钢制成支撑杆30,其相比现有采用q345钢材质,减轻支撑杆30的重量,进一步降低重心,即,进一步提高整体稳定性,且支撑杆30重量轻,可降低拆装时支撑杆30对工人施加的重力,降低安装难度,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