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浆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6394发布日期:2022-01-05 13:0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灌浆套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行业灌浆措施,具体是一种灌浆饱满、操作方便的灌浆套筒。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建筑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应用越来越广泛,竖向构件剪力墙的预制也越来越成熟。通常上下两层的预制墙体之间的钢筋通过灌浆套筒连接,常用做法是通过从下部注浆孔注浆,当浆体从上部出浆孔出来时,用塞子将上部出浆孔堵住,继续加压后再用塞子将下部注浆孔堵住。此种做法无法观察到套筒内部浆体是否饱满,往往存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灌浆饱满、操作方便的灌浆套筒。
4.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灌浆套筒,包括筒体、注浆孔管道和出浆孔管道,注浆孔管道和出浆孔管道均设置在筒体的同一侧面,出浆孔管道位于注浆孔管道的上方,出浆孔管道上设置有漏斗,漏斗的开口向上。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7.①
通过漏斗能够避免浆体流出去,能够给浆体回流提供便利,使得筒体内的浆体充实饱满。
8.②
通过观测漏斗内浆体的状态与位置,能够轻易判断浆体是否饱满。
9.③
漏斗能够反复利用,节约成本。
10.④
装置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11.⑤
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作成本低。
12.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13.漏斗为透明漏斗;方便观测,使得观测更加直观。
附图说明
14.图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中:预制墙体 1;筒体2;注浆孔管道3;出浆孔管道4;透明漏斗5。
16.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目的仅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所举之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8.参见图1,一种灌浆套筒,包括筒体2、注浆孔管道3和出浆孔管道4,注浆孔管道3和出浆孔管道4均安装在筒体2的同一侧面,出浆孔管道4位于注浆孔管道3的上方,出浆孔管道4上安装有能够拆卸的透明漏斗5,透明漏斗5的开口向上,透明漏斗5方便观测,使得观测更加直观。
19.使用时,将灌浆套筒安装在待施工的预制墙体1上,在注浆前将透明漏斗5插入出浆孔管道4,然后从注浆孔管道3注浆,当浆体从出浆孔管道4流入到透明漏斗5时,将注浆孔管道3用塞子堵住,此时浆体会从透明漏斗5里回流一部分,当透明漏斗5内的浆体不再流入出浆孔管道4时,则可判断筒体2内浆体已经爆满,此时拔出透明漏斗5用塞子将出浆孔管道4封堵即可。
20.本实用新型通过透明漏斗5能够避免浆体流出去,能够给浆体回流提供便利,使得筒体2内的浆体充实饱满,通过观测透明漏斗5内浆体的状态与位置,能够轻易判断浆体是否饱满,透明漏斗5能够反复利用,节约成本,装置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作成本低。
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其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灌浆套筒,包括筒体、注浆孔管道和出浆孔管道,注浆孔管道和出浆孔管道均设置在筒体的同一侧面,出浆孔管道位于注浆孔管道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出浆孔管道上设置有漏斗,漏斗的开口向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浆套筒,其特征在于:漏斗为透明漏斗。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行业灌浆措施,具体是一种灌浆饱满、操作方便的灌浆套筒。包括筒体、注浆孔管道和出浆孔管道,注浆孔管道和出浆孔管道均设置在筒体的同一侧面,出浆孔管道位于注浆孔管道的上方,出浆孔管道上设置有漏斗,漏斗的开口向上。本实用新型通过漏斗能够避免浆体流出去,能够给浆体回流提供便利,使得筒体内的浆体充实饱满,通过观测漏斗内浆体的状态与位置,能够轻易判断浆体是否饱满,漏斗能够反复利用,节约成本,装置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作成本低。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作成本低。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制作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胡春雨 沈汉斌 王啸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2
技术公布日:2022/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