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的钢管混凝土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79723发布日期:2022-04-09 08:35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的钢管混凝土柱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钢管混凝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的钢管混凝土柱。


背景技术:

2.钢管混凝土柱是把混凝土灌入钢管中并捣实以加大钢管的强度和刚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高,但抗弯能力很弱,而钢材,特别是型钢的抗弯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弹塑性,但在受压时容易失稳而丧失轴向抗压能力。而钢管混凝土柱在结构上能够将二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可使混凝土处于侧向受压状态,其抗压强度可成倍提高。同时由于混凝土的存在,提高了钢管的刚度,两者共同发挥作用,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承载能力。
3.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钢管混凝土柱不断被运用到各种建筑结构,同时也逐渐展现出一些不足之处,在一些对钢管混凝土柱的强度要求较高的环境中,传统的钢管混凝土柱的抗扭和抗弯矩能力较差。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钢管混凝土柱结构来满足建筑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钢管混凝土柱的整体强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强度的钢管混凝土柱,具有增强钢管混凝土柱的抗弯扭能力的效果。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强度的钢管混凝土柱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高强度的钢管混凝土柱,包括钢管柱,所述钢管柱的内壁上沿所述钢管柱的轴向设置有加劲板,所述加劲板沿所述钢管柱的周向设置有多块,所述加劲板将所述钢管柱的内腔分隔为多个混凝土腔,所述混凝土腔内填充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柱。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管柱内设置加劲板可延缓局部失稳,增强钢管柱的局部稳定性,提高了钢管柱的抗弯扭强度和承载力,从而增加了钢管混凝土柱整体的抗弯扭强度和承载力。
9.可选的,所述加劲板的截面轮廓呈弧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劲板采用弧形结构,可以增加加劲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强度。
11.可选的,所述加劲板的横截面轮廓设置为半圆环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劲板的截面轮廓设置为半圆环形,可以在不影响混凝土柱的承载力的条件下,将加劲板与混凝土柱的接触面积做到最大化。
13.可选的,所述加劲板设置有四个。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加劲板设置有很多个,加劲板会将钢管柱内的腔体分隔成很小的混凝土腔,从而降低了单个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影响钢管混凝土整体的抗压能力;若加劲板设置数量过少,又无法明显提高钢管柱的抗弯曲能力,达不到实用要求;将加劲板设置为四个,可以同时兼顾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和钢管柱的抗弯曲能力。
15.可选的,所述加劲板以所述钢管柱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排布于所述钢管柱内,所述加劲板远离所述钢管柱一侧的侧边相交于所述钢管柱的轴线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劲板圆周阵列排布在钢管柱内,可以均匀承受钢管柱来自各个方向的侧向力,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加劲板与所述钢管柱内壁焊接连接,所述加劲板相互接合处焊接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劲板和钢管柱相互之间采用焊接连接,提高了钢管柱结构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
19.可选的,所述加劲板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劲板上设置加强筋,可以增强加劲板的抗弯曲能力,提高强度。
21.可选的,所述加强筋设置为半圆形,所述加强筋垂直于所述钢管柱的轴向设置,所述加强筋的圆弧面贴合所述加劲板的凹面,所述加强筋与所述加劲板的接合处焊接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垂直于钢管柱的轴线设置,不仅可提高加劲板的结构强度,还能够增大加劲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提高钢管柱与混凝土的连接强度。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在钢管柱内设置加劲板,加劲板固定在钢管柱的内壁上,延缓钢管柱的局部失稳,增加了钢管柱本身的侧向强度,同时也增强了钢管柱的抗弯扭强度和承载力,加劲板的设置增加了钢管柱与混凝土柱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整体的结构强度;
25.2.加劲板上还设置有半圆形加强筋,增加了加劲板的抗弯曲能力,同时还增加了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钢管柱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更好的增加整体抗弯曲能力。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钢管柱;2、加劲板;3、混凝土腔;4、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的钢管混凝土柱。
30.实施例1
3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的钢管混凝土柱,参照图1,包括空心圆柱状的钢管柱1和设置在钢管柱1内的加劲板2。加劲板2为厚度均匀的钢板结构,加劲板2的横截面轮廓设置为半圆环形,加劲板2沿钢管柱1的周向设置有四个,四个加劲板2在钢管柱1内绕钢管柱1的轴线呈圆形阵列布置。四个加劲板2靠近钢管柱1中心轴的侧边,相交于钢管柱1的中心轴,四块加劲板2相交处焊接连接;加劲板2的远离钢管柱1中心轴的侧边与钢管柱1的内壁焊接连接。加劲板2的数量可跟具实际需要进行设计,相互之间不可设置太过密集,否则会降低混凝土的承载力,从而降低了整体性能。
32.本申请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施工时,将钢管柱1插入施工处的坑内固定好,从顶
部端口往混凝土腔3内灌入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柱,并用混凝土振动棒排出混凝土内的空气泡,避免混凝土柱产生蜂窝麻面的现象。待混凝土干结后,加劲板2充当了混凝土柱的骨架,增加钢管柱1与混凝土柱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混凝土柱与钢管柱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整个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更强的承载力和抗扭曲的能力。
33.实施例2
34.参考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加劲板2上还设置有加强筋4。加强筋4为半圆形钢板,加强筋4垂直于钢管柱1的轴向设置,加强筋4的圆弧面与加劲板2的凹面贴合,加强筋4与加劲板2的贴合处焊接连接。
35.本申请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在加劲板2上设置加强筋4,可以增加加劲板2的强度,提高加劲板2的抗弯曲能力,同时也增加了钢管柱1的整体结构强度。在钢管柱1内填充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柱后,加强筋4垂直于钢管柱1的轴向插在混凝土柱中,可提高加劲板2与混凝土柱的连接强度,同时提高整体的抗弯曲能力。
36.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强度的钢管混凝土柱,包括钢管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柱(1)的内壁上沿所述钢管柱(1)的轴向设置有加劲板(2),所述加劲板(2)沿所述钢管柱(1)的周向设置有多块,所述加劲板(2)的横截面轮廓设置为半圆环形,所述加劲板(2)上设置有若干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设置为半圆形,所述加强筋(4)垂直于所述钢管柱(1)的轴向设置,所述加强筋(4)的圆弧面贴合所述加劲板(2)的凹面,所述加强筋(4)与所述加劲板(2)的接合处焊接连接,所述加劲板(2)将所述钢管柱(1)的内腔分隔为多个混凝土腔(3),所述混凝土腔(3)内填充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2)设置有四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2)以所述钢管柱(1)的轴线为中心,呈圆形阵列排布于所述钢管柱(1)内,所述加劲板(2)远离所述钢管柱(1)一侧的侧边相交于所述钢管柱(1)的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的钢管混凝土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劲板(2)与所述钢管柱(1)内壁焊接连接,所述加劲板(2)相互接合处焊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强度的钢管混凝土柱,涉及钢管混凝土的领域,其包括钢管柱,钢管柱的内壁上沿钢管柱的轴向设置有加劲板,加劲板沿钢管柱的周向设置有多块,加劲板将钢管柱的内腔分隔为多个混凝土腔,混凝土腔内填充混凝土形成混凝土柱。本申请通过在钢管柱内设置加劲板,提高钢管柱的侧向强度和抗弯曲能力,同时还增大了钢管柱与混凝土柱的接触面积,增加相互之间的连接强度,以达到提高整体结构抗弯扭能力的效果。能力的效果。能力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郭晨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上大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3
技术公布日:2022/4/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