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68809发布日期:2022-08-24 11:5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提高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组件。


背景技术:

2.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创造的人工环境,但是人类的发展道路中,对地球的索取与破坏使得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常见地质灾害共有12类、48种,其中较为常见,危害较大的就是地震,地震爆发时,会释放出巨大的地震能量,而造成建筑物的大量破坏,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所以现在的建筑在修建地基时,都会使用抗震组件;
3.对于一些像别墅这样一层建筑的房屋,梁的上面就是屋顶结构,地震最危险的是横向波段,这会让房屋来回的摇晃,现有的抗震组件由于设计时太过考虑到如何去避震,却没有考虑到房屋是一个使用年限很高的结构,但设计出来的抗震结构结构复杂会导致使用寿命达不到房屋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组件,该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组件,解决了上述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组件,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侧面开设有转配凹槽,所述装配凹槽的内表面与缓冲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与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顶部与承重块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块的顶部与链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螺纹孔。
7.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垫板、连接杆、活塞体、储液筒、辅助缓冲筒、安装板、装配螺孔、焊封块、导料管、挡片和膨胀皮囊。
8.优选的,所述垫板的一端与支撑块上装配凹槽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垫板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活塞体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塞体的外表面与储液筒的内壁活动套接。
10.优选的,所述储液筒的一端设置有焊封块,所述储液筒的另一端与辅助缓冲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辅助缓冲筒的另一端与安装板的一端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装配螺孔,所述安装板的另一端设置有橡胶垫片。
12.优选的,所述储液筒的一端通过导料管与辅助缓冲筒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导料管位于辅助缓冲筒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挡片,所述辅助缓冲筒的内部设置有膨胀皮囊。
13.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组件。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组件,建筑抗震其实就是对作用建筑结构上的作用力缓冲的装置,现有最简单的为橡胶垫,复杂的是通过各种缓冲装置来实现,只是增加橡胶垫的方式缓冲,这只能应对较小等级的地震,过于复杂的抗震组件又容易造成结构损坏,该抗震结构采用液压油缓冲的方式,通过在储液筒和辅助储液筒的内部装上粘性较强的液态液压油,通过用活塞体连接,房屋顶部收到地震横向晃动通过挤压活塞体的方式对地震作用力缓冲,液压油内部浸泡的金属部件不会生锈从而实现增加缓冲部件使用寿命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16.图1为本实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例提供图1中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例提供图2中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底座、2支撑块、3承重板、4连接块、5装配凹槽、6缓冲装置、7垫板、8连接杆、9活塞体、10储液筒、11辅助缓冲筒、12安装板、13装配螺孔、14焊封块、15导料管、16挡片、17膨胀皮囊。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该技术方案: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组件,包括支撑块2,支撑块2的侧面开设有转配凹槽5,装配凹槽5的内表面与缓冲装置6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块2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块2的顶部与承重块3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承重块3的顶部与链接块4的底部固定连接。
22.连接块4上开设有螺纹孔,对房屋顶部钢结构进行安装的目的。
23.缓冲装置6包括垫板7、连接杆8、活塞体9、储液筒10、辅助缓冲筒11、安装板12、装配螺孔13、焊封块14、导料管15、挡片16和膨胀皮囊17。
24.垫板7的一端与支撑块2上装配凹槽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垫板7的另一端与连接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
25.连接杆8的另一端与活塞体9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活塞体9的外表面与储液筒10的内壁活动套接。
26.储液筒10的一端设置有焊封块14,储液筒10的另一端与辅助缓冲筒11的一端固定连接,辅助缓冲筒11的另一端与安装板12的一端固定连接。
27.安装板12上开设有装配螺孔13,安装板12的另一端设置有橡胶垫片。
28.储液筒10的一端通过导料管15与辅助缓冲筒11的一端固定连通,导料管15位于辅助缓冲筒1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挡片16,挡板16是为了防止液压油被挤压后快速通过导料管15与膨胀皮囊17接触的目的,辅助缓冲筒11的内部设置有膨胀皮囊17,膨胀皮囊17在这里起到将液压油的动能转化为膨胀皮囊17形变的动能,从而对地震能进行缓冲。
29.以上为本实用新型举例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组件,包括支撑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2)的侧面开设有装配凹槽(5),所述装配凹槽(5)的内表面与缓冲装置(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2)的底部与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2)的顶部与承重块(3)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承重块(3)的顶部与连接块(4)的底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4)上开设有螺纹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6)包括垫板(7)、连接杆(8)、活塞体(9)、储液筒(10)、辅助缓冲筒(11)、安装板(12)、装配螺孔(13)、焊封块(14)、导料管(15)、挡片(16)和膨胀皮囊(1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7)的一端与支撑块(2)上装配凹槽(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垫板(7)的另一端与连接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8)的另一端与活塞体(9)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塞体(9)的外表面与储液筒(10)的内壁活动套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筒(10)的一端设置有焊封块(14),所述储液筒(10)的另一端与辅助缓冲筒(1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辅助缓冲筒(11)的另一端与安装板(12)的一端固定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2)上开设有装配螺孔(13),所述安装板(12)的另一端设置有橡胶垫片。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筒(10)的一端通过导料管(15)与辅助缓冲筒(11)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导料管(15)位于辅助缓冲筒(1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挡片(16),所述辅助缓冲筒(11)的内部设置有膨胀皮囊(1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提高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建筑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抗震组件,包括支撑块,支撑块的侧面开设有转配凹槽,装配凹槽的内表面与缓冲装置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块与底座固定连接,支撑块的顶部与承重块底部的中部固定连接,承重块与链接块固定连接,储液筒的一端设置有焊封块,储液筒的另一端与辅助缓冲筒的一端固定连接,辅助缓冲筒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该抗震结构采用液压油缓冲的方式,通过在储液筒和辅助储液筒的内部装上粘性较强的液态液压油,通过用活塞体连接,房屋顶部收到地震横向晃动通过挤压活塞体的方式对地震作用力缓冲,液压油内部浸泡的金属部件不会生锈从而实现增加缓冲部件使用寿命的效果。命的效果。命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田康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田康红
技术研发日:2022.03.03
技术公布日:2022/8/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