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与模板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34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附件与模板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附件与模板、补偿件和类似的模件的装置,模件从形成面折转过来的两个面是加强板或加强面,该装置有一“U”形截面,其“U”形架上的紧固点可用于紧固管形杆等附件,当处于使用位置时,“U”形横挡就顶住模件的加强面。
德国专利第3333619号介绍过一种圆形结构的模件,支撑形成面的桁架上有一长度可调的连接链,该连接链有一“U”形截面,每次通过各个连接部件与模板的桁架相连。这些连接部件上都有紧固点,用于连接“U”形架形成面上的各个连接点。
然而,这些连接部件必须要配上其他连接器才能与加强桁架或加强面连接,这些“U”形的连接器环绕着加强桁架。总之,如朝着底部的支撑杆或台架等附件都无法固定在这些连接部件上,因为它们已牢牢地固定在各个连接点上了。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推出一种本文开头介绍过的装置,任何附件,不论是管形杆、台架还是支撑杆,都可速迅、简易地固定在模板上,不会遇到任何困难,而加强板或加强面则可根据选择水平或垂直放置。
这一目的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通过本文开头介绍的装置则可以达到,该装置的“U”形架中至少有一个长度超出一部分,当该“U”形架处于使用位置面对形成面时,还超出该架那一面的“U”形横挡,这一超出部分可以防止产生扭矩,并可顶住加强面的纵侧面,当从加强板后端向纵侧面移动时也可顶住边缘,装置的“U”形横挡上至少有一个供紧固件螺栓穿过的孔,该紧固件有一突出端至少在一边超过螺栓体,并可从形成面的一边通过一个孔插入加强面,将突出端固定在加强面上,在突出端的头上有一反向挡块将“U”形装置固定。
这一结构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而“U”形截面装置至少有一个“U”形架超出“U”形横挡,但在紧固件的协助下,就可与加强面连接而不会产生扭矩。因此,任何附件都可固定在该装置上,不会出现任何困难,也不需要采取任何防止出现扭矩的措施。
“U”形架超出一定长度的结构具有很大的优点,即使“U”形架旋转90°,即与加强面的纵向扩张成一定角度时,该装置仍可固定在加强面上。这样,这些加强面就可水平或垂直移动,根据本发明该装置可应用于那些需扭转90°或加强面有交叉的模板。
将该装置固定在加强板上的紧固件有一个锤形头,当处于某一方向时,这一锤形头可通过加强板横侧面的一个椭圆形孔插入,当处于90°之内的转动位置时,该锤形头位于椭圆形孔边缘之后,该装置与加强板通过椭圆形孔连接既快又省力。
为了防止出现扭矩,并把相同大小的力和力矩传递给加强桁架,同时为了使该装置在90°转动范围内的任何两个位置上都能获得同样的益处,最好该装置的两个“U”形架都超出“U”形横档,根据“U”形架的总长度,这些超出部分也可适当缩短,并与“U”形横档一起组成一个台肩,最好是阶梯形的,位于紧固件连接孔附近区域之外。当处于某一适当位置时,“U”形架的这两个超出部分可与加强板的纵面连接,这样就可保证在两个转动方向上都不会发生扭矩,保证力与力矩的传递。当处于90°范围内的转动状态时,已缩短的“U”形架的台肩可顶住加强板的纵面,这样就可防止出现扭矩,同时可传递力矩,两个超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和与紧固件之间的距离可使该装置牢牢地固定在加强板上,而且不会出现扭矩,这样,紧固件至少在3个点上与加强板连接。因此,该装置的这种结构安排具有特殊的意义。
“U”形横挡和“U”形架的超出部分之间的台肩可顶住加强板的纵面,这样可以防止产生扭矩,也可与紧固件的孔保持一定距离,这一椭圆形的孔开在加强板纵面的顶端。自然,在90°范围内转动的两个位置上,防止扭矩的措施就会起作用,因为用紧固件固定之后,台肩就顶住加强板的纵面。
该装置与加强板顶得越紧,防止出现扭矩的效果就越好。为达此目的,作为紧固件作用于“U”形横挡上的反向挡块最好顶住后者。反向挡块与紧固件的螺栓体连接,并且可以拆卸。采用这种方式,当紧固件及其锤形头插入加强板上的孔并转动时,反向挡块也可加以固定。
反向挡块包括紧固件螺栓体上锤形头一端的一个横槽以及一个可插入该横槽的楔条,当处于使用位置时,横槽最好一直延伸到横挡上的孔内。这样,如何将反向挡块与装置的“U”形横挡连接的问题就顺利解决了。只要把楔条插入一定深度就可对螺栓体施加所需拉力,同时也对紧固件的锤形头施加拉力,使装置的“U”形横挡顶住加强板。
为了达到尽量缩小紧固件长度从而缩小装置的总尺寸的目的,当处于使用位置时,紧固件螺栓体上的横槽最好处于装置的“U”形架之间,位于“U”形横挡形成面那一边,装置的“U”形架上的孔与横槽长度相等,以便放置楔条。楔条插入这些孔后就可达到紧固件螺栓体横槽的使用位置。
该装置的另一有利之处,可用于插入楔条的横槽的截面位于紧固件螺栓体上,这样,根据锤形头的需要就可转动45°,“U”形架上的孔可以交错或平行排列,楔条就可以一定角度通过紧固件的横槽从一个孔换到另一个孔。楔条也可倾斜插入,由重力保持在使用位置。这样安排不但简易省力,而且可以防止出现意外松动。
另一优越之处是,“U”形架上供楔条插入的孔可平行延伸或许多孔并排安置,这样,楔条就可与“U”形架的面成一定角度从两边插入,在90°范围内至少可以有两个工作位置。根据加强板是否水平转动还是垂直转动,该装置就可在90°范围内的两个位置上与加强板连接。因此,不论在哪一个位置,楔条都可从上往下的一定角度移动,甚至可以自下而上,不一定非要水平移动。
固定可拆卸附件的紧固点的形状可以是凹槽状的,最好是孔状的,位于“U”形架之上,与插入楔条的孔有一定间隔。然而,值得指出的是,如果“U”形架上没有足够的地方安排插入楔条的孔和紧固点,就要准备一个螺帽作为反向挡块,与带螺纹的螺栓体旋配紧固。
两个“U”形架上要各安排一个紧固点,两个紧固点的形状和位置最好相同,最好采取孔的形式,以便容纳螺栓。螺栓穿过位于两个“U”形架之间的附件,把附件固定在“U”形架上。
该装置的紧固件若要固定得简易牢靠,正对加强板“U”形横挡内面的连接螺栓的端面就要从螺栓体向外倾斜,这是由于加强板“U”形横挡的珠状或槽状压力所致。这同时也提高了加强板的刚度,根据本发明,用该装置的方法,更有助于附件的连接。
“U”形架的超出部分最好是整体性的。该装置的“U”形横挡可安装,尤其是可焊在“U”形架和其超出部分之间,处于使用位置时,其表面顶住加强板的外表面,几乎与“U”形架来超出的部分合为一体。根据本发明的特点,这是一种刚度很好的设计方案,对于该装置的“U”形部分更是如此。
需要指出的是,紧固件的孔最好是一个孔腔,因为这最容易制作,也最容易容纳紧固件的圆柱形螺栓体。然而,这个类似螺栓的紧固件可有一个防止出现扭矩的方形部分,它位于圆柱形截面的螺栓体和锤形头下侧拱形的圆表面之间,方形部分与加强板横侧面的孔相连接。当紧固件的锤形头插入并固定之后,插入横槽的楔条就更容易保持在自己的位置上,这样,楔条从侧面以一定角度插入也更容易了。
为了减轻重量,该装置的“U”形架从端面到横挡边缘之间可以是斜的,这一斜的部分避开了固定楔条的孔和固定附件的孔。
该装置可将任何附件固定在具有加强面或加强板的模件上,这些附件可以是可调支架、台架、攀缘架、支撑架、支撑杆或吊杆,上面介绍的各种特点和步骤所产生的结果都已分别作了归纳。该装置可应用在90°范围内的两个位置上,加上“U”形架和紧固点,该装置就可根据需要转动方向,连接所需的附件,而无需顾及模板的加强板是处于水平还是垂直位置。该装置也可应用于带加强板的落地式模件。不论处于任何位置,附件和模件都可以牢固有效地连接在一起,由于有效地防止了扭矩的产生,不但能传递力也能传递力矩。
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将在以下一个实施例中详细加以介绍,并配有附图。


图1是本发明所介绍的装置的部件分解图,各部件准备装到一个垂直模板的水平方向的加强板上,本图准备装的附件是一个可调支架。
图2是安装好的装置的后视图,水平方向的加强板和附件略去了,但图示出了加强板的椭圆形孔。
图3是该装置的“U”形横挡和最靠近该装置的那部分加强板的剖面图,同时也图示出了“U”形架及其为防止扭矩而超出一定长度的部分。
图4是连接一个垂直加强桁架或加强板的整个装置的全图。
图5是该装置处于连接一个垂直加强板的位置的俯视图,该装置的“U”形架一部分超出一定长度,位于加强板的纵侧面,以防止出现扭矩。
组装在一起的装置1用于将可调支架2这样的附件连接在模板、补偿件或类似的模件上,这些模件未在图上详细示出,其形成面折转过来的部分是加强面或加强板3。这些加强板3的整个截面见图1,与该装置连接的部分见图3和图5。
从图1到图5就可清楚地看出,装置1具有一个基本上“U”形的截面,其“U”形架4上有固定管形杆、可调支架2等附件的紧固点5。当处于使用位置时,“U”形横挡6顶住模件加强板3,详见图3和图5。
把图2、3与图4、5加以对比,就可清楚看出,已经采取了一些步骤,以便使加强板3与装置1能在90°范围内的两个不同位置上连接,或者说在90°范围内转动的位置上能够固定加强板3。与此同时,装置1与加强板3之间不会产生扭矩,力和力矩都可顺利传递。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U”形架4的超出部分7伸出一定长度,当处于使用位置面对形成面时,还超出“U”形架那一面的“U”形横挡6,这一超出部分7可以防止在两个位置上产生扭矩。根据图3和图5,这一超出部分7可以两种不同的方法顶住加强板3的纵侧面3a,当从加强板3后端3b向纵侧面3a移动时则顶住边缘。
此外,装置1的“U”形横挡6上有一个供紧固件9螺栓体9a穿过的孔8,该紧固件9有一突出端9b至少在一边超出螺栓体9a,在实施例中是两边超出。紧固件9可从形成面的一边通过加强板3上的椭圆形孔10插入加强板3,突出端9b位于最前面,突出端9b卡住加强板3,详见图3和图5。在紧固件9的突出端9b有一反向挡块将“U”形装置1卡住。
紧固件9有一个将装置1固定在加强板3上的锤形头9b,当处于某一方向的位置时,锤形头9b可通过加强板3横侧面3b的一个椭圆形孔10插入,当处于实施例中转动90°的状态时,锤形头位于椭圆形孔10的边缘之后,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
把图3和图5加以对比,就可清楚看到,装置1的两个“U”形架都有超出“U”形横挡6的部分7,根据“U”形架4的总长度,这两个超出部分也可一起适当缩短,作到尺寸相同。超出部分7与“U”形横挡6一起可以构成一个台阶形的台肩11(见图3和图4),位于紧固件9椭圆形孔8附近区域之外。
根据图5可以看出,当“U”形架4和加强板3方向一致时,超出部分7的唯一的纵面就直接顶住加强面3的纵面3a,以防止出现扭矩。根据图1到图3所示,当处于90°范围内的转动状态时,“U”形架4和超出部分7,即“U”形架4的未超出部分和超出部分7之间的台肩11可以防止加强板3的纵面3a发生扭矩,这一点从图3中看得最清楚。台肩11与紧固件9插入的孔8之间有一定距离,加强板3上的椭圆形孔10则设在加强板3的纵面3a,或者设在靠近纵面3b的顶端。这样,台肩就可提供所需的保护,防止产生扭矩,当处于90°范围转动状态时,台肩11就顶住加强板3,使装置1的“U”形架4与加强板3连接。
前面已经提到的紧固件9上的反向挡块顶住装置1的“U”形横挡和紧固件,使装置1与加强板3牢牢地连接在一起,同时起到了防止产生扭矩的作用。反向挡块最好以可拆卸的方式与紧固件的螺栓体9a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从锤形头9b折转过去的紧固件9的螺栓体9a从横槽9c中穿过,以此作为反向挡块,插入这一横槽9c的楔条12正好作为反向挡块,当处于使用位置时,横槽9c正好延伸到装置1的“U”形横挡6的孔8。这就保证了当楔条12插入时,面对“U”形横挡6的窄面顶住“U”形横挡,另一窄面则向螺栓体9a施加力。
为使装置1的尺寸不致过大,连接加强板3的装置的“U”形架也不致过大,本实施例中的横槽9c位于装置1的两个“U”形架4之间,与横槽9c同高处是固定楔条12的孔13。这些孔向模件扩展,使从形成面折转过来的“U”形横挡6的表面位于这些孔13的空隙之内,这样,楔条12就可顶住“U”形横挡的这一面。
可以设想,如横槽9c没有扩展到孔8或扩展到孔以外,楔条就顶住孔13的对应边缘。
显然,从图2中可以看到,插入楔条12的横槽9c的截面位于紧固件9的螺栓体9a上,这样就可随锤形头9b转动约45°。“U”形架4上的孔13平行扩展,楔条12就可从一个“U”形架4以一定角度穿过横槽9c到达另一“U”形架4及其孔13。楔条可在装置1的两个位置上以一定角度自上而下穿过,使连接更为简单,因为楔条开始插入时受到重力的作用。采用这种方法,使用位置在重力作用下更加牢固,楔条12不会意外滑出。此外,在楔条12的窄端可设置个固定销14。
孔13沿“U”形架4的纵向平行扩展,直到楔条12能与“U”形架4表面成一定角度在90°范围内两个位置上从两边插入,这样,当紧固件9插入时就无须留意横槽9c的位置了。为了保证楔条12的两个倾斜位置,可以并排设置几个孔13,不必将其扩大。
在本实施方例中,紧固点5是凹槽状或孔状的,位于装置1的“U”形架上,与固定楔条12的孔13有一定距离。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两个“U”形架4上各有一个紧固点5,两个紧固点5形状位置均相同,呈孔腔状,可穿过一个螺栓,具有相应孔腔15的可调支架也可固定在两个“U”形架之间。这样,连接区和可调支架2或任何其他附件的紧固点15就可挤在“U”形架4之间,并用一个螺栓穿过紧固点5和15将其固定。之后,可调支架就可承受装置1产生的力或力矩,或以有利的方式将其传递给加强板3,不会有任何扭曲或偏转的危险。反过来说,来自加强板3和模板的力也可通过装置1传递给可调支架2等。
尽管还可以采取其他方法,但在本实施例中,“U”形架4的超出部分7是整体性的。装置1的“U”形横挡6固定或焊在“U”形架4和超出部分7之间,其表面顶住加强板3的另一面3b,当处于使用位置时,最好与“U”形架4的未超出部分同高,甚至可以突出一点,详见图4。
在本实施例中,供紧固件9穿过的孔8是孔腔状的,制作起来十分容易。
从图1可以看出,在螺栓状的紧固件9的圆截面的螺栓体9a和锤形头9b内面拱形的斜面之间,有一个防止产生扭矩的方形部分9d,用于连接加强板3侧面3b上的孔10。锤形头9b上的斜面和这一方形部分9d用于固定紧固件9的位置,也固定了楔条和整个装置1的位置,有利于改善力和力矩的传递。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装置1的“U”形架4从底面4a到“U”形横挡6折转过来的边缘4b可以是斜的,不包括固定楔条12的孔13和固定附件2的孔5。这样可以减轻重量,还可以尽量减少装置1、加强板3和附件2的不必要的突出部分。
装置1用于连接附件2与模板、补偿件和类似的模件,模件从形成面折转过来的两个面是加强面或加强板3。装置1有一“U”形截面,“U”形架上的紧固点5一般是孔腔,用于紧固管形杆、可调支架、台架等附件2,当处于使用位置时,“U”形横挡6紧紧顶住加强板3,尤其是顶住侧面3b。“U”形架4至少有一面,一般是两面有一超出一定长度的部分7,当处于使用位置面对形成面时,还超出“U”形架那一面的“U”形横挡6,这一超出部分可以防止产生扭矩,并可顶住加强板3的纵侧面3a,当从加强板后端3b向纵侧面3a移动时也可顶住边缘。装置1的“U”形横挡6上至少有一个凹槽或孔8,有可能在边缘有一个孔,供连接紧固件,一般是供紧固件9的螺栓体9a穿过。这样,装置1就可在没有扭矩的位置上和90°范围内的两个方向上与加强板3连接,顺利传递力和力矩。
从图5和图2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发明结构上的一个主要特点。与平行的“U”形架4相比较,超出部分7之间则有一定的角度,以适应梯形的加强板3和加强板3侧面3a的倾斜截面。超出部分7的内尺寸相互有一定角度,以适应加强板3两个纵侧面3a的外尺寸。
从各图中还可看出,当处于使用位置时,楔条12的较窄部分沿“U”形架和凹槽13横向移动,但较宽部分则从对面“U”形架的外面和底面穿过,甚至顶住底面。因此,楔条不一定从孔13同时穿过,但至少穿过其中之一。
权利要求
1.装置(1)用于连接附件(2)与模板,补偿件和类似的模件,模件从形成面折转过来的两个面是加强面或加强板(3),装置(1)有一“U”形截面,“U”形架(4)的紧固点(5)用于象连接管形杆、台架或类似的附件(2),当处于使用位置时,“U”形横挡(6)顶住模件的加强板(3),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U”形架(4)起码超出一定长度,当处于使用位置面对形成面时,还超出“U”形架那一面的“U”形横挡,超出部分(7)可以防止产生扭矩,并可顶住加强板(3)的纵侧面(3a),当从加强板(3)后端(3b)向纵侧面(3a)移动时也可顶住边缘,装置(1)的“U”形横挡(6)上至少有一个连接点,凹槽或孔(8)供紧固件(9)的螺栓头(9a)连接或穿过,紧固件(9)有一个锤形头(9b),或至少从一边突出螺栓体(9a)之外,并插入加强板(3)形成面折转过来的那一面,穿过加强板(3)上的孔(10),把锤形头(9b)固定在加强板上,在从锤形头(9b)折转过来的那一端或类似件,用于连接“U”形装置(1)的反向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1)和加强板(3)连接在一起的紧固件(9)有一个锤形头(9b),在某一方位上可以穿过加强板(3)的侧面(3b)的椭圆形孔(10)插入,当处于90°转动状态时,则在椭圆形孔(10)的边缘之外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1)的“U”形架(4)上有一超出“U”形横挡(6)的部分(7),这一超出部分可根据“U”形架(4)的总长度适当缩短,并与“U”形横挡(6)一起组成一个台肩(11),最好是阶梯形的,位于紧固件(9)穿过的孔(8)的附近区域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所述的任何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U”形横挡(6)和“U”形架(4)的超出部分(7)之间的台肩(11)可顶住加强板(3)的纵面(3a),以防止产生扭矩,从台肩到紧固件(9)穿过的孔(8)有一定距离,加强板(3)上的椭圆形孔或类似的孔(10)设在纵面(3a)。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所述的任何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作用于“U”形横挡(6)上的紧固件(9)的反向挡块顶在“U”形横挡上。
6.根据权利要求1到5所述的任何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向挡块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紧固件(9)的螺栓体(9a)。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所述的任何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从紧固件(9)锤形头(9b)折转过来的一端的螺栓体(9a)上有一个横槽(9c),一个楔条(12)插入横槽作为反向挡块,当处于使用位置时,横槽(9c)一般一直扩展到装置(1)的“U”形横挡(6)的孔内(8)。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所述的任何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处于使用位置时,紧固件螺栓体上的横槽(9c)位于从形成面折转过来的“U”形横挡那一边的“U”形架(4)之间,装置(1)的“U”形架上有与供固定楔条(12)横槽(9c)等高的孔(13)。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所述的任何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供楔条(12)插入的横槽(9c)的横截面位于紧固件(9)的螺栓体(9a)上,这样相对于锤形头(9b)来说就可转动45°,装置的U形架(4)上的孔(13)可以交错或平行排列,这样,楔条(12)就可以一个“U”形架(4)以一定角度穿过紧固件上的横槽(9c)到达另一个孔(13)。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9所述的任何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的“U”形架上供楔条穿过的孔可平行排列,或者许多孔并排排列,这样,楔条(12)就可从两边90°范围内至少两个位置以一定角度插入。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10所述的任何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可拆卸附件的紧固点一般是凹槽状,最好是孔状,位于装置(1)的“U”形架(4)上,与固定楔条(12)的孔(13)有一定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到11所述的任何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紧固点(5)位于“U”形架(4)两边,两个紧固点(5)形状位置最好相同,尤其是可穿过螺栓的孔腔或类似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到12所述的任何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正对加强板“U”形横挡内面的连接螺栓的端面从螺栓体向外倾斜,是由加强板“U”形横挡的珠状或槽状压力所致。
14.根据权利要求1到13所述的任何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U”形架(4)的超出部分(7)是整体性的。
15.根据权利要求1到14所述的任何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1)的“U”形横挡(6)固定并焊在“U”形架(4)和超出部分(7)之间,其表面顶住加强板(3)的外表面(3b),当处于使用位置时,最好与“U”形架(4)的未超出部分同高。
16.根据权利要求1到15所述的任何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供紧固件(9)插入的孔(8)是一个孔腔。
17.根据权利要求1到16所述的任何一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类似螺栓的紧固件(9)上有一个防止出现扭矩的方形部分(9d),它位于圆形截面的螺栓体(9a)和锤形头(9b)下侧拱形的圆表面之间,方形部分与加强板(3)横侧面(3b)的孔(1C)相连接。
18.根据上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1)的“U”形架的端面(4a)和从“U”形横挡(6)折转过来的边缘(4b)之间有些倾斜,倾斜部分避开楔条(12)穿过的孔(13)和固定附件(2)的孔(5)。
19.根据上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1)的“U”形架(4)的超出部分(7)排列相互平行,其内部空隙基本与加强板(3)纵面(3a)的外尺寸对应。
全文摘要
装置(1)用于连接附件(2)与模板、补偿件和类似的模件,模件从形成面折转过来的两个面是加强面或加强板(3)。装置(1)的“U”形横档(6)上至少有一个凹槽或孔(8),有可能在边缘有一个孔,供连接紧固件,一般是供紧固件(9)的螺栓体(9a)穿过。这样,装置(1)就可在没有扭矩的位置上和90°范围内的两个方向上与加强板(3)连接,顺利传递力和力矩。
文档编号E04G17/04GK1042750SQ8910847
公开日1990年6月6日 申请日期1989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1988年11月12日
发明者约汉恩·布得斯特伯尔 申请人:约斯福·梅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