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粘土青面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113阅读:9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古建粘土青面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建筑材料制品,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古建筑、仿古建筑的贴面材料。
在我国古建筑的修缮和仿造中,常常要用粘土青面砖进行房屋的砌筑或铺地,较考究的砌筑方法有“干摆”,即闻名于世的“磨砖对缝”、“丝缝”、和“淌白”法,砌筑前,需专业技术工人将粘土青砖六个面中的五个面和楞角进行“砍磨”加工,经过磨面、划线、过肋、磨肋、砍包灰截头等人工操作后,可获得质感细腻的表面和高雅清洁的砌筑效果,但是这种砖的“砍磨”加工费工、费时、技术性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粉尘污染严重,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施工要求。当前,大量古建筑(如宫殿、坛庙、城楼、寺观和府第)需要修缮,国内外一些饭店、公园、游乐场所也出现了许多仿古建筑,这些建筑和仿古建筑的修造,如果延用古代传统的“秦砖汉瓦”建筑材料和“磨砖对缝”等砌筑方法,在人力、物力、运输、时间上都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这成为古建中的一大急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现有的陶瓷面砖一是由于颜色和质感与古建粘土青砖不一样,二是由于它在生产流水线锻切工序使棱角呈圆棱状,而造成接缝处凹进,没有“磨砖对缝”的效果,三是由于陶瓷面砖没有拐角面砖,使砖的拐角处多了一条不应有的缝,因此陶瓷面砖不能满足古建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古建粘土青面砖,在施工中不用“砍磨”加工即可贴在用现代建筑材料和现代建筑方法建造的建筑物上,并取得与粘土青砖相同的装饰效果。
这种矩形古建粘土青面砖,用粘土和少量砂烧制而成,其特征在于它是薄片状或L形薄壁状,其背面有用于和墙面粘接的凸起物和凹槽。
其规格有小面砖50~65(宽)×240~280(长)×10~15(厚)(毫米);城面砖100~120(宽)×430~470(长)×20~30(厚)(毫米);方面砖350~400(宽)×350~400(长)×20~30(厚)(毫米)。
L形拐角面砖专用于墙角,为了制造方便,可作成回字形,施工时再根据需要在对角的地方砍断,即成为两块L形拐角面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古建粘土青面砖,有了这种产品,所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的修造,都可以用现代的建筑方法施工,施工速度比用传统方法由4.65工/平方米降低到0.72工/平方米,提高工效6.5倍,因而大大缩短了工期。
面砖的规格准确、棱角挺括、表面光洁,以工业化的定型产品代替了手工业的“砍磨”砖,自此结束了砖的“砍磨”工序。
古建粘土青面砖的体积为古建粘土青砖的1/14,重量大大减轻,而强度大大提高,可用纸箱包装,便于长途和远洋运输,能节约大量的运输、储存、保管费用,特别是在我国承揽的国外仿古建筑工程中效益显著。
这种粘土青面砖只需用一般粘接剂将粘土青面砖贴在建筑物上即可,因此操作简单,一般新建筑工也可掌握。
饰面效果与“砍磨”后的粘土青砖相同。
工程造价比用传统方法建造的仿古建筑降低近一倍。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示意图。
附图2为附
图1的背面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L形拐角面砖的形状示意图。
其规格可以有四种,小面砖50~65(宽)×240~280(长)×10~15(厚)(毫米),用于砌筑房屋墙面;城面砖100~120(宽)×430~470(长)×20~30(厚)(毫米),用于砌筑庭院、城墙;方面砖350~400(长)×350~400(宽)×20~30(厚)(毫米),用于铺地;拐角面砖用于砌筑墙的拐角。它们背面的凸起物可为条形、点状或其它类似形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获得“砍磨砖”的细腻效果和面砖所需要的较高强度,在制作上改进了粘土青砖的工艺增加粘土磨细工序;采用钢模和加压成形方法,并高速粘土细度和所加压力,直至面砖表面糙、细合适、棱角整齐,然后经过焙烧、出窑、窨水成灰色即出成品。
权利要求1.一种矩形古建粘土青面砖,用粘土和少量砂烧制而成,其特征在于它是薄片状或L形薄壁状,其背面有用于和墙面粘接的凸起物或凹槽。
专利摘要一种矩形古建粘土青面砖,用粘土和砂烧制而成,为薄片状或L形薄壁状,其背面有用于和墙面粘接的凸起物或凹槽,它有小面砖、城面砖、方便砖、拐角面砖四种规格。
文档编号E04F13/14GK2068119SQ90203759
公开日1990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1990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1990年3月31日
发明者胥蜀辉, 庞树义, 芦振声, 马炳坚, 刘大可 申请人:北京古代建筑设计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