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桩头破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698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钢筋混凝土桩头破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破割器,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处理水下或地下基础钢筋混凝土桩头的钢筋混凝土桩头破割器。
在铁路、公路及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中,大量采用钻孔桩基础,这种孔桩的桩顶超灌部分为钢筋混凝土,长期以来一直是施工单位头痛之问题。一般情况下这种钢筋混凝土均为水下或地下灌注的隐蔽工程,所以给施工造成了一定难度。为了满足处理后的桩顶达到设计要求,规范中明确规定了应超高灌注0.5~1米,等到凝固后再用人工打掉多余超灌部分。
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保证桩顶质量,一方面怕泥浆中沉碴造成误测而引起欠灌(因欠灌比超灌更难处理),所以就出现了宁愿超灌不愿欠灌的现象,往往超灌在1米以上。故有人采用过刚灌完桩后,用人下到刚灌好的孔中,人工取出超灌部分,费力费工且不安全。而也有人用从桩旁挖坑,马上取出超灌部分,人工挖慢而费力,用机器挖要受地形等其它因素的限制,而且挖到理想标高时,往往是泥浆、灰浆一满坑而导致无法施工,只好等到把群桩钻完后,挖出基坑,将水排干,露出早已坚硬无比的超灌部分再用人工打掉。
鉴于以上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使用方便、省力、工作效率高的处理水下或地下基础钢筋混凝土钻孔桩桩头的破割器。
本实用新型中有含通孔的杆身,杆身的一端上有尖部,在杆身上位于尖部处有与通孔相通的眼孔(参见


图1),工作时,将杆身与高压水阀接通,将尖部伸入桩顶超灌部,接通高压水,不断转动杆身,便可将多余的超灌部混凝土去掉。
上述的杆身由至少两节活动连接的连接杆组成(参见
图1),根据需要决定连接杆的数量,使用方便。
上述的杆身尖部形状为三角形(参见
图1),插入方便、省力。
上述的杆身上标有刻度(参见
图1),可随时掌握深度。
上述的杆身上的另一端有控制阀(参见
图1),根据工作需要确定进水量的大小。
工作时,将本实用新型中的杆身与高压水管连接,打开控制阀,将杆插入应破割的超灌桩的深度,慢慢由下而上提出孔顶,这样反复在桩内不同间距工作,桩顶上超灌桩水泥就从孔口流入了泥浆池内。由于下面不需要破割的桩是饱和状态,高压水又是从杆身上的眼孔中水平冲击,水不会往下流,可保证不需破割桩的质量。如不停转动杆身成45°,下面的水就成为了一种圆平面,便可达到割平顶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方便、耗资少、省力、工效高、方便地去掉超灌部分的混凝土而完好地保存了钢筋、减少了伤亡事故、安全可靠。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参考
图1,本实用新型的杆身1由三节采用φ20的钢管制成的连接杆2、3、4组成。连接杆2、3,连接杆3、4间采用水管接头5、控制阀6连接。呈三角形的尖部7是采用δ=5毫米的钢板制成,焊接在连接杆2的前端(连接杆2的前端呈封闭扁形)上。连接杆2长1.0米,距尖部50毫米处对钻四个φ6-8的眼孔8,眼孔8与通孔9相通。连接杆5长1米,上注有刻度10。连接杆6长度为0.3米,顶端为水管接头。
权利要求1.钢筋混凝土桩头破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割器中有含通孔的杆身,杆身的一端有尖部,在杆身上位于尖部处有与通孔相通的眼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桩头破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身由至少两节活动连接的连接杆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桩头破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尖部的形状为三角形。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桩头破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身上标有刻度。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桩头破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身的另一端上装有控制阀。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桩头破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身的另一端上装有控制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处理水下或地下基础钢筋混凝土桩头的钢筋混凝土桩头破割器。有含通孔的杆身,杆身的一端上为尖部,在杆身上位于尖部处有与通孔连通的眼孔。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使用方便、省力,巧妙地去掉了超灌部分混凝土而完好地保存了钢筋,工作效率高。
文档编号B28D1/26GK2145104SQ9323806
公开日1993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15日
发明者方维新 申请人:方维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