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建筑的方法和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748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制建筑的方法和构件的制作方法
发明的背景发明的领域本发明涉及预制混凝土结构中的标准建筑构件,该构件比如可以是1992年1月21日公布的本人以前的美国专利5,081,805“预制混凝土建筑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中所揭示的。本人以前的专利揭示了一种横截面呈U形的自由直立的预制混凝土建筑构件,它包括基本呈平面状的顶部或腹板,在该顶部或腹板的相对端部伸出一对间隔开的,基本保持平行的凸缘或腿部。上述腿部的底端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的和/或凹的部件,以便在将两个相同的构件以它们的腿部相互倒置的方式装配在一起从而形成房间的上半部和下半部,或侧壁时提供互锁的剪销。每个单元的外侧顶缘形成有相互配合的,交替设置的矩形凸部和凹部以便当相同构件的相邻顶部沿对角线倒置放置时相邻的边缘相互锁定。
发明的简要说明本申请人开发了一种具有很大改进的建筑构件的连接和制造方法,上述建筑构件具有大大提高的稳定性和强度。特别是,本发明的第1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设置于建筑构件之间的连接装置。这种连接装置提供了一种将建筑构件以叠置方式连接的独特方式,从而可形成建筑构件的组合结构,该组合结构可完全承受较小的地震或飓风,在发生较严重的地震的情况下可使上述结构的错位或破坏降到最小程度。上述方案可对建筑构件中的固定装置,存放物品以及居住人员提供保护,并且确保建筑构件本身的完好性。
上述构件按照下述方式相互连接,该方式旨在构件之间产生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在建筑构件上的应力达到会对主要结构构件的整体性造成损坏的数值之前屈服。比如,上述构件可安装在矩形的橡胶垫上,该橡胶垫吸收地震产生的较小的运动,上述构件也可通过高强螺栓连接,该螺栓用于在混凝土构件的破坏点之前屈服。
按照上述方式,本发明提供了3个保护的阶段即螺栓的剪断,构件在其橡胶垫上相对移动,以及橡胶垫最后破裂。在地震之后,可使构件重新对齐,如果需要可更换能承受重载的橡胶垫。阻止橡胶垫移动的螺栓也会发生剪断,故必须对其进行更换。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平板在它们角部的孔中用螺栓连接到各个构件上。上述平板有孔,该孔用于接收建筑构件之间的保险螺栓,从而将粘接于上述平板之间的重的橡胶块或垫夹住。因此,这样设计使得在构件发生横向移动的情况下,上述螺栓剪断,吸收能量,之后如果还有未消耗掉的能量,则通过使橡胶垫产生变形,上述构件可在该橡胶垫上进一步沿横向彼此相对移动。每个阶段均吸收地震能量,消除应力,否则该力会作用于整个墙体本身上。这最大程度地减小构件的错位和破坏。换言之,上述连接件会在构件本身发生任何的破环之前逐渐破坏。
位于构件之间的另一种连接装置包括第1曲柄,在发生地震的情况下,该曲柄与横向的地基移动方向对齐,上述装置还可有选择地包括第2曲柄,该曲柄支承于第1曲柄上,进一步将横向的地基移动转换为建筑构件的竖向移动。
对于任何以后的地震,上述的地震衰减系统会自动重新加载,或起动。如果地震能量未超过衰减装置的极限值,则可在无需起重机的情况下,衰减部件会使建筑构件恢复到最初的地震前的位置,而不象许多已有的情况需要起重机将建筑构件重新叠置在一起。另外,在每次地震时,无需对部件进行修理或更换。
权利要求7和9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轻质和/或隔绝性的楼板和墙板。该楼板和墙板这样制成,包括较低密度(比如聚苯乙烯泡沫)或隔绝材料的夹芯层,该夹芯层的厚度一般为2~6英寸(50~100mm)。对于给定的重量,上述构件能造得更厚,从而获得更大的刚度和强度。较轻的构件还可减小建筑物的惯性,进而减小地震引起的作用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聚苯乙烯泡沫板具有间隔开的孔,该孔的直径为约5英寸(13mm),孔的中心距为2英尺(0.6m),这样以后在上述孔中浇注混凝土,便可形成将两个钢筋混凝土层连接在一起的销。
将适合的混凝土钢筋穿过上述孔,使其与每个混凝土侧板中的钢筋网相连接。
聚苯乙烯泡沫板中的孔的外缘可为平滑的圆弧形,便于混凝土流过聚苯乙烯泡沫板,从而将上述聚苯乙烯泡沫板的外层相互连接。
所形成的产品为具有整体隔绝性能的整体式构件,在该构件中,相对的间隔开的混凝土板通过钢筋销锁定在一起,该钢筋销的外面包有高达3英寸(100mm)的混凝土,以形成壁结构。
在另一实施例中,具有隔绝性能的,轻质的,更坚硬的楼板和天花板是通过将间隔开的平行的聚苯乙烯柱结合在一起形成。在模制过程中,上述聚苯乙烯柱可支承在钢筋网的切断和弯曲的端部,上述钢筋网结合到聚苯乙烯柱的上方和下方的楼板中。在上述聚苯乙烯柱之间固体混凝土的横截面呈工字梁形。一般来说,上述聚苯乙烯柱可使所形成的半个构件的楼板和天花板具有隔音效果,另外在不对强度造成任何损失的情况下,可使所形成的建筑构件的重量轻的多。聚苯乙烯柱悬在混凝土中,一般与楼板顶面和底面的间距为2英寸(50mm)。
所形成的楼板的重量小于已有的板,工字梁形的横截面形状增加了承受应力的能力,减小了用于吊装作业所需的起重机的大小。由于上述板较轻,而且具有较大的刚度,从而一块板可跨过超过一般限制的较长距离。
本发明所提供的系统的另一个方面是通过环形钢筋将多个建筑构件连接在一起,或将这些建筑构件与其它的建筑构件相连接,以便于其它混凝土构件的添加连接,该方法的优点在于看不出任何的结构连接,连接处看上去象就地浇注的混凝土。上述方法可使预制的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缺陷,即建筑构件中的可见的连接处的缺陷降到最小程度。权利要求11对本发明的上述方面进行了限定。
权利要求16和20中陈述了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本发明的各种优选的特性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进行了描述,或者从下面的描述中容易看出,在该描述中参照附图以实例方式对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说明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
附图简要说明在图中

图1为墙板构件的分解透视图,该墙板包括夹在混凝土侧板之间的聚苯乙烯泡沫层;图2为处于浇注状态的混凝土构件的透视图;图3为沿图2中线3-3的剖面图4为沿图2中线4-4的剖面图;图5为图1-4中所示的完整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6为其内设置有聚苯乙烯柱的楼板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7表示准备浇注的图6所示构件的装配结构;图8为图7所示的装配结构的端示图;图9为沿图8中线9-9的剖面图;图10为浇注完的楼板的端示图;图11表示按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U形半个房间的钢筋的示意图;图12表示采用图11所示的钢筋浇注完后的半室构件;图13表示按照这个实施例的相匹配的构件;图14表示处于相互连接之前安装好的顶部和底部构件;图15表示沿图14中线15-15的剖面图,它表示安装好用来将建筑构件连接在一起的一种形式;图16为用于将两个构件相互连接的一种形式的透视图,该图的局部由虚线表示;图17为表示如何将构件连接而形成不同的组合结构的实例的顶视图;图1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透视图,它表示将相互叠置的单独构件的角部连接在一起的机构,该机构用于吸收地震能量;图19为采用本实施例连接在一起的构件的不同透视图,它表示在地震过程中构件产生相对横向移动之后的状态;图20为图18和19所示的连接装置中的部件的结构的放大剖面图;图21为两个相互连接的构件之间所形成的连接部的侧面图,该图局部由虚线表示;图22为图21所示构件的立面图;图23为因地震力的作用产生横向位移的相互连接的构件的横截面图;图24为用于连接构件的地震能量吸收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放大透视图,该图局部由虚线表示;图25为图24所示装置的细节的透视图,该图局部由虚线表示;图26为图24所示装置的侧面图27为与图26相类似的视图,表示装置被地震力对齐;图28表示在地震过程中装置的一个位置,其中一个构件相对下面的构件被提升;图29表示上述装置返回到正常位置;图30表示使U形建筑构件的角部相连的改进的连接结构;图31表示沿图30中线31-31的剖面图;图32表示沿图30中线32-32的剖面图;图33为与图31相对应的剖面图,它表示两个构件中邻接的角部;图34为与图32相对应的剖面图,它表示两个构件中邻接的角部;图35表示安装在搬运吊索上的构件;图36表示一种变更的建筑构件,与支承柱一起使用;图37表示上述的支承柱;图38表示与图37所示的支承柱装配在一起的图36所示的构件的角部的细节;图39表示通过横梁连接的支承柱;图40表示与图39所示的柱一起使用的构件的底侧透视图;图41表示并排固定在一起的图36所示的两个构件的底侧透视图。
说明性的特定的实施例在附图中,图1表示在形成墙板之前的钢筋和聚苯乙烯夹芯层。上述墙板构件由标号2表示。外侧壁模板4和6按照所需的最终墙的厚度间隔开,通常与相应的钢筋网8和10之间的间距一般为3英寸(50~70mm)。厚度为4英寸(100mm)的聚苯乙烯泡沫板12上开设有孔14,如图4和5所示,该孔的外缘呈弧形,以便于在形成上述构件时使液态混凝土的流动。如图2,3和4所示,钢筋18穿过每个孔14,并且与侧板中的各个钢筋网8和10拴在一起。上述孔14一般位于相距2英尺(0.6m)的中心上,其直径一般为5~7英寸(130~180mm)。
图4表示在浇注混凝土24时,其上带有模板4和6的墙板的剖面图,在该图中,竖直钢筋22与水平钢筋26相交叉,钢筋18通过聚苯乙烯泡沫板12中的孔14与钢筋网8和10连接,现在往上述结构中浇注混凝土,这样便可将两个混凝土部分连接起来形成整体墙板。
将液态混凝土24浇注进去,正如图3所示。图5表示浇注好的墙板的剖面图,此时已将模板4和6拆除掉,两个混凝土层28和29用穿过孔14的混凝土销30相连接。
由于具有聚苯乙烯泡沫层,所形成的墙板具有很高的强度,很高的刚度,并且移动起来很轻,此外,上述聚苯乙烯泡沫层还对位于上述构件之间的墙体起隔热和隔音作用。
参照图6,表示用于天花板或楼板54的模板31和32,顶部和底部钢筋网33和35被切断,所形成的钢筋的端部在40,42,44和46处朝内侧和外侧弯曲。朝内侧弯曲的钢筋端部,比如40,46分别插入聚苯乙烯柱48,50和52中以便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将它们固定。可有选择地采用朝外侧弯曲的钢筋端部,比如42,44以便使钢筋网33,35相对模板31,32定位。图7~9表示准备进行浇注的装配好的泡沫构件。图8表示安装好的聚苯乙烯柱48,50和52的端示图,这些柱与图7中的钢筋网34和36相连接。
图9表示沿图8中线9-9的剖面图。在进行浇注之后,图8所示的剖面图便变成图10所示的浇注好的楼板54的形状。应注意到,聚苯乙烯不仅可隔绝噪音,减轻所形成的楼板54的重量,而且大部分混凝土体呈平行的工字梁构件形,从而使单位重量的强度增加。聚苯乙烯柱可沿与纸面相垂直的方向延伸,而不按照图8所示的方式沿横向延伸。在另一实施例中,一个切断的钢筋网可在其平面内从图6和7所示的位置转动90°。相邻钢筋的切口可错开。没有切断的钢筋能装在平行于并且在聚本乙烯柱之间的网上。
图11表示用于半室构件的钢筋网60,钢筋相互交叉而形成墙体钢筋网68,70和底板钢筋网66,其端部72和74分别呈环形。在浇注混凝土之后,如图12所示,环状部分72和74均从浇注好的构件76中的墙体78和80,以及底板82的外缘伸出,以便于按照图13所示方式将上述构件相互连接起来,在图13中,两个构件76A和76B相互连接。图14表示在上述构件的一侧环绕邻接的墙体的外缘的模子,此时环状部分72在图示的用于壁外露侧的模子中相互搭接。图15为沿图14中线15-15的剖面图。
通过孔86可将多个构件76A和76B相互连接,该孔86是在浇注构件76时将聚氯乙烯管设置于模子中而形成的。上述孔用于按照下述方式将连接模子连在一起。
如图14和15所示,通过将环状端部72和74搭接,便将两个构件76A和76B连接起来,此时模子90包括侧壁96和98,用于将两个环形端部相互连接。将螺栓穿过模侧壁96和98中的相应的孔97和99,并且穿过相应的构件76A和76B中的聚氯乙烯管86从而将模子固定。模子90的端部100和102处于倾斜状态,以便按照图13,15和16所示方式向下和向内倾斜。模子90的端部设有活动板106和107以便于进行混凝土的浇注。在构件内部可设置相互连接的电线84和管道85(图13)。
可按照多种形式,比如图17所示的形式将构件连接在一起,在图17中,构件76A和76B在部分94处连接。很容易实现多种其它的连接形状。
图18~23表示下述的机构,该机构用于将结构中的浇注好的构件固定在一起,以便在发生地震和刮飓风时,减小或防止对上述建筑构件,其存放物品,和居住者造成危害。
在图示的实例中,顶部建筑构件120与底部建筑构件124相连接。
顶部构件120的底角处有如图中所示的凹部122,而底部构件124的顶角形成有相应的凹部126。上述底部构件124有钢筋网128以及辅助钢筋130,132和133。钢筋130,132和133焊接在壁124中的板162上,而顶部构件120中相应的钢筋130’,132’,133’焊接在板160上。
金属U形件140和142分别通过螺栓134固定于板136和138上,或者可将螺栓134直接埋入构件120和124中的混凝土体中。一般来说,板136和138分别焊接到板160和162上。金属U形件140的底部150具有臂152和154,该臂152和154与金属U形件142中的臂152’和154’相对应。如图20和21所示,底部150和150’通过高应力螺栓144和螺母45连接在一起,螺栓144穿过凸缘156,156’和158,158’中的孔。
在底部150和150’之间是高负荷的氯丁橡胶块146,当拧紧螺栓144,使凸缘156,156’和158和158’彼此拉近时,该橡胶块146稍有压缩。图20为上述构件的放大透视图。图23为下述构件的示意图,该构件中设有焊接到底板160,162上的辅助钢筋130,132,133,130’,132’,133’。在图23中,在发生其级别达到足以剪断螺栓144的地震之后,构件120和124发生相对的横向移动。上述高负荷的氯丁橡胶垫146的变形可阻止上述的移动。在剪断螺栓144和使橡胶块46发生变形,以及构件120,124之间产生滑动摩擦时,便将上述地震能量吸收。当上述连接装置用于以小于会损坏构件120,124的力的作用力产生变形,并吸收能量时,则可确保建筑构件120和124的整体性。为了在地震后使构件120和124恢复原位,可将它们重新对齐,更换螺栓144,如果需要,将新的氯丁橡胶块146插入并粘接于相应的板150和150’之间。
为了防止相邻的构件之间产生显著的相对移动,在这里如果上述氯丁橡胶块146破裂,上述移动是有可能发生的,则可使构件与可提供适当程度的无效运动的止动件,或刚性连接件连接,上述无效运动指如果发生强烈的地震,则上述连接件或止动件在以对构件本身造成结构性破环为代价的条件下,防止沿竖向叠置的构件塌落。
图24~29表示另一种地震能量吸收装置。顶部构件170与底部构件174相连接,此时顶部构件170的角部具有凹部172,而底部构件174的角部具有凹部176以便接纳上述能量吸收装置。在墙体构件170中由虚线表示的钢筋178,180和182焊接在安装有上述能量吸收装置的板216上。在底部构件174上有类似的板217。轴218悬吊于板216下面,该轴218上有安装于其上的减震止动件220,螺旋弹簧222固定于减震止动件220和板190之间,板190铰接于轴218上。板190中开设有孔192,轴194以刚性方式固定于孔192中。在轴194的底端轴194固定到固定部件196上,横杆198以可旋转的方式穿过该固定部件196。
杆198的每一端分别固定于竖向设置的轮200和202中的凹部204和206中,该轮204和206分别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竖直销208和210的水平端部212和214,销208和210固定于板211上,板211以转动方式安装在轴215上,并通过螺母213固定。轴215的底端焊接到固定板217上。
上述能量吸收装置用于使板190和轴194所形成的曲柄或偏心件沿地震的横向移动方向进行初始定向,以便在其旋转时吸收能量,同时使横杆198沿与地震运动方向的横向进行定向。比较图26和27可看到上述的初始定向,在这里地震运动的方向与纸面相垂直。当板190和轴194完全对齐,但并没有将所有能量耗尽时,则导致轮200和202产生旋转,以及偏心横杆198上下运动,这样实际上使构件170相对于构件174反复上下移动,并且通过构件的重量和上述运动,而不是通过建筑构件本身的开裂来吸收地震力。轮200,202和横杆198构成第2曲柄。
通过这些能量吸收装置连接的建筑构件可承受所遇到的几乎任何地震产生的振动。当向下驱动轴218时,图28中的弹簧222受到压缩。通过上述弹簧的压缩,以及弹簧222和板190与减震止动件220的接触,从而将地震能量吸收。摩擦或其它方式的阻尼可防止板190沿轴218移动,并防止板190,211分别绕轴218,211旋转。在图28中,偏心横杆198朝较高的位置旋转,之后在图29中朝下方旋转。
图30~34表示改进的,具有高强度的连接结构,用于将U字形的建筑构件中的相邻接的角部连接起来。如图30所示,构件304中的楼板302通过多个凸部308与构件304中的墙板306相连接,该凸部308的伸出尺寸为墙板306厚度的一半。在凸部308之间有多个凹部310,该凹部310的深度等于墙板306的整个厚度,从而在墙板和楼板之间形成较小的间隙312。上述凸部和凹部通过把合适的嵌入件和填片结合到模子中而形成。钢筋314从楼板穿过凸部308,进入墙板306中,如图30中的虚线314’所示。另外的钢筋316从楼板302伸出,进入凹部,形成外露的环部318,最后回到墙板306中。钢筋316的埋入部分由图30中所示的虚线316’表示。
如图33和34所示,成对的构件以角对角方式装配在一起,给定的构件相对于其相邻的构件倒置,相邻构件中的凸部308的竖向面相邻接。装配在一起的构件中的凹部310相配合而形成空腔320,在该空腔内部,相应的构件中的钢筋环部318相互搭接在一起。之后旋拧锁定杆322,使其穿过上述搭接的环部318,以便形成相互锁定的钢筋网。然后通过上部的间隙312浇注液态混凝土,并将其捣实,以便将空腔320灌满。采用下部的间隙312检查上述空腔是否适合地灌注,之后通过固定于墙板和天花板之间的角部的木块将上述空腔堵住。当空腔中的混凝土硬化后,便可获得很牢固的整体结构,该结构具有有效连续并且能伸展的钢筋网,该钢筋网由相互交叉并相互连接的钢筋316形成。
为了获得最大的最终连接强度,应当尽可能地使凹部310相对构件中的总深度d(图30)占据较大的比例。因此应当减小凸部318的总深度,从而提供足够的强度,以便在模制、运输和最终定位的过程中使墙板和楼板保持在一起。为了在搬运过程中增强构件的强度,可采用图35中的内部支架324,比如钢管或木材来支承上述建筑构件。可在墙板306的自由端之间绕构件固定条带326。
为了便于搬运,可在构件304中模制塑料管328,以便在墙板中形成通孔,该通孔与穿过构件的重心的轴线相对准。在塑料管328中可插入支承杆330,该杆的端部从墙板306向外伸出,可将吊索332和分隔梁334连接到上述杆330的端部,用来从起重机吊钩336上悬吊上述整个装配件。采用上述结构,可仅仅由一个工人对重达数吨的一般建筑构件进行定向,并使其定位,如果需要,可使建筑构件304绕起重机绳索338的轴线和支承杆330的轴线旋转。
图36~41表示本发明的建筑构件的改进形式,用于具有竖直支承柱340的结构,比如高层建筑物,或多层停车库。图36所示的建筑构件342与本申请人的美国专利所描述的建筑构件类似,其横面一般呈U形,但该建筑构件中的墙板344的高度较小,比如为0.6m左右。上述墙板344用作楼板346的加强凸缘。上述建筑构件342的角部具有缺口348,该缺口由模子中适合的嵌入件形成。上述缺口与支承柱上设置的凸部350相配合以便将构件支承在所需的高度。位于构件342的相对端部的上述缺口之间的舌形部352在成对的支承柱340之间延伸,相邻构件中的舌形部352相邻接从而形成连续的楼面。楼板346的角部354压靠在凸部350上,该角部354比如通过螺栓356和螺母358固定于该凸部350上。
图40表示经变更的建筑构件360,用于与通过图39中的横梁362连接的支承柱一起使用。伸出的舌形部364的一端保持连续与墙板366的外缘相平齐。按照镜象方式并排设置成对的上述的建筑构件360,它们的墙板366相互贴合,它们的伸出的舌形部364压靠在横梁362上,这样也可形成连续的楼面。
图41表示一对构件342,它与图36中的构件类似,该构件仅仅通过4个而不是6部支承柱340连接用于支承。在每个构件的端部,在墙板344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钢桁架368。也可通过螺栓将相贴合的墙板344和桁架368的相邻端部连接在一起。相互连接的构件的外角部处的缺口370接收支承柱340,而中间的缺口372通过合适的内部填充料堵住。如果需要,可以类似方式将3个,或多个构件342并排连接。
在所有场合,在支承柱340上按照合适的间距(一般为2.5~3.5m)设置凸部350或其它支承物以便使楼板按照需要间隔开。附属的墙板344之间的空间可用于接收建筑物配套设施,比如电缆,管线和管道。如果需要,可通过悬吊的天花板从下面的室内空间将上述空间挡住。这样图36~41所示的构件和支承柱系统可用于建造大型的敞开式平面布置的区域。
本发明的现场预制的混凝土建筑构件中的前述的改进可提供下述具有更高强度,重量更轻,而且具有隔绝性能的钢筋建筑构件,该建筑构件通过改进的方式,可以很容易地相互连接,和/或安装在另一建筑构件的顶部,它有选择地采用能量吸收装置,以避免每个构件,存放物品产生破坏,并且防止居住者受到伤害,通过连接机构而使建筑构件之间产生较小的相对移动可将地震能量吸收。
虽然上面参照说明性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上面的描述并不旨在限制本发明新奇的建筑构件和技术,本发明包括属于下面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改进。
权利要求
1.一种安装在建筑构件之间的连接装置,它用于衰减上述建筑构件之间所传递的力,该装置包括一对固定部件,每个固定部件可固定到相应的相邻建筑构件上,上述固定部件通过弹性材料块相互连接,该弹性材料块可变形而使固定部件之间产生有限的相对移动,上述固定部件通过可断开的连接件刚性连接,该连接件的断裂强度小于上述建筑部件的断裂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该固定部件还通过基本不可伸长的连接件或相配合的止动件相互连接,上述连接件或止动件使固定部件之间产生有限的相对移动。
3.一种安装在建筑构件之间的连接装置,它用于衰减上述建筑构件之间所传递的力,该装置包括第1曲柄机构,该机构中的旋转轴基本沿竖直设置,以及一对固定部件,它用于与相应的相邻建筑构件固定,这样由于作用力造成的建筑构件之间的相对移动会使第1曲柄机构的旋转轴沿朝着基本平行于作用力的方向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它包括第2曲柄机构,该机构安装在第1曲柄机构上,该第2曲柄机构中的旋转轴使用中基本沿水平方向,并且基本垂直于穿过第1曲柄机构的旋转轴的平面,这样建筑构件之间的另外的相对移动是通过第2曲柄机构的建筑构件之间的相对的上下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装置,其中至少一个固定部件弹性地安装在各部上述曲柄机构上。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该装置设置有阻尼器以便阻止曲柄机构的运动。
7.一种建筑墙体构件,它包括两层钢筋混凝土,这两层通过轻质或隔缘材料板隔开,在上述轻质或隔缘材料板中设有间隔开的孔,连接钢筋穿过该孔而固定在相应的混凝土层中的钢筋上,上述连接钢筋埋入穿过上述孔的混凝土销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构件,其中上述板中的孔的外缘呈弯曲状,从而便于在从液态混凝土混合料形成混凝土间隔层的过程中,使液态混凝土流过上述孔。
9.一种预制楼板或天花板,它包括混凝土顶层和底层,上述顶层和底层通过长条形部件间隔开,该部件由轻质或隔缘材料制成;具有上述间隔部件的上述顶层和底层中的钢筋,其端部朝着上述板的内部弯曲,从而在形成上述板的过程中,上述端部埋入上述长条形部件中,以便在浇注混凝土的过程中使该钢筋保持预定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地板或天花板,其中上述长条形部件的形状和布置导致上述板的混凝土横截面呈工字梁形。
11.一种预制建筑构件,其横截面基本呈U形,该构件有埋入其内部的钢筋,该钢筋的外缘呈环状延伸,从而便于将上述构件与类似的构件通过加强的连接件连接。
12.一种连接权利要求11所述的建筑构件的方法,其步骤包括使环状钢筋相邻设置,使上述呈环状弯曲的外缘并排设置,将模子放在上述并排设置的外缘周围,在上述相邻的钢筋上浇注混凝土,对该混凝土进行养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构件,其中上述环状部从下述的外缘伸出,该外缘由在上述构件的外角部上形成的凹面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构件,该构件可与类似的构件以外角对外角方式邻接,上述构件中的环状部相互搭接,这样可旋拧另一钢筋而使其穿过上述环状部,从而形成相互连接的钢筋网。
15.根据权利要求11,13或14所述的构件,它包括直通槽,通过该槽可浇注液态混凝土将上述环状部包住。
16.一种预制建筑构件,它包括楼板和一对基本保持平行的墙板,该墙板相对楼板的相对侧边处于直立状态,上述墙板具有吊索连接点,该点位于穿过上述构件的重心的轴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构件,其中上述吊索连接点包括在墙板上开设的通孔。
18.一种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建筑构件的提升和搬运方法,其步骤包括在墙板之间设置支架,将提升吊索连接到吊索连接点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上述连接点通过上述墙板上的孔,上述方法还包括下述步骤将杆穿过孔,从而其端部从墙板向外伸出,将吊索与上述伸出的杆的端部相连接。
20.一种预制建筑构件,它包括楼板,该楼板有一对基本保持平行的加强凸缘,该凸缘从楼板的相对端部伸出,上述构件的角部用于固定在竖直支承柱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构件,它包括伸出的舌形部,用来与相邻的建筑构件相配合从而形成位于多个支承柱之间的连续的楼面。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构件,其中在使用时上述舌形部压靠在跨过一对支承柱的梁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0~22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构件,它包括固定在上述伸出的凸缘之间的桁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将横截面呈U形的预制建筑构件(76A,76B)连接起来的方法,包括地震能量衰减连接装置,以及用于形成大型的敞开式平面布置区域的、由上述建筑构件和支承柱形成的组合结构。此外本发明还揭示了将隔绝性或轻质泡沫材料用在上述建筑构件中的墙板和水平板中的方法。
文档编号E04H9/02GK1179809SQ9619286
公开日1998年4月22日 申请日期1996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6年1月24日
发明者M·O·A·L·B·雅扎尔 申请人:唐托拉斯信托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