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约化城市地下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08498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约化城市地下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集约化城市地下停车系统,属于地下工程设计及其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城市停车场主要分为地上和地下两类。地上停车场包括路边占道停车位和专用停车场两种。路边占道停车位占用大量路面资源,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专用停车场占地面积较大,城市土地资源稀少,难以大量推广应用。
[0003]城市的地下停车场主要有绕道式停车场、立式停车场和立体环绕式停车场三种类型。
[0004]绕道式停车场,以行车道出入为主要形式的停车场,这种停车场的形式是使用最广泛的。目前,我国80%?90%的地下停车场都是采用这种形式。但这种地下停车场的车道占用了大量空间,泊车空间并未得到充分利用。
[0005]立体式停车场,该类停车场在深部修建多层地下停车空间,取消车场与地面间车道和绕道,靠提升机实现地面和地下的调度。这种类型的停车场,虽然提高了车辆的存取效率,但不能满足高峰时段,多部车辆同时出库入库的需求。同时,部分停车场抗震性能较差,地震发生时容易造成财产的损失。
[0006]立体环绕式停车场,该类停车场在立式停车场的基础上增加了环绕车道,和立式停车场相比,其优点是减少了提升设施、降低了造价,但同时也降低了泊车位的利用率,不能高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
[0007]在现有的地下停车场设计方法中,存在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泊车空间的利用率和车辆存取效率不能兼得。部分停车场高效利用了泊车空间,但车辆存取效率较低,不能满足多部车辆同时进出库的需求;部分地下停车场存取效率较高,可以满足多部车辆同时进出库的需求,但占用空间过大,不能满足泊车空间的高效利用。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设计一种集约化城市地下停车系统,使其在满足高效安全利用泊车空间的同时,极大的提高车辆的存取效率,可以满足高峰时段,多部车辆同时进出库的需求。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约化城市地下停车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梯核心筒、结构框架筒、车辆入库平台、载车系统、泊车空间。
[0010]所述电梯核心筒包括中心柱12和电梯核心筒剪力墙13,电梯核心筒剪力墙13均匀分布于中心柱12的外边缘,二者通过混凝土浇筑连接。
[0011]结构框架筒分为内环框架筒与外环框架筒两层结构,结构框架筒包括结构外墙
14、内环框架梁16、外环框架梁17、内环框架柱18、外环框架柱19、径向框架梁27、结构楼板20、结构底板24、底板防水层25及素混凝土垫层26 ;具体而言,内环框架梁16与内环框架柱18由混凝土浇筑连接,外环框架梁17与外环框架柱19亦由混凝土浇筑连接,内环框架筒与外环框架筒之间相应节点位置由径向框架梁27通过混凝土浇筑连接,结构楼板20位于径向框架梁27、内环框架梁16、外环框架梁17顶部并由混凝土浇筑连接,结构外墙14位于结构体系外侧,电梯核心筒剪力墙13延伸至外环框架柱19处并通过混凝土浇筑连接,结构底板24、底板防水层25及素混凝土垫层26由上至下依次分层布置且位于停车系统的最底部。
[0012]车辆入库平台包括入库平台直轨滑道2、入库平台曲轨滑道3、车辆入轨垫板4、智能化车道闸门5、分道栏杆6、弧形导向标线7、直形导向标线8、屋盖体系23 ;具体而言,入库平台直轨滑道2与入库平台曲轨滑道3混凝土浇筑于车辆结构顶板上部,车辆入轨垫板4通过槽孔与入库平台直轨滑道2连接,智能化车道闸门5与分道栏杆6通过混凝土浇筑于结构顶板上部,弧形导向标线7与直形导向标线8由热溶涂料绘制于入库平台直轨滑道2与入库平台曲轨滑道3下方,屋盖体系23位于整个结构体系顶部。
[0013]载车系统包括扇形载车电梯1、载车托盘9、车轮定位器10、电梯直行滑道11及车辆22 ;具体而言,扇形载车电梯I位于停车系统中心处且通过索道连接于停车系统且受控于伺服系统。载车托盘9位于入库平台直轨滑道2与入库平台曲轨滑道3上方,通过可滑动卡槽连接,车轮定位器10通过螺栓固定在载车托盘9上部,电梯直行滑道11焊接于扇形载车电梯I上部。
[0014]泊车空间包括泊车位15、载车托盘挡板21及泊车位直轨滑道28 ;泊车位直轨滑道28通过混凝土浇筑于结构楼板20,载车托盘挡板21位于泊车位直轨滑道28后方并通过卡槽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空间结构集约化,该集约化设计在保证泊车空间高效利用的同时,整个结构体系采用均布剪力墙扇形分割,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自防火能力。
[0017]2、车辆泊提效率集约化,核心筒扇形载车电梯运输系统与附属设施可以满足多部车辆同时进出车库的需求,大大提高了车辆的泊提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车辆入库平台层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泊车层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A-A剖面图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B-B剖面图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扇形载车电梯2.入库平台直轨滑道3.入库平台曲轨滑道4.车辆入轨垫板5.智能化车道闸门6.分道栏杆7.弧形导向标线8.直形导向标线9.载车托盘10.车轮定位器11.电梯直行滑道12.中心柱13.电梯核心筒剪力墙14.结构外墙
15.泊车位16.内环框架梁17.外环框架梁18.内环框架柱19.外环框架柱20.结构楼板21.载车托盘挡板22.车辆23.屋盖体系24.结构底板25.底板防水层26.素混凝土垫层27.径向框架梁28.泊车位直轨滑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如图1-5所示,一种集约化城市地下停车系统,停车系统为分层、筒状结构且位于地下,整体抗震性能良好;在该停车系统中间的电梯核心筒处设有六部扇形载车电梯1,可同时运营,满足多部车辆同时进出库的需求,各扇形载车电梯I沿停车场平面均匀对称布置,且可同时运行互不干扰;在车辆入库平台处设置有入库平台直轨滑道2和入库平台曲轨滑道3,在伺服系统判断泊车位后可将载车托盘9及时转入相应滑道,保证了泊车位15的交叉运营。
[0025]电梯核心筒剪力墙13沿平面呈120°均匀分布并用于垂直运输车辆。此结构体系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并具有一定的自防火能力。所述泊车位15呈放射状环形分布在停车系统各层边缘处,共10层或更多层,每层12个车位,可同时存放120辆车或更多;且泊车位15采用无车道技术,减少了进出车道、绕道、调车道等大量的辅助车道,车辆进出库由扇形载车电梯I和载车托盘9共同完成。有效地保证了泊车空间的高效利用。
[0026]车辆22的存放通过智能伺服系统实现自动化控制;车辆的存放过程分为以下步骤:智能化车道闸门5打开,车辆22进入载车托盘9,司机下车,载车托盘9载车通过入库平台直轨滑道2和入库平台曲轨滑道3进入扇形载车电梯1,垂直下降,载车托盘9载车进入泊车位15。车辆的取用过程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