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留住宅通风道免支模一次成型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9662310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预留住宅通风道免支模一次成型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住宅楼通风道施工,特别是普通住宅楼预留通风道免支模一次成型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多层、高层现代住宅建筑的排风系统中通风道工程的施工主要集中在主体完成后施工,在后期施工时,一般施工工序为:层托安装—吊线—安装通风道—临时固定—二次吊洞灌缝—养护—上层通风道安装,但这种方法在主体阶段留设洞口比安装成品料大5cm-10cm洞口,在安装层托时需采用植筋技术。通风道就位后,排风道与楼板预留洞之间的缝隙吊模用C20细石混凝土浇灌,存在以下问题与隐患:
1)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浇筑时涨模或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密实,厨房、卫生间出现漏水等现象。
[0003]2)产生的间隙需要人工二次搭拆安全操作平台,加大人工工作量,同时加大了材料的使用量。加大了施工成本,减缓了施工进度。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序简化并能够提高施工质量的预留住宅通风道免支模一次成型施工方法。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留住宅通风道免支模一次成型施工方法,包括步骤:
S1,楼板结构层混凝土浇筑前,在预留洞位置放置预埋件并将预埋件与模板固定;所述的预埋件是截面为“凸”字形的可拆除盒体,预埋件上部长度小于设计通风道尺寸,下部长度大于设计通风道尺寸,从而使浇筑结构层后形成的预留洞形成向内侧凸出的上角部;
S2,楼板结构层混凝土浇筑,浇筑完后拆除模板;
S3,拆除预埋件,通风道上口面与预留洞结构层下部嵌固,通风道下口面与预留洞结构层上部用楔块临时固定;
S4,预留洞口周边空隙进行封堵,在楼板地面施工前取出楔块,然后浇筑混凝土填缝。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楼板结构层混凝土浇筑前,预留洞口上角部的形成部位设置有角部加强筋。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角部加强筋是在预留洞上角部的形成部位设置与预留洞边缘平行的角部加强钢筋。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预留洞两侧楼板顶部的受力钢筋内侧设置与角部加强钢筋垂直的角部钢筋并用三角支撑架固定。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1中,所述的预埋件四周和中心线与模板固定。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1中,所述的预埋件上部和下部的高度比例为7:3。
[00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S4中,预留洞口周边空隙封堵时,预留洞口下部采用防水油密封胶、上部采用防火密封胶封堵。
[00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S4中,浇筑混凝土填缝后采用防水材料对预留洞口进行局部防水施工。
[0013]本发明避免了二次浇筑时涨模或混凝土浇筑时振捣不密实,厨房、卫生间出现漏水,不需要二次搭拆安全操作平台,工序简单,较低了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主体施工阶段通风道预留洞示意图。
[0015]图2是通风道安装阶段的示意图。
[0016]1-结构层,2-预埋件,3-模板,4-上角部,5-通风道,6_楔块,7_角部加强钢筋,8_角部钢筋,9-防火密封胶,10-剪力墙,11-铁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发明实施例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准备—角部加强筋设置—放置并固定预埋件—复核检查—混凝土拆模—通风道安装—预留洞口周边空隙封堵。
[0018]1)施工准备
预制预埋件,图1所示的预埋件2是截面为“凸”字形的用挤塑板制作的可拆除盒体,预埋件2上部长度小于设计通风道尺寸,下部长度大于设计通风道尺寸,从而使浇筑结构层1后形成的预留洞形成向内侧凸出的上角部4。此外,预埋件2上部和下部的高度比例为7:3。
[0019]以楼板结构层厚度100mm为例,预埋件2上部切厚度为70mm,长度小于设计通风道尺寸50mm;预埋件2下部厚度为30mm,长度大于设计通风道尺寸50mm,切割完成后用封口胶带包裹。
[0020]2)角部加强筋设置
角部加强筋设置在混凝土浇筑后会形成预留洞上角部的部位,以增强上角部的强度同时避免拆模时阳角受到损坏。角部加强筋是在预留洞上角部的形成部位设置与预留洞边缘平行的角部加强钢筋7,如图1和图2所示,是在“凸”字形预埋件2的上部内凹的角部分分别设置2根HRB400级(2 10的钢筋。在此基础上,预留洞两侧楼板顶部的受力钢筋内侧设置与角部加强钢筋7垂直的HRB400级疋10角部钢筋8并用三角支撑架固定。
[0021]3)放置并固定预埋件
楼板结构层1混凝土浇筑前,在预留洞位置放置制作好的预埋件2并将预埋件2与模板3固定。固定时,预埋件2四周和中心线用铁钉11与模板3固定。如图1所示,预埋件下部一端与剪力墙10紧贴。
[0022]4)复核检查并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混凝土前,对预埋钢筋的位置、标高进行复核检查,防止漏留、移位。检查合格后开始楼板结构层1混凝土浇筑。
[0023]5)混凝土拆模
浇筑完后拆除模板3,混凝土模,3拆除时需达到设计强度的75%,并在拆模时不要用力过猛。
[0024]6)通风道安装通风道安装是整体施工之关键,通风道长度为比楼层高度小2cm,首节安装前先用刀片切割拆除预埋件2,并将周边清理干净,通风道5上口面与预留洞结构层1下部嵌固,通风道下口面与预留洞结构层1上部用楔块6临时固定。
[0025]7)预留洞口周边空隙封堵
对预留洞口剩余的空隙封堵,预留洞口下部采用防水油密封胶,上部采用防火密封胶9进行封堵。在楼地面施工前将楔块6取出浇灌混凝土填缝,并采用同厨房、卫生间的防水材料对预留洞口处进行局部防水施工。
【主权项】
1.一种预留住宅通风道免支模一次成型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楼板结构层(1)混凝土浇筑前,在预留洞位置放置预埋件(2)并将预埋件(2)与模板(3)固定;所述的预埋件(2)是截面为“凸”字形的可拆除盒体,预埋件(2)上部长度小于设计通风道尺寸,下部长度大于设计通风道尺寸,从而使浇筑结构层(1)后形成的预留洞形成向内侧凸出的上角部(4); S2,楼板结构层(1)混凝土浇筑,浇筑完后拆除模板(3 ); S3,拆除预埋件(2),通风道(5)上口面与预留洞结构层(1)下部嵌固,通风道下口面与预留洞结构层(1)上部用楔块(6)临时固定; S4,预留洞口周边空隙进行封堵,在楼板地面施工前取出楔块(6),然后浇筑混凝土填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楼板结构层(1)混凝土浇筑前,预留洞口上角部的形成部位(4)设置有角部加强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部加强筋是在预留洞上角部的形成部位设置与预留洞边缘平行的角部加强钢筋(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预留洞两侧楼板顶部的受力钢筋内侧设置与角部加强钢筋(7)垂直的角部钢筋(8)并用三角支撑架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预埋件(2)四周和中心线与模板(3)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预埋件(2)上部和下部的高度比例为7:3。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预留洞口周边空隙封堵时,预留洞口下部采用防水油密封胶、上部采用防火密封胶(9)封堵。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浇筑混凝土填缝后采用防水材料对预留洞口进行局部防水施工。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预留住宅通风道免支模一次成型施工方法,楼板结构层混凝土浇筑前,在预留洞位置放置预埋件并将预埋件与模板固定;所述的预埋件是截面为“凸”字形的可拆除盒体,预埋件上部长度小于设计通风道尺寸,下部长度大于设计通风道尺寸,从而使浇筑结构层后形成的预留洞形成向内侧凸出的上角部;楼板结构层混凝土浇筑,浇筑完后拆除模板;然后拆除预埋件,通风道上口面与预留洞结构层下部嵌固,通风道下口面与预留洞结构层上部用楔块临时固定;预留洞口周边空隙进行封堵,在楼板地面施工时取出楔块,然后浇筑混凝土填缝。本发明工序简化,并能够提高施工质量。
【IPC分类】E04F17/04
【公开号】CN105421725
【申请号】CN201511004879
【发明人】王国强, 侯向明, 彭辉, 郝鹏飞, 温俊林, 刘淑军, 崔瑞茹, 马凯, 刘高文, 秦旭杰, 王琪, 刘晋生
【申请人】山西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