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江南传统民居坡屋面的保温构造

文档序号:9782253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江南传统民居坡屋面的保温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江南传统民居坡屋面的保温构造。
【背景技术】
[0002]江南传统民居中,对于夏季的室内热环境来说,屋面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江南地区夏季炎热,日照时间长。江南传统民居的屋面一般构造简陋,主要由小青瓦和木望板构成,热阻小,屋面的太阳辐射得热大量传导入室内,这是造成夏季室内温度较高的重要因素。在对江南传统民居的维护与修缮中,一方面需要利用现代的建筑技术提高屋面热工性能,同时还需要维持民居屋面的传统构造形式。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针对江南传统民居屋面热工性能不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针对江南传统民居屋面的保温构造。
[0004]本发明的江南传统民居坡屋面的保温构造,包括小青瓦、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杉木望板、保温板;在民居木结构梁架的屋顶檩条上铺设椽子,椽子上密铺8mm厚杉木望板,8mm厚杉木望板上依次铺设50mm厚保温板、12mm厚杉木望板、三元乙丙防水卷材,在防水卷材上挂小青瓦。
[0005]所述的椽子直径为70mm,铺设间距为200mm,所述椽子优选的为杉木椽子。所述的厚保温板为挤塑聚苯板或岩棉板。
[0006]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体现在:
[0007]1.本发明采用50mm厚挤塑聚苯板或者岩棉板作为屋面保温层,工程案例的实测显示,保温板的设置可以大大改善民居夏季室内的热环境。同时,屋面还设置了防水卷材,提高了屋面的防水性能。
[0008]2.本发明在屋面构造中增加的保温层,在室内和室外均不外露,因而保证了传统民居原有的建筑形式,在传统民居的维护改造中可以做到修旧如旧。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标号说明如下:1.小青瓦;2.三元乙丙防水卷材;3.12mm厚杉木望板;4.50mm厚保温板(挤塑聚苯板或岩棉板);5.8mm厚杉木望板;6.直径约70mm、间距200mm杉木椽子;
7.屋顶檩条;8.木结构梁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分析。
[0012]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小青瓦I;三元乙丙防水卷材2; 12mm厚杉木望板3;50mm厚保温板挤塑聚苯板或岩棉板4; 8mm厚杉木望板5;直径约70mm、间距200mm杉木椽子6;屋顶檩条7;木结构梁架8。
[0013]在江南传统民居木结构梁架8的屋顶檩条7上铺设直径约70mm、间距200mm的杉木椽子6,椽子6上密铺8mm厚的杉木望板5,杉木望板5上依次铺设50mm厚保温板挤塑聚苯板或者岩棉板4、12mm厚杉木望板3、三元乙丙防水卷材2,在防水卷材上挂小青瓦I。
[0014]本发明的实施过程如下:
[0015]1、在木结构梁架8的屋顶檩条7上铺设直径约70mm、间距200mm的杉木椽子6,木钉固定;
[0016]2、椽子6上密铺8mm厚的杉木望板5,每块杉木望板5均固定于杉木椽子6上;
[0017]3、在杉木望板5上铺设50mm厚保温板挤塑聚苯板或者岩棉板4,用钉子将保温板4固定于杉木望板5;
[0018]4、在保温板4上密铺12mm厚杉木望板3,每块杉木望板3均用木钉固定于下层杉木望板5上;
[0019]5、在12mm厚杉木望板3上,按照施工要求进行三元乙丙防水卷材2的铺设,采用专用配套胶黏剂进行铺设与搭接施工;
[0020]6、三元乙丙防水卷材2上,按照瓦屋面施工要求,设置顺水条与挂瓦条,铺设小青瓦I。
【主权项】
1.一种江南传统民居坡屋面的保温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小青瓦、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杉木望板、保温板;在民居木结构梁架的屋顶檩条上铺设椽子,椽子上密铺8mm厚杉木望板,8mm厚杉木望板上依次铺设50mm厚保温板、12mm厚杉木望板、三元乙丙防水卷材,在防水卷材上挂小青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椽子直径为70mm,铺设间距为200mm,所述椽子为杉木椽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厚保温板为挤塑聚苯板或岩棉板。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江南传统民居坡屋面的保温构造。本发明以挤塑聚苯板或岩棉板作为江南传统民居屋面的保温材料,改善传统民居的屋面热工性能。在民居木结构梁架的屋顶檩条上铺设椽子,椽子上密铺8mm厚杉木望板,8mm厚杉木望板上依次铺设50mm厚保温板、12mm厚杉木望板、三元乙丙防水卷材,在防水卷材上挂小青瓦。本发明中,采用50mm厚挤塑聚苯板或者岩棉板作为屋面保温层,可以大大改善江南传统民居的夏季室内热环境,并且屋面构造中增加的保温层,在室内和室外均不外露,因而保证了传统民居原有的屋面外观形式不变。同时,屋面还设置了防水卷材,提高了屋面的防水性能。
【IPC分类】E04D13/16
【公开号】CN105544889
【申请号】CN201610058681
【发明人】陆江
【申请人】浙江科技学院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