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建筑调节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3885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建筑调节护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建筑调节护栏。
【背景技术】
[0002]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为了加强施工安全,避免建筑物的物料坠落而伤及附近的路过人员,通常会在建筑物的外围搭建防护网或防护栏,进而对附近的人员与建筑物之间进行隔离,保障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但现有的防护网或防护栏一般为网状或板状结构进行拼接而成,这样拼接的方式比较费时费力,极大的加长了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效率,而且这样拼接而成的防护网也无法对防护的角度与长度进行很好的调节,极大的增加使用成本,且防护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并能进行快速拆卸、搬运,还能够很好调节防护范围与角度的新型建筑调节护栏。
[0004]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建筑调节护栏,包括立杆,及与立杆配合连接的横杆,及与横杆相连的栏网,所述立杆上端设置有第一通孔,及设置在第一通孔下方的第一旋轮,及设置在第一旋轮下方的第二通孔,及设置在立杆下方的第四通孔,及设置在第四通孔上方的第二旋轮,及设置在第二旋轮上方的第三通孔,所述横杆左端设置有第一锁针,及设置在第一锁针右侧的第一按钮,及设置在横杆右端的第二锁针,及设置在第二锁针左侧的第二按钮,及设置在横杆内部的活动轴,及设置在横杆表面的横孔,所述栏网贯穿横孔并与横杆内部的活动轴相连。
[0005]作为优选,所述立杆下端设置有底架,且底架为圆锥形结构,让立杆能够很好的竖立在地面上,有效的降低该装置在使用时出现翻倒情况的发生。
[0006]作为优选,所述活动轴内部设置有弹簧,让栏网能够很好的缠绕在活动轴上,使得拆卸后的栏网能够很好的收缩到横杆内。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锁针与第一按钮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二锁针与第二按钮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让第一按钮能够很好的对第一锁针进行控制,让第二按钮能够很好的对第二锁针进行控制。
[0008]作为优选,所述横杆的左右两端的直径比横杆中间的直径小,让横杆能够很好与立杆进行配合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立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且横杆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锁针与第二锁针,使得横杆能够很好的与立杆进行配合连接,而栏网直接连接在横杆内部的活动轴上,活动轴内部设置有弹簧,让栏网能够在不使用时很好的缠绕在活动轴上,在使用时只需拉动横杆即可,大大的减少了使用者对横杆的拆卸与按安装时间,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对该装置的拆卸与搬运;而立杆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一旋轮,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二旋轮,使得第一通孔能够通过第一旋轮围绕着立杆进行很好的旋转,第三通孔能够通过第二旋轮围绕着立杆进行旋转,从而让使用者能够很好的对该装置上的横杆进行很好的旋转、调节,让使用者能够有效的通过第一旋轮与第二旋轮对该装置的防护角度进行合理的调节,且立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也让使用者能够随时的加长该装置的防护长度,便于使用者控制该装置的防护范围,有效的降低施工防护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建筑调节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建筑调节护栏中立杆的结构图;
[00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建筑调节护栏中横杆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5]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新型建筑调节护栏,包括立杆1,及与立杆I配合连接的横杆2,及与横杆2相连的栏网3,所述立杆I上端设置有第一通孔11,及设置在第一通孔11下方的第一旋轮15,及设置在第一旋轮15下方的第二通孔12,及设置在立杆I下方的第四通孔14,及设置在第四通孔14上方的第二旋轮16,及设置在第二旋轮16上方的第三通孔13,所述横杆2左端设置有第一锁针23,及设置在第一锁针23右侧的第一按钮21,及设置在横杆2右端的第二锁针24,及设置在第二锁针24左侧的第二按钮22,及设置在横杆2内部的活动轴25,及设置在横杆2表面的横孔26,所述栏网3贯穿横孔26并与横杆2内部的活动轴25相连。
[0016]所述立杆I下端设置有底架17,且底架17为圆锥形结构,让立杆I能够很好的竖立在地面上,有效的降低该装置在使用时出现翻倒情况的发生。
[0017]所述活动轴25内部设置有弹簧(未标注),让栏网3能够很好的缠绕在活动轴25上,使得拆卸后的栏网3能够很好的收缩到横杆内。
[0018]所述第一锁针23与第一按钮21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未标注),第二锁针24与第二按钮22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未标注),让第一按钮21能够很好的对第一锁针23进行控制,让第二按钮22能够很好的对第二锁针24进行控制。
[0019]所述横杆2的左右两端的直径比横杆2中间的直径小,让横杆2能够很好与立杆I进行配合连接。
[0020]当需要对建筑物的外围进行防护时,首先将立杆I与横杆2移动到所需防护的放置区,然后将上方横杆2与另一根通过栏网3连接的下方横杆2进行分离,使得栏网3能够从活动轴25上拉开,在将上方横杆2的左端放置在立杆I的第一通孔11内,上方横杆2的右端放置在另一立杆I的第一通孔11内,将下方横杆2的左端放置到立杆I的第四通孔14内,下方横杆2的右端放置到另一立杆I的第四通孔14内,并通过设置在横杆2左右两端的第一锁针23与第四锁针24进行固定,避免横杆2从立杆I上脱落,当需要对防护的长度进行加长时,取出另一副横杆2,将上方横杆2的左右两端分别放置到立杆I的第二通孔12与另一立杆I的第二通孔12内,将下方横杆2的左右两端分别放置在立杆I第三通孔13与另一立杆I的第三通孔13内,其就有效的加长该装置防护长度,当需要进行防护角度进行调节时,只需移动横杆2,就可让横杆2带动立杆I上的第二通孔11与第三通孔14进行旋转,有效的让使用者通过该装置对防护角度与防护长度的调节。
[00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立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且横杆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锁针与第二锁针,使得横杆能够很好的与立杆进行配合连接,而栏网直接连接在横杆内部的活动轴上,活动轴内部设置有弹簧,让栏网能够在不使用时很好的缠绕在活动轴上,在使用时只需拉动横杆即可,大大的减少了使用者对横杆的拆卸与按安装时间,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对该装置的拆卸与搬运;而立杆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一旋轮,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二旋轮,使得第一通孔能够通过第一旋轮围绕着立杆进行很好的旋转,第三通孔能够通过第二旋轮围绕着立杆进行旋转,从而让使用者能够很好的对该装置上的横杆进行很好的旋转、调节,让使用者能够有效的通过第一旋轮与第二旋轮对该装置的防护角度进行合理的调节,且立杆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也让使用者能够随时的加长该装置的防护长度,便于使用者控制该装置的防护范围,有效的降低施工防护的使用成本。
[002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建筑调节护栏,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杆,及与立杆配合连接的横杆,及与横杆相连的栏网,所述立杆上端设置有第一通孔,及设置在第一通孔下方的第一旋轮,及设置在第一旋轮下方的第二通孔,及设置在立杆下方的第四通孔,及设置在第四通孔上方的第二旋轮,及设置在第二旋轮上方的第三通孔,所述横杆左端设置有第一锁针,及设置在第一锁针右侧的第一按钮,及设置在横杆右端的第二锁针,及设置在第二锁针左侧的第二按钮,及设置在横杆内部的活动轴,及设置在横杆表面的横孔,所述栏网贯穿横孔并与横杆内部的活动轴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调节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下端设置有底架,且底架为圆锥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调节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轴内部设置有弹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调节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针与第一按钮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杆,第二锁针与第二按钮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建筑调节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的左右两端的直径比横杆中间的直径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建筑调节护栏,包括立杆,及与立杆配合连接的横杆,及与横杆相连的栏网,所述立杆上端设置有第一通孔,及设置在第一通孔下方的第一旋轮,及设置在第一旋轮下方的第二通孔,及设置在立杆下方的第四通孔,及设置在第四通孔上方的第二旋轮,及设置在第二旋轮上方的第三通孔,所述横杆左端设置有第一锁针,及设置在第一锁针右侧的第一按钮,及设置在横杆右端的第二锁针,及设置在第二锁针左侧的第二按钮,及设置在横杆内部的活动轴,及设置在横杆表面的横孔,所述栏网贯穿横孔并与横杆相连;该新型建筑调节护栏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让使用者能够很好的该装置拼接与调节,且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对该装置的携带。
【IPC分类】E04H17-24, E04H17-14
【公开号】CN204311828
【申请号】CN201420650517
【发明人】张日龙
【申请人】张日龙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