篷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63016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篷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篷房。
【背景技术】
[0002]户外大型帐篷,又称篷房,已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篷房作为新型的户外活动用临时建筑,储存和运输轻巧方便,被广泛应用于临时仓库、厂房、会展篷房、施工篷房、紧急救灾等等场合,也可作为移动小买部、街道酒吧等。但现有的篷房大都为人字型房顶,四周设置等高的支撑立柱,篷房结构单一,外观单调无美感。
[0003]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结构的篷房,以增加篷房的多样性,并可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享受。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篷房。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篷房,包括篷房框架,篷房框架包括立柱和至少两根的弧形顶梁,立柱包括至少两根第一立柱和至少两根第二立柱,其中第一立柱的高度小于第二立柱的高度,弧形顶梁设置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顶端并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连接,且弧形向上突起。
[0006]由以上方案可见,顶梁呈弧形,且起支撑作用的立柱具有不同的高度,搭建好的篷房结构新颖,其顶部为向上突起的弧形,线条圆滑,外形美观,且具有时代感。
[0007]较具体的方案为,弧形顶梁的一端部从第二立柱的顶端伸出并向下倾斜。
[0008]由以上方案可见,弧形顶梁的端部伸出并向下倾斜可形成飘檐,使下雨时雨水不易进入篷房内且可进一步增加篷房的美感。
[0009]更具体的方案为,篷房框架还包括水平设置在相邻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的支撑横梁,支撑横梁的一端在第一立柱的顶端邻近与第一立柱或弧形顶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立柱在连接点连接。
[0010]由以上方案可见,支撑横梁、弧形顶梁和部分第二立柱可形成近似三角形的结构,从而使篷房的房顶具有更牢固的支撑,进而篷房更牢固。
[0011]进一步更具体的方案为,篷房框架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根弧形顶梁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弧形顶梁连接的横梁。由以上方案可见,横梁可连接两弧形顶梁,以向弧形顶梁提供附加支撑,并可起到支撑篷房顶部的篷布的作用。
[0012]更进一步的方案为,篷房框架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根第一立柱之间并设置在第一立柱的顶端的支撑横梁,及设置在相邻两根第二立柱之间并设置在连接点邻近的支撑横梁。由以上方案可见,第一立柱之间与第二立柱之间连接有支撑横梁,可进一步使篷房框架的结构更牢固。
[0013]另一更进一步的方案为,篷房框架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根第二立柱之间的两根相互交叉的斜拉索,斜拉索一端设置在第二立柱的顶端邻近,另一端设置在另一第二立柱的连接点邻近。由以上方案可见,第二立柱的顶端与连接点之间连接有斜拉索,可进一步使篷房框架的结构更牢固。
[0014]优选地,篷房框架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根第一立柱之间的两根相互交叉的斜支梁,斜支梁一端设置在第一立柱的顶端邻近,另一端设置在另一第一立柱的底端邻近。由以上方案可见,第一立柱之间连接有斜支梁,可进一步使篷房框架的结构更牢固。
[0015]优选地,弧形顶梁包括相互连接的直线部分和弧形部分,所述直线部分与第一立柱连接,弧形部分与第二立柱连接。由以上方案可见,弧形顶梁可包括直线部分,使弧形顶梁的设置更灵活,进而篷房的结构可进一步多样化。
[0016]较具体地,篷房框架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根弧形顶梁之间的两根相互交叉的斜拉索。由以上方案可见,弧形顶梁之间连接有斜拉索,可进一步使篷房框架的结构更牢固。
[0017]优选地,篷房框架还包括设置立柱的底端的支座,支座与地面固定连接。由以上方案可见,立柱可通过支座与地面连接,进一步使篷房的安装更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篷房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篷房框架的侧向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篷房框架的侧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2]篷房包括篷房框架和安装在篷房框架上的篷布,篷布可为已知类型的篷布,采用已知方法安装至篷房框架上。如图1至图3所示,篷房框架包括立柱I (第一立柱)、立柱2(第二立柱)、弧形顶梁3、设置在立柱I和立柱2之间的支撑横梁4、连接相邻两弧形顶梁的横梁5、连接相邻两立柱I的支撑横梁61、连接相邻两弧形顶梁端部的支撑横梁62、连接相邻两立柱2顶端的支撑横梁63、连接相邻两立柱2且与支撑横梁4大致水平的支撑横梁64、连接相邻两立柱I的斜支梁7、在支撑横梁63和64之间并连接相邻两立柱2的斜拉索81、连接相邻两弧形顶梁3的斜拉索82,其中各立柱竖直设置,各横梁水平设置,立柱I的高度小于立柱2的高度,立柱I和立柱2都通过各自的支座9而与地面连接。为清楚说明起见,图中只示出了两根立柱1、两根立柱2和两根弧形顶梁3,可以理解的是,篷房框架可具有三根或多根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及弧形顶梁。
[0023]立柱I和立柱2都可为具有卡槽的铝合金型材,以与篷布卡接。由于立柱I与立柱2高度不一致,使得弧形顶梁3形成一个向上凸起的弧形。立柱I与立柱2间的支撑横梁4与立柱2及弧形顶梁3形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结构,从而使篷房框架具有比较稳固的结构。各支撑横梁61、62、63、64及横梁5都可起到辅助加固的作用,斜支梁7、斜拉索81、82构成交叉的三角形,进一步可对篷房框架进行加固。支撑横梁61、62、63、64也都可为具有卡槽的铝合金型材,以与篷布卡接。横梁5可为方形管,斜拉索可为钢丝绳。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采用其他辅助加固的结构。
[0024]其中,弧形顶梁3包括直线部分31和弧形部分32,两部分之间通过连接件14而相互连接和固定。直线部分31通过连接件12与立柱I的顶端连接,弧形部分32通过连接件11与立柱2的顶端连接,从而使弧形顶梁3安装在立柱I和立柱2的顶端,且弧形部分32从立柱2的顶端弯曲向下伸出形成飘檐。优选地,连接件11、12、14在弧形顶梁3的两侧面都设置或插入至弧形横梁或立柱内的空腔中作为内插件而连接,以使弧形顶梁自身及与立柱的连接更牢固。横梁5和支撑横梁62、63与弧形顶梁3之间通过连接15而连接,支撑横梁4的一端通过连接件13而与弧形横梁3在立柱I的顶端邻近连接,也可直接与立柱I的顶端连接,另一端与立柱2在连接点通过连接件16而连接,支撑横梁61通过连接件17与立柱I连接,支撑横梁64通过另一连接件17而与立柱2在连接点邻近连接。立柱I和立柱2通过各自的连接件10与其支座9连接,并固定于地面上。
【主权项】
1.篷房,包括篷房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篷房框架包括立柱和至少两根的弧形顶梁,所述立柱包括至少两根第一立柱和至少两根第二立柱,其中所述第一立柱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立柱的高度,所述弧形顶梁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并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分别连接,且弧形向上突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篷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顶梁的一端部从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伸出并向下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篷房,其特征在于: 所述篷房框架还包括水平设置在相邻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的支撑横梁,所述支撑横梁的一端在所述第一立柱的顶端邻近与所述第一立柱或所述弧形顶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在连接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篷房,其特征在于: 所述篷房框架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根弧形顶梁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两弧形顶梁连接的横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篷房,其特征在于: 所述篷房框架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根第一立柱之间并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的顶端的支撑横梁,及设置在相邻两根第二立柱之间并设置在所述连接点邻近的支撑横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篷房,其特征在于: 所述篷房框架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根第二立柱之间的两根相互交叉的斜拉索,所述斜拉索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立柱的顶端邻近,另一端设置在另一第二立柱的所述连接点邻近。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篷房,其特征在于: 所述篷房框架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根第一立柱之间的两根相互交叉的斜支梁,所述斜支梁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的顶端邻近,另一端设置在另一第一立柱的底端邻近。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篷房,其特征在于: 所述弧形顶梁包括相互连接的直线部分和弧形部分,所述直线部分与所述第一立柱连接,所述弧形部分与所述第二立柱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篷房,其特征在于: 所述篷房框架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根弧形顶梁之间的两根相互交叉的斜拉索。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篷房,其特征在于: 所述篷房框架还包括设置所述立柱的底端的支座,所述支座与地面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篷房,包括篷房框架,篷房框架包括立柱和至少两根的弧形顶梁,立柱包括至少两根第一立柱和至少两根第二立柱,其中第一立柱的高度小于第二立柱的高度,弧形顶梁设置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顶端并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分别连接,且弧形向上突起。搭建好的篷房结构新颖,其顶部为向上突起的弧形,线条圆滑,外形美观,且具有时代感。
【IPC分类】E04H15/34, E04H15/18
【公开号】CN204715867
【申请号】CN201520433470
【发明人】梁维民
【申请人】珠海丽日帐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