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90312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栏。
【背景技术】
[0002]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需要使用防护栏,防护栏不仅能够对建筑施工的外围进行防御,而且还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护栏在使用时,一般需要将多个防护栏相互连接并围合成一圈,目前的防护栏,其相互连接较为麻烦,且两个防护栏相互连接后,就无法调整两个防护栏的相对位置,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栏,其相互连接较为方便。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栏,它包括左竖杆、右竖杆、上横杆、下横杆和防护网,上横杆的两端分别与左竖杆和右竖杆连接,下横杆的两端分别与左竖杆和右竖杆连接,防护网设置在上横杆与下横杆之间,所述的右竖杆上固定连接有三根弹性绳索,三根弹性绳索上下间隔分布,每根弹性绳索的自由端均连接有一挂钩,左竖杆上设置有三个挂钩钩孔,三个挂钩钩孔上下间隔分布。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左竖杆和右竖杆的底部均为尖削的圆锥形部分。
[0006]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护网由塑料制成。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横杆的顶部固定有一压板。
[0008]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
[0009]在将本实用新型的防护栏相互连接时,只需要用三个挂钩分别钩住三个挂钩钩孔,这样就将两个防护栏相互连接,连接较为方便,然后将多个防护栏依次连接并围合成一圈,即可对建筑施工的外围进行防御;而且弹性绳索设置在两个防护栏之间,可以阻挡外人进入建筑施工现场;而且由于弹性绳索可以随意拉伸和扭曲,这样,两个防护栏可以随意移动位置,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节两个防护栏的相对位置,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2]由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栏包括左竖杆1、右竖杆2、上横杆3、下横杆4和防护网5,上横杆3的两端分别与左竖杆I和右竖杆2连接,下横杆4的两端分别与左竖杆I和右竖杆2连接,防护网5设置在上横杆3与下横杆4之间,所述的右竖杆2上固定连接有三根弹性绳索6,三根弹性绳索6上下间隔分布,每根弹性绳索6的自由端均连接有一挂钩601,左竖杆I上设置有三个挂钩钩孔101,三个挂钩钩孔101上下间隔分布。
[0013]所述的左竖杆I和右竖杆2的底部均为尖削的圆锥形部分7,这样,可以将圆锥形部分7插入到泥土中固定,这样就可以使得防护栏固定牢固,不易倾倒。
[0014]所述的防护网5由塑料制成,这样使得防护网5成本较低,且更换方便。
[0015]所述的上横杆3的顶部固定有一压板8,这样,可以通过对压板8施加向下的压力来使得圆锥形部分7插入到泥土中,便于施力。
[0016]以上仅就本实用新型应用较佳的实例做出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有其他变化,不局限于上述结构。总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栏,它包括左竖杆(I )、右竖杆(2)、上横杆(3)、下横杆(4)和防护网(5),上横杆(3)的两端分别与左竖杆(I)和右竖杆(2)连接,下横杆(4)的两端分别与左竖杆(I)和右竖杆(2 )连接,防护网(5 )设置在上横杆(3 )与下横杆(4)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竖杆(2)上固定连接有三根弹性绳索(6),三根弹性绳索(6)上下间隔分布,每根弹性绳索(6)的自由端均连接有一挂钩(601 ),左竖杆(I)上设置有三个挂钩钩孔(101 ),三个挂钩钩孔(101)上下间隔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竖杆(I)和右竖杆(2)的底部均为尖削的圆锥形部分(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网(5)由塑料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横杆(3)的顶部固定有一压板(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安全防护栏,它包括左竖杆、右竖杆、上横杆、下横杆和防护网,上横杆的两端分别与左竖杆和右竖杆连接,下横杆的两端分别与左竖杆和右竖杆连接,防护网设置在上横杆与下横杆之间,所述的右竖杆上固定连接有三根弹性绳索,三根弹性绳索上下间隔分布,每根弹性绳索的自由端均连接有一挂钩,左竖杆上设置有三个挂钩钩孔,三个挂钩钩孔上下间隔分布。本实用新型相互连接较为方便。
【IPC分类】E04G21/32, E04H17/16
【公开号】CN204899258
【申请号】CN201520473955
【发明人】王学超
【申请人】王学超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7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