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梁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74003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梁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梁架。
【背景技术】
[0002]现代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的楼板,大多采用现场浇注的梁板,而现场浇注梁板在制作时,则需要使用许多高度相同的垂直支撑,然后铺设平板进行浇注。其中大量的支撑杆的使用导致需要选择平整的地面,另外给施工现场造成无法利用的浪费,并且浇注梁板的周期较长,过多支撑杆的使用本身就是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建筑施工梁架,结构巧妙,使用方便,支撑效果好,稳定性高,并且可以实现高度调节。
[000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梁架,包括相互连接的梁和托架;所述梁包括横臂和设于横臂下方的两个竖臂;所述托架包括第一 U形架、第二 U形架和第三U形架;所述第一 U形架和第二 U形架与梁连接;所述第三U形架分别与第一 U形架和第二 U形架连接;所述第三U形架的下方设有两个伸缩装置。
[0005]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相互套接的上调节杆和下调节杆,所述上调节杆和下调节杆之间通过锁紧旋钮固定连接。
[0006]所述两个竖臂分别与第一 U形架和第二 U形架相适配。
[0007]所述第三U形架上设有加强筋。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梁架,结构巧妙,使用方便,支撑效果好,稳定性高;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梁架,设有伸缩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整个梁架的高度来满足不同的施工需要,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梁架,第一 U形架、第二 U形架和第三U形架形成稳固结构,有效了保证了整体梁架的稳定性,支撑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梁架,安装拆卸方便,由于稳固性高,所以无需设置过多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支撑效果,有效的节约了材料。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梁;11_横臂;12_竖臂;2_托架;21_第一U形架;22_第二U形架;23_第三U形架;3_伸缩装置;31_上调节杆;32_下调节杆;33_锁紧旋钮;4_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梁架,包括相互连接的梁I和托架2 ;所述梁I包括横臂11和设于横臂11下方的两个竖臂12 ;所述托架2包括第一 U形架21、第二U形架22和第三U形架23 ;所述第一 U形架21和第二 U形架22与梁I连接;所述第三U形架23分别与第一 U形架21和第二 U形架22连接;所述第三U形架23的下方设有两个伸缩装置3。
[0012]本实用新型所述伸缩装置3包括相互套接的上调节杆31和下调节杆32,所述上调节杆31和下调节杆32之间通过锁紧旋钮33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竖臂12分别与第一 U形架21和第二 U形架22相适配。所述第三U形架23上设有加强筋4。
[0013]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梁架,结构巧妙,使用方便,支撑效果好,稳定性高;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梁架,设有伸缩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整个梁架的高度来满足不同的施工需要,适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梁架,第一 U形架、第二 U形架和第三U形架形成稳固结构,有效了保证了整体梁架的稳定性,支撑效果好;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梁架,安装拆卸方便,由于稳固性高,所以无需设置过多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支撑效果,有效的节约了材料。
【主权项】
1.一种建筑施工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梁(1)和托架(2);所述梁(1)包括横臂(11)和设于横臂(11)下方的两个竖臂(12);所述托架(2)包括第一 U形架(21)、第二 U形架(22)和第三U形架(23);所述第一 U形架(21)和第二 U形架(22)与梁(1)连接;所述第三U形架(23)分别与第一 U形架(21)和第二 U形架(22)连接;所述第三U形架(23)的下方设有两个伸缩装置(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3)包括相互套接的上调节杆(31)和下调节杆(32),所述上调节杆(31)和下调节杆(32)之间通过锁紧旋钮(33)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竖臂(12)分别与第一 U形架(21)和第二 U形架(22)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梁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U形架(23)上设有加强筋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梁架,包括相互连接的梁和托架;所述梁包括横臂和设于横臂下方的两个竖臂;所述托架包括第一U形架、第二U形架和第三U形架;所述第一U形架和第二U形架与梁连接;所述第三U形架分别与第一U形架和第二U形架连接;所述第三U形架的下方设有两个伸缩装置。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梁架,结构巧妙,使用方便,支撑效果好,稳定性高,并且可以实现高度调节。
【IPC分类】E04G25/04
【公开号】CN204983729
【申请号】CN201520490892
【发明人】金华东, 王晋宝, 田美灵
【申请人】浙江海洋学院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