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材保温复合一体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90931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材保温复合一体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材保温复合一体板。
【背景技术】
[0002]在建筑施工时,一般采用将装饰石材直接粘贴在建筑外墙上来达到装饰建筑的效果,其缺点包括:装饰石材在长期使用后,会因冷热不均而导致容易脱落,安全系数低;其次,施工复杂,人工成本高。
[0003]现有的石材保温复合一体板,包括石材层、保温层和粘合剂层,保温层通过粘合剂层与石材层复合。其不足之处在于:粘合剂层老化后易导致石材层脱落,影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较长、安全可靠的石材保温复合一体板。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材保温复合一体板,包括:石材层、保温层;石材层的内侧面上分布有限位槽,保温层一次发泡成型在石材层的内侧面上,并嵌入所述限位槽中。
[0006]具体地,所述限位槽为圆形槽、横向设置的矩形槽、断面呈L形的L形槽、断面呈梯形槽、或井字形槽。
[0007]进一步优选,石材层的四周边缘覆盖保温层,并向内侧折弯,并形成折弯部。
[0008]所述折弯部的内侧面上分布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圆形槽、横向设置的矩形槽、断面呈L形的L形槽、断面呈梯形槽、或井字形槽。
[000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石材保温复合一体板,保温层一次发泡成型在石材层的内侧面上,并嵌入所述限位槽中,使得石材层、保温层粘合成一体,并有发泡材料嵌入所述限位槽,进而增加了连接牢度。(2)所述限位槽为断面呈L形的L形槽、断面呈梯形槽,使得即便出现所述石材层、保温层之间无法粘合时,嵌入所述限位槽,尤其是L形槽、梯形槽的发泡材料,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所述石材层、保温层之间发生脱离。(3)石材层的边缘覆盖保温层,并向内侧折弯,实现外包内的结构,使得所述石材层、保温层不会轻易脱离。(4)所述折弯部的内侧面上分布有限位槽,进一步增加了所述石材层、保温层之间的连接牢度。
【附图说明】
[0010]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1]图1是实施例1的石材保温复合一体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实施例2的石材保温复合一体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1
[0014]如图1,本实施例的石材保温复合一体板,包括:石材层1、保温层2 ;石材层1的内侧面上分布有限位槽,保温层一次发泡成型在石材层的内侧面上,并嵌入所述限位槽中。石材层1、保温层2的四周边缘对齐。
[0015]所述限位槽为圆形槽、横向设置的矩形槽2-1、断面呈L形的L形槽2-3、断面呈梯形槽2-2、或井字形槽。
[0016]实施例2
[001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存在如下变型:
[0018]所述石材层1的四周边缘覆盖保温层,并向内侧折弯,并形成折弯部1-1。
[0019]所述折弯部的内侧面上分布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圆形槽、横向设置的矩形槽、断面呈L形的L形槽、断面呈梯形槽、或井字形槽。
[002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石材保温复合一体板,其特征在于:石材层、保温层;石材层的内侧面上分布有限位槽,保温层一次发泡成型在石材层的内侧面上,并嵌入所述限位槽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材保温复合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为圆形槽、横向设置的矩形槽、断面呈L形的L形槽、断面呈梯形槽、或井字形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石材保温复合一体板,其特征在于,石材层的四周边缘覆盖保温层,并向内侧折弯,并形成折弯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材保温复合一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的内侧面上分布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圆形槽、横向设置的矩形槽、断面呈L形的L形槽、断面呈梯形槽、或井字形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材保温复合一体板,石材层、保温层;石材层的内侧面上分布有限位槽,保温层一次发泡成型在石材层的内侧面上,并嵌入所述限位槽中,使得石材层、保温层粘合成一体,并有发泡材料嵌入所述限位槽,进而增加了连接牢度。所述限位槽为断面呈L形的L形槽、断面呈梯形槽,使得即便出现所述石材层、保温层之间无法粘合时,嵌入所述限位槽,尤其是L形槽、梯形槽的发泡材料,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所述石材层、保温层之间发生脱离。石材层的边缘覆盖保温层,并向内侧折弯,实现外包内的结构,使得所述石材层、保温层不会轻易脱离。
【IPC分类】E04F13/076, E04F13/075, E04F13/14, B32B5/18
【公开号】CN205000578
【申请号】CN201520762873
【发明人】杨守明
【申请人】杨守明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