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建筑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23836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维建筑隔震支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隔震支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三维建筑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0002]隔震的作用在于将结构与可能引起结构破坏的地震或振动隔开,达到保护结构的目的。这种分隔一般通过增加系统的柔性和提供适当的阻尼来实现,其中,增加系统柔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构件与地面振动的偶联关系,阻尼装置用于消耗地震输入的能量,两者联合作用,保护了结构的安全。但是现今的隔震支座的抗拉能力较差,而地震的作用是多维的,特别是位于地震高烈度区的高层建筑物在地震中很容易发生摇摆甚至倾覆,产生巨大的拉应力。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三维建筑隔震支座。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建筑隔震支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维建筑隔震支座,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和顶板平行设置,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设有主减震装置和副减震装置,且副减震装置设置在主减震装置的周围,所述顶板的表面设有安装槽,在安装槽的内部设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上端连接有缓冲盖,所述底板和顶板相应的两侧面均设有凹槽,在凹槽的内腔底部设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和支杆连接,且支杆穿插至凹槽的外部,位于凹槽外部的支杆的端面连接有缓冲板。
[0005]优选的,所述主减震装置包括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上端穿插有减震杆,所述减震杆的底部和第一气缸的内腔底部之间设有不少于五个碟形弹簧组成的蝶形弹簧减震组,在减震杆的上端设有定位台,且所述定位台的直径与第一气缸直径相等。
[0006]优选的,所述副减震装置包括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上端穿插有活塞杆,且位于第二气缸内的活塞杆的下端设有活塞,所述第二气缸的底部和活塞杆的底部均设有卡台,两个卡台之间的第二气缸和活塞杆的表面套接有第三减震弹簧。
[0007]优选的,所述副减震装置以主减震装置为中心呈环形分布。
[0008]优选的,所述活塞的下端设有弧形凸台,且活塞的侧面设有不少于两道环形槽,在两道环形槽内均设有密封圈。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三维建筑隔震支座,主体通过顶板和底板之间的主减震装置和副减震装置,能够减少纵向产生的震动,在顶板上通过第一减震弹簧连接有缓冲盖,该结构进一步减小了纵向产生的震动,使减震效果较好,在顶板和底板的侧面设有凹槽,凹槽内通过第二减震弹簧连接有缓冲板,该结构能够减少横向产生的震动,该三维建筑隔震支座,通过多种减震结构,并且设置在不同的方向上,能够实现多维的减震,减震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1 ] 图2为主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副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0014]图5为主减震装置和副减震装置排列结构示意图;
[0015]图6为活塞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底板、2顶板、3主减震装置、31第一气缸、32蝶形弹簧减震组、33减震杆、34定位台、4副减震装置、41第二气缸、42活塞杆、43活塞、431环形槽、432密封圈、44第三减震弹簧、45卡台、5安装槽、6第一减震弹簧、7缓冲盖、8凹槽、9支柱、10缓冲板、11第二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三维建筑隔震支座,包括底板1和顶板2,底板1和顶板2平行设置,底板1和顶板2之间设有主减震装置3和副减震装置4,主减震装置3和副减震装置4配合使用使得减震效果较好,且副减震装置4设置在主减震装置3的周围,副减震装置4以主减震装置3为中心呈环形分布,主减震装置3包括第一气缸31,第一气缸31的上端穿插有减震杆33,减震杆33的底部和第一气缸31的内腔底部之间设有不少于五个碟形弹簧组成的蝶形弹簧减震组32,在减震杆33的上端设有定位台34,且定位台34的直径与第一气缸31直径相等,主减震装置3采用第一气缸31和蝶形弹簧减震组32双重减震的结构,使主减震装置3减震效果较好,副减震装置4包括第二气缸41,第二气缸41的上端穿插有活塞杆42,且位于第二气缸41内的活塞杆42的下端设有活塞43,活塞43的下端设有弧形凸台,且活塞43的侧面设有不少于两道环形槽431,在两道环形槽431内均设有密封圈432,第二气缸41的底部和活塞杆42的底部均设有卡台45,副减震装置4利用活塞杆4、活塞43以及第二气缸41配合使用,利用气压进行减震,且而配合第三减震弹簧44,使得副减震装置4减震效果较好,两个卡台45之间的第二气缸41和活塞杆42的表面套接有第三减震弹簧44,顶板2的表面设有安装槽5,在安装槽5的内部设有第一减震弹簧6,第一减震弹簧6的上端连接有缓冲盖7,底板1和顶板2相应的两侧面均设有凹槽8,在凹槽8的内腔底部设有第二减震弹簧11,第二减震弹簧11的另一端和支杆9连接,且支杆9穿插至凹槽8的外部,位于凹槽8外部的支杆9的端面连接有缓冲板10,该结构能够减少横向产生的震动,该三维建筑隔震支座,通过多种减震结构,并且设置在不同的方向上,能够实现多维的减震,减震效果较好。
[001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三维建筑隔震支座,包括底板(1)和顶板(2),所述底板(1)和顶板(2)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和顶板(2)之间设有主减震装置(3)和副减震装置(4),且副减震装置(4)设置在主减震装置(3)的周围,所述顶板(2)的表面设有安装槽(5),在安装槽(5)的内部设有第一减震弹簧(6),所述第一减震弹簧(6)的上端连接有缓冲盖(7),所述底板(1)和顶板(2)相应的两侧面均设有凹槽(8),在凹槽(8)的内腔底部设有第二减震弹簧(11),所述第二减震弹簧(11)的另一端和支杆(9)连接,且支杆(9)穿插至凹槽(8)的外部,位于凹槽(8)外部的支杆(9)的端面连接有缓冲板(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减震装置(3)包括第一气缸(31 ),所述第一气缸(31)的上端穿插有减震杆(33),所述减震杆(33)的底部和第一气缸(31)的内腔底部之间设有不少于五个碟形弹簧组成的蝶形弹簧减震组(32),在减震杆(33)的上端设有定位台(34),且所述定位台(34)的直径与第一气缸(31)直径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减震装置(4)包括第二气缸(41),所述第二气缸(41)的上端穿插有活塞杆(42),且位于第二气缸(41)内的活塞杆(42)的下端设有活塞(43),所述第二气缸(41)的底部和活塞杆(42)的底部均设有卡台(45),两个卡台(45)之间的第二气缸(41)和活塞杆(42)的表面套接有第三减震弹簧(4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减震装置(4)以主减震装置(3)为中心呈环形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维建筑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3)的下端设有弧形凸台,且活塞(43)的侧面设有不少于两道环形槽(431),在两道环形槽(431)内均设有密封圈(43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维建筑隔震支座,包括底板和顶板,所述底板和顶板平行设置,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设有主减震装置和副减震装置,且副减震装置设置在主减震装置的周围,所述顶板的表面设有安装槽,在安装槽的内部设有第一减震弹簧,所述第一减震弹簧的上端连接有缓冲盖,所述底板和顶板相应的两侧面均设有凹槽,在凹槽的内腔底部设有第二减震弹簧,所述第二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和支杆连接,且支杆穿插至凹槽的外部,位于凹槽外部的支杆的端面连接有缓冲板。该三维建筑隔震支座,通过多种减震结构,并且设置在不同的方向上,能够实现多维的减震,减震效果较好。
【IPC分类】E04B1/98
【公开号】CN205134598
【申请号】CN201520838913
【发明人】史奉伟, 董硕, 庞祖杰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