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船移动式满堂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57725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旱船移动式满堂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旱船移动式满堂架。
【背景技术】
[0002]满堂架是一种搭建脚手架的施工工艺,是在结构物施工前,为了施工安全以及施工顺利进行,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尺寸,经过计算、地基处理在施工部位的下方进行的横向纵向、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用钢管扣件支撑风缆绳等进行的钢管的均匀等距离安装拼接,以承受来自上方模板、结构本身、人员、机械重量的全方位的拱架,施工前经过预压、测量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满堂脚手架相对其他脚手架系统密度大,也更稳固。
[0003]常规满堂架施工方法为根据涵洞尺寸,现场裁割钢管,人工搭设,使用完后,人工拆除,不同长度钢管分类存放,到下一施工面再二次搭设,其所存在的缺点是:反复搭设拆除,费工费时,拆除的钢管需要分类存放,否则二次搭设还需裁割钢管,搭设拆除过程中,安全隐患也大。

【发明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的满堂架在施工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稳定、安全风险低、材料损耗较少并且可反复使用的旱船移动式满堂架。
[0005]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旱船移动式满堂架,包括搭设在基础台上的钢管架,在钢管架的底部设置有推移架、顶部设置有丝杠,每排丝杠顶部水平设置有钢管层,在钢管层上部水平设置有方木层,方木层中的方木与钢管层中的钢管垂直,在方木层的上面设置有木工板。
[0006]上述推移架是由连接成四方结构的水平框、设置在水平框的四个顶角并且与钢管架连接的立腿、设置在水平框底部起滚轮作用的滚轴组成,便于实现钢管架的移动。
[0007]上述钢管层是由平行分布在同一平面内的钢管组成,一根钢管与相邻一根钢管之间的间距是80?95cm。
[0008]上述方木层由平行分布在同一平面内的方木组成,一根方木与相邻一根方木之间的间距是20?40cmo
[0009]上述木工板的厚度是I?1.2cm。
[0010]上述钢管架包括按照行列式布置的立杆和横杆,立杆之间的横向间距是7O?85cm、纵向间距是80?95cm,横杆之间的间距是100?130cm。
[0011]上述满堂架还包括剪刀撑和扫地撑,剪刀撑设置在钢管架的侧壁上,扫地撑横纵向交错铺设在钢管架的底部,加强钢管架的稳定性。
[0012]本实用新型的旱船移动式满堂架,是通过在钢管架的顶部增设调节丝杠,底部增设推移架,从而实现钢管架的整体移动,从而保证钢管架在一次成型后可反复使用,并且大大降低拆装的安全风险,保证钢管架的稳定性,同时,钢管切割少,损耗小,也能大大缩短工期。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施例1的满堂架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推移架6的安装示意图。
[0015]图3为推移架6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1
[0019]本实施例的满堂架是用于渠系建筑的涵洞,涵洞为矩形结构,涵洞洞身及顶板采用满堂架支撑。由图1可知,本实施例的旱船移动式满堂架是由钢管架1、推移架6、丝杠2、钢管层3、方木层4以及木工板5组成。
[0020]其中钢管架I是由横杆和立杆通过扣件连接按照行列式布置,横杆和立杆均采用Φ 48mm、壁厚3.5mm的无缝钢管,立杆之间的横向间距是80 cm、纵向间距是90cm,横杆之间的纵向间距是120cm。在钢管架I的底部四个角上安装有四个推移架6,以方便移动,参见图2和3,本实施例的推移架6由水平框6-2、立腿6-1以及滚轴6-3组成,其中水平框6-2是由4根钢管用扣件连接呈的一个四方框架结构,在水平框6-2的四个顶角上分别用扣件连接4根与水平框6-2垂直的立腿6-1,使立腿6-1与立杆平行,水平框6-2与横杆平行,为了便于推移,在水平框6-2的底部铺设有两根滚轴6-3,可以起滚轮作用,减少推移时的地面摩擦力,从而实现满堂架移动。参见图4,在钢管架I的顶部即在钢管架I顶层的横杆上用扣件连接有丝杠2,丝杠2选用Φ 48规格,利用丝杠2进行高度调节,每排丝杠2上部水平安装有与横杆平行的钢管,并且钢管与相邻钢管在同一平面内平行分布,形成钢管层3,一根钢管与相邻一根钢管之间的间距是90cm,在钢管层3的顶部还铺设有方木层4,方木层4是由平行分布在同一平面内的方木组成,一根方木与相邻一根方木之间的间距是30cm,每根方木与钢管层3中的钢管垂直交叉分布,在方木层4上还铺设有1.0cm厚的木工板5作为顶板混凝土底模,以方便于现浇板砼。
[0021]使用时,先将钢管架I搭设在基础台上,之后连接丝杠2,铺设钢管层3和方木层4以及木工板5,按照常规施工方法现浇顶部板砼,浇筑完成后松开丝杠2,拆除木工板5、方木层
4、钢管层3以及丝杠2,可以利用千斤顶等顶推装置将钢管架I的角部抬起,加装推移架6,直至钢管架I的四个角上都装上推移架6,从而利用人工或者水平千斤顶等顶推装置将其推移至下一工位,再拆除推移架6,重新连接丝杠2,铺设钢管层3、方木层4和木工板5,如此循环。
[0022]实施例2
[0023]本实施例中,钢管架I是由横杆和立杆通过扣件连接按照行列式布置,立杆之间的横向间距是70cm、纵向间距是80cm,横杆之间的纵向间距是100cm。在钢管架I的顶部即在钢管架I顶层的横杆上用扣件连接有丝杠2,每排丝杠2上部水平安装有与横杆平行的钢管,并且钢管与相邻钢管在同一平面内平行分布,形成钢管层3,一根钢管与相邻一根钢管之间的间距是80cm,在钢管层3的顶部还铺设有方木层4,方木层4是由平行分布在同一平面内的方木组成,一根方木与相邻一根方木之间的间距是20cm,每根方木与钢管层3中的钢管垂直交叉分布,在方木层4上还铺设有1.0cm厚的木工板5作为顶板混凝土底模,以方便于现浇板砼。
[0024]其他的部件及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0025]实施例3
[0026]本实施例中,钢管架I是由横杆和立杆通过扣件连接按照行列式布置,立杆之间的横向间距是85cm、纵向间距是95cm,横杆之间的纵向间距是130cm。在钢管架I的顶部即在钢管架I顶层的横杆上用扣件连接有丝杠2,每排丝杠2上部水平安装有与横杆平行的钢管,并且钢管与相邻钢管在同一平面内平行分布,形成钢管层3,一根钢管与相邻一根钢管之间的间距是95cm,在钢管层3的顶部还铺设有方木层4,方木层4是由平行分布在同一平面内的方木组成,一根方木与相邻一根方木之间的间距是40cm,每根方木与钢管层3中的钢管垂直交叉分布,在方木层4上还铺设有1.2cm厚的木工板5作为顶板混凝土底模,以方便于现浇板砼。
[0027]其他的部件及连接关系与实施例1相同。
[0028]实施例4
[0029]上述实施例1?3中,在钢管架I的外侧壁上用扣件固定有剪刀撑,并且在钢管架I底部增设有扫地撑,以保证满堂架的整体稳定性。
[0030]其他的部件及连接关系与相应实施例相同。
[0031]上述实施例中未详细描述的连接关系、位置关系等均属于常规技术,如剪刀撑和扫地撑的设置,均属于脚手架的常用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获知。
【主权项】
1.一种旱船移动式满堂架,包括搭设在基础台上的钢管架(I),其特征在于:在钢管架(I)的底部设置有推移架(6)、顶部设置有丝杠(2),每排丝杠(2)顶部水平设置有钢管层(3),在钢管层(3)上部水平设置有方木层(4),方木层(4)中的方木与钢管层(3)中的钢管垂直,在方木层(4)的上面设置有木工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船移动式满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移架(6)是由连接成四方结构的水平框、设置在水平框的四个顶角并且与钢管架I连接的立腿、设置在水平框底部起滚轮作用的滚轴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船移动式满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层(3)是由平行分布在同一平面内的钢管组成,一根钢管与相邻一根钢管之间的间距是80?9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船移动式满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木层(4)由平行分布在同一平面内的方木组成,一根方木与相邻一根方木之间的间距是20?40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旱船移动式满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木工板(5)的厚度是I?1.2cm0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旱船移动式满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架(I)包括按照行列式布置的立杆和横杆,立杆之间的横向间距是70?85cm、纵向间距是80?95cm,横杆之间的间距是100?130cm 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旱船移动式满堂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满堂架还包括剪刀撑和扫地撑,剪刀撑设置在钢管架(I)的侧壁上,扫地撑横纵向交错铺设在钢管架(I)的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旱船移动式满堂架,其包括搭设在基础台上的钢管架,在钢管架的底部设置有推移架、顶部设置有丝杠,每排丝杠顶部水平设置有钢管层,在钢管层上部水平设置有方木层,方木层中的方木与钢管层中的钢管垂直,在方木层的上面设置有木工板,通过在钢管架的顶部增设调节丝杠,底部增设推移架,从而实现钢管架的整体移动,从而保证钢管架在一次成型后可反复使用,并且大大降低拆装的安全风险,保证钢管架的稳定性,同时,钢管切割少,损耗小,也能大大缩短工期。
【IPC分类】E04G1/24
【公开号】CN205369870
【申请号】CN201521116349
【发明人】高翔, 郭训平, 续继峰, 周建军, 同永红, 陈东毅
【申请人】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