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跨玻璃肋全玻璃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9190阅读:659来源:国知局
双跨玻璃肋全玻璃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跨玻璃肋全玻璃幕墙系统,包括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玻璃肋组件,各玻璃肋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块玻璃肋,上面的玻璃肋顶端通过转接件与上部钢结构连接,下面的玻璃肋底端插入与下部主体结构连接的钢底槽中,上下两块玻璃肋之间通过跨层转接件连接,跨层转接件与中部主体结构连接,相邻两玻璃肋组件之间上下设置两块玻璃面板,上面的玻璃面板顶端插入固定于上部钢结构的上钢槽内,下面的玻璃面板底端插入固定于下部主体结构的下钢槽内,相邻四块玻璃面板在四角拼接处通过面板转接件与相应玻璃肋连接。本实用新型增强了玻璃肋的变形协调能力,玻璃面板自重荷载可被合理分配和传递,避免玻璃肋局部损坏或整体失效。
【专利说明】
双跨玻璃肋全玻璃幕墙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幕墙系统,尤指一种双跨玻璃肋全玻璃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幕墙设计日益多样化,建筑幕墙凭借轻质、高强度、高通透、节能环保等优势备受青睐。目前,设计师为了追求更高的通透性,通常会选择少框或者无框的玻璃幕墙,由此全玻璃幕墙系统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应用。
[0003]对于跨层的双跨全玻璃幕墙系统,传统做法如图1至图4所示: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若干玻璃肋60,各玻璃肋60顶端通过转接件51与上部钢结构10连接,玻璃肋60底端插入下钢槽55中,下钢槽55通过连接件57与下部主体结构30连接,玻璃肋60的跨层部位通过转接件53与中部主体结构20连接,相邻两个玻璃肋60之间上下设置两块玻璃面板41、42,上面的玻璃面板41顶端插入固定于上部钢结构10的钢槽52内,下面的玻璃面板42底端插入固定于下部主体结构30的钢槽56内,相邻的四块玻璃面板在其形成的四角拼接处通过面板转接件54与玻璃肋60相连接固定。
[0004]从实际实施中可以发现,与标准层高的全玻璃幕墙系统中的玻璃肋做法相比,跨层的双跨全玻璃幕墙系统中所使用的玻璃肋60为吊挂式且通长,其仅在跨层部位添加转接件53,变形协调能力差。当玻璃肋60与中部主体结构20之间的间距较小时,玻璃肋60无法满足层间变形协调要求。玻璃面板41、42的自重通过连接件54传递给玻璃肋60,极易造成玻璃肋60应力集中而因局部应力过大发生局部损坏或整体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跨玻璃肋全玻璃幕墙系统,其借由上、下两块玻璃肋的结构设计,增强了玻璃肋的变形协调能力,玻璃面板自重产生的荷载可被玻璃肋合理分配和传递,可有效避免发生因玻璃肋出现应力集中而导致局部损坏或整体失效的现象。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双跨玻璃肋全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玻璃肋组件,各玻璃肋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块玻璃肋,上面的玻璃肋顶端通过转接件与上部钢结构连接,下面的玻璃肋底端插入钢底槽中,钢底槽通过连接件与下部主体结构连接,上、下两块玻璃肋之间通过跨层转接件连接,跨层转接件与中部主体结构连接,相邻两个玻璃肋组件之间上下设置两块玻璃面板,上面的玻璃面板顶端插入固定于上部钢结构的上钢槽内,下面的玻璃面板底端插入固定于下部主体结构的下钢槽内,相邻的四块玻璃面板在四角拼接处通过面板转接件与相应的玻璃肋相连接。
[0008]较佳地,所述上面的玻璃面板顶端插入所述上钢槽内后通过螺栓与所述上钢槽相固定。
[0009]较佳地,所述上、下两块玻璃肋之间转动连接。
[0010]所述上、下两块玻璃肋的高度不同。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12]本实用新型借由上、下两块玻璃肋的结构设计,增强了玻璃肋的变形协调能力,当玻璃肋与中部主体结构之间的间距较小时,也可满足玻璃肋与中部主体结构之间的变形协调要求,上面的玻璃肋采用吊挂式,下面的玻璃肋采用坐地式,从而实现了玻璃面板自重产生的荷载可被玻璃肋合理分配和传递的效果,可有效避免发生因玻璃肋出现应力集中而导致局部损坏或整体失效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传统双跨全玻璃幕墙系统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6]图4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图5中D部分的放大不意图。
[0019]图7是图5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0]图8是图5中F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双跨玻璃肋全玻璃幕墙系统包括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玻璃肋组件,各玻璃肋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块玻璃肋81、82,上面的玻璃肋81顶端通过转接件91与上部钢结构10连接,下面的玻璃肋82底端插入钢底槽96中,钢底槽96通过连接件98与下部主体结构30连接,上、下两块玻璃肋81、82之间通过跨层转接件94连接,跨层转接件94与中部主体结构20连接,相邻两个玻璃肋组件之间上下设置两块玻璃面板71、72,上面的玻璃面板71顶端插入固定于上部钢结构10的上钢槽92内,下面的玻璃面板72底端插入固定于下部主体结构30的下钢槽97内,相邻的四块玻璃面板在其相邻四个角构成的四角拼接处通过面板转接件95与相应的玻璃肋81或82相连接。
[0022]在实际设计中,如图6,上面的玻璃面板71顶端插入上钢槽92内后可通过螺栓93与上钢槽92相固定,即上面的玻璃面板71实现自重吊挂,下面的玻璃面板72实现自重坐地。
[0023]在实际设计中,上、下两块玻璃肋81、82之间可转动连接,以增强两者间的变形协调能力,解决玻璃肋与中部主体结构20之间协调变形的问题。
[0024]从垂直于地面的方向看,上、下两块玻璃肋81、82的高度可不同。在实际制作中,上、下两块玻璃肋81、82的高度应根据中部主体结构20处于上部钢结构10与下部主体结构30之间的位置来确定,较佳地,上、下两块玻璃肋81、82之间相连接的跨层转接件94宜与中部主体结构20相对。而上、下两块玻璃面板71、72的高度一般设为相同即可。
[0025]在实际设计中,玻璃肋上用于安装螺栓(图中未标出)的预开孔应设计得大一些,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夹胶式玻璃肋在合片制作过程中因孔位叠差而导致无法安装的问题,并且解决螺栓与玻璃肋之间的连接位置由于受力不均匀而产生局部应力集中造成局部损坏的问题。
[0026]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0027]本实用新型借由上、下两块玻璃肋的结构设计,增强了玻璃肋的变形协调能力,当玻璃肋与中部主体结构之间的间距较小时,也可满足玻璃肋与中部主体结构之间的变形协调要求,上面的玻璃肋采用吊挂式,下面的玻璃肋采用坐地式,从而实现了玻璃面板自重产生的荷载可被玻璃肋合理分配和传递的效果,可有效避免发生因玻璃肋出现应力集中而导致局部损坏或整体失效的现象。
[0028]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双跨玻璃肋全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玻璃肋组件,各玻璃肋组件包括上、下设置的两块玻璃肋,上面的玻璃肋顶端通过转接件与上部钢结构连接,下面的玻璃肋底端插入钢底槽中,钢底槽通过连接件与下部主体结构连接,上、下两块玻璃肋之间通过跨层转接件连接,跨层转接件与中部主体结构连接,相邻两个玻璃肋组件之间上下设置两块玻璃面板,上面的玻璃面板顶端插入固定于上部钢结构的上钢槽内,下面的玻璃面板底端插入固定于下部主体结构的下钢槽内,相邻的四块玻璃面板在四角拼接处通过面板转接件与相应的玻璃肋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跨玻璃肋全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面的玻璃面板顶端插入所述上钢槽内后通过螺栓与所述上钢槽相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跨玻璃肋全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两块玻璃肋之间转动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跨玻璃肋全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两块玻璃肋的高度不同。
【文档编号】E04B2/88GK205502331SQ201620217264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1日
【发明人】喻庆先, 王军哲, 张伟韬, 翟志超, 高艳春
【申请人】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