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垃圾管道楼层过滤倾倒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9360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超高层建筑垃圾管道楼层过滤倾倒口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管道楼层过滤倾倒口,该滤倾倒口开设于垃圾管道的侧部,过滤倾倒口的外侧设有一漏斗,过滤倾倒口处布设一过滤网以供分离出大粒径垃圾以及小粒径垃圾,漏斗包括一垃圾入口与一垃圾出口,垃圾出口包括相对的第一侧以及第二侧,垃圾出口的第一侧连通过滤倾倒口,垃圾出口的第二侧安装有一可拆卸的挡板,通过该挡板控制垃圾出口的第二侧的启闭。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如何避免大粒径垃圾磨损垃圾管道内壁并造成巨大噪声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超超高层建筑垃圾倾倒的效率。
【专利说明】
超高层建筑垃圾管道楼层过滤倾倒口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倾倒口,具体涉及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管道楼层过滤倾倒口。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国内超高层建筑的兴建,建筑垃圾的运输及处理难题应运而生。建筑垃圾运输经常所采用的方式包括塔吊吊运、电梯运输及垃圾管道运输等,其中,垃圾管道的运输适用性最强。
[0003]但是,垃圾管道回收建筑垃圾的粒径不宜太大,如果粒径太大,对垃圾管道侧壁磨损太大,且噪声极大。所以,需要一种在建筑垃圾楼层倾倒口的过滤装置,将粒径大的建筑垃圾过滤掉,再集中采用电梯运输。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管道楼层过滤倾倒口,以解决如何避免大粒径垃圾磨损垃圾管道内壁并造成巨大噪声的问题,并进一步提高超超高层建筑垃圾倾倒的效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管道楼层过滤倾倒口,过滤倾倒口开设于垃圾管道的侧部,过滤倾倒口的外侧上设有一漏斗,过滤倾倒口处布设一过滤网以供在倾倒于漏斗内的垃圾中分离出大粒径垃圾以及小粒径垃圾,小粒径垃圾通过过滤网进而进入垃圾管道内,漏斗包括垃圾入口、第一垃圾出口以及第二垃圾出口,第一垃圾出口连通过滤倾倒口,第二垃圾出口位于第一垃圾出口的外侧,第二垃圾出口处安装有一可拆卸的挡板,通过挡板控制第二垃圾出口的启闭。
[0006]本实用新型超高层建筑垃圾管道楼层过滤倾倒口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7]通过在过滤倾倒口设置过滤网以分离出大粒径垃圾以及小粒径垃圾,通过漏斗暂存大粒径垃圾,小粒径垃圾通过过滤网进而进入垃圾管道内,大粒径垃圾暂存于漏斗空间内,以此,有效避免大粒径垃圾进入垃圾管道内而造成损坏以及噪声的问题。
[0008]优选地,过滤倾倒口的底端设有一导引板,大粒径垃圾通过导引板引导至垃圾管道外。
[0009]优选地,导引板斜向下设置于过滤倾倒口的底端,导引板与垃圾管道的外壁之间通过一顶撑钢筋支撑。
[0010]优选地,垃圾管道内设有一活动挡板,活动挡板活动连接于过滤倾倒口的顶端并自然下垂以摆动遮盖过滤倾倒口。
[0011]优选地,漏斗包括一漏斗口,漏斗口包括相对的抵靠端以及连接端,抵靠端抵靠于过滤倾倒口的顶端,漏斗的两侧面分别向漏斗内凸伸出一滑槽,挡板的两侧分别滑设于滑槽上进而挡板活动抽插于连接端与过滤倾倒口的底端之间。
[0012]优选地,挡板的外表面设有提拉把手。
[0013]优选地,漏斗口呈梯形,抵靠端为漏斗口的短顶边,连接端为漏斗口的长底边,挡板为倾斜倒置的梯形平板,梯形平板的短顶边闭合于过滤倾倒口的底端,梯形平板的长底边连接于漏斗的连接端。
[0014]优选地,挡板相对于过滤倾倒口的倾斜夹角为45°。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高层建筑垃圾管道楼层过滤倾倒口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中B-B截面的底部边沿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的应用实施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0]结合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管道楼层过滤倾倒口,垃圾管道I的侧部对应高层建筑中的每一层楼层的位置开设有一个过滤倾倒口2,每个过滤倾倒口 2的外侧设有一漏斗3,过滤倾倒口 2处布设一过滤网4以供在倾倒于漏斗3内的垃圾中分离出大粒径垃圾以及小粒径垃圾,小粒径垃圾通过过滤网4进而进入垃圾管道I内,漏斗3包括垃圾入口、第一垃圾出口以及第二垃圾出口 39,第一垃圾出口连通过滤倾倒口 2,第二垃圾出口 39位于第一垃圾出口的外侧,第二垃圾出口 39处安装有一可拆卸的挡板30,通过挡板30控制第二垃圾出口 39的启闭,挡板30的底端闭合于过滤倾倒口 2的底端,挡板30与过滤网4之间形成漏斗空间38以供暂存大粒径垃圾。较为优选地,过滤网4为网筛子。
[0021]如图1,具体地,过滤倾倒口2的底端设有一导引板5,大粒径垃圾通过导引板5引导至垃圾管道I外,导引板5可用溜管代替。导引板5斜向下设置于过滤倾倒口 2的底端,导引板5与垃圾管道I的外壁之间通过一顶撑钢筋50支撑。垃圾管道I内设有一活动挡板6,活动挡板6活动连接于过滤倾倒口 2的内侧顶端并自然下垂以摆动遮盖过滤倾倒口 2。
[0022]结合图1和图2所示,同时,漏斗3包括一漏斗口 32(即垃圾入口),漏斗口 32包括相对的抵靠端320以及连接端322,抵靠端320紧紧抵靠于过滤倾倒口 2的外侧顶端,进一步配合图3和图4,漏斗3的两侧立面37的底边沿分别向漏斗内凸伸出一滑槽35,挡板的两侧分别滑设于滑槽35上,该滑槽35的底端焊接于过滤倾倒口 2的底端外壁,并且,滑槽35的顶端延伸至漏斗口 32的连接端322,进而挡板30倾斜抽插于连接端322与过滤倾倒口 2的底端之间。较为优选地,挡板30相对于过滤倾倒口 2的倾斜夹角Φ为45°,并且,挡板30的底端边沿呈弧形以紧密适配圆形垃圾管道I的外壁,挡板30的外表面设有提拉把手34以供活动提拉或闭合该挡板30。
[0023]如图2所示,优选地,漏斗口32呈梯形,上述的抵靠端320为漏斗口32的短顶边,连接端322为漏斗口 32的长底边,挡板30为倾斜倒置的梯形平板,梯形平板的短顶边闭合于过滤倾倒口 2的底端,梯形平板的长底边连接于漏斗3的连接端322。
[0024]在具有上述结构特征后,结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可按以下过程实施:
[0025]a.按上述结构特征,在过滤倾倒口 2分别安装过滤网4、漏斗3以及导引板5,其中,漏斗3焊接于垃圾管道I的外壁;
[0026]b.如图1,向漏斗3内倾倒建筑垃圾,小粒径垃圾通过过滤网4进而进入垃圾管道I内,大粒径垃圾自动分离出建筑垃圾中并暂存于漏斗空间38内;
[0027]c.如图4,然后,在每一层楼层上设置垃圾手推车9,垃圾手推车9上具有推拉把90,将垃圾手推车9推至过滤倾倒口 2处并对应导引板5的下方,通过漏斗3的提拉把手34提起挡板30进而开启第二垃圾出口 39,使得大粒径垃圾自动在导引板5导引下落入垃圾手推车9中;
[0028]d.最后,将装载满大粒径垃圾的垃圾手推车9经由楼层电梯运出建筑楼。
[0029]以此,实现小粒径垃圾与大粒径垃圾的分离倾倒运送。
[0030]完成上述实施过程后,应能体现出本实用新型的以下特点:
[0031]本申请的楼层过滤倾倒口结构简单,便于拆装,特别适用于超高层建筑中的建筑垃圾倾倒处理,能有效防止大粒径垃圾进入垃圾管道内,进而避免了大粒径垃圾对垃圾管道造成磨损以及巨大噪声的问题。
[0032]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33]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超高层建筑垃圾管道楼层过滤倾倒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倾倒口开设于所述垃圾管道的侧部,所述过滤倾倒口的外侧设有一漏斗,所述过滤倾倒口处布设一过滤网以供分离出大粒径垃圾以及小粒径垃圾,所述漏斗包括垃圾入口、第一垃圾出口以及第二垃圾出口,所述第一垃圾出口连通所述过滤倾倒口,所述第二垃圾出口位于所述第一垃圾出口的外侧,所述第二垃圾出口处安装有一可拆卸的挡板,通过所述挡板控制所述第二垃圾出口的启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倾倒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倾倒口的底端设有一导引板,所述大粒径垃圾通过所述导引板引导至所述垃圾管道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倾倒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引板斜向下设置于所述过滤倾倒口的底端,所述导引板与所述垃圾管道的外壁之间通过一顶撑钢筋支撑。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倾倒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垃圾管道内设有一活动挡板,所述活动挡板活动连接于所述过滤倾倒口的顶端并自然下垂以摆动遮盖所述过滤倾倒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倾倒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斗包括一漏斗口,所述漏斗口包括相对的抵靠端以及连接端,所述抵靠端抵靠于所述过滤倾倒口的顶端,所述漏斗的两侧面分别向漏斗内凸伸出一滑槽,所述挡板的两侧分别滑设于所述滑槽上进而所述挡板活动抽插于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过滤倾倒口的底端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倾倒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的外表面设有提拉把手。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滤倾倒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漏斗口呈梯形,所述抵靠端为所述漏斗口的短顶边,所述连接端为所述漏斗口的长底边,所述挡板为倾斜倒置的梯形平板,所述梯形平板的短顶边闭合于所述过滤倾倒口的底端,所述梯形平板的长底边连接于所述漏斗的所述连接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过滤倾倒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挡板相对于所述过滤倾倒口的倾斜夹角为45°。
【文档编号】E04F17/10GK205502508SQ201620077038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6日
【发明人】于海申, 苏亚武, 亓立刚, 裴鸿斌, 张保国, 刘鹏, 张连魁, 周洪涛, 杨红岩, 高辉, 柯子平, 戚明浩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