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750kV与330kV混压四回路直线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8431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750kV与330kV混压四回路直线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750kV与330kV混压四回路直线塔,包括设置在上层的750kV导线横担以及设置在下层的330kV导线横担;750kV导线横担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塔身上的第一上导线横担、第一中导线横担以及第一下导线横担,330kV导线横担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塔身上的第二上导线横担、第二中导线横担以及第二下导线横担;各个导线横担均对称设置在塔身两侧,第一上导线横担顶部设置有地线支架,地线支架顶部设有地线挂点,导线横担底部设有导线挂点;750kV导线横担挂两回750kV导线,330kV导线横担挂两回330kV导线。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线路走廊,能在路径走廊紧张处使用,经济效益明显。
【专利说明】
一种750kV与330kV混压四回路直线塔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压铁塔,具体涉及一种750kV与330kV混压四回路直线塔。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家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规划区以及城郊地区的线路走廊日益紧张,为了减少线路走廊占地和房屋拆迀,减少工程投资,解决高压输电线路在城区走线的实际问题,同时也为了提高750kV线路输送功率和电网的稳定水平、改善电磁环境、降低单位容量输电成本,因此需要开展750kV与330kV混压同塔四回输电线路设计的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造价低廉,结构紧凑的750kV与330kV混压四回路直线塔,该塔空间利用率高,并能减少掉串、风偏闪络事故。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包括设置在上层的750kV导线横担以及设置在下层的330kV导线横担;所述的750kV导线横担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塔身上的第一上导线横担、第一中导线横担以及第一下导线横担,所述的330kV导线横担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塔身上的第二上导线横担、第二中导线横担以及第二下导线横担;各个导线横担均对称设置在塔身两侧,第一上导线横担顶部设置有地线支架,地线支架顶部设有地线挂点,导线横担底部设有导线挂点;所述的750kV导线横担挂两回750kV导线,330kV导线横担挂两回330kV导线。
[0006]所述的第一上导线横担、第一中导线横担及第一下导线横担的导线挂点均采用V型绝缘子串;第二上导线横担、第二中导线横担及第二下导线横担的导线挂点均采用I型绝缘子串。
[0007]所述的750kV导线横担以及330kV导线横担两侧端部的形状均为尖形。
[0008]所述的第一上导线横担总长度为35.4m,横担端部夹角为17°;第一中导线横担总长度为33.7m,横担端部夹角为16° ;第一下导线横担总长度为34.4m,横担端部夹角为16° ;第二上导线横担总长度为18.0m,横担端部夹角为31°;第二中导线横担总长度为21.Sm,横担端部夹角为22° ;第二下导线横担总长度为18.Sm,横担端部夹角为35°。
[0009]所述的第一上导线横担与第一中导线横担之间的层间距为16.2m;第一中导线横担与第一下导线横担之间的层间距为16.5m;第二上导线横担与第二中导线横担之间的层间距为9.3m;第二中导线横担与第二下导线横担之间的间距为8.2m。
[0010]所述的第二下导线横担下方的塔身上形成变坡处,且变坡处距离第二下导线横担与塔身的连接处为5.8m,变坡处下方连接塔腿。
[0011]所述地线支架的两个分支最外端到塔身中轴线的距离为11.0m,地线支架的高度为1.9m。
[0012]所述的塔身主材及交叉斜材均采用Q345钢管,各个导线横担采用角钢。
[0013]所述塔身主材通过刚性法兰进行连接,并采用双帽螺栓进行固定。
[0014]所述的塔身上设置有爬梯。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建设同塔多回路输电线路能够减少线路走廊,避免与地方规划发生冲突,能够在路径走廊紧张,需要大片房屋拆迀处使用。虽然塔体本身的重量较常规铁塔有所增加,但该塔能够有效减少占地,采用同塔四回输电,不仅节省工程总投资,经济效益明显,而且社会效益显著,在城市化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推广使用。同时在防雷保护方面,本实用新型优于规范要求的“不宜大于0°”,能够实现负保护角,此种布置形式,塔头与间隙的结合更为紧密,空间利用率更高,也减少了掉串事故,降低了风偏闪络概率,保障了工程的安全运行。
[0016]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750kV导线横担导线挂点均采用V型绝缘子串,330kV导线横担导线挂点均采用I型绝缘子串,能够减少走廊宽度,节省塔重,也使造价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0017]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塔腿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塔腿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1.塔身;2.地线支架;3.第一上导线横担;4.第一中导线横担;5.第一下导线横担;6.第二上导线横担;7.第二中导线横担;8.第二下导线横担;9.变坡处;10.塔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参见图1-3,本实用新型在结构上包括塔身1、地线支架2、第一上导线横担3、第一中导线横担4、第一下导线横担5,第二上导线横担6、第二中导线横担7、第二下导线横担8以及塔腿10。地线支架2对称设置在塔身I顶端750kV的第一上导线横担3的上方,包括两个分支,分别位于塔身I的左右两侧;地线支架2的两个分支最外端到塔身I中轴线的距离为
11.0m,地线支架2的高度为1.9m。地线支架2的顶部设置有地线挂点,用于悬挂地线,地线对导线起保护作用。750kV的第一上导线横担3、第一中导线横担4及第一下导线横担5底部设置有导线挂点,采用V型绝缘子串;330kV的第二上导线横担6、第二中导线横担7、第二下导线横担8底部设置有导线挂点,采用I型绝缘子串。两种电压等级的挂点处均为双角钢结构,该种结构避免了挂点处的焊接工作,能够有效加强挂线节点的受力能力,保证挂线节点的强度等各项要求,从而减少掉串事故,降低风偏闪络概率,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
[0023]杆塔的防雷保护由规范要求的不宜大于0°保护,进一步优化为负保护角。
[0024]750kV的第一上导线横担3对称的设置于塔身I顶部,包括两个分支,位于塔身I左右两侧,每个分支顶部形状为尖形,夹角为17°,向塔头左右两边水平伸展并保持对称;第一上导线横担3单侧长度为16.1m,用于悬挂输电导线,并满足电气间隙要求。
[0025]750kV的第一中导线横担4包括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上导线横担3下部塔身I的左右两侧,其顶部形状为尖形,夹角为16°,向塔头左右两边水平伸展并保持对称;第一中导线横担的4单侧长度为14.6m,用于悬挂输电导线,并满足电气间隙要求。
[0026]750kV的第一下导线横担5包括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中导线横担4下部塔身I的左右两侧,其顶部形状为尖形,夹角为16°,向塔头左右两边水平伸展并保持对称;第一下导线横担5单侧长度为14.4m,用于悬挂输电导线,并满足电气间隙要求。
[0027]330kV的第二上导线横担6位于塔身左右两侧,对称设置于750kV的第一下导线横担5下方塔身I上,包括两个分支,分支顶部形状为尖形,夹角为31°,向塔头左右两边水平伸展并保持对称;第二上导线横担6单侧长度为5.6m,用于悬挂输电导线,满足电气间隙要求。
[0028]330kV的第二中导线横担7包括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上导线横担6下部塔身I的左右两侧,其顶部形状为尖形,夹角为22°,向塔头左右两边水平伸展并保持对称;第二中导线横担7的单侧长度为7.2m,用于悬挂输电导线,并满足电气间隙要求。
[0029]330kV的第二下导线横8包括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中导线横担7下部的左右两侦U,其顶部形状为尖形,夹角为35°,向塔头左右两边水平伸展并保持对称;第二下导线横8单侧长度为5.4m,用于悬挂输电导线,并满足电气间隙要求。
[0030]750kV的第一上导线横担3总长度35.4m,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3.0m,第一中导线横担4总长度33.7m,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4.0m,第一下导线横担5总长度34.4m,与塔身I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4.0m,第一上导线横担3与第一中导线横担4之间的层间距为16.2m;第一中导线横担4与第一下导线横担5之间的层间距为16.5m。
[0031 ] 330kV的第二上导线横担6总长度18.0m,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3.5m,第二中导线横担7总长度21.8m,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3.0m,第二下导线横担8总长度18.8m,与塔身连接处的垂直高度为3.8m,第二上导线横担6与第二中导线横担7之间的层间距为9.3m;第二中导线横担7与第二下导线横担8之间的间距为8.2m。
[0032]塔身I的变坡处9距离330kV的第二下导线横担8与塔身I的连接处5.8m,合理的选择变坡处9的位置可以有效的节省材料,方便安装。塔身I底部连接有塔腿,该塔腿可以为塔腿10、塔腿11或塔腿12,并依据实际情况与塔身本体相连接,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地貌。
[0033]本实用新型直线塔采用全塔双帽螺栓防松措施,减少了检修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线路运行的安全性。
[0034]本实用新型设计基本风速为27m/s,设计覆冰导线为10_、地线为15_,包括塔身、地线支架、六层导线横担,塔腿。各层横担分别对称设置在塔身左右两侧,并与塔身连接。本实用新型为了节省走廊宽度、降低造价,750kV导线挂点采用V型绝缘子串,减少走廊宽度,330kV导线挂点采用I型绝缘子串,缩短了导线横担的长度,使得塔头与间隙的结合更为紧密,空间利用率高。本实用新型在防雷保护方面优于传统的要求,导线实现负保护角。
[0035]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750kV与330kV混压四回路直线塔,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上层的750kV导线横担以及设置在下层的330kV导线横担;所述的750kV导线横担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塔身(1)上的第一上导线横担(3)、第一中导线横担(4)以及第一下导线横担(5),所述的330kV导线横担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塔身(I)上的第二上导线横担(6)、第二中导线横担(7)以及第二下导线横担(8);各个导线横担均对称设置在塔身(I)两侧,第一上导线横担(3)顶部设置有地线支架(2),地线支架(2)顶部设有地线挂点,导线横担底部设有导线挂点;所述的750kV导线横担挂两回750kV导线,330kV导线横担挂两回330kV导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750kV与330kV混压四回路直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上导线横担(3)、第一中导线横担(4)以及第一下导线横担(5)的导线挂点均采用V型绝缘子串;所述的第二上导线横担(6)、第二中导线横担(7)以及第二下导线横担(8)的导线挂点均采用I型绝缘子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750kV与330kV混压四回路直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750kV导线横担以及330kV导线横担两侧端部的形状均为尖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750kV与330kV混压四回路直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上导线横担(3)总长度为35.4m,横担端部夹角为17° ;第一中导线横担(4)总长度为33.7m,横担端部夹角为16° ;第一下导线横担(5)总长度为34.4m,横担端部夹角为16° ;第二上导线横担(6)总长度为18.0m,横担端部夹角为31° ;第二中导线横担(7)总长度为21.8m,横担端部夹角为22° ;第二下导线横担(8)总长度为18.8m,横担端部夹角为35°。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750kV与330kV混压四回路直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上导线横担(3)与第一中导线横担(4)之间的层间距为16.2m;第一中导线横担(4)与第一下导线横担(5)之间的层间距为16.5m;第二上导线横担(6)与第二中导线横担(7)之间的层间距为9.3m;第二中导线横担(7)与第二下导线横担(8)之间的间距为8.2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750kV与330kV混压四回路直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下导线横担(8)下方的塔身(I)上形成变坡处(9),且变坡处(9)距离第二下导线横担(8)与塔身(I)的连接处为5.8m,变坡处(9)下方连接塔腿(1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750kV与330kV混压四回路直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支架(2)的两个分支最外端到塔身(I)中轴线的距离为11.0m,地线支架(2)的高度为1.9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750kV与330kV混压四回路直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I)主材及交叉斜材均采用Q345钢管,各个导线横担采用角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750kV与330kV混压四回路直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身(I)主材通过刚性法兰进行连接,并采用双帽螺栓进行固定。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750kV与330kV混压四回路直线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塔身(I)上设置有爬梯。
【文档编号】E04H12/10GK205502702SQ201620286157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7日
【发明人】谭蓉, 温灵长, 许子智, 马钦国, 朱秦川, 曾健, 姚普及, 薛晓军, 刘增胜, 李复明, 许斐, 张小民, 孙菊海, 王婧, 陈雷, 李波, 贺育明, 张猛, 鞠浩
【申请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