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房用内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6512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房用内墙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板房用内墙板,属于建筑建材领域,包括两个表层,两个表层之间设置有两块吸声板,所述吸声板上均匀设置有通孔,两块所述吸声板之间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形状包括凸形空腔和凹形空腔两种;还设置有“L”形加固板,所述“L”形加固板的竖边插入所述表层,所述“L”形加固板的横边位于表层的下端并与表层垂直;本实用新型采用吸声板并且设置通孔,首先通过吸声板进行第一次吸声,然后通过缓冲层进行第二次吸声,可以达到优异的吸声隔音效果,从而保证板房内房间之间的私密性。另外,设置“L”形加固板,可以协助支撑外墙板,增加板房的稳固性。
【专利说明】
一种板房用内墙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建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板房用内墙板。
【背景技术】
[0002]在户外作业施工的情况下,必然在偏远地区修建桥梁隧道或者其他大型工程,工人需要在户外施工几个月或者一年以上的时间,这时往往需要搭建板房。另外,在遭遇地质灾害比如地震,住宅被损,这时候往往也需要搭建板房作为临时过渡。目前搭建板房的内墙板,一般较为简陋,往往采用普通的层板进行搭建。但是,内墙板所起的主要作用是将房内空间隔开,目前的板房内墙板由于其材质及结构的原因,几乎不能隔音,一方面影响别人休息,另一方面使得住在同一板房的不同房间的人完全没有隐私。另外,由于板房是临时搭建,其外墙板往往不够牢固,很可能会因为较为恶劣的自然条件而损毁,而现有的内墙板,也完全起不到稳固板房的作用。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板房用内墙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板房用内墙板,包括两个对称的表层,两个所述表层之间靠近所述表层的位置设置有两块吸声板,所述吸声板上均匀设置有通孔,两块所述吸声板之间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内设置有空腔,在所述空腔的形状包括凸形空腔和凹形空腔两种;还设置有“L”形加固板,所述“L”形加固板的竖边插入所述表层,所述“L”形加固板的横边位于表层的下端并与表层垂直。采用吸声板并且设置通孔,首先通过吸声板进行第一次吸声,然后通过缓冲层进行第二次吸声,可以达到优异的吸声隔音效果,从而保证板房内房间之间的私密性。另外,设置“L”形加固板,可以协助支撑外墙板,增加板房的稳固性。
[000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凸形空腔和凹形空腔间隔设置。这样的设置,吸声效果更佳。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吸声板并且设置通孔,首先通过吸声板进行第一次吸声,然后通过缓冲层进行第二次吸声,可以达到优异的吸声隔音效果,从而保证板房内房间之间的私密性。另外,设置“L”形加固板,可以协助支撑外墙板,增加板房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1、表层;2、吸声板;3、通孔;4、缓冲层;5、凸形空腔;6、凹形空腔;7、“L”形加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0]实施例:
[0011 ]参见图1,一种板房用内墙板,包括两个对称的表层I,两个表层I之间靠近表层I的位置设置有两块吸声板2,吸声板2上均匀设置有通孔3,两块吸声板2之间设置有缓冲层4,所述缓冲层4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形状包括凸形空腔5和凹形空腔6两种,所述凸形空腔5和凹形空腔6间隔设置;还设置有“L”形加固板7,所述“L”形加固板7的竖边插入所述表层I,所述“L”形加固板7的横边位于表层I的下端并与表层I垂直。采用吸声板2并且设置通孔3,首先通过吸声板3进行第一次吸声,然后通过缓冲层4进行第二次吸声,可以达到优异的吸声隔音效果,从而保证板房内房间之间的私密性。另外,设置“L”形加固板7,可以协助支撑外墙板,增加板房的稳固性。
[001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板房用内墙板,包括两个对称的表层,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表层之间靠近所述表层的位置设置有两块吸声板,所述吸声板上均匀设置有通孔,两块所述吸声板之间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内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形状包括凸形空腔和凹形空腔两种;还设置有“L”形加固板,所述“L”形加固板的竖边插入所述表层,所述“L”形加固板的横边位于表层的下端并与表层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房用内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形空腔和凹形空腔间隔设置。
【文档编号】E04B1/86GK205530991SQ201620394309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5月5日
【发明人】牟杨
【申请人】牟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