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1445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古建筑护栏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古建筑护栏,包括多个通过立桩依次首尾相连的护栏单元,每个护栏单元包括两根立柱,两根立柱之间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根立柱连接的横杆,横杆为四棱柱状,横杆的任意一个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两根立桩之间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根立桩连接的顶杆,顶杆位于横杆的上方,顶杆为长方体状,顶杆其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与水平面平行。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横杆的设置方式一方面能够减少横杆受到雨水的腐蚀,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受到风的作用力,从而共同延长护栏的使用寿命。由于顶杆位于横杆的上方,因此人们可以将手部放置在顶杆上。将顶杆其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与水平面平行,能够人们将手部放置在顶杆上的舒适感。
【专利说明】
古建筑护栏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防护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古建筑护栏。
【背景技术】
[0002]护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防护结构,主要起到对人身安全及设备设施的保护与防护作用。古建筑的建造中也需要护栏,例如塔等古建筑。但与现代建筑的护栏不同,古建筑的护栏需要使用木材,增加古建筑复古的感觉。但是由于塔等古建筑是暴露在室外,因此风吹雨淋在所难免。虽然古建筑有屋檐进行挡雨,但是当风雨较大时,古建筑上的护栏难免会碰到雨水。而古建筑的护栏通常设置有长方体形状的横杆,横杆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与水平面平齐,则会导致雨水容易残留在横杆上,进而对横杆造成腐蚀,缩短护栏的使用寿命,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较长的护栏单元。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种古建筑护栏,包括多个通过立粧依次首尾相连的护栏单元,每个所述护栏单元包括两根立柱,两根所述立柱之间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根立柱连接的横杆,所述横杆为四棱柱状,所述横杆的任意一个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两根所述立粧之间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根立粧连接的顶杆,所述顶杆位于横杆的上方,所述顶杆为长方体状,所述顶杆其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与水平面平行。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中的横杆设置方式不同,将横杆的任意一个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从而横杆上的雨水会在重力作用下会沿着横杆位于上方的两个侧面向下移动。当雨水移动到位于下方的两个侧面与位于上方的两个侧面的连接处时,雨水在重力作用下会倾向于做竖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而不是沿着位于下方的两个侧面向下移动,从而可减少下方的两个侧面接触的雨水。而现有技术中的横杆一方面容易造成雨水堆积在横杆的上侧面,且当上侧面中的雨水较多时,雨水会沿着左右两个侧面向下移动,从而使横杆的三个侧面都接触到雨水,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横杆设置方式能够加快雨水的排泄和减少横杆接触雨水的面积,从而起到减少横杆受到雨水的腐蚀,延长护栏的使用寿命。此外,一般情况下,风时水平吹向横杆的。当风吹到横杆上时,横杆的棱边受力,而现有技术中的横杆是侧面受力。根据力学原理,现有技术的横杆受到风的作用力越大,即风对横杆造成的影响更大,从而缩短护栏的使用寿命。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横杆设置方式能够减少受到风的作用力,延长护栏的使用寿命。顶杆的设置一方面连接两根立粧,增强护栏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由于顶杆位于横杆的上方,因此人们经常会将手部放置在顶杆上。如果顶杆采用与横杆相同的设置方式,则会导致人们将手部放置在顶杆上产生不适感。而将顶杆其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与水平面平行,能够增加人们将手部放置在顶杆上的舒适感。
[000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根所述立柱的顶端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根立柱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两根所述立柱的底端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根立柱连接的第二连接杆。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根立柱的顶端通过第一连接杆进行连接,将两根立柱的底端通过第一连接杆进行连接,从而增强护栏单元的结构强度。
[000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杆为正方体状,所述横杆沿立柱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根。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横杆设置为正方体状,一方面增加横杆的美观度,另一方面能够使横杆的受力更加均匀,而设置多根横杆增强护栏单元的结构强度。
[00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粧为长方体,所述立粧相邻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相邻护栏单元的两个立柱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立粧和两个立柱连接,增强护栏的结构强度。
[00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立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立粧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连接杆的两端与两个立粧连接,第二连接杆的两端与两个立粧连接,从而增强立粧和护栏单元之间的连接性,即增强护栏的结构强度。
[00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杆位于第一连接杆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杆和顶杆之间设置有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和顶杆连接的加强块。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块连接第一连接杆和顶杆,从而加强护栏的结构强度。
[00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块在顶杆的左端、中部和右端均设有,位于顶杆的左端和右端的所述加强块分别与两个立粧连接。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顶杆的左端和右端的加强块同时与顶杆、立粧和第一连接杆连接,从而增加护栏各个结构之间的联系,增强护栏的结构强度。
[00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块上设置有通孔。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强块上设置通孔,一方面增加护栏的透光率,另一方面在保证护栏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减小护栏的重量。
[00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粧的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支撑块。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块起到承重作用,支撑整个护栏,同时增强立粧和地面之间的连接强度。
[002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连接杆设置有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下表面和第一支撑块的下表面平齐。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块起到分担第一支撑块的受到的护栏的重力的作用。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2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连接杆和顶杆之间设置有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和顶杆连接的加强块。
[00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1、横杆的设置方式一方面能够加快雨水的排泄和减少横杆接触雨水的面积,从而起到减少横杆受到雨水的腐蚀,另一方面能够减少受到风的作用力,从而共同延长护栏的使用寿命,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
[0029]2、将顶杆其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与水平面平行,增加人们将手部放置在顶杆上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图1中A区域的放大图。
[0032]附图标记:1、立柱;2、横杆;3、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立粧;6、顶杆;7、加强块;8、通孔;9、第一支撑块;10、第二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0035]参照图1和2,一种古建筑护栏,包括多个护栏单元。优选的,护栏单元设置有六个。每个护栏单元包括两根立柱I。两根所述立柱I之间设置横杆2,横杆2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立柱I连接。横杆2为正方体状,横杆2的任意一个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横杆2沿立柱I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根。优选的,横杆2设置有三根。两根立柱I的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3,第一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立柱I连接。两根立柱I的底端设置有第二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4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立柱I连接。
[0036]参照图1和2,六个护栏单元通过立粧5依次首尾相连。立粧5为长方体,立粧5相邻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相邻护栏单元的两个立柱I连接。第一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立粧5连接,第二连接杆4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立粧5连接。两根立粧5之间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根立粧5连接的顶杆6。顶杆6为长方体状,顶杆6其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与水平面平行。
[0037]参照图1和2,顶杆6位于第一连接杆3的上方,第一连接杆3和顶杆6之间设置加强块7,加强块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3和顶杆6连接。加强块7在顶杆6的左端、中部和右端均设有,位于顶杆6的左端和右端的加强块7分别与两个立粧5连接。加强块7上设置有通孔
8。立粧5的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支撑块9,第二连接杆4设置有第二支撑块10,第二支撑块10的下表面和第一支撑块9的下表面平齐。
[0038]与现有技术中的横杆2设置方式不同,将横杆2的任意一个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从而横杆2上的雨水会在重力作用下会沿着横杆2位于上方的两个侧面向下移动。当雨水移动到位于下方的两个侧面与位于上方的两个侧面的连接处时,雨水在重力作用下会倾向于做竖直向下的自由落体运动,而不是沿着位于下方的两个侧面向下移动,从而可减少下方的两个侧面接触的雨水。而现有技术中的横杆2—方面容易造成雨水堆积在横杆2的上侧面,且当上侧面中的雨水较多时,雨水会沿着左右两个侧面向下移动,从而使横杆2的三个侧面都接触到雨水,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横杆2设置方式能够加快雨水的排泄和减少横杆2接触雨水的面积,从而起到减少横杆2受到雨水的腐蚀,延长护栏的使用寿命。此外,一般情况下,风时水平吹向横杆2的。当风吹到横杆2上时,横杆2的棱边受力,而现有技术中的横杆2是侧面受力。根据力学原理,现有技术的横杆2受到风的作用力越大,即风对横杆2造成的影响更大,从而缩短护栏的使用寿命。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横杆2设置方式能够减少受到风的作用力,延长护栏的使用寿命。
[0039]顶杆6的设置一方面连接两根立粧5,增强护栏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由于顶杆6位于第一连接杆3的上方,因此人们经常会将手部放置在顶杆6上。如果顶杆6采用与横杆2相同的设置方式,则会导致人们将手部放置在顶杆6上产生不适感。而将顶杆6其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与水平面平行,能够增加人们将手部放置在顶杆6上的舒适感。
【主权项】
1.一种古建筑护栏,其特征是:包括多个通过立粧(5)依次首尾相连的护栏单元,每个所述护栏单元包括两根立柱(I),两根所述立柱(I)之间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根立柱(I)连接的横杆(2),所述横杆(2)为四棱柱状,所述横杆(2)的任意一个侧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两根所述立粧(5)之间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根立粧(5)连接的顶杆(6),所述顶杆(6)位于横杆(2)的上方,所述顶杆(6)为长方体状,所述顶杆(6)其中相对的两个侧面与水平面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护栏,其特征是:两根所述立柱(I)的顶端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根立柱(I)连接的第一连接杆(3),两根所述立柱(I)的底端设置有两端分别与两根立柱(I)连接的第二连接杆(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护栏,其特征是:所述横杆(2)为正方体状,所述横杆(2)沿立柱(I)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建筑护栏,其特征是:所述立粧(5)为长方体,所述立粧(5)相邻的两个侧面分别与相邻护栏单元的两个立柱(I)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建筑护栏,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立粧(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4)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立粧(5)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古建筑护栏,其特征是:所述顶杆(6)位于第一连接杆(3)的上方,所述第一连接杆(3)和顶杆(6)之间设置有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3)和顶杆(6)连接的加强块(7)。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古建筑护栏,其特征是:所述加强块(7)在顶杆(6)的左端、中部和右端均设有,位于顶杆(6)的左端和右端的所述加强块(7)分别与两个立粧(5)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古建筑护栏,其特征是:所述加强块(7)上设置有通孔(8)。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古建筑护栏,其特征是:所述立粧(5)的底端设置有第一支撑块(9) ο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古建筑护栏,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连接杆(4)设置有第二支撑块(10),所述第二支撑块(10)的下表面和第一支撑块(9)的下表面平齐。
【文档编号】E04F11/18GK205577280SQ201620217997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1日
【发明人】何建潮, 陈洁, 朱秋芳, 郑笑笑
【申请人】杭州金锄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