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4675阅读:6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包括折叠板、支撑杆、圆柱铰链、圆筒固定盘、固定杆、横杆、圆形支撑盘和底座;所述折叠板设置在支撑杆上;所述折叠板设置有转轴、半弧铰链和弧形凸条;所述转轴设置在半弧铰链内部,且转轴能够在半弧铰链内360°旋转;所述半弧铰链设置在两折叠板上,且半弧铰链能够跟随折叠板一起旋转90°;所述弧形凸条设置在折叠板的两侧边缘处;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固定杆上;折叠板上的弧形凸条用于保护建筑工人不被折叠板边缘磕碰受伤;支撑杆用于支撑折叠板和承受重量作用;本实用新型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搬运方便,能够稳定支撑重物,且各部件修理方便,不用时折叠收起节省占用空间等优点。
【专利说明】
一种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设备,具体是一种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每年都要修建大量的高层建筑,如大坝、桥梁、高楼等,工程建筑中经常需要用到支撑架来辅助施工,尤其在修建向外突出的观测台或者其他向四周突出的建筑物时,现在常用的支撑架,不仅结果复杂,而且占地面积大、牢固性不够,无法满足现在施工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种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包括折叠板、支撑杆、圆柱铰链、圆筒固定盘、固定杆、横杆、圆形支撑盘和底座;所述折叠板设置在支撑杆上;所述折叠板设置有转轴、半弧铰链和弧形凸条;所述转轴设置在半弧铰链内部,且转轴能够在在半弧铰链内360°旋转;所述半弧铰链设置在两折叠板上,且半弧铰链能够跟随折叠板一起旋转90°;所述弧形凸条设置在折叠板的两侧边缘处;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固定杆上;所述支撑杆设置有柱销、挂环和圆形支撑盘;所述柱销设置在支撑杆的上部端面处,且柱销能够旋转拆卸更换;所述挂环设置在支撑杆的下部内侧,且挂环水平无缝焊接在支撑杆上;所述圆形支撑盘设置在支撑杆的底部,且圆形支撑盘水平焊接在支撑杆的底端面上;所述圆柱铰链设置在折叠板和支撑杆之间接触处,且圆柱铰链能够90°旋转;所述圆筒固定盘设置在两支撑杆交叉处,且固定盘的直径大于固定杆的外径;所述圆筒固定盘设置有柱销;所述柱销设置在圆筒固定盘上的固定杆上,且柱销的直径小于固定杆的内径;所述固定杆设置在两圆筒固定盘之间;所述横杆设置在支撑杆上的挂环上,且横杆能够拆卸下来;所述横杆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设置在横杆的两端,且挂钩水平无缝焊接在横杆上;所述圆形支撑盘设置在底座上,且圆形支撑盘与底座不焊接;所述圆形支撑盘设置有稳固杆;所述稳固杆设置在圆形支撑盘与支撑杆之间;所述底座设置在圆形支撑盘下方。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折叠板设置在支撑杆上,且折叠板的长度等于固定杆的长度。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固定杆上,且支撑杆交叉通过圆筒固定盘连接,两支撑杆能够环绕圆筒固定盘上的固定杆旋转活动。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杆设置在两圆筒固定盘之间,且固定杆水平连接在圆筒固定盘上,固定杆能够拆卸更换。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稳固杆设置在圆形支撑盘与支撑杆之间,且稳固杆两端分别焊接在支撑杆和圆形支撑盘上。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板用于支撑建筑工人站立和放置物品用;折叠板上的半弧铰链用于收叠折叠板和连接支撑作用;折叠板上的弧形凸条用于保护建筑工人不被折叠板边缘磕碰受伤;支撑杆用于支撑折叠板和承受重量作用;支撑杆上的圆筒固定盘用于安装固定杆和固定固定杆作用;固定杆用于稳固支撑杆竖立放置在底座上;支撑杆上的横杆用于固定作用,防止折叠板收放下去,从而无法展开不利于建筑工人工作;支撑杆下端的圆形支撑盘用于支撑和增大地面接触面积,起到稳固和支撑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搬运方便,能够稳定支撑重物,且各部件修理方便,不用时折叠收起节省占用空间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剖视图。
[0014]图3为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中横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中圆形支撑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_圆柱铰链,2-支撑杆,3-折叠板,4-圆筒固定盘,5-柱销,6-横杆,7-圆形支撑盘,8-底座,9-挂环,10-固定杆,11-弧形凸条,12-转轴,13-半弧铰链,14-挂钩,15-稳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8]请参阅图1-4,一种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包括折叠板3、支撑杆2、圆柱铰链1、圆筒固定盘4、固定杆10、横杆6、圆形支撑盘7和底座8;所述折叠板3设置在支撑杆2上,且折叠板3的长度等于固定杆10的长度;所述折叠板3设置有转轴12、半弧铰链13和弧形凸条11;所述转轴12设置在半弧铰链13内部,且转轴12能够在在半弧铰链13内360°旋转;所述半弧铰链13设置在两折叠板3上,且半弧铰链13能够跟随折叠板3—起旋转90°;所述弧形凸条11设置在折叠板3的两侧边缘处;所述支撑杆2设置在固定杆10上,且支撑杆2交叉通过圆筒固定盘4连接,两支撑杆2能够环绕圆筒固定盘4上的固定杆10旋转活动;所述支撑杆2设置有柱销
5、挂环9和圆形支撑盘7;所述柱销5设置在支撑杆2的上部端面处,且柱销5能够旋转拆卸更换;所述挂环9设置在支撑杆2的下部内侧,且挂环9水平无缝焊接在支撑杆2上;所述圆形支撑盘7设置在支撑杆2的底部,且圆形支撑盘7水平焊接在支撑杆2的底端面上;所述圆柱铰链I设置在折叠板3和支撑杆2之间接触处,且圆柱铰链I能够90°旋转;所述圆筒固定盘4设置在两支撑杆2交叉处,且固定盘4的直径大于固定杆10的外径;所述圆筒固定盘4设置有柱销5;所述柱销5设置在圆筒固定盘4上的固定杆10上,且柱销5的直径小于固定杆10的内径;所述固定杆10设置在两圆筒固定盘4之间,且固定杆10水平连接在圆筒固定盘4上,固定杆10能够拆卸更换;所述横杆6设置在支撑杆2上的挂环9上,且横杆6能够拆卸下来;所述横杆6设置有挂钩14;所述挂钩14设置在横杆6的两端,且挂钩14水平无缝焊接在横杆6上;所述圆形支撑盘7设置在底座8上,且圆形支撑盘7与底座8不焊接;所述圆形支撑盘7设置有稳固杆15;所述稳固杆15设置在圆形支撑盘7与支撑杆2之间,且稳固杆15两端分别焊接在支撑杆2和圆形支撑盘7上;所述底座8设置在圆形支撑盘7下方;折叠板3用于支撑建筑工人站立和放置物品用;折叠板3上的半弧铰链13用于收叠折叠板3和连接支撑作用;折叠板3上的弧形凸条11用于保护建筑工人不被折叠板3边缘磕碰受伤;支撑杆2用于支撑折叠板3和承受重量作用;支撑杆2上的圆筒固定盘4用于安装固定杆10和固定固定杆10作用;固定杆10用于稳固支撑杆2竖立放置在底座8上;支撑杆2上的横杆6用于固定作用,防止折叠板3收放下去,从而无法展开不利于建筑工人工作;支撑杆2下端的圆形支撑盘7用于支撑和增大地面接触面积,起到稳固和支撑的作用。
[0019]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包括折叠板、支撑杆、圆柱铰链、圆筒固定盘、固定杆、横杆、圆形支撑盘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设置在支撑杆上;所述折叠板设置有转轴、半弧铰链和弧形凸条;所述转轴设置在半弧铰链内部,且转轴能够在在半弧铰链内360°旋转;所述半弧铰链设置在两折叠板上,且半弧铰链能够跟随折叠板一起旋转90° ;所述弧形凸条设置在折叠板的两侧边缘处;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固定杆上;所述支撑杆设置有柱销、挂环和圆形支撑盘;所述柱销设置在支撑杆的上部端面处,且柱销能够旋转拆卸更换;所述挂环设置在支撑杆的下部内侧,且挂环水平无缝焊接在支撑杆上;所述圆形支撑盘设置在支撑杆的底部,且圆形支撑盘水平焊接在支撑杆的底端面上;所述圆柱铰链设置在折叠板和支撑杆之间接触处,且圆柱铰链能够90°旋转;所述圆筒固定盘设置在两支撑杆交叉处,且固定盘的直径大于固定杆的外径;所述圆筒固定盘设置有柱销;所述柱销设置在圆筒固定盘上的固定杆上,且柱销的直径小于固定杆的内径;所述固定杆设置在两圆筒固定盘之间;所述横杆设置在支撑杆上的挂环上,且横杆能够拆卸下来;所述横杆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设置在横杆的两端,且挂钩水平无缝焊接在横杆上;所述圆形支撑盘设置在底座上,且圆形支撑盘与底座不焊接;所述圆形支撑盘设置有稳固杆;所述稳固杆设置在圆形支撑盘与支撑杆之间;所述底座设置在圆形支撑盘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设置在支撑杆上,且折叠板的长度等于固定杆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设置在固定杆上,且支撑杆交叉通过圆筒固定盘连接,两支撑杆能够环绕圆筒固定盘上的固定杆旋转活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设置在两圆筒固定盘之间,且固定杆水平连接在圆筒固定盘上,固定杆能够拆卸更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支撑折叠板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杆设置在圆形支撑盘与支撑杆之间,且稳固杆两端分别焊接在支撑杆和圆形支撑盘上。
【文档编号】E04G1/15GK205591511SQ201620353544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2日
【发明人】顾锦林, 钱雷
【申请人】顾锦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