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高压模型柔性开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4026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空气动力高压模型柔性开启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空气动力高压模型柔性开启系统,包括多组分布在生产线两侧的开启装置,每组开启装置分别包括开模机构和气动机构,气带顶座和气带安装座为相对设置的角钢,开模气带置于气带顶座和气带安装座之间;开模气带的上下两个端口翻折至气带安装座外侧,通过密封压板固定;气带进气嘴的一端穿过气带安装座与开模气带内部连通;气带进气嘴的另一端与空气分配管连通,空气分配管与压缩空气源连接,进气控制阀设置在空气分配管上。这种高压模型柔性开启系统能够实现模型同步自动开启,摆脱人工开启的劳动强度,确保开模间隙均匀一致,提高生产效率和缩短坯体成型循环周期,运行动作平稳柔和,解决开模时坯体开裂等问题。
【专利说明】
空气动力高压模型柔性开启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陶瓷高中档盆类产品的坯体高压成型作业模型的开启装置, 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空气动力进行高压模型柔性开启的系统。【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国内外卫生陶瓷企业面盆类产品的生产,为了提高坯体的品质和生产效率,正逐步采用高压成型机来更新换代。
[0003]坯体高压成型生产过程中,成型结束时需要先将每套成型模具进行脱离(一般每台机组由6-10套模具排列而成),并将脱离间隙均匀的保持在一定范围(一般要求40-50mm 左右),以满足后续的预干燥和坯体脱型等工艺要求。目前此项开启操作均采用人工手动作业,由于模型重量大、模型间的初始结合力以及合模定位销摩擦力等因素,初始分离费力耗时而且速度不稳,极易引起坯体开裂等缺陷。此外,成型机模型的横向排列原理也必须先开启最外一套模型,然后再依次向内逐一开启,致使模型脱离间隙尺寸不好控制不易保证。【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利用空气动力进行高压模型柔性开启的系统,该系统能有效解决操作人员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开模时坯体开裂等弊端。
[000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动力高压模型柔性开启系统,包括多组分布在生产线两侧的开启装置,每组开启装置分别包括开模机构和气动机构,
[0006]所述的开模机构包括开模气带、气带顶座、气带安装座和密封压板,所述的气带顶座和气带安装座为相对设置的角钢,开模气带置于气带顶座和气带安装座之间;所述开模气带的上下两个端口沿气带安装座的上下边缘翻折至气带安装座的外侧,并通过密封压板固定;
[0007]所述的气动机构包括气带进气嘴、空气分配管、进气控制阀和压缩空气源;所述的气带进气嘴的一端穿过气带安装座与开模气带内部连通;气带进气嘴的另一端与空气分配管连通,空气分配管与压缩空气源连接,进气控制阀设置在空气分配管上。
[0008]沿生产线方向,成型机模型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组对应的开启装置,空气分配管沿生产线方向分布在成型机模型的上方,并分别与每组开启装置中的气带进气嘴连通。
[0009]开模气带采用高压尼龙消防水袋制作而成,该开模气带是与气带安装座和气带顶座侧面结构相匹配的长条形带状气袋。
[0010]每组开启装置中的气带顶座和气带安装座对向安装在相邻的两套成型机模型的侧面,且气带顶座和气带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安全间隙。
[0011]每个成型机模型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组开模装置,两组开模装置同步运动。
[0012]气带安装座和气带顶座均为L形结构,其两侧面对应设置,其另外两个侧面分别通过连接件与相邻的两个成型机模型侧面固定连接;开模气带置于气带安装座和气带顶座对应设置的两侧面之间。
[0013]这种高压模型柔性开启系统能够实现模型同步自动开启,摆脱人工开启的劳动强度,确保开模间隙均匀一致,提高生产效率和缩短坯体成型循环周期,运行动作平稳柔和, 解决开模时坯体开裂等问题。【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单模开模装置结构示意图。[〇〇15]图2为气带充气状态结构示意图。[〇〇16]图3为气带排气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一组开模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
[0018]图5为开模装置分布状态示意图。
[0019]图6为模型未开启时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图7为模型开启时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1]图中:气带顶座1,开模气带2,密封压板3,气带进气咀4,气带安装座5,成型机模型 6,空气分配管7,进气控制8。【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3]参见附图1-7,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这种空气动力高压模型柔性开启系统,包括多组分布在生产线两侧的开启装置,每组开启装置分别包括开模机构和气动机构,每组开启装置中的气带顶座和气带安装座对向安装在相邻的两套成型机模型的侧面,且气带顶座和气带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安全间隙,该安全间隙应确保成型机模型合并时不会破坏开模气带。每个成型机模型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组开模装置,两组开模装置同步运动。
[0024]开模机构包括开模气带、气带顶座、气带安装座和密封压板,所述的气带顶座和气带安装座为相对设置的角钢,开模气带置于气带顶座和气带安装座之间;所述开模气带的上下两个端口沿气带安装座的上下边缘翻折至气带安装座的外侧,即开模气带的上下两端分别绕着气带安装座的上下边缘向气带安装座的另一侧回折,然后通过密封压板将气带的两端压紧固定,优选方案是在密封压板内侧面上加装密封垫,防止压缩空气泄露。气带安装座和气带顶座均为L形结构,其两侧面对应设置,其另外两个侧面分别通过连接件与相邻的两个成型机模型侧面固定连接;开模气带置于气带安装座和气带顶座对应设置的两侧面之间。气带固定座和气带顶座与成型机模型之间分别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连接固定。
[0025]气动机构包括气带进气嘴、空气分配管、进气控制阀和压缩空气源;所述的气带进气嘴的一端穿过气带安装座与开模气带内部连通;气带进气嘴的另一端与空气分配管连通,空气分配管与压缩空气源连接,进气控制阀设置在空气分配管上。进气控制阀用来控制压缩空气通入以及模型开启完成后空气的排出。气带进气嘴安装在气带的上部,气带进气嘴穿过气带安装座的侧壁插进开模气带内,作为优选方案,是在气带进气嘴和开模气带进气口之间加装密封圈等。
[0026]沿生产线方向,成型机模型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组对应的开启装置,空气分配管沿生产线方向分布在成型机模型的上方,并分别与每组开启装置中的气带进气嘴连通。空气分配管采用软质尼龙管,可根据需要改变其分布形式。
[0027]开模气带采用高压尼龙消防水袋制作而成,该开模气带是与气带安装座和气带顶座侧面结构相匹配的长条形带状气袋。
[0028]为了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操作人员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开模时坯体开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动力的高压模型柔性开启装置,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充分利用空气具有可压缩性的特点,采用高压消防水带作为空气载体,模型开启初始推力大,开启过程中模型运行平稳柔和,各套模型开启间隙均匀一致,彻底摆脱人工开启劳动强度。本实用新型装置经过多台面盆类高压成型机的配套使用,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00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及原理:成型机模型开启的前序动作完成后,进气控制阀打开,压缩空气进入并通过尼龙空气分配管供入到每组开模气带内,开模气带初始为扁平状态时,与气带顶座的相对接触面积以及推力最大(公知的理论:推力等于单位面积压力乘以总面积),随着成型机模型之间开启的间隙逐渐增大,开模气带与气带顶座的接触面积逐渐变小,模型开启推力也随之降低,当与成型机模型开启阻力平衡时停止开启,不必再进行人为的控制和干预。通过尼龙空气分配管的同步分配,实现所有的成型机模型同步开启且幅度相同。由于空气具有可压缩性的特性,因此开合动作柔和,完全避免了开启过程中对坯体造成的开裂损坏。
【主权项】
1.一种空气动力高压模型柔性开启系统,包括多组分布在生产线两侧的开启装置,每 组开启装置分别包括开模机构和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模机构包括开模气带、气带顶座、气带安装座和密封压板,所述的气带顶座和 气带安装座为相对设置的角钢,开模气带置于气带顶座和气带安装座之间;所述开模气带 的上下两个端口沿气带安装座的上下边缘翻折至气带安装座的外侧,并通过密封压板固 定;所述的气动机构包括气带进气嘴、空气分配管、进气控制阀和压缩空气源;所述的气带 进气嘴的一端穿过气带安装座与开模气带内部连通;气带进气嘴的另一端与空气分配管连 通,空气分配管与压缩空气源连接,进气控制阀设置在空气分配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动力高压模型柔性开启系统,其特征在于,沿生产线方 向,成型机模型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组对应的开启装置,空气分配管沿生产线方向分布在 成型机模型的上方,并分别与每组开启装置中的气带进气嘴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动力高压模型柔性开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模气带 采用高压尼龙消防水袋制作而成,该开模气带是与气带安装座和气带顶座侧面结构相匹配 的长条形带状气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动力高压模型柔性开启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开启装置 中的气带顶座和气带安装座对向安装在相邻的两套成型机模型的侧面,且气带顶座和气带 安装座之间设置有安全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动力高压模型柔性开启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成型机模 型的两侧分别安装有一组开模装置,两组开模装置同步运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动力高压模型柔性开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带安 装座和气带顶座均为L形结构,其两侧面对应设置,其另外两个侧面分别通过连接件与相邻 的两个成型机模型侧面固定连接;开模气带置于气带安装座和气带顶座对应设置的两侧面 之间。
【文档编号】B28B13/06GK205600959SQ201620430765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3日
【发明人】赵祥启
【申请人】唐山贺祥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