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29987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包括混凝板主体,钢筋,金属直筒,连板,通孔,隔音棉,金属网,外防护层,连接接头,密封侧板和保温层,所述的混凝板主体中部设置金属直筒;所述的金属直筒采用6个至10个;所述的金属直筒之间通过连板连接;所述的连板中部设置通孔。本实用新型连接接头,金属直筒,保温层的设置,增强了支撑强度,延长使用寿命,改善了保温隔音效果,强化了连接结构,便于市场推广和应用。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混凝土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是常用建筑板材之一,采用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提高了建筑效率和建筑质量。现浇建筑用混凝土板施工过程中现场制作多,湿作业多,有大量模板工程、脚手架工程等中间环节,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从业人员素质、施工现场环境等对建造质量影响很大,带来建筑性能、质量和耐久性等问题。要改变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现状,应大力发展建筑用混凝土板。建筑用混凝土板的主要结构构件在工厂里制作,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节省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采用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是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方向。预制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间存在水平接缝、竖向接缝等,接缝的受力性能决定了结构整体性能。现有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接缝处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是薄弱环节,影响了受力性能,而且易于开裂,影响正常使用。为了减少构件的重量,一般在预制构件内设置孔洞形成预制空心板。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2979243 A,发明创造的名称为高强度混凝土板材,包括:一基板层,所述基板层由水泥浆与增黏剂混合后经延压而成;以及一薄膜层,所述薄膜层贴附在所述基板层表面上。本发明的高强度混凝土板材由于在水泥浆中添加了增黏剂,同时经过了延压处理,因此产品中气泡几乎的体积非常小且数量也大大减少。但是现有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存在着支撑强度低,使用寿命短,保温隔音效果差,连接缝隙大,连接强度低,影响建筑质量的问题。
[0004]因此,发明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显得非常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以解决现有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存在着支撑强度低,使用寿命短,保温隔音效果差,连接缝隙大,连接强度低,影响建筑质量的问题。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包括混凝板主体,钢筋,金属直筒,连板,通孔,隔音棉,金属网,外防护层,连接接头,密封侧板和保温层,所述的混凝板主体中部设置金属直筒;所述的金属直筒采用6个至10个;所述的金属直筒之间通过连板连接;所述的连板中部设置通孔;所述的钢筋设置在连板上部或者下部;所述的金属直筒内部填充隔音棉;所述的金属网铺设在混凝板主体的上表面;所述的金属网外部设置外防护层;所述的连接接头设置在混凝板主体内侧边缘;所述的密封侧板粘贴在混凝板主体的侧壁;所述的保温层粘贴在混凝板主体I下表面;所述的连接接头包括V型凹槽,突起和纵向孔洞,所述的V型凹槽之间设置突起,所述的V型凹槽底部设置纵向孔洞。
[0006]所述的纵向孔洞采用横截面积为六边形通孔,有利于将金属直筒插入所述的纵向孔洞,提高了连接强度。
[0007]所述的V型凹槽与突起的宽度和深度相同,有利于混凝板主体之间连接紧密,提高整体强度,减小连接缝隙。
[0008]所述的金属直筒采用厚度为1.5毫米至2.5毫米的六棱柱金属筒,有利于提高支撑强度,扩大适用范围。
[0009]所述的隔音棉采用具有凸凹波浪结构的吸音鸡蛋棉,有利于改善隔音效果,健全使用功能。
[0010]所述的金属网采用孔径为5毫米至10毫米的不锈钢网,有利于强化表层,延长使用寿命O
[0011]所述的密封侧板采用厚度为3毫米至10毫米的橡胶板,有利于减小混凝板主体之间的间隙,便于搬运。
[0012]所述的保温层采用厚度为10毫米至40毫米的EPS板,有利于改善保温效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广泛应用于建筑用混凝土板技术领域。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4]1.本实用新型连接接头的设置,有利于连接紧固,减小连接间隙,保障建筑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0015]2.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直筒的设置,有利于提高支撑强度,扩大适用范围。
[0016]3.本实用新型的金属网的设置,有利于强化表层,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接头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
[0020]1-混凝板主体,2-钢筋,3-金属直筒,4-连板,5-通孔,6_隔音棉,7_金属网,8_外防护层,9-连接接头,91 -V型凹槽,92-突起,93-纵向孔洞,I O-密封侧板,11 -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22]实施例:
[0023]如附图1至附图2所示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包括混凝板主体1,钢筋2,金属直筒3,连板4,通孔5,隔音棉6,金属网7,外防护层8,连接接头9,密封侧板10和保温层11,所述的混凝板主体I中部设置金属直筒3;所述的金属直筒3采用6个至10个;所述的金属直筒3之间通过连板4连接;所述的连板4中部设置通孔5;所述的钢筋2设置在连板4上部或者下部;所述的金属直筒3内部填充隔音棉6;所述的金属网7铺设在混凝板主体I的上表面;所述的金属网7外部设置外防护层8;所述的连接接头9设置在混凝板主体I内侧边缘;所述的密封侧板10粘贴在混凝板主体I的侧壁;所述的保温层11粘贴在混凝板主体I下表面;所述的连接接头9包括V型凹槽91,突起92和纵向孔洞93,所述的V型凹槽91之间设置突起92,所述的V型凹槽91底部设置纵向孔洞93。
[0025]所述的纵向孔洞93采用横截面积为六边形通孔,有利于将金属直筒3插入所述的纵向孔洞93,提高了连接强度。
[0026]所述的V型凹槽91与突起92的宽度和深度相同,有利于混凝板主体I之间连接紧密,提高整体强度,减小连接缝隙。
[0027]所述的金属直筒3采用厚度为1.5毫米至2.5毫米的六棱柱金属筒,有利于提高支撑强度,扩大适用范围。
[0028]所述的隔音棉6采用具有凸凹波浪结构的吸音鸡蛋棉,有利于改善隔音效果,健全使用功能。
[0029]所述的金属网7采用孔径为5毫米至10毫米的不锈钢网,有利于强化表层,延长使用寿命。
[0030]所述的密封侧板10采用厚度为3毫米至10毫米的橡胶板,有利于减小混凝板主体I之间的间隙,便于搬运。
[0031]所述的保温层11采用厚度为10毫米至40毫米的EPS板,有利于改善保温效果。
[0032]工作原理
[0033]本实用新型中将金属直筒3与连板4焊接为一整体结构,将隔音棉6填充于金属直筒3的内部;通过将V型凹槽91与突起92配合连接,将金属直筒3插入与纵向孔洞93,实现了纵向固定连接。
[0034]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包括混凝板主体(I),钢筋(2),金属直筒(3),连板(4),通孔(5),隔音棉(6),金属网(7),外防护层(8),连接接头(9),密封侧板(10)和保温层(11),所述的混凝板主体(I)中部设置金属直筒(3);所述的金属直筒(3)采用6个至10个;所述的金属直筒(3)之间通过连板(4)连接;所述的连板(4)中部设置通孔(5);所述的钢筋(2)设置在连板(4)上部或者下部;所述的金属直筒(3)内部填充隔音棉(6);所述的金属网(7)铺设在混凝板主体(I)的上表面;所述的金属网(7)外部设置外防护层(8);所述的连接接头(9)设置在混凝板主体(I)内侧边缘;所述的密封侧板(10)粘贴在混凝板主体(I)的侧壁;所述的保温层(11)粘贴在混凝板主体(I)下表面;所述的连接接头(9)包括V型凹槽(91),突起(92)和纵向孔洞(93),所述的V型凹槽(91)之间设置突起(92),所述的V型凹槽(91)底部设置纵向孔洞(9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孔洞(93)采用横截面积为六边形通孔。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V型凹槽(91)与突起(92)的宽度和深度相同。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直筒(3)采用厚度为1.5毫米至2.5毫米的六棱柱金属筒。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音棉(6)采用具有凸凹波浪结构的吸音鸡蛋棉。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网(7)采用孔径为5毫米至10毫米的不锈钢网。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侧板(10)采用厚度为3毫米至10毫米的橡胶板。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改进结构的建筑用混凝土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层(II)采用厚度为10毫米至40毫米的EPS板。
【文档编号】B32B1/06GK205617649SQ201620332511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0日
【发明人】朱兴宁, 刘丰伟, 李庆泉, 亓转玲, 王飞
【申请人】寿光市润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