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64247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其包括:洞口封堵模具,包括立管套接管和设于所述立管套接管顶部的托板;以及供顶撑所述托板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底部设有高度调节底座;所述支撑管由多根标准管件沿长度方向套接而成,所述标准管件的一端设有套接段,另一端设有插设段;所述高度调节底座包括螺杆和旋接于所述螺杆的螺母,所述支撑管套设于所述螺杆且立设于所述螺母上。如此,先利用支撑管将洞口封堵模顶升至楼板立管洞口的附近,然后利用高度调节底座将洞口封堵模顶撑固定在楼板立管洞口的底部;采用上述结构和施工方式的本封堵装置具有封堵质量好、固定方式易操作且安装方便的优点。
【专利说明】
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建筑管道的施工过程中,立管与楼板之间通常都会留下洞口需要封堵,然而封堵楼板立管洞口的支模问题是建筑管道施工中的难点。
[0003]通常的施工方法是采用铁丝或者铅丝吊模,然后在洞口中填入混凝土等封堵材料;这种做法虽然比较方便,但是其固定方式不稳定,而且混凝土振捣过程产生的振动势必会影响洞口的封堵质量;况且,吊模用的铁丝或铅丝穿设在混凝土等封堵材料中,时间长了会生锈老化,使洞口具有渗漏的隐患。还有的施工方法是将模板与楼板的底部或者立管的外壁固定,这种方法需要人工攀爬至楼板立管洞底进行操作固定,然而楼板立管洞底普遍处于较高的位置,而且处于空间狭窄或者无法上人安装固定模板的区域,因此这种施工方式实在实施时具有很大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封堵质量好、固定方式易操作且安装方便的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种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包括:
[0007]洞口封堵模具,包括立管套接管和设于所述立管套接管顶部的托板;以及
[0008]供顶撑所述托板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底部设有高度调节底座。
[0009]进一步地,所述立管套接管的横截面尺寸对应于立管的外径。
[0010]进一步地,所述托板的表面积大于楼板立管洞口的楼板与立管之间的区域的面积。
[0011]进一步地,所述立管套接管由弧形板围接而成,所述弧形板的围接面对应设有连接耳板。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托板与所述立管套接管固接成一个整体。
[0013]进一步地,所述托板的底部设有供所述支撑管套接固定的套筒。
[0014]进一步地,所述高度调节底座包括螺杆和旋接于所述螺杆的螺母,所述支撑管套设于所述螺杆且立设于所述螺母上。
[0015]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由多根标准管件沿长度方向套接而成,所述标准管件的一端设有套接段,另一端设有插设段。
[0016]进一步地,所述立管套接管的内表面贴设有脱模材料,所述托板上面向所述楼板的一面上贴设有脱模材料。
[0017]进一步地,楼板立管洞口中的立管上贴设有止水橡胶条。
[0018]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托板的底部设有支撑管和高度调节底座,利用支撑管将洞口封堵模具顶升至楼板立管洞口的附近,然后通过高度调节底座将洞口封堵模具顶撑固定在楼板立管洞口的底部,以上工作在下层楼板上进行,解决了传统的施工方法中封堵装置安装困难且难以固定的问题;此外,本封堵装置拆卸方便,可重复多次利用。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中洞口封堵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中标准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首先,参考图1,图1出示了本实用新型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主要包括洞口封堵模具10以及顶撑固定洞口封堵模具的支撑部件;其中洞口封堵模具包括立管套接管11和托板12;而支撑部件包括高度调节底座30和支撑管40。
[0026]具体地,参考图2,图2出示了本实用新型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中洞口封堵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立管套接管11由两块弧形板110围接固定而成;优选地,两块弧形板110的围接面上对应设有连接耳板100,并通过于连接耳板100中设置紧固件将两个弧形板11围接成立管套接管11并抱箍在立管上。此外,立管套接管11的内径与立管的外径相对应;具体来说,就是在不影响立管套接管11在立管上滑动的情况下,立管套接管11内壁与立管外壁之间的间隙应该尽可能的小,以方便本封堵装置的定位安装。
[0027]具体地,再次参考图2,托板12由两块设置于弧形板11顶端外侧的顶板121对接而成,并且托板12围设于所述立管套接管顶端,对楼板立管洞口中添置的混凝土等封堵材料起到顶撑作用;而且施工人员应该根据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托板12,使托板12的表面积大于楼板立柱洞口中楼板与立管之间区域的面积。优选地,顶板121与弧形板110固接成一个整体,当两块弧形板110未接固定以后,两块顶板121在立管套接管11的顶端形成一个具有圆形通孔的平直面,该平直面即托板12。
[0028]具体地,高度调节底座30和支撑管40设置在托板12的底部,其中支撑管40的一端顶撑在托板12的底部,另一端立设在高度调节底座30上。优选地,托板12的底部设有套筒50;在安装时,将支撑管40套接在套筒50中即可为本封堵装置提供稳定的支撑。更为优选地,支撑管40的高度根据施工现场楼板立管洞口的高度而定,并由多根标准管件沿其长度方向套接而成;具体参考图3,图3出示了本实用新型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中标准管件的结构示意图,在图3中标准管件的两端分别设有插设段41和套接段42,只需根据使用需求选择足够数量的标准管件沿长度方向相互套接即可使用。而高度调节底座30包括螺杆31和螺母32,通过调节螺母32在螺杆31上的位置微调支撑管40的高度,通过顶撑作用使托板12牢固地贴设在楼板立管洞口。此外,施工人员应根据楼板立管洞口的大小来确定立管套接管40和高度调节底座30的数量,若楼板立管洞口较小,则只需在托板12的下方设置一组高度调节底座30和支撑管40即可;若楼板立管洞口较大,则需要设置两组及两组以上的高度调节底座30和支撑管40。
[0029]接下来,参考图4,图4出示了本实用新型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4中,由于该立管90位于楼层的墙角处(图中未示出),而且楼板立管洞口较小,故只在远离墙角一侧的顶板121的下方设置了一组支撑管40和高度调节底座30。在本实施例实施时,首先根据立管90的外径选择尺寸相匹配的弧形板110,接着将块弧形板110对接并在连接耳板100中固定铁丝将本实施例的洞口封堵模具10整个抱箍在立管90上;然后将第一根标准管件套接在套筒50中,并不断插接标准管件直至将洞口封堵模具10顶升至楼板立管洞口的底部附近;再将最底部的标准管件固定在螺母32上,并调节螺母32在螺杆31上的位置将本封堵装置顶撑固定在楼板立管洞口的底部;至此本封堵装置的安装工作完成。最后,进行后续的封堵工作,先在楼板立管洞口中的立管90上环设止水橡胶条70,然后在楼板立管洞口中填入混凝土。需要注意的是,在安装本封堵装置之前立管套接管11的内表面和托板12上面向楼板60的一面设置脱模材料20,以方便后续的拆除工作;在施工现场,从使用方便以及经济方便考虑可以选择透明胶作为本封堵装置的脱模材料20。
[0030]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洞口封堵模具,包括立管套接管和设于所述立管套接管顶部的托板;以及 供顶撑所述托板的支撑管,所述支撑管的底部设有高度调节底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套接管的横截面尺寸对应于立管的外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的表面积大于楼板立管洞口的楼板与立管之间的区域的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套接管由弧形板围接而成,所述弧形板的围接面对应设有连接耳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与所述立管套接管固接成一个整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的底部设有供所述支撑管套接固定的套筒。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底座包括螺杆和旋接于所述螺杆的螺母,所述支撑管套设于所述螺杆且立设于所述螺母上。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由多根标准管件沿长度方向套接而成,所述标准管件的一端设有套接段,另一端设有插设段。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套接管的内表面设有脱模材料,所述托板上面向所述楼板的一面上设有脱模材料。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楼板立管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楼板立管洞口中的立管上贴设有止水橡胶条。
【文档编号】E04B1/66GK205653901SQ201620459039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5月19日 公开号201620459039.4, CN 201620459039, CN 205653901 U, CN 205653901U, CN-U-205653901, CN201620459039, CN201620459039.4, CN205653901 U, CN205653901U
【发明人】张世宏, 叶强, 方速昌, 钟宏财, 陈树龙, 邹家撇, 王宗元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