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用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163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产业用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叉车那样的进行前后行走的产业用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在叉车中,坐在座椅上的操作者以向后的驾驶姿势使叉车后退行走进行作业的情况很多,对此,由于上述座椅被向前固定,在后退行走时,上述操作者不得不以将上半身向后拧过将近180°的难受的姿势来驾驶,增加了操作者的疲劳,也难于确保后方的视野,还有,相对于座椅从左右一侧方上下时,乘降性不好。
作为上述的对策,具有如图32~图34所示的,叉车140的座椅141相对于向前位置A向左右方向分别可自由转动规定角度地构成的结构。
据此,在使叉车140前进行走时,如图32所示,使座椅141位于向前位置A,操作者146坐在座椅141上向前驾驶。还有,在使叉车140后退行走时,如图33所示,通过使座椅141旋转到从向前位置A向右约45°的右旋转位置R,操作者146的向后姿势变得舒适,使疲劳减轻或后方视野的确保变得容易。还有,如图34所示,通过使座椅141旋转到从向前位置A向左约35°的左旋转位置L,相对于座椅141从左方上下时提高乘降性。
还有,如上所述的座椅141,如图35所示,设置在覆盖叉车的发动机的引擎盖142上。一般设置着引擎盖142的地方作为驾驶部而形成,在驾驶部设置着方向盘等各种操作杆。操作者146以坐在座椅上的状态,通过操作方向盘等各种操作杆,进行装卸作业。
此时,操作者146有时一边看着记载着装卸作业的内容或顺序的文件143(例如出入库发票等),一边操作上述方向盘等各种操作杆。为了这样的情况做准备,在座椅141的一侧方的引擎盖142的外面,设置夹持上述文件143的夹持构件144。操作者146将文件夹在夹持构件144中,一边看着该文件143一边进行装卸作业。由于上述文件143通过夹持构件144被夹持在引擎盖142上,能够防止文件143从引擎盖142上飘落。
但是,根据上述以往构成的叉车140,在行走中,座椅141由于不小心有可能向左右方向旋转。
还有,加速踏板145设置在座椅141的前方右侧1个地方,如图32所示,操作者146坐在向前位置A的座椅141上的情况下,用通常的右脚能够操作加速踏板145,但如图33所示,在坐在旋转位置R的座椅141上的情况下,存在难于用右脚操作加速踏板145的问题。这时,虽可以考虑用左脚操作加速踏板145,但存在由于不习惯引起误操作的可能。
再有,如图35所示,由于夹持构件144设置在引擎盖142上,夹持构件144的位置从坐在座椅141上的操作者的手的位置向下方距离相当远。因此,以坐在座椅141上的状态,将文件143从夹持构件144装上或取下的情况下,操作者不得不以上半身弯曲的姿势操作夹持构件144,存在难于作业的问题。还有,由于从坐在座椅141上的操作者的眼的高度到夹持构件144的距离(高低差)远,存在不容易看文件143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第1目的是提供可以防止座椅由于不小心向左右方向旋转的产业用车辆。
还有,本发明的第2目的是提供即使座椅相对于向前位置向左右任何一方仅旋转规定角度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操作加速踏板的产业用车辆。
另外,本发明的第3目的是提供以坐在座椅中的状态,可容易地进行相对于文件夹持构件的文件的安装取下、再有操作者可容易地看到安装在文件夹持构件上的文件的产业用车辆。

发明内容
为了达成前述第1目,本发明的产业用车辆,在车体上以纵轴心为中心向左右方向自由旋转地设置座椅,设置将上述座椅固定在向前位置、和从向前位置旋转规定角度的旋转位置的固定手段、以及设置将通过该固定手段的座椅位置的固定解除的固定解除手段。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构成,在使产业用车辆前进行走时,将座椅设在向前位置,通过固定手段固定。还有,在使车辆后退行走或相对于座椅上下时,通过固定解除手段,将向前位置中的座椅的固定解除,将座椅旋转到旋转位置,之后通过固定手段固定。
如上述那样,由于将座椅分别固定在向前位置和旋转位置,可以防止座椅由于不小心向左右方向旋转。
另外,为了达成前述第2目的,本发明的产业用车辆,在设置于车体的驾驶部,座椅相对于向前位置至少向左右的任何一方只可自由旋转规定角度地被设置,在上述驾驶部设置位于对应处在向前位置的座椅的位置的主加速踏板和位于对应处在从向前位置旋转规定角度的座椅的位置的副加速踏板。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构成,在使产业用车辆前进行走时,将座椅设在向前位置,操作者坐在座椅上向前驾驶。此时,操作者操作主加速踏板。
还有,在使车辆后退行走时,通过将座椅从向前位置旋转到旋转位置,操作者的向后姿势变得舒适,疲劳减轻或后方视野的确保变得容易。此时,操作者操作副加速踏板。
象这样设置2个地方的加速踏板,这之中由于主加速踏板设置在对应向前位置的座椅被设置,前进行走时,操作者可容易地操作主加速踏板。还有,由于副加速踏板设置在对应旋转位置的座椅被设置,后退行走时,操作者也可容易地操作副加速踏板。
还有,为了达成前述第3目的,本发明的产业用车辆,在车体的驾驶部设置座椅,在上述座椅的一侧部设置扶手,在上述扶手上可自由拆装地设置支撑文件夹持构件的支承台,在上述支承台上设置吸附上述文件夹持构件的吸附装置。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构成,通过将文件夹持构件放置在支承台上,文件夹持构件通过吸附装置被吸附。据此,不会从支承台脱落。而且,由于将文件用文件夹持构件保持,操作者可以坐在座椅上的状态一边看着文件一边进行作业。此时,由于支承台设置在扶手上,放置在支承台上的文件夹持构件位于座椅的一侧部。因此,文件夹持构件的位置与坐在座椅上的操作者的手的位置近,操作者不用弯曲上半身,可容易地相对于文件夹持构件安装或取下文件。还有,由于坐在座椅上的操作者的眼的高度到文件夹持构件的距离(高低差)缩小,容易看到文件。
还有,在不使用文件夹持构件的情况下,通过从支承台将文件夹持构件取下,将支承台也从扶手上取下,支承台不会成为累赘。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的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固定手段和固定解除手段的俯视图,表示将座椅固定在向前位置的状态。
图2是同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固定手段和固定解除手段的俯视图,表示将座椅的固定解除的状态。
图3是同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固定手段和固定解除手段的俯视图,表示将座椅固定在右旋转位置的状态。
图4是同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固定手段和固定解除手段的俯视图,表示将座椅固定在左旋转位置的状态。
图6是同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后视图。
图7是同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侧视图。
图8是同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俯视图。
图9是同产业用车辆的俯视图,表示将座椅固定在向前位置的状态。
图10是同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俯视图,表示将座椅固定在右旋转位置的状态。
图11是同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俯视图,表示将座椅固定在左旋转位置的状态。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中的产业用车辆的加速踏板的连动机构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同产业用车辆的加速踏板的连动机构的构成的分解组装图。
图14是表示踏入同产业用车辆的主加速踏板情况的连动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15是表示踏入同产业用车辆的副加速踏板情况的连动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的产业用车辆的加速踏板的连动机构的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图16中的X-X箭头视图。
图18是图16中的Y-Y箭头视图。
图19是图16中的Z-Z箭头视图。
图20是表示踏入同产业用车辆的主加速踏板情况的连动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21是表示踏入同产业用车辆的副加速踏板情况的连动机构的动作的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中的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俯视图。
图23是同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右侧视图。
图24是同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后视图。
图25是同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同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从扶手取下支承台时的立体图。
图27是在同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扶手上安装支承台的右侧视图。
图28是在同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扶手上安装支承台的一部分缺口的俯视图。
图29是在同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扶手的被插入孔中插入支承台的插入架的状态的横剖面图。
图30是同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扶手的俯视图。
图31是在同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扶手的右侧视图(图9中的X-X箭头视图)。
图32是以往例的产业用车辆的俯视图,表示座椅处于向前位置状态。
图33是以往例的产业用车辆的俯视图,表示座椅处于右旋转位置状态。
图34是以往例的产业用车辆的俯视图,表示座椅处于左旋转位置状态。
图32是以往例的产业用车辆的座椅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根据附图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图1~图11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
图9是产业用车辆的一个示例的叉车1的俯视图,在车体2的驾驶部3设置座椅4或方向盘49等。如图8所示,在上述座椅4的右侧部设置用于放置坐在座椅4上的操作者的肘部扶手5。还有上述座椅4由落座部4a和靠背部4b构成。
如图5~图7所示,在上述座椅4的下部设置下部架8,在该下部架8上设置向下方突出的圆筒状的旋转轴9。还有,在驾驶部3的地板10立设圆筒状的固定轴承部件11,上述旋转轴9从固定轴承部件11的上方可水平自由转动地嵌入。据此,上述座椅4以连通旋转轴9和固定轴承部件11的纵轴心7为中心可向左右方向自由旋转地构成。
上述座椅4通过固定手段14被固定在向前位置A(参照图9)、从向前位置A向右方向只旋转规定角度(约45°)的右旋转位置R、从向前位置A向左方向只旋转规定角度(约35°)的左旋转位置L。上述固定手段14如以下地构成。
即。如图1、图5~图7所示,在上述固定轴承部件11的外周部上设置固定板15(固定部件的一例)。在该固定板15的外周部上形成对应上述向前位置A的第1缺口部17(被结合部的一例)、对应右旋转位置R的第2缺口部18(被结合部的一例)、对应左旋转位置L的第3缺口部19(被结合部的一例)、对应右旋转位置R的一方的止动面21、对应左旋转位置L的另一方的止动面22。
还有,在上述下部架8上设置以纵轴24为中心的水平自由摆动的结合杆25(结合部的一例)。通过该结合杆25的摆动,结合杆25的一端相对于上述第1~第3的缺口部17、18、19可自由系脱地构成。还有,在上述结合杆25的另一端与下部架8之间设置拉伸线圈弹簧26(付与弹力手段的一例)。上述结合杆25通过拉伸线圈弹簧26向结合方向被付与弹力。
再有,上述结合杆25通过固定解除手段28从上述第1~第3的缺口部17、18、19脱出。上述固定解除手段28如以下地构成。
即,在上述扶手5上以纵轴29为中心向前后方向水平可自由转动地设置固定解除用操作杆30。该操作杆30的一端从扶手5向座椅4的右侧部突出。还有,上述操作杆30的另一端与结合杆25的另一端由拉拽钢缆31(连结机构的一例)连动连结。
上述拉拽钢缆31一端与扶手5内的固定架33连接的同时,另一端由连接在下部架8的固定架34上的覆盖软管35、及穿插在该覆盖软管35内的钢丝36构成。
还有,在上述下部架8上垂设角钢状的安装架38,在该安装架38上设置与右旋转位置R中的一方的止动面21对接的止动部件39、和与左旋转位置L中的另一方的止动面22对接的止动部件40。
在上述下部架8的四角上分别安装滚子42。这些滚子42被支撑在上述地板10上、可向座椅4的旋转方向自由转动地构成。
另外,在上述扶手5上,设置使叉43升降的升降用杆44或使桅杆45向前后倾斜的倾斜用杆46。还有,如图9、图10所示,在驾驶部3设置对应向前位置A的主加速踏板47、和对应右旋转位置R的副加速踏板48。
下面,说明上述第1实施例的作用。
在使叉车1前进行走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座椅4位于向前位置。这时,如图1所示,由于结合杆25的一端与第1缺口部17结合,座椅4被固定在向前位置。坐在座椅4上的操作者146通过踩踏主加速踏板47,可以调节叉车1的速度。
在使上述叉车1后退行走时,操作者146抓住操作杆30的一端,如图2所示,使操作杆30从前方切换位置B转动到后方切换位置C。据此,结合杆25的另一端通过拉拽钢缆31的钢丝36被拉伸,结合杆25向一方摆动,结合杆25的一端从第1缺口部17脱离,因此,向前位置中的座椅4的固定被解除,座椅4被切换到可自由旋转状态。
在该状态,操作者146如图3所示,坐在座椅4上使座椅4从向前位置A旋转到右旋转位置R。此时,如图5的实线所示,在右旋转位置R中,由于一方的止动部件39与一方的止动面21对接,如图3所示,座椅4在旋转到右旋转位置R时正确地停止,不会越过右旋转位置R。而且,如果操作者146的手放开后方切换位置C的操作杆30的一端,通过拉伸线圈弹簧26的付与弹力(拉伸力)结合杆25朝另一方摆动,结合杆25的一端在与第2缺口部18结合的同时,上述操作杆30被拉拽钢缆31拉拽从后方切换位置C返回前方切换位置B。据此,如图10所示,座椅4被固定在右旋转位置R,操作者146的向后姿势变得舒适,使疲劳减轻或后方视野的确保变得容易。另外,此时,操作者146通过踩踏副加速踏板48,可以调节叉车1的速度。
还有,相对于座椅4从左侧上下时,操作者146抓住操作杆30的一端,使操作杆30从前方切换位置B转动到后方切换位置C。据此,结合杆25的另一端通过拉拽钢缆31的钢丝36被拉伸,结合杆25向一方摆动,结合杆25的一端从第2缺口部18脱离,因此,右旋转位置R中的座椅4的固定被解除,座椅4被切换到可自由旋转状态。
在该状态,操作者146如图4所示,坐在座椅4上使座椅4旋转到左旋转位置L。此时,如图5的假想线所示,在左旋转位置L中,由于另一方的止动部件40与另一方的止动面22对接,如图4所示,座椅4在旋转到左旋转位置L时正确地停止,不会越过左旋转位置L。而且,如果操作者146的手放开后方切换位置C的操作杆30的一端,通过拉伸线圈弹簧26的付与弹力(拉伸力)结合杆25朝另一方摆动,结合杆25的一端在与第3缺口部19结合的同时,上述操作杆30被拉拽钢缆31拉拽从后方切换位置C返回前方切换位置B。据此,如图11所示,座椅4被固定在左旋转位置L,操作者146的乘降性提高。
同样,操作者146将操作杆30从前方切换位置B转动到后方切换位置C,以解除座椅4的固定的状态,如图2所示,将座椅4旋转到向前位置A,如图1所示,通过将操作杆30返回到前方切换位置B,结合杆25的一端与第1缺口部17结合,座椅4被固定在向前位置A。
这样,由于可以将座椅4容易地固定在向前位置A、右旋转位置R、左旋转位置L,可以防止座椅4由于不小心而旋转。
还有,施加于座椅4的载荷通过多个滚子42被分散,由地板10支撑。因此,即使是体重较重的操作者146坐在座椅4上,也能够充分地支撑载荷。再有,座椅4旋转的情况下,由于各滚子42在地板10上转动,座椅4的旋转很顺畅,在旋转中也能够充分地支撑载荷。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将从向前位置A向右方向只旋转规定角度(约45°)的位置作为右旋转位置R、如图11所示将从向前位置A向左方向只旋转规定角度(约35°)的位置作为左旋转位置L,但上述规定角度并非局限于35°或45°,例如30°或60°也可以。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虽然在将操作杆30切换到后方切换位置C后,如果操作者146的手放开后方切换位置C的操作杆30的一端,利用拉伸线圈弹簧26的付与弹力(拉伸力),操作杆30被拉拽钢缆3 1拉拽从后方切换位置C自动地返回前方切换位置B地构成,操作者146通过手动将操作杆30从后方切换位置C返回前方切换位置B也可以。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将结合杆25和操作杆30通过拉拽钢缆31(连结机构的一例)连动连结,但不局限于拉拽钢缆31,使用连杆机构等也可以。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设置了4个滚子42,但并非局限于4个。
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作为车辆的一例举出了叉车1,但并非局限于叉车1。
下面,根据图9~图21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
如图9所示,上述主加速踏赧47相对于向前位置A中的座椅4设置在前方靠右的位置,再有,如图10所示,上述副加速踏赧48相对于右旋转位置R中的座椅4设置在前方靠右的位置。在踏入该副加速踏赧48时,上述主加速踏赧47通过连动机构55与副加速踏赧48连动地构成。
如图12、图13所示,上述连动机构55由主加速连杆57、副加速连杆59、和连接在上述两加速连杆57、59之间的拉拽钢缆60(连结钢缆的一例)构成,该主加速连杆57通过踏入主加速踏板47自由旋转且通过主回位弹簧56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该副加速连杆59通过踏入副加速踏板48自由旋转且通过副回位弹簧58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上述主加速连杆57外嵌于水平地设置在驾驶部3的主支轴61上,具有上下方向的第1及第2臂部62、63和向上倾斜的第3臂部64。在设置于上述第1臂部62的主安装轴65的前端,设置与上述主加速踏板47的里侧接触可自由转动的主支撑滚54。
还有,上述主回位弹簧56外嵌于上述主支轴61,再有,上述拉拽钢缆60的一端与上述第2臂部63的前端连结。另外,设置于车体3的发动机66的节流阀67通过节流阀用拉拽钢缆68(节流阀拉拽钢缆的一例)与第3臂部64连动连结。
再有,上述副加速连杆59外嵌于水平地设置在驾驶部3的副支轴69上,具有向上的第1臂部70和向上倾斜的第2臂部71。在设置于上述第1臂部70的副安装轴72的前端,设置与上述副加速踏板48的里侧接触可自由转动的副支撑滚73。
还有,上述副回位弹簧58外嵌于上述副支轴69,再有,上述拉拽钢缆60的另一端与上述第2臂部71的前端连结。另外,上述拉拽钢缆60具有在固定的外皮部件的内部穿通钢丝的构成,只在拉时通过上述钢丝可以传递力。还有,上述两支撑滚54、73向驾驶部3的地板10的上方突出,其他的部件被收纳在地板10的下方。
下面,说明上述第2实施例中的作用。
在使叉车1前进行走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座椅4位于向前位置A,操作者146坐在座椅4上向前驾驶。这时,操作者146用右脚操作主加速踏板47。
在使上述叉车1后退行走时,如图10所示,通过将座椅4从向前位置A旋转到右旋转位置R,用左手一边操作方向盘,操作者146的向后姿势变得舒适,疲劳减轻或后方视野的确保变得容易。这时,操作者146用右脚操作副加速踏板48。
这样,在2个地方设置加速踏板47、48,这之中,如图9所示,由于主加速踏板47相对于向前位置A中的座椅4设置在前方靠右的位置,在前进行走时,操作者146能够用右脚容易地操作主加速踏板47。还有,如图10所示,由于副加速踏赧48相对于右旋转位置R中的座椅4设置在前方靠右的位置,即使是后退行走时,操作者146也能够用右脚容易地操作副加速踏板48。
还有,在前进行走时,如图14的假想线所示,踏入主加速踏板47的情况下,由于主加速连杆57抵抗主回位弹簧56的付与弹力向一方向D旋转,节流阀用拉拽钢缆68被拉伸节流阀67打开。
另外,主加速踏板47的踏力减弱或从主加速踏板47将右脚离开时,如图14的实线所示,主加速连杆57由于主回位弹簧56的付与弹力向另一方向E旋转回到原来的位置,节流阀67关闭。
还有,后退行走时,如图15所示,踏入副加速踏板48的情况下,由于副加速连杆59抵抗副回位弹簧58的付与弹力向一方向D旋转,节流阀用拉拽钢缆60被拉伸,据此,主加速连杆57也抵抗主回位弹簧58的付与弹力向一方面D旋转,因此,节流阀用拉拽钢缆68被拉伸节流阀67打开。
另外,副加速踏板48的踏力减弱或从副加速踏板48将右脚离开时,如图13所示,副加速连杆59由于副回位弹簧58的付与弹力向另一方向E旋转回到原来的位置的同时,主加速连杆57也由于主回位弹簧56的付与弹力向另一方向E旋转回到原来的位置,节流阀67关闭。
在上述第2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踏入副加速踏板48的情况下,副加速连杆59抵抗副回位弹簧58的付与弹力向一方向D旋转的同时,主加速连杆57也抵抗主回位弹簧56的付与弹力向一方向D旋转。因此,在踏入副加速踏板48时,由于通过上述副加速踏板48(参照图12)的付与弹力的抵抗与通过上述主加速踏板47(参照图12)的付与弹力的抵抗相叠加的抵抗作用于副加速踏板48,不需要大的踏力。
考虑到这一点,将可减轻操作各加速踏板47、48时的踏力的构造作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根据图16~图21进行以下说明。
如图16所示,在主加速踏板47与副加速踏板48之间设置与节流阀67连动的连动机构77。
上述连动机构77由主加速连杆79、副加速连杆81、一方及另一方的中间连杆83、84、和拉拽钢缆85(连动钢缆的一例)构成,该主加速连杆79通过踏入主加速踏板47自由旋转且通过主回位弹簧78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该副加速连杆81通过踏入副加速踏板48自由旋转且通过副回位弹簧80返回到原来的位置,该中间连杆83、84与上述主加速连杆79可在同一轴心82上自由旋转,该拉拽钢缆85连接上述副加速连杆81与另一方的中间连杆84之间。
上述主加速连杆79和一方及另一方的中间连杆83、84外嵌于水平地设置在驾驶部3的主支轴86上。如图16、图17所示,在上述主加速连杆79的游隙端部设置主安装轴87和主结合片88(主结合部的一例)。在上述主安装轴87的前端设置与主加速踏板47的里侧接触可自由转动的主支撑滚89。还有,上述主结合片88,当主加速连杆79向一方向D旋转时,与上述一方的中间连杆83的一端部83a从一方向D侧可结合地构成。
还有,如图16、图19所示,上述副加速连杆81外嵌于水平地设置在驾驶部3的副支轴90上,具有向上的第1臂部91和向上倾斜的第2臂部92。在设置于上述第1臂部91的副安装轴93的前端,设置与上述副加速踏板48的里侧接触可自由转动的副支撑滚94。
还有,上述副回位弹簧80嵌于上述副支轴90,再有,在上述另一方的中间连杆84的游端部设置中间结合片95(中间结合部的一例)。上述中间结合片95,当另一方的中间连杆84向一方向D旋转时,与上述一方的中间连杆83的另一端部83b从一方向D侧可结合地构成。即,如图18所示,上述中间结合片95位于一方的中间连杆83的另一端部83b的前方侧,上述主结合片88位于一方的中间连杆83的一端部83a的后方侧。
另外,如图16所示,上述拉拽钢缆85的一端与副加速连杆81的第2臂部92的前端连接,另一端与另一方的中间连杆84的游隙端部连接。再有,节流阀用拉拽钢缆68(节流阀拉拽钢缆的一例)的一端与上述一方的中间连杆83的一端部83a连接,另一端与发动机66的节流阀67连接。还有,上述两支撑滚89、94向驾驶部3的地板10的上方突出,其他的部件被收纳在地板10的下方。
下面,说明上述第3实施例中的作用。
在前进行走时,如图17的假想线所示,踏入主加速踏板47的情况下,主加速连杆79抵抗主回位弹簧78的付与弹力向一方向D旋转。此时,如图20所示,由于主加速连杆79的主结合片88与一方的中间连杆83的一端部83a从一方向D侧结合,一方的中间连杆83通过主结合片88与主加速连杆79一起向一方向D旋转。据此,节流阀用拉拽钢缆68被拉伸节流阀67打开。
另外,如上所述,主加速连杆79向一方向D旋转,主结合片88与一方的中间连杆83的一端部83a结合的情况下,由于另一方的中间连杆84的中间结合片95相对于一方的中间连杆83的另一端部83b离开间隔,相对于上述主加速连杆79与一方的中间连杆83向一方向D旋转,副加速连杆81与另一方的中间连杆84不旋转为停止状态。
还有,在后退行走时,如图19的假想线所示,踏入副加速踏板48的情况下,副加速连杆81抵抗主回位弹簧80的付与弹力向一方向D旋转。通过该副加速连杆81拉拽钢缆85被拉伸,据此,另一方的中间连杆84与副加速连杆81一起向一方向D旋转。此时,如图21所示,由于另一方的中间连杆84的中间结合片95与一方的中间连杆83的另一端部83b从一方向D侧结合,一方的中间连杆83通过中间结合片95与另一方的中间连杆84一起向一方向D旋转。据此,节流阀用拉拽钢缆68被拉伸节流阀67打开。
另外,如上所述,副加速连杆81向一方向D旋转,中间结合片95与一方的中间连杆83的另一端部83b结合的情况下,由于主加速连杆79的主结合片88相对于一方的中间连杆83的另一端部83b离开间隔,相对于副加速连杆81与一方的中间连杆83及另一方的中间连杆84向一方向D旋转,主加速连杆79不旋转为停止状态。
这样,在踏入主加速踏板47的情况下,主加速连杆79向一方向D旋转而副加速连杆81不旋转,另外,在踏入副加速踏板48的情况下,副加速连杆81向一方向D旋转而主加速连杆79不旋转。据此,在踏入主加速踏板47时,由于只有通过主回位弹簧78的付与弹力的抵抗作用于主加速踏板47,能够以抵抗上述主回位弹簧78的付与弹力的踏力来踏入主加速踏板47。还有,在踏入副加速踏板48时,由于只有通过主回位弹簧80的付与弹力的抵抗作用于副加速踏板48,能够以抵抗上述副回位弹簧80的付与弹力的踏力来踏入副加速踏板48。因此,在操作第3实施例中的副加速踏板48时的踏力与第2实施例相比被减轻。
另外,在上述第3实施例中,虽然在后退行走时踏入副加速踏板48,在前进行走时也可以踏入副加速踏板48。
下面,根据图9~图11及图22~图31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
如图9~图11所示,在车体2的驾驶部3上,设置覆盖着发动机66的引擎盖105。另外,在上述引擎盖105的上面形成地板10。
另外,如图10、图11所示,在旋转上述座椅4时,扶手5与座椅4一体地旋转,在扶手5的右侧面上可自由拆装地安装着支撑活页夹116(文件夹持构件的一例)的支承台117。
上述活页夹116是例如夹着出入库传票等的书面119而保持的工具,由四角薄板状的本体116a、设置于该本体116a上且夹着书面119的夹持构件116b构成。另外,夹持构件116b通过弹簧等向夹紧书面119的方向付与弹力。
上述支承台117如以下地构成。即,如图26~图29所示,在前后一对的平板状横架122的一端部分别以平板状垂设纵向的插入架123(插入部的一例)。从上述两横架122的下面到两插入架123的侧面,设置L形状的加强板124。还有,两上述两横架122的另一端部之间以平板状的上部连结架125连结,上述加强板124的下端部之间以平板状的下部连结架126连结。
如上述构成的支承台117可自由拆装地安装在设置于扶手5的右侧面的前后一对的安装用支架129上,这两个支架129如以下地构成。
即,如图29~图31所示,上述两个支架129分别通过相对于扶手5的右侧面拉开规定的间隔面对的中央纵板部130、从该中央纵板部130的前后两端倾斜地被连设在扶手5的右侧面被固定的端部纵板部131形成为平面视台形状。据此,在两支架129的中央纵板部130与扶手5的右侧面之间形成被插入孔132(被插入部的一例)。还有,在上述中央纵板部130形成上下方向的缺口部133,该缺口部133的上部在中央纵板部130的上端面被开放。
如图27~图29所示,上述支承台117的两插入架123的下部,相对于两支架129的被插入孔132从上方插入可自由脱出地构成。还有,上述支承台117的两加强板124的下部,相对于两支架129的缺口部133从上方插入可自由脱出地构成。另外,支承台117的插入架123与下部连结架126的间隔F比支架129的中央纵板部130的厚度G略微大地形成。
在上述支承台117的两横架122的上面和上述活页夹116的本体116a的里面,贴附着互相可自由粘离的面扣135(吸附手段的一例)。另外,上述面扣135是是利用绒毛的可自由粘离的布带。
下面,说明上述第4实施例中的作用。
如图27~图29所示,通过将支承台117的两插入架123的下部从上方插入两支架129的被插入孔132中,支承台117可以容易且迅速地安装在扶手5的右侧面上。此时,支承台117的两加强板124的下部从上方被插入两支架129的两缺口部133中,通过两加强板124的下端与两缺口部133的底面从上方对接,限制插入架123的向被插入孔132的插入量。
接着,如图26所示,通过将活页夹116放置在支承台117的两横架122上,由于活页夹116侧的面扣135与支承台117侧的面扣135相互吸附,活页夹116被牢固地固定在支承台117上,在作业中,不会从支承台117上脱落。
接着,通过将记载着装卸作业的内容或顺序的书面119夹在活页夹116上保持,如图9所示,操作者146可以坐在座椅4上的状态,一边看着书面119一边进行作业。此时,由于支承台117设置在扶手5上,放置在支承台117上的活页夹116位于座椅4的右侧方的位置。因此,由于活页夹116的位置距离坐在座椅4上的操作者146的手的位置近,操作者146不必弯曲上半身,能够相对于对活页夹116容易地安装或取下书面119。还有,由于从坐在座椅4上的操作者146的眼的位置到活页夹116的距离(高低差)缩小,容易看见书面119。
还有,在使叉车1后退行走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操作者146将座椅4从向前位置A旋转到右旋转位置R。据此,坐在座椅4的上操作者146的向后姿势变得舒适,使疲劳减轻或后方视野的确保变得容易。另外,如图11所示,通过将座椅4从向前位置A旋转到左旋转位置L,操作者146相对于座椅4从左侧上下时的乘降性提高。
如上述那样将座椅4从向前位置A向左右旋转时,支承台117也与座椅4一起旋转。因此,操作者146坐在座椅4上,即使将座椅4从向前位置A旋转到右旋转位置R或左旋转位置L的情况下,夹在活页夹116上的书面119也容易看见,再有,能够相对于对活页夹116容易地安装或取下书面119。
还有,如图26所示,通过将支承台117向上方拿起,两插入架123的下部从两被插入孔132中被拔出的同时,两加强板124的下部从两缺口部133中被拔出。据此,可以容易且迅速地将支承台117从扶手5上卸下,支承台117不会成为累赘。
在上述第4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虽然将支承台117设置在座椅4的右侧方,也可以设置在左侧方。
在上述第4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虽然将支承台117的插入架123设置前后一对(2根),同时前后一对(2个)地设置支架129,也可以设置1根或3根以上的插入架123,同时设置与上述插入架123同等个数的支架129。
在上述第4实施例中,虽然作为吸附手段的一例使用面扣135,也可以使用磁铁带或粘接胶带。
与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相关的产业用车辆,适用于座椅相对于向前位置向左右可旋转地构成的叉车等。
权利要求
1.一种产业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车体上以纵轴心为中心向左右方向自由旋转地设置座椅,设置将上述座椅固定在向前位置、和从向前位置旋转规定角度的旋转位置的固定手段、以及设置将通过该固定手段的座椅位置的固定解除的固定解除手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业用车辆,其特征在于,固定手段由固定在车体侧的固定部件和设置在座椅上的结合部件构成,在上述固定部件上形成分别对应向前位置和旋转位置的被结合部,上述结合部件相对于上述各被结合部自由离合地构成,而且,在通过付与弹力手段向结合方向付与弹力的同时,通过固定解除手段从被结合部脱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业用车辆,其特征在于,固定解除手段,由设置于座椅侧一方的操作杆、与该操作杆及结合部件连动连接的连接机构构成,通过操作杆的操作,使结合部件通过连接机构可从被结合部脱离地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业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座椅的下部设置多个滚,上述各滚被支撑在设有座椅的地板部上、向座椅的旋转方向可自由旋转地构成。
5.一种产业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于车体的驾驶部,座椅相对于向前位置至少向左右的任何一方只可自由旋转规定角度地被设置,在上述驾驶部设置对应位于向前位置的座椅的位置的主加速踏板和对应位于从向前位置旋转规定角度的座椅的位置的副加速踏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产业用车辆,其特征在于,主加速踏板通过连动机构与副加速踏板连动地构成;上述连动机构由主加速连杆、副加速连杆及连接在上述两加速连杆之间的连动钢缆构成,该主加速连杆通过踏入主加速踏板可自由旋转且通过主回位弹簧回到原来的位置,该副加速连杆通过踏入副加速踏板可自由旋转且通过副回位弹簧回到原来的位置;上述副加速连杆的旋转通过上述连动钢缆传输给主加速连杆;节流阀通过节流钢缆与上述主加速连杆连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产业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主加速踏板与副加速踏板之间设置连动机构;上述连动机构由主加速连杆、副加速连杆、可自由旋转的一方及另一方的中间连杆、及连接在上述副加速连杆与另一方的中间连杆之间的连动钢缆构成,该主加速连杆通过踏入主加速踏板可自由旋转且通过主回位弹簧回到原来的位置,该副加速连杆通过踏入副加速踏板可自由旋转且通过副回位弹簧回到原来的位置;上述主加速连杆,向一方向旋转时,具有与上述一方的中间连杆结合的主结合部;上述另一方的中间连杆,向一方向旋转时,具有与上述一方的中间连杆结合的中间结合部;上述主结合部与一方的中间连杆结合的情况下,中间结合部相对于一方的中间连杆可离开间隔,中间结合部与一方的中间连杆结合的情况下,主结合部相对于一方的中间连杆可离开间隔;上述副加速连杆的旋转通过上述连动钢缆传输给主加速连杆;节流阀通过节流钢缆与上述主加速连杆连动。
8.一种产业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车体的驾驶部设置座椅,在上述座椅的一侧部设置扶手,在上述扶手上可自由拆装地设置支撑文件夹持构件的支承台,在上述支承台上设置吸附上述文件夹持构件的吸附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产业用车辆,其特征在于,座椅与扶手一体地可自由向左右方向旋转地构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产业用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扶手上形成被插入部,在支承台上形成相对于上述被插入部插入的可自由脱出的插入部。
全文摘要
在叉车上设置将座椅4固定于向前位置A和左右旋转位置的固定手段14以及将由于固定手段14的座椅位置的固定解除的固定解除手段28。固定手段14由固定在车体侧的固定板15和设置在座椅上的结合杆25构成,在固定板15上形成分别对应向前位置A左旋转位置的第1~第3的缺口部17、18、19,结合杆25相对于第1~第3的缺口部17、18、19自由系脱地构成,通过固定解除手段28从第1~第3的缺口部17、18、19脱出。
文档编号A47C1/121GK1437559SQ00819224
公开日2003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1日
发明者上田润, 大江典弘, 菊地英一 申请人:Tcm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