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钩可自动回归锁体卡掣位置的对号挂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7066阅读:8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钩可自动回归锁体卡掣位置的对号挂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对号挂锁,特别是指一种锁钩具有可自动回归锁体卡掣位置的对号挂锁。
按,习用的挂锁均须具备有轻、薄、体积小的特性,而习见挂锁的结构及式样虽因其卡掣机构的不同而互有差异,惟其整体结构仍不外乎是藉由容设于壳体中的卡掣机构,来控制枢设于壳体外的锁钩产生上下拉动的效果,亦即藉由卡掣机构的号码轮组控制锁钩的作动,而使挂锁产生闭锁、开锁的功能。
而习见挂锁种类中所称的U型挂锁90,如


图1所示,其结构是使呈U型杆状的锁钩92一端枢设于销壳91上,另一端则扣合于锁壳91的一锁扣孔912上,该锁钩92的枢设端是可受一号码轮组94的控制而可产生上下拉动的作动;惟,就先行技艺所知,习见U型挂锁90的锁钩92在该号码轮组94处于正确的开启状态而受力脱离该锁扣孔912时,该锁钩92即不受拘持作用,亦即该锁钩92会因自身重量的晃动牵移而会随著使用者拿持角度的不同而不断移动歪斜,则当使用者拿持锁体欲锁扣物体时,不断晃动的锁钩92常会使操作者感觉到对准上的不便,而徒增锁合上的困扰,而仍有持改进。
本实用新型申请人对于挂锁的研发改良一向不遗余力,其中关于挂锁核准公告的专利前案即将近有30件,且其中不乏为所谓的U型挂锁,例如获准公告的第117397号、第130081号及第144851号等多件专利前案,其皆是于卡掣机构有所创新而获准专利,今本案亦是针对U型挂锁所做的一创新改良。
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钩可自动回归锁体卡掣位置的对号挂锁,其能使挂锁的U型锁钩在拉持的力量消失后,迅速回归至锁体的卡掣位置,以便挂锁的开启及扣合作动更为迅速确实。
缘是,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锁钩可自动回归锁体卡掣位置的对号挂锁,其包含有二可相互罩合固设的底壳及盖壳,该底壳及盖壳的罩合端内部形成有一容室供容设一号码轮组件,且其壳体上适当位置处开设有多数个贯穿孔供该号码轮组件的号码轮穿出容设,并于其顶面二端各分别开设有一枢接孔;一锁钩,具有一弯弧状的钩部及一直杆状的身部,该钩部及身部是可分别置设入该底壳及盖壳的枢接孔,且其身部底端是与该号码轮组件的一轴杆顶端相结合,而可与该轴杆产生相对的连动,其特征在于该号码轮组件的轴杆顶缘与该底壳及盖壳的容室壁面间更再套设有一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是得于锁钩向上拉动时受压迫变形,并于锁钩拉持力量消失后藉由其回复弹力而促使锁钩自动回归锁体的卡掣位置。
其中该弹性元件是为一弹簧。
其中该号码轮组件的轴杆顶缘还设有一凸部用以供该弹簧的一端套合。
其中该底壳及盖壳的容室壁面还设有一供该弹性元件嵌卡的凹部。
其中该锁钩的身部底端预定位置处还凹设有一较小圆径的嵌卡部;而该号码轮组件的轴杆一侧则横向延伸设有一钩持部,该钩持部上则设有一贯穿上下端的供该锁钩身部的嵌卡部钩卡的嵌合槽。
为了使贵审查委员更加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功能,以下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说明于后,其中
图1是习用号码挂锁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挂锁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并显示锁钩呈闭合的状态。
图4是图3的相同剖视图,并显示锁钩呈开启的状态。
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锁钩可自动回归锁体卡掣位置的对号挂锁2的结构包含有一底壳10、一盖壳20、一号码轮组件30、一定位簧片40、一锁钩50及一弹性元件60所组成,其中该底壳10概呈四方盒状,其一侧凹设有一容室11,该容室11中间段一侧向外开设有四个平行贯穿孔12,其顶面二端则各分别开设有一半圆弧状的枢接孔13与14,其中枢接孔13的孔壁上更再凹设有一滑槽131,并于该滑槽131一侧中间方向再凹设有一凹部15,且该底壳10中间适当位置处则再分别横向贯设有二结合孔16与17。
该盖壳20亦是呈四方盒状而可与该底壳10相罩合,其容室21相对于该底壳10贯穿孔12的位置亦向外开设有四个平行贯穿孔22,且其相对于该底壳10的枢接孔13、14及凹部15的位置亦相对设有二枢接孔23、24及一凹部25,并于该枢接孔23的孔壁上相隔90度位置更再凹设有二滑槽231、232,且该盖壳20相对于底壳10二结合孔16、17的位置则各往外凸设有一凸柱26、27,该二凸柱26、27是用以穿设入该二结合孔16、17,以供组装该底壳10及盖壳20铆合使用。
该号码轮组件30则是容设于该底壳10及盖壳20的容室11、21中,其包含有一轴杆31,该轴杆31是得沿轴向穿套设有四掣动轮32及四号码轮33,其底端压抵有一弹簧34,而其顶端则往上设有一凸部312,并于该凸部35一侧横向延伸设有一钩持部314,该钩持部314上则设有一贯穿上下端的嵌合槽316;上述各该掣动轮32及号码轮33的变号结构及功能乃是为习知技术结构,在此容不详述。
该定位簧片40是容设于该号码轮组件30的一侧,其具有四棘爪41用以压抵于各号码轮33的外周缘,促使各号码轮33仅能单向旋转。
该锁钩50则具有一弯弧状的钩部51及一直杆状的身部52,其中该身部52的底端预定位置处凹设有一较小圆径的嵌卡部53,且于该嵌卡部53的上方内侧面更再设有一凸垣54。
该弹性元件60是为一弹簧,其一端是套合于该轴杆31的凸部312,另一端则套合入该底壳10及盖壳20的凹部15、25。
组合时,是先使该锁钩50的钩部51及身部52分别位于该底壳10的枢接孔13&14,然后使该号码轮组仲30及弹簧34容设于该底壳10及盖壳20的容室11、21中,并使该轴杆31钩持部314的嵌合槽316套合于该锁钩50的嵌卡部53,促使该轴杆31可与该锁钩50产生连动,而后将该弹性元件60套合于该轴杆31与该底壳10及盖壳20的凹部15、25间,并使该定位簧片40是容设于该号码轮组件30的一侧,最后盖合该盖壳20,并使该盖壳20的凸柱26、27突穿出该底壳10的二结合孔16、17,并予以铆合固定,促使该底壳10与盖壳20相结合成一体而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组合。
请参阅图3所示,当该号码轮组件30的各号码轮33是处于不正确的状态时,其轴杆31是受号码轮33及掣动轮32的控制而无法沿其轴向移动,亦即轴杆31无法受枢结于其上端的锁钩50拉动,而形成闭锁的状态;反之,当该号码轮组件30的各号码轮33处于正确的密码状态时,该轴杆31不再受号码轮33及掣动轮32的控制而可沿其轴向移动,亦即轴杆31作用于锁钩50的拘持力量消失,此时操作者即可轻易地拉动该锁钩50向上移动,而形成开销的状态,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利用锁钩50于各号码轮33处于正确的密码状态而向上拉动时,将藉由轴杆31的向上移动而同时迫使容设于其上端的弹性元件60产生压缩变形,则当操作者放开锁钩50时,该轴杆31将受该弹性元件60的回复弹力而往下移动恢复原位,亦即相对促使该锁钩50的钩部51重新嵌卡入该锁体的枢接孔14、24,该锁钩50将受该弹性元件60的回复弹力顶抵,而即使各号码轮33仍处于正确的密码状态,该锁钩50也不会如习用U型挂锁般的任意晃动,因此当操作者再次拿持挂锁2锁扣物体时,即可轻易地拉动锁钩50并迅速地完成扣合的动作。
又,本实用新型藉由该轴杆31钩持部314的嵌合槽316来与该锁钩50的嵌卡部53扣合的设计结构,亦使该锁钩50与轴杆31间的结合更为迅速确实,而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点;至于该号码轮组件30的弹簧34则是用以配合该掣动轮32受锁钩50下压以进行变号功能时,提供该等掣动轮32回复原位的功用,其变号结构及动作亦是为习知,在此亦不再详述。
综上所陈,本实用新型锁钩可自动回归锁体卡掣位置的对号挂锁,其虽为一小小的创作改良,惟其能有效解决习用U型挂锁的锁钩晃动难以对准的缺失,其实用性是值得肯定的,为保障创作人苦心设计的权益,爰依法提出申请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1.一种锁钩可自动回归锁体卡掣位置的对号挂锁,其包含有二可相互罩合固设的底壳及盖壳,该底壳及盖壳的罩合端内部形成有一容室供容设一号码轮组件,且其壳体上适当位置处开设有多数个贯穿孔供该号码轮组件的号码轮穿出容设,并于其顶面二端各分别开设有一枢接孔;一锁钩,具有一弯弧状的钩部及一直杆状的身部,该钩部及身部是可分别置设入该底壳及盖壳的枢接孔,且其身部底端是与该号码轮组件的一轴杆顶端相结合,而可与该轴杆产生相对的连动;其特征在于该号码轮组件的轴杆顶缘与该底壳及盖壳的容室壁面间还套设有一弹性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钩可自动回归锁体卡掣位置的对号挂锁,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弹性元件是为一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钩可自动回归锁体卡掣位置的对号挂锁,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号码轮组件的轴杆顶缘还设有一凸部用以供该弹簧的一端套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钩可自动回归锁体卡掣位置的对号挂锁,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底壳及盖壳的容室壁面还设有一供该弹性元件嵌卡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钩可自动回归锁体卡掣位置的对号挂锁,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锁钩的身部底端预定位置处还凹设有一较小圆径的嵌卡部;而该号码轮组件的轴杆一侧则横向延伸设有一钩持部,该钩持部上则设有一贯穿上下端的供该锁钩身部的嵌卡部钩卡的嵌合槽。
专利摘要一种锁钩可自动回归锁体卡掣位置的对号挂锁,是于二可相互罩合固设的底壳及盖壳内部容设有一号码轮组件,底壳及盖壳上开设有多数个贯穿孔,并于其顶面二端各分别开设有一枢接孔;一锁钩,具有一弯弧状的钩部及一直杆状的身部,并可分别置设入底壳及盖壳的枢接孔,而可与该轴杆产生相对的连动;一弹性元件一端是顶抵于号码轮组件的轴杆顶缘,另端则顶抵于底壳及盖壳的容室壁面间。
文档编号E05B37/00GK2460685SQ0120152
公开日2001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17日
发明者杨耀坤 申请人:彰彬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