闩锁装置和闩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909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闩锁装置和闩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闩锁装置并且涉及一种闩锁。尤其是,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闩锁装置,即该闩锁装置包括具有协同工作的楔形装置的闩锁和撞针。
背景技术
轻型商用车,比如长头厢式货车(即装载空间封闭的厢式运货汽车),一般包括一个相对较大的后部开口,该后部开口可以由两个后车门封闭起来,所述后车门被铰接在厢式运货汽车各侧的最后部边缘上。主闩锁一般被设置在后车门中之一的闭合面中部。所述主闩锁被设置成在车门被关闭时与互补的撞针闩锁起来,所述撞针被设置在另一后车门的闭合面上。一般来说,闩锁也可以操作弹射栓或者互补闩锁,它们被装配在装配有所述闩锁的车门的上、下边缘上,并且它们被设置成与门框上的互补穿孔或者撞针发生配合。弹射栓或者互补闩锁在车门关闭时为车门提供了额外的闩锁强度,来抵抗相对较高的车门在车辆运行时发生的挠曲,并且抵抗任何迫使将闩锁起来的车门打开的企图。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能够可铰接的安装操作正常进行,通常用于安装各个车门的两个铰链的轴线必须同轴设置。这种厢式运货汽车的侧面通常朝向厢式运货汽车的顶篷发生会聚。这就意味着其必须将铰链安装到各个车门的闭合面顶部下方的一定距离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当关闭时,厢式运货汽车装载空间后部的绝大部分结构整体性由后车门提供。因此,在后车门敞开时,后部装载空间的顶篷和侧板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并且车门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挠曲。在长时间使用后,铰链也会发生磨损。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会导致难以将闩锁和撞针放置到一起,和/或难以将弹射栓置于相应的穿孔中,因为后车门的运动使得它们无法合适地相对齐。这又会导致难以令人满意地将车门闩锁起来。
此外,在车辆运行的同时顶篷和侧板以及车门的变形会导致产生“咯吱咯吱”的响声,这些响声是由于闩锁与撞针之间存在游隙所造成的。这又会导致在闩锁和撞针上产生更大的磨损,并且噪音级升高。
安装于闭合面中部的闩锁用于将车门可松脱地固定到安装于另一车门或者门框上的撞针上,并且其中撞针借助于一个设置在闩锁拐角处的嘴部与一个卡爪发生配合,所述闩锁通常包括三种类型1.“外置”类型,其中整个闩锁机构被安装在车门闭合面的外侧;2.“贯穿”类型,其中闩锁机构的大部分被安装在门体之内,但是卡爪及其壳体穿过车门闭合面突伸出来;以及3.“内置”类型,其中整个闩锁,包括卡爪,被安装在门体的之内,并且在门板上设置有一个对应于闩锁嘴部的开口,所述撞针能够通过进入所述开口和所述嘴部而与卡爪发生配合。
对于“外置”和“贯穿”类型的闩锁来说,用以使得闩锁与撞针垂直对齐的配置方式是公知的,但是对于“内置”类型的闩锁来说却尚未公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以使得内置类型闩锁与互补撞针垂直对齐的装置;并且减小在闩锁和撞针被闩锁在一起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垂直相对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此提供了一种闩锁装置,该闩锁装置包括能够安装到车门上的闩锁或者撞针中之一和能够安装到车体或者第二车门上的撞针或者闩锁中的另外一个,以用于通过使得闩锁朝向撞针进行相对移动来将第一车门可松脱地固定到车体或者第二车门上,所述可松脱的固定通过将闩锁中的弹键栓与撞针配合起来而实现,为了可松脱地卡持住所述撞针,弹键栓在一个第一平面中运动,该装置带有垂直楔形装置,该垂直楔形装置包括一个位于闩锁上的第一楔形表面和一个位于撞针上的第二楔形表面,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协同工作,以便补偿所述撞针中的撞杆部分与所述闩锁的嘴部之间的任何不对准现象和/或大致上防止它们之间在一个平行于第一平面的方向上发生的运行,所述闩锁为内置类型。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此提供了一种内置类型闩锁,该内置类型闩锁包括一个闩锁本体,用于安装在车门的门板之内,和一个具有楔形表面的楔形板,用于安装到车门的闭合面上,所述闩锁本体和楔形板能够利用一个紧固件被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得门板被夹持于它们之间。


下面将仅通过实例和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图1是一部厢式运货汽车或者轻型商用车的车门后视图,其中结合有本发明的闩锁装置中的闩锁和撞针;图2和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闩锁装置中的闩锁和撞针的透视图;图3A是一个贯穿所述闩锁装置中楔形装置的纵向横剖视图,此时处于闩锁状态;图4和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闩锁装置中的闩锁和撞针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一部轻型商用车,比如厢式运货汽车,总体上被标识为10。仅有该厢式运货汽车的后部是可见的,并且其包括第一后车门12和第二后车门14,它们通过铰链16被枢转式安装在门框15上。在使用过程中,第一车门12被首先打开,接着将车门14打开,以便获得进入车辆装载区域的宽敞入口。一个主闩锁18被安装在车门12的闭合面附近,以配合并且可松脱地卡持住一个设置于车门14的相对闭合面上的互补撞针25。在车门在开启和闭合位置之间运动的过程中,所述闩锁在一个大致上水平的第二平面中划出一条弯曲路径。闩锁18可以被锁合起来,以在某种程度上防止非法进入车辆的装载空间。
联动装置19,比如连杆或者波顿安全电缆,从闩锁18的顶部和底部开始延伸,以将主闩锁18与安装在车门12顶部和底部附近的辅助闩锁20连接起来。辅助闩锁20被定位成能够与安装在车辆10的门框15上的互补撞针22(未示出)发生配合。因此,当车门12被关闭时,其被闩锁在车门14以及门框15二者上,由此相对于门框15可靠地将车门12和车门14卡持在一个闭合位置处。当闩锁18被打开时,拉动一个外部松脱手柄23,来同时松脱开主闩锁18和辅助闩锁20(依靠联动装置19)。
参照图2和图3,详细地示出了处于未闩锁状态的主闩锁18和撞针25,所述主闩锁18和撞针25构成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闩锁装置中的部分。可以看到的是,闩锁18为内置类型。也就是说,闩锁18被装配在车门12的门板30内侧,并且在门板上设置有一个缺口32,用以在门板的闭合面40与内侧面50发生交叉的位置处进入闩锁。闩锁18包括一个带有嘴部36的壳体35,嘴部36被设置成能够接收撞针25上的撞杆部分34。一个呈可旋转卡爪46形式的弹键栓被枢转地安装在壳体35之内。卡爪46被弹性偏压在一个打开位置,并且一个闩锁机构(未示出)形成位于外部松脱手柄23与卡爪之间的传递通路的一部分。当撞针25被导入嘴部36内时,所述卡爪受迫进行旋转,并且由闩锁机构中的一个棘轮(未示出)卡持住,由此如同众所周知的那样将卡爪可松脱地卡持在嘴部36之内。闩锁18的前部被安装成紧贴门板30的内侧面50。
可以理解的是,卡爪46环绕一根销(未示出)进行旋转,来在一个第一平面中从图2和图3中示出的松脱位置移动至闩锁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平面大体上平行于闭合面40。利用如在图1中所示那样安装起来的闩锁18,所述平面大致上垂直并且本质上垂直于所述第二平面。在其它实施例中,这并非是必须的。
一个楔形板38被设置在门板30的闭合面40上,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利用螺钉42通过门板30被固定入闩锁18内,所述螺钉42被装配在设置于楔形板38上的穿孔44之内。因此,可以轻易地在楔形板38与闩锁18的嘴部36之间形成固定的空间关系。螺钉42最好还用于将闩锁18安装到门板30上。穿孔44可以被定位成使得楔形板可以被固定在预先存在的闩锁18上,并无需对所述闩锁进行任何修改,其中闩锁18具有用于将该闩锁单独安装到门板30上的穿孔。
楔形板38包括一个第一楔形表面48,该第一楔形表面48朝向所述闩锁的前部向下倾斜。因此,第一楔形表面48的前部52略微低于后部54。通过将楔形板38的一部分大致上弯曲90度来形成一个凸缘,楔形表面48与楔形板38一体成形。
除了撞杆34之外,撞针25还包括一个安装板60,该安装板60带有形成于其上的穿孔62,以便将所述撞针安装到车门14的闭合面(未示出)上。在安装板60的顶部形成有一个凸缘64,该凸缘64沿着与撞杆34相同的方向突伸出来,并且大体上平行于撞杆34。一个第二楔形表面66形成在固定于凸缘64下侧面上的弹性楔形块68上。该第二楔形表面66相对于凸缘64发生倾斜,以便使得其前部70高于后部72。所述倾斜角度大致上与第一楔形表面48的倾斜角度相同。撞针25被安装在车门14上,其高度使得第二楔形表面66的前部70略微低于第一楔形表面48的前部52。表面48与表面66共同限定出一个垂直楔形装置。
在工作过程中,车辆操作人员将车门12关闭,以便使得一个安装于车门14上的静态撞杆34进入闩锁18的嘴部36内,并且由卡爪46可松脱地固定起来。与此同时,第一楔形表面48与第二楔形表面66发生接触。楔形表面48与楔形表面66之间、撞杆34与卡爪46之间的相对空间关系是,为了使得所述闩锁到达完全闩锁状态,要求楔形块68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形。正如可以从图3A中看到的那样,所述变形(以实线示出,同时以虚线示出了楔形块68的原始形状)是由于楔入动作的压力所导致的“滚动”现象与第二楔形表面66相对于凸缘64沿着一个朝向撞针25后部的方向的平移现象的组合,其中所述平移是由于与一个水平组件产生摩擦力所造成的。当闭合动作停止时,楔形块68的弹性不仅沿着垂直方向偏压第一楔形表面48以背离凸缘64,而且迫使撞杆34移出嘴部36。由此,所述垂直楔形装置趋于增大在卡爪46与棘爪之间的作用力。
因此,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垂直楔形装置可以补偿在闩锁与撞针之间发生的任何垂直不对准现象,以确保撞杆34进入嘴部36内,所述垂直不对准现象比如是由于在车门12的铰链16处发生下垂所造成的。所述垂直楔形装置还能够减小在撞针25和闩锁18被闩锁在一起时它们之间可以发生的相对运动,并且由此可以在装配有所述闩锁装置的车辆的使用过程中,减小“咯吱咯吱”的噪音以及由于振动而导致的闩锁和撞针的磨损现象。
参照图4和图5,示出了闩锁和撞针的一种改进型式。下面仅对相对于第一实施例中闩锁装置的不同之处进行详细讨论,并且只要有可能,就利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加上前缀“1”来指代相同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楔形板138被增大,以便延伸到嘴部136的下方。一个第三楔形表面170被设置在嘴部136的下方,并且大致上垂直地背离车门12的闭合面40进行延伸。该第三楔形表面带有一个大致上平整的后部区域174,该后部区域174被设置成大致上平行于所述第二平面。第三楔形表面170还包括一个翻转的前部弯曲区域172,该区域172被设置成协助于导引所述闩锁与撞针发生配合。
撞针125还包括一个第四楔形表面176,该第四楔形表面176通过将撞针本体部分160上的凸缘178弯曲至水平方位而形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缘178由一个塑料组件180包绕起来,其中塑料组件180具有一个弯曲的前部区域182。当被安装在它们对应的闭合面上时,弯曲区域172,182被设置成能够确保第三楔形表面170穿过第四楔形表面176的上方。
第二实施例中楔形装置的工作方式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楔形装置的工作方式。但是,在本实施例中,楔入动作仅在楔形板138与撞针125之间发生,而并非在表面48与表面66之间发生,并且撞杆34与卡爪46相互作用,其中所述楔形板138受迫在第一表面148与第三表面170之间受到压缩,所述撞针125受迫在表面166,176之间受到拉伸。由此,作用于所述撞杆和卡爪上的载荷减小,这将增加所述闩锁装置的耐用性,并且改善楔入动作。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闩锁装置提供了一种用于垂直楔入的简单并且具有成本效率的方式,确保了可靠地进行闩锁操作,即使在被闩锁在一起的组件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对准度,同时还减小了闩锁与撞针之间的“咯吱咯吱”响声,并由此减少了噪音并且减轻了在闩锁装置上的磨损。尤其是,值得注意的是,所述楔形板可以被设计成与现有闩锁一同使用,却无需对这些闩锁进行修改。
本发明中的闩锁装置还可以与沿着横向和纵向的其它楔入动作相结合,比如在辅助闩锁与相应撞针之间的楔入动作。
可以理解的是,在前面的描述中用于描述各种闩锁和撞针组件的方位的词语是为了便于理解,并不能认为是加以限制。本发明中的闩锁和撞针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相互闩锁起来而沿着任意方向进行定位。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可以进行多种改变。例如,所述闩锁和撞针的构造均可以变化。还有,本发明可以被应用于无需利用可旋转卡爪型弹键栓进行工作的其它类型闩锁上。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的位置可以变化,并且所述弹性块可以被设置在楔形板上而并非被设置在撞针上。第一楔形表面和第二楔形表面中之一可以是水平的而并非是倾斜的。
权利要求
1.一种闩锁装置,该闩锁装置包括能够安装到车门上的闩锁或者撞针中之一和能够安装到车体或者第二车门上的撞针或者闩锁中的另外一个,以用于通过使得闩锁朝向撞针进行相对移动来将第一车门可松脱地固定到车体或者第二车门上,所述可松脱的固定通过将闩锁中的弹键栓与撞针配合起来而实现,为了可松脱地卡持住所述撞针,弹键栓在一个第一平面中运动,该装置带有垂直楔形装置,该垂直楔形装置包括一个位于闩锁上的第一楔形表面和一个位于撞针上的第二楔形表面,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协同工作,以便补偿所述撞针中的撞杆部分与所述闩锁的嘴部之间的任何不对准现象和/或大致上防止它们之间在一个平行于第一平面的方向上发生的运行,所述闩锁为内置类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楔形表面相对于一个第二平面是倾斜的,在闩锁过程中,所述闩锁朝向撞针的相对运动在所述第二平面中进行,并且所述第二平面大体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楔形表面相对于一个第二平面是倾斜的,在闩锁过程中,所述闩锁朝向撞针的相对运动在所述第二平面中进行,并且所述第二平面大体上垂直于所述第一平面。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中之一具有弹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表面被形成于一个弹性材料块上。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被设置在一个楔形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板能够被固定在所述闩锁的闭合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板能够被固定在所述闭合面上,以便使得车体上的门板被夹持在所述闩锁与楔形板之间。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闩锁包括一个第三楔形表面,并且所述撞针包括一个第四楔形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楔形表面具有一个大致上平行于第二平面的区域,在闩锁过程中,所述闩锁朝向撞针的相对运动在所述第二平面中进行,并且所述第二平面大体上垂直于第一平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楔形表面具有一个大致上平行于第二平面的区域,在闩锁过程中,所述闩锁朝向撞针的相对运动在所述第二平面中进行,并且所述第二平面大体上垂直于第一平面。
12.一种结合有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装置的车辆。
13.一种内置类型闩锁,该内置类型闩锁包括一个闩锁本体,用于安装在车门的门板之内,和一个具有楔形表面的楔形板,用于安装到车门的闭合面上,所述闩锁本体和楔形板能够利用一个紧固件被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得门板被夹持于它们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闩锁装置,该闩锁装置包括能够安装到车门上的闩锁或者撞针中之一和能够安装到车体或者第二车门上的撞针或者闩锁中的另外一个,以用于通过使得闩锁朝向撞针进行相对移动来将第一车门可松脱地固定到车体或者第二车门上,所述可松脱的固定通过将闩锁中的弹键栓与撞针配合起来而实现,为了可松脱地卡持住所述撞针,弹键栓在一个第一平面中运动,该装置带有垂直楔形装置,该垂直楔形装置包括一个位于闩锁上的第一楔形表面和一个位于撞针上的第二楔形表面,所述第一和第二表面协同工作,以便补偿所述撞针中的撞杆部分与所述闩锁的嘴部之间的任何不对准现象和/或大致上防止它们之间在一个平行于第一平面的方向上发生的运行,所述闩锁为内置类型。
文档编号E05B17/00GK1500959SQ20031010023
公开日2004年6月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1日
发明者西德尼·爱德华·费歇尔, 西德尼 爱德华 费歇尔 申请人:英国阿文美驰轻型车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