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4140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折叠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具类日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时可相互并联搭接,收折保存时可相互堆叠的折叠椅。
背景技术
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家俱用品之一,无论是家庭居室使用还是单位办公使用,抑或是各类公共场合使用,人们都离不开它。传统的椅子大多为固定式,由架体结构构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外出活动的增加,如外出旅游或到效外野营等休闲活动,使得折叠椅的使用是越来越多,折叠椅由于其的可收折,非常便于携带,且收折后椅子体积缩小只占用不大的收藏空间,也非常便于收藏,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随着折叠椅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现在的许多大型集会活动如产品展销发布会、大型歌舞会、新闻发布会等等,这些临时性的大型活动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折叠椅,折叠椅在展开使用时,为了使场地秩序的规整,还需将折叠椅之间用一些装置固定起来,由于现有折叠椅缺少相互之间的搭接结构,使得若干椅子要连成一体还需一个一个分别去固定,造成了使用的极大不方便;而另一方面,由于现有折叠椅缺少相互之间的叠合结构,在折叠椅收折后,只能堆放在一起,既扩大了收藏空间,又使椅子的放置不稳定,而造成收藏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含有并联搭接结构和存放叠合结构的折叠椅,使得若干折叠椅在展开使用时可相互并联搭接连成一体,收折保存时可相互堆叠便于收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折叠椅,包括前支架、后支架、椅座,前支架、后支架均为扁形体杆件,且前支架的扁形沿纵向而设,后支架的扁形沿横向而设;椅座枢接于两前支架内侧壁的前部,后支架上端部枢接于两前支架内侧壁的后部;椅座的后部设有可与后支架相嵌的凸起,后支架上部设有相对应的扣槽;前支架上设有可与其它折叠椅相配合的搭接结构和叠合结构。
所述的后支架上部前侧向外设有凸起,后支架的扣槽设于凸起的下部。
所述的搭接结构由弯钩和可与弯钩相配合的扣头组成,二弯钩分别装在第一前支架后侧的上部和下部,二扣头分别装在第二前支架后侧相对应的上部和下部,在第一前支架、第二前支架上对应设有可容纳弯钩或扣头的开口槽,弯钩或扣头装在开口槽内。
所述的叠合结构由凸块和可与凸块相配合的嵌槽组成,凸块分别设在前支架后侧的上部和下部,并与前支架内侧壁相平齐;嵌槽分别设在前支架前侧相对应的上部和下部,嵌槽为一开口槽并沿前支架的前壁和内侧壁开设。
所述的前支架底端设有波纹条,波纹条沿扁形的窄边排列。
所述的后支架底端设有波纹条,波纹条沿扁形的宽边排列。
所述的椅座由座板、座垫构成,座垫固定于座板的中部,座板后部设有可与后支架相嵌的凸起。
所述的后支架内侧壁上部还设有加强筋。
所述的前支架下部还设有支撑横杆,支撑横杆为扁形体,支撑横杆的两端头分别与两根前支架的前部相固定,并与前支架的前侧壁相平齐。
所述的后支架上、下部各设有上、下支撑横杆,上、下支撑横杆均为扁形体,上、下支撑横杆的两端头分别与两根后支架的上、下部固定相联接。
使用时,当要将折叠椅打开时,向下掰动椅座,椅座由竖起的收折状围绕枢接轴向下转动,转动时,椅座后部向外顶出后支架,后支架会围绕与前支架的枢接点转动,前、后支架形成撑开状,在椅座转动至水平状态或接近水平状态时,椅座后部的凸起嵌入后支架上部设有的扣槽中,使前、后支架相对固定,折叠椅形成展开状,折叠椅可以被使用。将若干的折叠椅相拼拢靠在一起,由于前支架为扁形体,折叠椅之间可以完全并排相贴靠在一起,将第一前支架后侧上、下部的弯钩分别扣入其相邻折叠椅前支架后侧上、下部的扣头中,将与第二前支架相邻的折叠椅的前支架后侧上、下部的弯钩分别扣入第二前支架上、下部的扣头中,使折叠椅的两前支架分别与各自相邻的折叠椅相固定,形成折叠椅的相并联状态。
当折叠椅要进行收折保存时,先将折叠椅前支架后侧的搭接结构脱开,即分别将各弯钩由各自相配合的扣头上脱出,使各折叠椅之间不再相并联固定,然后对每一折叠椅分别进行收折。折叠椅收折时,先将椅座后部的凸起由相嵌的后支架扣槽中脱下,使椅座呈可自由转动状态,沿椅座前侧向上提起,椅座由水平状态围绕枢接轴向上转动,转动至前、后支架的相枢接处时,椅座会受到后支架上端部的顶靠而不能继续转动,此时,椅座呈竖起状态;在椅座转动的过程中,后支架也围绕与前支架的枢接点向前转动,前、后支架之间相互贴靠在一起,由于前支架为扁形体,且扁形沿纵向设置,这样,椅座与后支架都可以藏入两前支架之间的空间内,从侧面看,看不到藏入的椅座和后支架。折叠椅收折好后,可将折叠椅前后进行相堆叠,堆叠时,折叠椅前支架后部的凸块嵌入相邻后一折叠椅前部的嵌槽,折叠椅前支架前部的嵌槽与相邻前一折叠椅后部的凸块相套,若干的折叠椅堆叠在一起后,占用空间很小,十分方便于收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前支架和后支架采用了扁形体杆件,且前支架的扁形沿纵向而设,后支架的扁形沿横向而设,使得折叠椅在收折后,其椅座和后支架均可藏入两根前支架之间的空间内,从侧面无法看到椅座和后支架,实现了折叠椅收折后椅子的平整性;由于,折叠椅打开后的固定方式是采用椅座后部的凸起与后支架上部的扣槽相配合来实现的,使折叠椅的打开与收折十分方便、快捷,且固定牢靠;由于在折叠椅的前支架上设有搭接结构,利用搭接结构的弯钩与扣头之间的相配合,使若干的折叠椅在展开成使用状态时,折叠椅之间可实现并联的相固定;由于在折叠椅的前支架上设有叠合结构,利用叠合结构的凸块与嵌槽之间的相配合,使若干的折叠椅在收折成收藏状态时,折叠椅之间可实现相堆叠,大大减少了折叠椅的收藏空间;由于在折叠椅前、后支架的底端设置了波纹条,利用波纹条增加了折叠椅与地面的摩擦力,使折叠椅的摆放更加牢靠。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椅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的前视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的后视构造示意图;图3是
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4是
图1中E部放大透视图;图5是
图1中F部放大透视图;图6是若干折叠椅(展开)的并联状态示意图;图7是图6中A部剖视放大图;图8是图6中B部放大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的前视构造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的后视构造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的侧面剖视图;
图12是若干折叠椅(折叠)的堆叠状态示意图;
图13是
图12中C部剖视放大图;
图14是
图12中D部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折叠椅,包括前支架1、后支架2、椅座3,前支架1为两根,即第一前支架11、第二前支架12,第一前支架11和第二前支架12均为扁形体杆件,其扁形是沿纵向而设,在第一前支架11和第二前支架12的下部之间接有支撑横杆13,支撑横杆13亦为扁形体,支撑横杆13的两端头分别与第一前支架11、第二前支架12的前部相固定,并与前支架11、12的前侧壁相平齐;在前支架11、12的上部之间固定联接一靠背4;在前支架11、12的底端还设有波纹条14,波纹条14沿扁状体的窄边排列。后支架2为两根,即第一后支架21、第二后支架22,第一后支架21和第二后支架22均为扁形体杆件,其扁形是沿横向而设,在后支架21、22的上、下部之间各接有上、下支撑横杆23、24,上、下支撑横杆23、24均为扁形体,上、下支撑横杆23、24的两端头分别与两根后支架21、22的上、下部固定相联接;在后支架21、22的底端设有波纹条26,波纹条26沿扁状体的宽边排列;在后支架21、22的内侧壁上部还设有加强筋27。椅座3由座板31、座垫32构成,座垫32固定于座板31的中部,固定时采用铆钉固定相联接。椅座3枢接于两前支架11、12内侧壁的前部,后支架21、22上端部枢接于两前支架11、12内侧壁的后部;椅座3的后部设有可与后支架21、22相嵌的凸起311,凸起311是设在座板的后部,在后支架21、22上部设有相对应的扣槽25,扣槽25是设在后支架21、22上部前侧向外凸起的下部。在前支架11、12上设有可与其它折叠椅相配合的搭接结构,搭接结构由弯钩15和可与弯钩相配合的扣头16组成,二弯钩15分别装在第一前支架11后侧的上部和下部,二扣头16分别装在第二前支架12后侧相对应的上部和下部,在第一前支架11、第二前支架12上对应设有可容纳并配合弯钩15或扣头16的开口槽。在前支架11、12上设有可与其它折叠椅相配合的叠合结构,叠合结构由凸块17和可与凸块相配合的嵌槽18组成,凸块17分别设在前支架11、12后侧的上部和下部,并与前支架11、12内侧壁相平齐;嵌槽18分别设在前支架11、12前侧相对应的上部和下部,嵌槽18为一开口槽并沿前支架11、12的前壁和内侧壁开设。
使用时,当要将折叠椅打开时,向下掰动椅座3,椅座3由竖起的收折状围绕枢接轴向下转动,转动时,椅座3后部向外顶出后支架2,后支架2会围绕与前支架1的枢接点转动,前、后支架1、2形成撑开状,在椅座3转动至水平状态或接近水平状态时,椅座3后部的凸起311嵌入后支架2上部设有的扣槽25中,使前、后支架1、2相对固定,折叠椅形成展开状,折叠椅可以被使用。将若干的折叠椅相拼拢靠在一起,由于前支架11、12为扁形体,折叠椅之间可以完全并排相贴靠在一起,将第一前支架11后侧上、下部的弯钩15分别扣入其相邻折叠椅前支架后侧上、下部的扣头中,将与第二前支架12相邻的折叠椅的前支架后侧上、下部的弯钩分别扣入第二前支架12上、下部的扣头16中,使折叠椅的两前支架11、12分别与各自相邻的折叠椅相固定,形成折叠椅的相并联状态。
当折叠椅要进行收折保存时,先将折叠椅前支架11、12后侧的搭接结构脱开,即分别将各弯钩15由各自相配合的扣头16上脱出,使各折叠椅之间不再相并联固定,然后对每一折叠椅分别进行收折。折叠椅收折时,先将椅座3后部的凸起311由相嵌的后支架扣槽25中脱下,使椅座3呈可自由转动状态,沿椅座3前侧向上提起,椅座3由水平状态围绕枢接轴向上转动,转动至前、后支架1、2的相枢接处时,椅座3会受到后支架2上端部的顶靠而不能继续转动,此时,椅座3呈竖起状态;在椅座3转动的过程中,后支架2也围绕与前支架1的枢接点向前转动,前、后支架1、2之间相互贴靠在一起,由于前支架11、12为扁形体,且扁形沿纵向设置,这样,椅座3与后支架2都可以藏入两前支架11、12之间的空间内,从侧面看,看不到藏入的椅座3和后支架2。折叠椅收折好后,可将折叠椅前后进行相堆叠,堆叠时,折叠椅前支架11、12后部的凸块17嵌入相邻后一折叠椅前部的嵌槽,折叠椅前支架11、12前部的嵌槽18与相邻前一折叠椅后部的凸块相套,若干的折叠椅堆叠在一起后,占用空间很小,十分方便于收藏。
权利要求1.一种折叠椅,包括前支架、后支架、椅座,其特征在于前支架、后支架均为扁形体杆件,且前支架的扁形沿纵向而设,后支架的扁形沿横向而设;椅座枢接于两前支架内侧壁的前部,后支架上端部枢接于两前支架内侧壁的后部;椅座的后部设有可与后支架相嵌的凸起,后支架上部设有相对应的扣槽;前支架上设有可与其它折叠椅相配合的搭接结构和叠合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支架上部前侧向外设有凸起,后支架的扣槽设于凸起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搭接结构由弯钩和可与弯钩相配合的扣头组成,二弯钩分别装在第一前支架后侧的上部和下部,二扣头分别装在第二前支架后侧相对应的上部和下部,在第一前支架、第二前支架上对应设有可容纳弯钩或扣头的开口槽,弯钩或扣头装在开口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叠合结构由凸块和可与凸块相配合的嵌槽组成,凸块分别设在前支架后侧的上部和下部,并与前支架内侧壁相平齐;嵌槽分别设在前支架前侧相对应的上部和下部,嵌槽为一开口槽并沿前支架的前壁和内侧壁开设。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架底端设有波纹条,波纹条沿扁形的窄边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支架底端设有波纹条,波纹条沿扁形的宽边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椅座由座板、座垫构成,座垫固定于座板的中部,座板后部设有可与后支架相嵌的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支架内侧壁上部还设有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支架下部还设有支撑横杆,支撑横杆为扁形体,支撑横杆的两端头分别与两根前支架的前部相固定,并与前支架的前侧壁相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支架上、下部各设有上、下支撑横杆,上、下支撑横杆均为扁形体,上、下支撑横杆的两端头分别与两根后支架的上、下部固定相联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椅,包括前支架、后支架、椅座,前支架、后支架均为扁形体杆件,且前支架的扁形沿纵向而设,后支架的扁形沿横向而设;椅座枢接于两前支架内侧壁的前部,后支架上端部枢接于两前支架内侧壁的后部;椅座的后部设有可与后支架相嵌的凸起,后支架上部设有相对应的扣槽;前支架上设有可与其它折叠椅相配合的搭接结构和叠合结构。采用该结构后,利用搭接结构的弯钩与扣头之间的相配合,使若干的折叠椅在展开成使用状态时,折叠椅之间可实现并联的相固定;利用叠合结构的凸块与嵌槽之间的相配合,使若干的折叠椅在收折成收藏状态时,折叠椅之间可实现相堆叠,大大减少了折叠椅的收藏空间。
文档编号A47C3/00GK2659244SQ200320106618
公开日2004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4日
发明者温永璋 申请人:温永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