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电脑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793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折叠电脑桌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折叠电脑桌,即采用整体框架独立系统的可折叠电脑桌。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此类产品没有采用整体框架独立系统,安装程序复杂,整体体积较大,不便于运输和仓储。
现有的电脑桌产品均采用直杆或板材拼装方式,安装、拆卸都很繁琐,浪费用户很多时间;且,由于各个部件之间多用螺栓装置连接,不适宜进行多次装卸,因此,在搬运时不得不保持其使用的状态,占据了很大空间,给搬运带来了很大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现有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折叠的电脑桌。采用整体框架独立结构,重量轻,并且折叠后体积小,方便运输仓储;而且折叠简便方,便用户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电脑桌,由多根杆件,相互铰接而成,包括折叠桌腿部,具有前桌腿部、后桌腿部以及折叠拉杆;所述折叠拉杆由两根拉杆在端部铰连接而成,其两个末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前桌腿部与后桌腿部的底部;弯曲所述折叠拉杆,将前、后桌腿部折叠起来;通过弯曲折叠拉杆,就可以使前桌腿部与后桌腿部折叠并拢,从而减小可折叠电脑桌折叠桌腿部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电脑桌,在两侧所述对应的折叠拉杆之间设置有以多根杆件横向连接而成的载板。不但可以加强桌腿部分的稳定性,还可以承载电脑机箱等物品。
桌面部,具有桌面支撑杆、桌面架以及桌面板;所述桌面支撑杆的一端铰连接于桌面架的前端下方,其另一端与前桌腿部的中段铰连接在一起;所述前桌腿部与桌面支撑杆之间还铰接有一压力自锁铰链;桌面板固定于桌面架上;所述桌面架后端,具有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部,并在弯曲部末端设有与架板支撑杆相铰接的铰接孔;架板支撑杆,其中所述架板支撑杆下端与前桌腿部的顶端铰接,所述架板支撑杆的中部与桌面架在末端弯曲部的铰接孔处相铰接;如上所述,根据各部件选择合适的尺寸,采用铰连接方式将桌面架与架板支撑杆固定,并且折叠后形成后桌腿部,前桌腿部、桌面架以及架板支撑杆三个平行平面。
所述桌面架上方以螺钉固定有桌面板。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电脑桌,在两侧所述对应的折叠拉杆之间设置有以多根杆件横向连接而成的载板。
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电脑桌,所述架板支撑杆的上端通过可固定铰连接设置有架板;通过旋紧铰连接两端的螺母,将架板夹紧在左右两根架板支撑杆中间,从而可以在所述架板上放置体积较小的物品。
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电脑桌,其中所述压力自锁铰链,包括一对直角三角形的压力板,其两短直角边对接而成的钝角顶点处设置有活动铰连接部,两个压力板的顶点分别与前桌腿中部合桌面支撑杆中部铰接;由于对桌面架向下的压力使桌面支撑杆压紧压力自锁铰链,压紧后的压力自锁铰链需要在三角形连接铰链处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使其折叠,然后再将桌面支撑杆于前桌腿部折叠,因此既保证了连接的稳定,也使拆卸更加方便。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电脑桌,如果采用管状杆连接件,在两个管状杆件铰连接部位通过螺栓连接成对的平面转换装置并固定;所述平面转换装置,包括管固定凹槽和平面部;其中,管固定凹槽与管状连接件卡合,所述平面部与另一平面转换装置的平面部相接触。如上所述的可折叠电脑桌,可以通过使用平面转换装置使用管状连接件,既节省成本,保证连接件的强度,又能减少由于管状连接件而产生的磨损,并能够通过连接螺栓与螺母的连接力度,实现连接件之间的固定,加强系统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整体框架独立结构,重量轻,并且折叠后体积小,方便运输仓储;而且折叠简便,方便用户的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电脑桌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电脑桌的压力自锁铰链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电脑桌中,载板部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电脑桌使用管状连接件时,使用的平面转换装置示意图。
附图标识
A、前桌腿部B、后桌腿部C、折叠拉杆D、桌面支撑杆E、桌面架 F、架板支撑杆G、架板H、压力自锁铰链I、桌面架弯曲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由多根杆件,相互铰接而成的可折叠电脑桌,其折叠桌腿部,包括前桌腿部A、后桌腿部B以及折叠拉杆C;所述折叠拉杆B由两根拉杆在端部铰连接,其两个末端分别铰接在前桌腿部A与后桌腿部B的底部。由于电脑桌整体对两桌腿施加压力,而使前桌腿部A与后桌腿部B张开,因此通过折叠拉杆C,将前、后桌腿部A、B拉紧,从而可以实现使用过程中折叠桌腿部的稳定。折叠电脑桌时,弯曲所述折叠拉杆C,将前、后桌腿部折叠起来;通过弯曲折叠拉杆,就可以使前桌腿部与后桌腿部折叠并拢,从而减小可折叠电脑桌折叠桌腿部的体积;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电脑桌,如图3所示,在两侧所述对应的折叠拉杆C之间设置有以多根杆件横向连接而成的载板。不但可以加强桌腿部分的稳定性,还可以承载电脑机箱等物品。
本实用新型的桌面部,具有桌面支撑杆D、桌面架E,所述桌面支撑杆D的一端铰连接于桌面架E的前端下方,其另一端与前桌腿部A的中段铰连接在一起;前桌腿部A与桌面支撑杆D之间还铰接有压力自锁铰链H,将前桌腿部A与桌面支撑杆D固定,从而确定了桌面架E前端的位置;桌面架E后端,具有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部I,并在弯曲部末端设有与架板支撑杆F相铰接的铰接孔;架板支撑杆F,其中所述架板支撑杆F下端与前桌腿部A的顶端铰接,所述架板支撑杆的中部与桌面架在末端弯曲部I的铰接孔处相铰接;为各部件设计合适的的尺寸,采用铰连接方式将桌面架E与架板支撑杆F在桌面架E末端的弯曲部I的铰接孔处固定,并且折叠后形成后桌腿部B,前桌腿部A、桌面架F以及架板支撑杆三个平行平面。
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电脑桌,所述架板支撑杆F的上端通过可固定铰连接设置有架板G;通过旋紧铰连接两端的螺母,将架板夹紧在左右两根架板支撑杆F中间,从而可以在所述架板G上放置体积较小的物品。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电脑桌,所述压力自锁铰H,包括一对直角三角形的压力板H1、H2,其两短直角边对接的钝角顶点处设置有活动铰连接部H3,两个压力板的顶点分别与前桌腿A中部、桌面支撑杆D的中部铰接;由于对桌面架向下的压力使桌面支撑杆D压紧压力自锁铰链H,压紧后的压力自锁铰链H需要在三角形连接铰链部H3处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使其折叠,然后再将桌面支撑杆D于前桌腿部折叠A,因此既保证了连接的稳定,也使折叠更加方便。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形成了三个三角形折叠/固定部包括前桌腿部A、后桌腿部B以及折叠拉杆C的桌腿固定部;包括前桌腿部A、桌面支撑杆D以及压力自锁铰链H的桌面支撑部;包括桌面支撑杆D、前桌腿部A、架板支撑杆F以及桌面架E的桌面固定部。如上所述三个固定部依次固定后,就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电脑桌,各个固定部相对独立,不需要安装过多辅助固定装置,操作简便。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折叠时,由于各个固定部相对独立,因此只需通过弯曲折叠拉杆C,将桌腿固定部的前桌腿部A与后桌腿部B折叠;通过对压力自锁铰链H的铰链连接部H3施加推力并折叠,将前桌腿部A与桌面支撑杆D折叠;将架板支撑杆F折叠到桌面架E的水平部分的上方;,将架板G与架板支撑杆F折叠,就可以实现整个电脑桌的折叠工作。
如图4所示,如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电脑桌中,采用管状杆连接件42,在管状杆连接件42连接部位通过螺栓连接成对的平面转换装置41,前述平面转换装置41包括管固定凹槽411和平面部412;通过管固定凹槽411与管状连接件42卡合,前述平面部412与另一平面转换装置41的平面部412相连。可以通过旋紧连接螺母,实现连接件之间的固定,加强系统的稳定性。如上所述的可折叠电脑桌,可以通过使用平面转换装置使用管状连接件,既节省成本,保证连接件的强度,又能减少由于管状连接件而产生的磨损,并能够通过连接螺钉与螺母的连接力度,实现连接件之间的自锁,加强系统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1.一种可折叠电脑桌,由多根杆件相互铰接而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桌腿部,具有前桌腿部、后桌腿部以及折叠拉杆;所述折叠拉杆由两根拉杆在端部铰连接而成,其两个末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前桌腿部与后桌腿部的底部;桌面部,具有桌面支撑杆、桌面架以及桌面板;所述桌面支撑杆的一端铰连接于桌面架的前端下方,其另一端与前桌腿部的中段铰连接在一起;所述前桌腿部与桌面支撑杆之间还铰接有一压力自锁铰链;所述桌面板固定于桌面架上;所述桌面架后端,具有向上方弯曲的弯曲部,并在弯曲部末端设有与架板支撑杆相铰接的铰接孔;架板支撑杆,其中所述架板支撑杆下端与前桌腿部的顶端铰接,所述架板支撑杆的中部与桌面架在末端弯曲部的铰接孔处相铰接;所述桌面架上方以螺钉固定有桌面板。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可折叠电脑桌,其特征在于在两侧所述对应的折叠拉杆之间设置有以多根杆件横向连接而成的载板。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可折叠电脑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板支撑杆的上端通过可固定铰连接设置有架板。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可折叠电脑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自锁铰链,包括一对直角三角形的压力板,其两短直角边对接而成的钝角顶点处设置有活动铰连接部,两个压力板的顶点分别铰接于前桌腿中部、桌面支撑杆的中部。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可折叠电脑桌,其特征在于如果采用管状杆连接件,在两个管状杆连接件铰连接部位通过螺栓连接成对的平面转换装置并固定;所述平面转换装置,包括管固定凹槽和平面部,其中,管固定凹槽与管状连接件卡合,所述平面部与另一平面转换装置的平面部相接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桌,据体的说,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折叠的电脑桌,采用整体框架独立结构,重量轻,并且折叠后体积小,方便运输仓储;而且折叠简便,方便用户的使用。
文档编号A47B3/00GK2762641SQ20042011814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3日
发明者黎启超 申请人:黎启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