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汽车椅秋千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34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幼童汽车椅秋千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幼童椅,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作为幼童秋千和独立座椅双功能的幼童汽车椅秋千架。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US 5,562,548号揭示一种如图1和图2所示的双功能幼童秋千1,其包括一撑立于地面上的支撑架11、一摇摆架12、一与该摇摆架12连接的基座13,及一可作为汽车安全椅的幼童椅座14。摇摆架12可往复式摆动地与支撑架11枢接,而幼童椅座14则可拆卸地装设于基座13上。基座13具有二分别枢设在左、右二侧的椅闩131,而每一椅闩131在其横侧方向上有一凸扣132,扳动椅闩131时可使凸扣132卡入或移出幼童椅座14底部侧面上的一扣槽(图未示),以将幼童座椅14固定在基座13上或由基座13上拆卸。图2所示的椅闩131向外扳转即为拆卸幼童座椅14的操作方式,基座13的二内侧边各具有一定位扣槽133,后框缘具有二定位凸缘134。如准备将该幼童座椅14放置在基座13上时,使用者需先向外扳动椅闩131使其呈松懈位置,并使椅座14底部两侧的固定部141与定位扣槽133嵌合定位,将椅座底部后缘的一唇部142卡定在基座13后框缘上的二凸缘134下方,然后再将椅闩131朝内扳动而使其凸扣132嵌入幼童椅座14两侧固定部141上的一凹入部1411中。
参阅图3至图5,美国专利US 2004/0198512 A1揭示一种折叠式幼童秋千2,其包括一撑立于地面并可折叠收合的支撑架21、一与该支撑架21枢接的悬吊架22,及一可对向收合的座椅23。支撑架21包括一壳体211、一固定在壳体211内的前支脚212,及一后支脚213。后支脚213套接在一插座单元214中,并由插座单元214枢接在壳体211中,从而使后支脚213可相对于前支脚212进行定角度范围的展开和叠合。如图4和图5所示,座椅23包括间隔枢接在悬吊架22内侧的一底座231和一靠座232,当折叠式幼童秋千2由展开状态进行收合时,除支脚212、213可相对叠合外,底座231和靠座232也可以其位于悬吊架22底部的二枢接处221为轴而相对的紧靠收折。
美国专利US 5,562,548所揭示的双功能幼童秋千1,基本上是由一可拆卸并单独作为车用幼童安全座椅使用的分离座椅14、和一可固定该座椅14的秋千构造组成。因为不具有收合功能,所以体积大而且携带并不方便;而在美国专利US 2004/0198512 A1所揭示的折叠式幼童秋千2中,其二支撑架21和座椅23虽同时可收合以减小在不使用时所占据的空间,但是却不具有配合设置一可单独使用的汽车用幼童安全座椅的功能。
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并且具有形成一摇摆椅和一独立幼童座椅二种变化用途的幼童汽车椅秋千架。
本实用新型幼童汽车椅秋千架包括一可撑立于地面上的支撑架、和一可与支撑架组接固定成一幼童秋千的独立幼童座椅,该支撑架包括一对间隔的前支脚和一对间隔的后支脚、一对第一连接壳体、一对摇摆臂、一对第二连接壳体、以及一对U型支撑杆,第一连接壳体分别连接位于同侧的一前支脚和一后支脚,二摇摆臂分别枢接在该对第一连接壳体内侧,并能在相间隔的一对前、后支脚间摆动,第二连接壳体分别设置在摇摆臂的下端,且各U型支撑杆的二自由端分别连接至各个第二连接壳体上,并使该对二U型支撑杆作为独立幼童座椅的承托座。
为了使本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于理解,下面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图1是美国专利US 5,562,548号所揭示的一种双功能幼童秋千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双功能幼童秋千的俯视图(幼童座椅是以截面表示),说明现有双功能幼童秋千中幼童椅座与基座的固定关系,可通过扳动椅闩而分解;图3是美国专利US 2004/0198512 A1号所揭示的一种折叠式幼童秋千的立体图;
图4是图3中的折叠式幼童秋千处于一正收折中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一类似图4的视图,说明折叠式幼童秋千处于一已完全收折的状态;图6是本实用新型幼童汽车椅秋千架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是图6所示优选实施例的支撑架处于收折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右侧的第一连接壳体中的第二套座首端大致呈一圆形并可枢转地枢接在一第一套座内;图9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第二套座套入一后支脚而一释放杆枢设于第二套座的侧缘;图10是说明二U型支撑杆枢接于第二连接壳体上且相对展开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图11是说明第一扣合部的一种实施模式的立体图,第一扣合部是二间隔设置在前U型支撑杆上的卡勾;图12是第一扣合部另一种实施模式的立体图,第一扣合部设计成前U型支撑杆的一扣合座上所间隔设置的二卡勾;图13是本实用新型幼童汽车椅秋千架优选实施例的底部斜视图;及图14是本实用新型幼童汽车椅秋千架的侧后斜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幼童汽车椅秋千架的优选实施例包括一可撑立于地面上的支撑架3、和一可与支撑架3组接成一幼童秋千的独立幼童座椅4。该支撑架3可依照需要而收折或展开,包括一对间隔的前支脚31、一对间隔的后支脚32、一对第一连接壳体33、一对分别枢接在该对第一连接壳体33内侧,而能在相间隔的一对前、后支脚31、32间摆动的摇摆臂34。本实施例中成对的支脚31、32底端相连而形成一U型,且各自的二自由端则枢接在位于顶端的第一连接壳体33上,本实施例中,前、后支脚31、32的枢接方式采用美国专利US 2004/0198512 A1所使用的一连接壳体的收折机构,该美国专利中有关收折机构所揭示的内容并入本说明书中。
参阅图8和图9,每个第一连接壳体33具有一可固定一前支脚31自由端的第一套座332,及一用以插入一后支脚32自由端进行固定且可相对应于第一套座332转动的第二套座333。第二套座333首端大致呈一圆形,并可枢转地枢接于第一套座332内,第二套座333的结构配合一可枢转地连接在第二套座333上的释放杆335作用。
释放杆335枢设在第二套座333的一侧缘,具有一容纳入第二套座333首端的一凹槽336内的凸出部338,该凸出部338的一侧伸入第一套座332的一滑槽337内,在后支脚32展开的使用状态下,释杆335顶端的凸出部338卡合在第一连接壳体33一侧表面上的滑槽337下端槽室3371中,因此可将展开后的后支脚32相对第一连接壳体33固定限位。当按压释放杆335使顶端的凸出部338移出滑槽337的下端槽室3371后,使用者可将后支脚32相对前支脚31方向枢转折合,并在后支脚32枢转期间沿滑槽337的弧形壁面向上端槽室3372滑移,当后支脚32被完全折合时凸出部338即卡合在上端槽室3372内。
在一对前、后支脚31、32间摆动的摇摆臂34下端具有一对第二连接壳体35,可枢接一前U型支撑杆36和一后U型支撑杆37,如图6和图7所示,每一U型支撑杆36、37的二自由端分别枢接在所对应的一第二连接壳体35上,第二连接壳体35可使所枢接的前、后U型支撑杆36、37由一最大角度的展开位置相对枢转至最小角度的收折位置。
参阅图10,每一第二连接壳体35分别设置在摇摆臂34的下端,具有可枢接一对U型支撑杆36、37同侧杆段自由端的二接合座352;以及可限制二U型支撑杆36、37相对枢转最大角度位置的二间隔的挡块353,U型支撑杆36、37可以绕36、37的枢接点朝远离挡块353的方向相对枢转至折合状态,当二支撑杆36、37由图7的收折位置展开时,二支撑杆36、37同侧的杆段则分别抵靠二挡块353限位而展开成图6的状态,这时二U型支撑杆36,37可作为独立幼童座椅4的承托座。
参阅图13,独立幼童座椅4包括一座框41,该座框41上设有一由扣合部组成的扣锁装置5,以便直接扣合在前、后U型支撑杆36、37或是其36,37所设置对应的扣合部上。本实施例中,前U型支撑杆36上设有第一扣合部51,座框41上对应第一扣合部51设有可相互扣合的一第二扣合部52。如图11和1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扣合部51为二间隔设置在前U型支撑杆36上的卡勾511,第二扣合部52为座框41上分别对应卡勾511位置的二扣环521、以及一可扣合在后U型支撑杆37上的卡掣件522。当独立幼童座椅4装设在承托座(由二支撑杆36、37展开形成)上时,使用者可先将独立幼童座椅4对正承托座的方向,然后将座框41的二扣环521对正前U型支撑杆36上的二卡勾511,从摇摆臂34前方放置在承托座上,并且扣环521与卡勾511成扣合状态,接着使卡掣件522由释放状态推入到紧扣在后U型支撑杆37上的锁定状态。
参阅图14,卡掣件522的锁定状态可由一触动器523解除,该触动器523设置在独立幼童座椅4的座框41背面,并且能连动卡掣件522,所以牵动触动器523可使卡掣件522造成一枢转运动,使卡掣件522得以撤离对后U型支撑杆37的卡掣位置,此时使用者即可将独立幼童座椅4向上提起而与支撑架3分离。本实施例中触动器523的动作原理及模式参考美国专利US6,331,032所示,但并非仅限于采用该方式,实施方式主要是连动卡掣件52可以枢转运动即可。
然而,二卡勾511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连设在前U型支撑杆36上的模式,在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设计为如图12在前U型支撑杆36上设置一扣合座512的模式,而扣合座512上则间隔设置二卡勾511,这样则可省略上述结构中将二卡勾511连焊在前U型支撑杆36上的后制过程,而且同样也能完成将第一扣合部51和第二扣合部52相扣合的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幼童汽车椅秋千架提供一种复合式的结合方式,使独立幼童座椅4能妥当地放置并固定在一支撑架3上,组合后并可作为一具有摇摆功能的秋千使用,并利用一对第一连接壳体33、一对第二连接壳体35使支撑架3能以枢转的方式展开和收折,从而达到稳定放置以及节省收纳空间的优点。同时本新型还利用一扣锁装置5和一触动器523,使该独立幼童座椅4能于支撑架3展开状态下对二U型支撑杆36、37进行机械式的组合和拆卸。
权利要求1.一种幼童汽车椅秋千架,包括一可撑立于地面上的支撑架和一可与支撑架组接成一幼童秋千的独立幼童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一对间隔的前支脚和一对间隔的后支脚;一对第一连接壳体,分别连接位于同侧的一前支脚和一后支脚;一对分别枢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壳体、并能在相间隔的一对前、后支脚间摆动的摇摆臂;一对第二连接壳体,分别设置在所述摇摆臂的下端;一对U型支撑杆,其各自的二自由端分别连接至各个第二连接壳体上,并使所述二U型支撑杆作为所述独立幼童座椅的承托座;以及所述独立幼童座椅包括一座框,所述座框周围设有一扣锁装置,以便与展开状态下的所述U型支撑杆固定组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童汽车椅秋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的前、后支脚底端相连而形成一U型,各自的二自由端可枢转地枢接在第一连接壳体上,使前、后支脚相对枢转,可在展开与收折状态间转换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童汽车椅秋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壳体具有可枢转的连接同一侧的前、后支脚自由端的第一、二套座;分别限制同一侧的前、后支脚至最大展开角度的第一、二限位件;以及一可解除第二限位件对后支脚的锁定的释放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童汽车椅秋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支撑杆可枢转地枢接在第二连接壳体上,第二连接壳体具有可枢接U型支撑杆的同侧杆段自由端的二接合座;以及可限制二U型支撑杆相对枢转最大角度位置的二间隔挡块,使U型支撑杆的相对位置可由一展开的最大角度位置枢转至收折的最小角度位置,二U型支撑杆在展开位置作为独立幼童座椅的承托座。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幼童汽车椅秋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锁装置具有一设置在前U型支撑杆上的第一扣合部;及一设置在座框上与第一扣合部位置可拆卸地扣合的第二扣合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幼童汽车椅秋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部包括二间隔设置在前U型支撑杆上的卡勾,第二扣合部包括二扣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幼童汽车椅秋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合部还包括一对应后U型支撑杆的卡掣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幼童汽车椅秋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掣件还包括一操作上关联的触动器,牵动该触动器使卡掣件脱离后U型支撑杆。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幼童汽车椅秋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部为一包括有二间隔设置的卡勾并设置在前U型支撑杆上的扣合座,第二扣合部包括二扣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幼童汽车椅秋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合部还包括一对应后U型支撑杆的卡掣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幼童汽车椅秋千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掣件还包括一操作上关联的触动器,牵动该触动器可使卡掣件脱离后U型支撑杆。
专利摘要一种幼童汽车椅秋千架,包括一支撑架和一可与支撑架组接成一幼童秋千的独立幼童座椅,该支撑架包括二对支脚、一对与支脚连接的第一连接壳体、一对与第一连接壳体枢接而可前后摆动的摇摆臂、以及一对U型支撑杆,其各自的二自由端通过第二连接壳体安装在二摇摆臂的下端,二U型支撑杆可作为独立幼童座椅的承托座。独立幼童座椅具有一座框,座框周围设有一扣锁装置以便与承托座固定组接。
文档编号A47D13/00GK2807946SQ20052010912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6日
发明者陈舜民 申请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