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用于汽车车门、行李舱盖或类似机构的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241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尤其用于汽车车门、行李舱盖或类似机构的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锁。在此设置的组合机动拉紧以及打开辅助装置提高了在关门和开门时的舒适性。通过控制器借助于马达使传动机构不仅在一个运行方向、而且在一个反向运行方向运动。该传动机构具有两个从动元件,其中一个从动元件起拉紧辅助装置的作用,而另一个起打开辅助装置的作用,因此以下将称其为“关闭元件”或者“打开元件”。这两个从动元件与传动机构持久相连,并因此总是同时置于运动。
在这种类型的已知的锁的情况下(DE 101 33 092 A1),这两个从动元件在运行时始终沿相反方向运行,因此为此需要两个相互独立分离的从动轮。这是非常消耗位置空间的。这两个从动轮的尺寸也必须足够大,并且连接在其上的从动元件要相互错开布置,使得从动元件的两个运动轨迹不会发生交叉干涉。在执行完拉紧过程和打开过程后,这两个从动元件由马达从其各自的极限位置重新移动回到中间位置,这不仅增加了操控器的复杂性,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位置空间。
本发明的任务是开发改进一种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类型的可靠的、节省空间的锁,该任务根据本发明通过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措施得以实现,该任务具有以下特殊的意义。
为布置两个从动元件仅需要一个唯一的从动轮,从动元件同时安置在该从动轮上。由此就省去此前必要的第二从动轮,从而获得更多空间。从动轮旋转时,如果这两个从动元件的运动轨迹相互交叉,则由于以下原因将不会形成干扰。
执行拉紧过程的关闭元件处于锁中的第一旋转平面中,该平面称之为“关闭平面”,而执行打开过程的打开元件处于一个与第一旋转平面轴向偏置的第二旋转平面中,该平面称之为“打开平面”。对于关闭元件,门碰锁具有设置在关闭平面中的顶针(Mitnehmer)。当门碰锁处在打开位置时,顶针设置在关闭元件的旋转轨迹之外,但是当门碰锁在预锁紧位置和主锁紧位置时,顶针位于关闭元件的旋转轨迹中。锁扣(Klinke)具有一个定位在打开平面中的、用于打开元件的释放销(Loesungsfinger)。打开元件弹性接纳在从动轮中,而且由于其弹性相对于释放销自动调整。当释放销压在打开元件上时,该打开元件处在不起作用的压入位置中。当释放销从打开元件上释放,该打开元件移动到其起作用的驶出位置。由此尽管只有一个共同的从动轮,但是不会造成运行干扰。这种锁可以始终可靠地工作。
有利的是对于共同的从动轮的控制器,将运动反向转动点布置在两个末端位置中。在车门打开时,从动轮处于其中一个末端位置,其因此称为“打开末端位置”。如果由打开末端位置开始,从动轮在一个运行方向上运行,那么其在门关闭时最终到达其另一个末端位置。该第二末端位置因此称为“关闭末端位置”。为到达这两个末端位置,让机动驱动机构推进到闸块上就足够了,由此控制器在两个终端位置中使马达的从动轮的旋转或反向旋转停止。
本发明的其它措施以及优点由从属权利要求、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获得。图中虽然只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但示出了不同的工作阶段和工作情况,附图示出

图1a门碰锁处于打开位置时锁的正视图,图1b相同的锁处于相同工作阶段时的后视图,图2锁的最重要组件的透视分解图,图3图2中所示的锁的组件、即凸耳圆盘的透视图,以图2中箭头III所指方向作为视图方向,图4a+4b锁的类似于图1a和图1b的正视图或后视图,在装配有该锁的汽车的行礼舱盖关闭到使门碰锁到达其预锁紧位置后,图5a+5b锁在下一工作阶段时的正视图与后视图,在该阶段中马达使从动轮从原来的打开末端位置沿一个运行方向略微旋转,图6a+6b锁在从动轮转到其另一个关闭末端位置并在那里停止时的正视图和后视图,其中门碰锁撞入其主锁紧位置,图7a+7b锁在从动轮重新回转到达打开末端位置后的正视图与后视图,但是处于所谓的“雪荷载”情况下,其中由于门碰锁被冻住,或是因为雪荷载作用在行礼舱盖上,使得门碰锁虽然无法在弹簧力作用下重新退回打开位置,但是已经被锁扣释放。
图中所示的按本发明的锁将会安装在未在图中进一步示出的汽车行礼舱盖上,当然这种锁也能固定在门上。在图1a和1b中,行礼舱盖处于打开状态。在仅于图1a的正视图中示出、而未在图1b的后视图中示出的壳体19内,门碰锁10支承在旋转轴18上。门碰锁10处于通过箭头32所示的弹簧载荷下。在行礼舱盖打开时,门碰锁10在弹簧载荷32的作用下保持在辅助线10.1所示出的打开位置中。
门碰锁10具有用于撞针(Schliessbuegel)30的卡口11,撞针30固定在点划线所示的汽车车身33上。在图中,其中一个撞针支腿被切除,因此可以看到用阴影线表示的撞针横杆31。在行礼舱盖打开时,撞针横杆31与锁隔开一个距离。当以图1a中箭头34所示方向关闭行礼舱盖时,撞针横杆31撞入卡口11内,转动门碰锁10一直到图4a和4b中可以看到的、并且用辅助线10.2所示的、由锁扣20确定的预锁紧位置中。
如图1a所示,锁扣20在壳体19内旋转支承在29处,并且处于未详细示出的弹簧的作用下。弹簧在锁扣20上施加一个用力箭头22表示的弹簧载荷。锁扣20除了闭锁部位21还有一个设置在其延伸部分上的释放销23,在图1a和1b中所示出的打开位置10.1,该释放销支撑在一个统一的从动轮40的从动元件50上,该从动元件还有待进一步说明。图1a和1b以辅助线20.1示出了锁扣20的锁紧准备位置。设置在门碰锁10上的顶针14支撑在锁扣20下沉的台肩24上,由此确定了门碰锁10的打开位置10.1。由图2可以最清楚地看出,锁扣台肩24的内端形成了锁扣闭锁部位21。
但是在图4a和4b所示的预锁紧位置10.2时,闭锁部位21反扣住设置在门碰锁20中的预卡槽12。然后限定门碰锁10卡口11的棘爪(Klaue)也反扣住撞入的撞针30的撞针横杆31。尽管撞针30嵌入门碰锁10内,在行礼舱盖和车身33之间依然留有一个间隙。然后重要的是使该间隙闭合,这通过一个组合拉紧以及打开辅助装置以机动方式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拉紧以及打开辅助装置集成在从动轮40中,并且该从动轮由两个将进一步说明的圆盘41和42构成。在图2分解图中可以最清楚地看到这一结构。但是从动轮还可以是一种紧凑的结构,其中这两个圆盘41、42始终协调地运动,因此也就可以毫无困难地进行相应的构造。首先描述一下这种未进一步示出的实施方式,其中这种描述也适用所示出的带两个可按具体情况相对运动的圆盘41、42的实施方式。这种按具体情况的可运动性还将在下文中进一步说明。
拉紧以及打开辅助装置包含一个未进一步示出的马达和一个未示出的传动机构,从动轮40安置在传动机构的末端上。在门碰锁的打开位置10.1和预锁紧位置10.2,从动轮40处在其用辅助线40.1示出的末端位置中。根据图1a和1b,该终端位置40.1出现在门打开时,因此称为“打开末端位置”。从动轮40中集成了两个从动元件50、60,其中第一从动元件50在拉紧过程中起作用,因此称为“打开元件”。如果由传感器确定了图4a和4b的预锁紧位置,那么由图中未示出的控制器使马达沿一个方向回转,由此从动轮也相应地沿在图5a和5b中用旋转箭头44示出的方向回转。
决定拉紧过程的第一从动元件50称为“关闭元件”,而用于打开过程的第二从动元件60则称为“打开元件”。关闭元件50配设于从动轮40的前述一个圆盘41,并且由圆盘背面突出的凸耳构成,该凸耳称为“关闭凸耳”,出于这个原因,圆盘41被称之为“凸耳圆盘”。关闭凸耳50在两个圆盘41、42自身的旋转平面之外,而在具有轮廓侧的异型件的门碰锁10相同的平面内,除了前文已述的预卡槽12,还有顶齿14以及还将进一步说明的主卡槽13都属于所述异型件。在图5b中,当从动轮40作转动44时,用箭头51标出了关闭凸耳50的转动路径51。在图1b的打开位置10.1,顶齿14位于关闭凸耳50的以点划线所示出的转动路径15之外,而在图4b中,顶齿14伸入转动路径51之内。因此,如图5b所示,随着转动44,关闭凸耳50撞上顶齿14。由此带动门碰锁10,并克服弹簧载荷32沿图5b中运动箭头15的方向摆动。
当从动轮40到达其在图6a和6b中用辅助线40.2所示的另一个末端位置时,马达停止。在锁扣的闭锁部位21扣入门碰锁10的主卡槽10.3后面后,即到达该末端位置40.2。然后行礼舱盖关闭。因此该末端位置10.2称为“关闭末端位置”。然后,撞针30的撞针横杆31深嵌入锁中,并被门碰锁10固定。如上文所述,主卡槽13、预卡槽12和顶齿14是布置在门碰锁10的周边的异型件。在关闭末端位置40.2中马达停止。这可以通过一个终端止挡来实现,马达朝着该终端止挡运动。但是也可以利用传感器来实现,传感器确定该关闭末端位置40.2,并且通过控制器来使马达停止。
位于从动轮40上的第二个从动元件、即打开元件60相对于关闭元件50布置在锁内轴向偏置的第二旋转平面内,其类似地称为“打开平面”。关闭平面和打开平面之间的轴向偏置在图2中根据锁扣20最清楚地看出。锁扣闭锁部位21布置在门碰锁10的关闭平面中,它的释放销23沿轴向偏置,并且位于打开平面内,在该平面内还有打开元件60。当前情况下,滑块构成打开元件60,该滑块接纳在可以从图2中最清楚地看出的通道35之内,并能在其中纵向导引。在此情形下,该导向通道35在第二圆盘42中基本沿直径方向延伸,因此该第二圆盘42称为“滑块盘”。滑块60处于可在图2中看到的弹簧62的作用下,从图5a可以看出,弹簧致力于将滑块末端61挤出滑块盘42的轮廓36。这样滑块末端61就处在辅助线61.1所标示的驶出位置。
在图1a和4b的从动轮的打开末端位置40.1中,滑块末端61和锁扣20的释放销23相对。释放销23在滑块60上施加压力,由此将滑块60压到其通过辅助线61.2所示的压入位置。当从动轮40进行前述机动转动44时,滑块末端61离开释放销23,然后该释放销可以支撑在滑块盘42的前述轮廓36上,也就是在图2中用37表示的支撑区37上。在图2中可以看到的弹簧62产生一个在图5a中用箭头63所示的弹簧力,该弹簧力将滑块60重新推出到其驶出位置61.1。通过未示出的终端止挡,滑块末端61在其驶出位置61.1伸出一个确定的部分。
图5a中,如上所述门碰锁10仍处于其预锁紧位置10.2。撞针30尚未足够深地驶入,由此在车身33和行礼舱盖之间还有一个间隙。如果出现紧急情况,必须停止从动轮40的转动44,例如由于有物体被夹在间隙中时,可通过反向转动马达来实现锁的快速重新打开。当马达反向运行时,从动轮40并且由此滑块盘42沿着图5a的用点划线表示的运动箭头45的反向运行方向转动。由此获得的驶出的滑块末端61的转动路径在图5a中通过点划线旋转箭头38示出。在反向转动时,滑块末端61从侧面撞上释放销23,由此将锁扣20的闭锁部位21从门碰锁10的预卡槽12中抬起。然后门碰锁10在弹簧载荷力32作用下自行转到其在图1a所示的打开位置。通过这种方式,滑块60起到行礼舱盖的打开辅助装置的功能。
图7a和7b示出了按本发明的锁在特定情况下的无故障工作能力,这种情况如上文所述,其中回复力32不足以使门碰锁10从其所示的主锁紧位置10.3转到其在图1a和1b中的打开位置10.1,尽管锁扣20已经处于用辅助线20.2所表示的释放位置中,在该释放位置中,闭锁部位21也处于主卡槽13和预卡槽12的门碰锁轮廓之外。其原因可能如上文所述,或是门碰锁10被冻结,或是由于行礼舱盖上的雪荷载,所以,这种工作情况一般称为“雪荷载情况”为考虑这种雪荷载情况,重要的是从动轮40不仅要由两个上文提到的圆盘41、42构成,而且还要限制圆盘41、42间的相对运动。从动轮40的旋转驱动机构作用在滑块盘42上。为此如图1a和7a所示,滑块盘42的周边区域设置了齿扇39。滑块盘42的转动通过一个特殊的离合器传递到凸耳圆盘41上,该离合器的结构根据图1b和2可以说明得最为清楚。
该离合器是一种特殊的转动导向装置,由栓17和环扇形槽47构成。如图2所示,栓17位于滑块盘42的内表面16上,与之相对的是凸耳圆盘26类似的内表面26。这样栓17就啮合在环槽47内。在这两个圆盘41和42之间有一个未进一步示出的扭力弹簧,其致使栓17处于在图1b中可以看到的、由槽47的一个槽末端构成的第一转动止挡48上。根据图5a,当滑块盘42作转动44时,通过紧贴在第一转动止挡48上的栓47将转动44传递到凸耳圆盘41上,如可从图5b中看到。这样的传递直到从动轮40到达所述的关闭末端位置40.2。在该范围内,这两个圆盘41、42相互协调地运动,其就像是一个零件一样起作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这两个圆盘41、42受限制的转动运动性由于以下原因而非常重要。
如图6b所示,在关闭末端位置40.2,从动轮40的关闭凸耳50离开顶齿14的齿尖25。不仅关闭凸耳50的前端52,而且其后端53也在顶齿14上齿尖25的一侧。关闭凸耳50由图6b中所示的路段54而产生所谓的“过度行程”。如所属的图6a所示,在过度行程下,在这种锁的实施方式中滑块60相应地继续运动。滑块末端61在弹簧载荷63的作用下已经外伸,在图5a中到达所示的驶出位置61.1。由于该过度行程54,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其中从动轮40作反向转动45,这在按图7a和7b的雪负载情况下甚至在从动轮40的打开末端位置40.1中就能看出。在此具体情况如下所述。
从图6a所示的关闭末端位置40.2出发,在通过齿扇39进行机动反向转动45时,首先只是滑块盘42沿反向运行方向45运动。所以如图6b中所示,栓17也被强制进行该反向转动45。由于在上文所提到的在这两个圆盘41和42之间的弹簧载荷作用下,凸耳圆盘41能在过度行程54的路段中首先跟随该反向转动45,然而,一旦关闭凸耳50的后端53撞上齿尖25,凸耳圆盘41就会停止继续转动。然后,在图6b中,随着反向转动45,栓17在环槽47内继续空转。在继续转动时,在这两个圆盘41、42之间的扭力弹簧就被拉紧。
但是在作反向转动45时,正如根据图5a已说明的那样,驶出的滑块末端61在其在图5a中用38表示的运动轨迹上撞击释放销23,同时用上文已说明的方式将锁扣20从门碰锁10中抬升而出。同样,在前述图6b所示的情形下,门碰锁10在弹簧32引起的回转作用下,顶齿14的齿尖25脱离凸耳后端53。随后,关闭凸耳50松脱,然后在圆盘41、42之间起作用的扭力弹簧使得凸耳圆盘41自动重新转回如图1b所示的静止位置,此时,栓17再次弹性贴靠在转动止挡48上。然后一方面关闭凸耳50、并且另一方面滑块60又重新回到双盘从动轮40的基本上重合的相同角度区域内。在根据图7a和7b的雪负载情况下,增加了以下特点。
特点在于在雪负载情况下,根据图7a,滑块末端61停留在其驶出位置61.1,虽然锁扣20的回复力22通过释放销23作用在滑块上。但滑块60在这种雪负载情况下不能纵向移动,而只能卡在其驶出位置61.1中。对此,在本发明中采用了以下简单且节省空间的操作工具。
由图2可知,滑块末端61设有沿着点划线所示的轴线27的方向指向的轴向突起64。在图2、5b、6b和7b中用点阴影标出该轴向突起64的轴向端部。当滑块60装配到滑块盘42的导向通道35内时,轴向突起64从圆盘内表面16突出,伸向相邻的凸耳圆盘41的方向。如图3所示,凸耳圆盘41的内表面26设有补充通道28,滑块末端61的轴向突起64可以压入其中。当滑块盘42的导向通道35对准凸耳圆盘41的补充通道28时总是如此。在执行拉紧过程时,正常情况下都是这样,而在执行打开过程时,由于过度行程54,只在结束阶段是这样。
当在图6b中所描述的反向转动45使凸耳圆盘41停止时,因为如上所述凸耳后端53在走完过度行程54后支撑在齿尖25上,因此在继续进行转动45时,轴向突起64以其指向图2的轴线27的支撑部位65移动到导向扇形49上,该导向扇形由凸耳圆盘41的圆形圆周面构成。如图3最清楚地示出,凸耳圆盘41中的补充通道28的开口与导向扇形49紧邻。但是当轴向突起64以其支撑部位65撞到导向扇形55上时,驶出的滑块末端61不能压入。这对于图7中说明的雪负载情况特别有利。当补充通道28几乎仍处于其根据图6b的关闭末端位置40.2时,以点阴影突出示出的轴向突起64由于其在滑块盘42中的强制带动最终移动到前述另一打开末端位置40.1。在此,其朝里指向的支撑部位65在凸耳圆盘41圆周区域中撞到导向扇形55上,由此滑块末端61的可压入性受到阻碍。
在如图7a所示的雪荷载状态下,在末端位置中马达通过其传动机构借助齿扇39使滑块盘42沿点划线箭头45所标示的方向进行反向转动转回到上文已说明的打开末端位置40.1。同时,如图7b所示,在凸耳圆盘41被锁定的环槽47内,安置在滑块盘42上的栓17朝着相对置的端部49运动。在此它不必到达17和49之间重复的转动止挡。例如通过清除行李舱盖上的雪荷载,就可成功地将撞针横杆31和门碰锁10之间的雪载荷压力解除,使得回复弹簧32可以使门碰锁10重新从其在图7b中的主锁紧位置10.3回转到图1a中的打开位置10.1,然后,圆盘41和42之间拉紧的扭力弹簧沿点划线箭头45所示出的反向转动方向拉动图7b中的凸耳圆盘41。此时滑块盘42以其栓17处在图7a和7b所示的静止位置。凸耳圆盘41继续转动,直到其环槽47的止挡端部48撞上静止的栓17。然后,在图7b中起先还偏置的补充通道48重新和用点阴影强调的轴向突起64对齐。轴向突起64的支撑部位65不再被支撑,而回到自由状态。然后锁扣20的回复力22也可以通过释放销23把滑块末端61重新压入从动轮40内。在此,滑块在其在图7a中用虚线示出的导向通道35内向里运动,并且轴向突起64沉入与其对齐的补充通道68内。然后重新回到图1a和1b中所示的工作状态。锁再次操作准备就绪。
附图标记列表10门碰锁10.1 10的打开位置(图1a)10.2 10的预锁紧位置(图4a)10.3 10的主锁紧位置(图6a)1110中用于30的卡口1210上的预卡槽1310上的主卡槽14顶针,顶齿1510的摆动运动箭头(图5a)1642的内表面(图2)17转动导向装置的41上的栓1810的转动轴19锁壳体20锁扣20.1 20的锁紧准备位置20.2 20的释放位置,提起位置2120的闭锁部位2220的弹簧载荷的箭头23释放销2420上的台肩2514的齿尖2641的内表面27锁的轴线(图2)2841上的补充通道(图3)2920的支撑轴线30撞针3130的撞针横杆3210上弹簧载荷的箭头33车身34行李舱盖关闭运动的箭头
3542中用于60的通道、导向通道(图2)3642的轮廓3742上用于23的支撑区(图2)3861的旋转箭头(图5a)3942上的齿扇(图1a,7a)40从动轮40.1 40的打开末端位置40.2 40的关闭末端位置41圆盘,凸耳圆盘42圆盘,滑块盘44转动,40的第一运行方向45反向转动,40的第二运行方向4641的正面47转动导向装置的41中的环扇形槽4847中用于17的第一转动止挡(图1b)4947的用于17的第二端部(图7b,3)50用于拉紧过程的从动元件,关闭元件,关闭凸耳5150的转动路径(图5b)5250的前端(图6b)5350的后端(图6b)5450的过度行程(图6b)55导向扇形,41的圆周(图2,7)60用于打开过程的从动元件,打开元件,滑块6160的末端(图2,5a)61.1 61的驶出位置(图5a)61.2 61的压入位置(图1a/4a)62弹簧6362作用在60上弹簧力的箭头(图6a)6461上的轴向突起(图2)6564上的支撑部位(图2)
权利要求
1.锁,尤其适用于汽车车门、行礼舱盖或者类似机构,具有一个门碰锁(10),其具有一个预卡槽(12)和一个主卡槽(13),并且通过弹簧载荷(32)致使到达其打开位置(10.1),在该打开位置门被打开;具有一个位置固定的栓、撞针(30)或类似机构,其在关门时插入门碰锁(10)内,并且使门碰锁摆动到一个预锁紧位置(10.2),在那里弹力(22)作用下的锁扣(20)扣入门碰锁(10)的预卡槽(12)内;具有一个用于门的组合机动拉紧以及打开辅助装置,其包括具有两个可同时运动的从动元件(50、60)的传动机构和一个控制器;其中借助于该控制器在传动机构的一个运行方向(44)上使第一从动元件在拉紧时起关闭元件(50)的作用,并且该门碰锁(10)从其预锁紧位置(10.2)进一步摆动到一个主锁紧位置(10.3),其中,该锁扣(20)扣入门碰锁(10)的主卡槽(13)内,并且门关闭;并且在传动机构的另一反向运行方向(45)上,第二从动元件在打开时起打开元件(60)的作用,并且该锁扣(20)从门碰锁(10)中抬起;由此释放的门碰锁(10)在其弹簧载荷(32)的作用下回转到其打开位置(10.1);其特征在于这两个从动元件(50、60)在一个共同的从动轮(40)上轴向相互偏置布置;其中,所述关闭元件(50)布置在锁内的第一旋转平面中,即关闭平面中;触发打开过程的打开元件(60)在锁中位于相对第一旋转平面轴向偏置的第二旋转平面中,即打开平面中;所述门碰锁(10)对于关闭元件(50)具有一个设置在关闭平面中的顶针(14),该顶针在门碰锁(10)处于打开位置(10.1)时位于关闭元件(50)的转动路径(51)之外;但是顶针(14)不仅在门碰锁(10)的预锁紧位置(10.2)、而且在其主锁紧位置(10.3)都设置在关闭元件(50)的转动路径(51)中;在锁扣(20)上安置了一个定位在打开平面中的、用于打开元件(60)的释放销(23);所述打开元件(60)弹性(63)接纳在从动轮(40)内,并且由于弹簧作用(63)而自动相对释放销(23)在一个不起作用的压入位置(61.2)和一个起作用的驶出位置(61.1)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锁,其特征在于由控制器使所述从动轮(40)在两个稳定的末端位置(40.1、40.2)之间沿两个运行方向(44、45)转动,即一个在门关闭时的关闭末端位置(40.2)和一个在门打开时的打开末端位置(40.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元件(50)布置在从动轮(40)的旋转平面之外。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开元件(60)的打开平面至少部分布置在从动轮(40)的旋转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一项或多项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元件由一个从从动轮(40)突出的凸耳(关闭凸耳50)构成,并且所述顶针由一个从门碰锁(10)伸出的顶齿(14)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凸耳(50)从从动轮(40)的正面(46)轴向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碰锁(10)布置在关闭平面内,而其顶齿(14)则由门碰锁(10)的轮廓中的异型件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20)至少以其扣入门碰锁(10)的预卡槽(12)或主卡槽(13)中的闭锁部位(21)布置在关闭平面内,但是它的释放销(23)位于偏置的打开平面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一项或多项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的打开元件(60)只是在从动轮(40)的打开末端位置(40.1)的区域内处于其压入位置(61.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一项或多项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的打开元件由在从动轮(40)内可纵向移动的滑块(60)构成,该滑块在其弹簧荷载(63)作用下致使以其一个滑块末端(61)到达驶出位置(61.1)。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驶出位置(61.1)中,所述滑块末端(61)径向伸出从动轮(40)的轮廓。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40)具有一个用于滑块(60)纵向导向的通道(35)。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通道(35)在从动轮(40)中基本上沿直径方向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一项或多项的锁,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正常情况下,一方面所述滑块末端(61)以及另一方面关闭凸耳(50)基本上定位在从动轮(40)的相同的转角范围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一项或多项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40)由两个在具体情况下相互限制转动运动的圆盘(41、42)构成,也就是一个圆盘由一个接纳所述打开元件或滑块(60)的滑块盘(42)构成,另一个圆盘由带有关闭元件或是关闭凸耳(50)的圆盘构成,也就是凸耳圆盘(41)。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40)的旋转驱动机构作用在滑块盘(42)上,所述滑块盘(42)的转动借助两盘之间的离合器传递到凸耳圆盘(41)上,当滑块盘(42)沿确定拉紧操作的运行方向(44)转动时,离合器一直带动凸耳圆盘(42)转动,但当滑块盘(42)沿确定打开过程的反向运行方向(45)转动时,所述凸耳圆盘(41)在具体情况下可以脱开并停止,而滑块盘(42)在脱开的情况下依然单独进行回转(45)。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圆盘(41、42)之间布置一个扭力弹簧,其致使已脱开的凸耳圆盘(41)相对于滑块盘(42)回转到一个确定的初始旋转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由转动导向装置(17、27)构成,并且在转动导向装置(17、27)的其中一个末端上布置了一个转动止挡(48)。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的锁,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两个圆盘(41、42)之间的弹簧致力于使转动导向装置(17、47)顶靠到转动止挡(48)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导向装置一方面由滑块盘(42)或凸耳圆盘上的栓(17)构成,并且另一方面由凸耳圆盘(41)或滑块盘中的环扇形槽(47)构成,所述栓(17)在该槽(47)中进行导向。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一项或多项的锁,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机动拉紧过程时,所述从动轮(40)越过锁扣(20)的闭锁部位(21)对准门碰锁(10)的主卡槽(13)的转动位置一直继续转动到关闭末端位置(40.2),并且由此产生一个所谓的过度行程(54),并且在该过度行程(54)期间,所述锁扣(20)有充分的时间可靠地卡到门碰锁(10)的主卡槽(13)后。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动轮(40)的关闭末端位置(40.2),所述关闭凸耳(50)反扣住门碰锁(40)的顶齿(14)的齿尖(25)。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锁,其特征在于在一种所谓的“雪荷载情况”下,其中在从动轮(40)沿反向运行方向(45)反向转动之后,弹簧载荷(32)不足以使释放的门碰锁(10)回摆到其打开位置(10.1),在从动轮(40)反向转动(45)时,所述关闭凸耳(51)撞在顶齿(14)的齿尖(25)上,并阻止凸耳圆盘(41)继续跟随转动;但滑块盘(42)继续回转直到打开末端位置(40.1),在此在所述转动导向装置(17、47)中,所述凸耳圆盘(41)脱开,扭力弹簧张紧;只要滑块末端(61)卡在其驶出位置(61.1)中,并且在滑块盘(42)反向转动(45)时,所述锁扣(40)从门碰锁(10)中被顶出,并保持在顶出位置(20.2)中,直到自由门碰锁(10)重新回摆到其打开位置(10.1)。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门碰锁(10)回摆后,所述滑块末端(61)被锁扣(20)重新压回其在滑块盘(42)中的压入位置(61.2)。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60)具有一个支撑部位(65),该支撑部位与弹簧荷载(63)反向指向,为所述支撑部位(65)配设一个在凸耳圆盘(42)上的至少部分圆形的导向扇形(55),其中该部分圆基本上与其旋转轴线(27)同轴,在正常情况下,所述支撑部位(65)位于导向扇形(55)之外,并且使所述滑块(60)可以压入,但在雪荷载情况下,当所述滑块盘(42)回转时,所述支撑部位(65)沿静止的凸耳圆盘(41)的导向扇形(55)滑动,直到到达所述滑块盘(42)的打开末端位置(40.1),并且顶靠在导向扇形(55)上的支撑部位(65)使得滑块末端(61)一直卡在其驶出位置(61.1)中,直到弹簧加载的门碰锁(10)回摆到其打开位置(10.1),并且当转动导向装置(17、47)的扭力弹簧使凸耳圆盘(41)充分回转,直到滑块(60)上的支撑部位(65)离开凸耳圆盘(41)上的导向扇形(55)时,滑块(60)又可压入打开位置(10.1)。
26.根据权利要求25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扇形(55)由凸耳圆盘(42)的圆盘轮廓构成。
27.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的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滑块(60)纵向导向的通道(35)布置在所述滑块盘(42)中,并且所述滑块末端(61)相对于滑块盘(60)的高度具有一个指向旋转轴线(27)的方向的突起(轴向突起64),在凸耳圆盘(41)内表面(26)上为该滑块突起(64)配设一个补充通道(28),当滑块(60)处在其压入位置(61.2)中时,该轴向突起(64)在正常情况下驶入该补充通道,所述凸耳圆盘(41)紧接在补充通道(28)上具有该部分圆弧(55),在滑块末端(61)的轴向突起(64)之间的台肩面构成了支撑部位(65),其在雪荷载情况下支撑在凸耳圆盘(41)上。
全文摘要
在这种锁中具有一个门碰锁(10),其具有一个预卡槽(12)和一个主卡槽(13),该门碰锁由一个锁扣(20)固定。一个组合机动拉紧以及打开辅助装置通过两个可同时相互置于运动的从动元件(50、60)、也就是一个关闭元件(50)和一个打开元件(60)使得在拉紧或者打开门时提高舒适性。为了节省空间的构造该锁提出,这两个从动元件(50、60)在一个共同的从动轮(40)上轴向相互偏置布置。此外该关闭元件(50)相对于打开元件(60)可以在两个相互轴向偏置的旋转平面内运动。在关闭元件(50)的平面内,还布置了一个设置在门碰锁(10)上的顶针(14),而锁扣(20)具有一个设置在打开元件的平面中的释放销(23)。打开元件(60)弹性接纳在从动轮(40)中,并且可以在压入位置和驶出位置之间进行自动移动。
文档编号E05B65/32GK1934328SQ200580008761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9日
发明者G·布施曼 申请人:胡夫休尔斯贝克及福尔斯特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