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芯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39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插芯门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防插功能,不需钥匙就能上锁的插芯门锁。
技术背景
现有的插芯门锁,锁体内设置的防插机构的防插功能的解除, 一般是靠旋 转执手(把手)直接驱动防插机构来实现,上锁机构也安装在执手内,存在结 构复杂的缺点。同时,外出上锁关门时必须使用钥匙才能启动门锁的防插功能, 因而存在上锁速度慢、使用也很不方便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有防插功能、无 需钥匙上锁且安全性高的插芯门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插芯门锁,包括壳体16,容纳在壳体16内的斜舌l、保险舌2、限位 销3、保险舌复位器4、防插块6、拨块8以及传动块14;其中防插块6、拨块 8和传动块14可转动地固连在壳体16内;防插块6上设置扭力弹簧7;防插块 6的顶端绕过设置在保险舌2上的限位销3与斜舌1的侧面卡位机构滑动配合, 尾端与拨块8的一端传动配合;保险舌复位器4与保险舌2配合安装并通过限 位销3与防插块6组合形成防插机构;所述拨块8上还设置三圈异形弹簧10, 所述三圈异形弹簧10 —端固定在拨块8的上部凸起88或下部凸起89上,另一 端固定在壳体16上;在与拨块8的中心锁孔同轴且与锁芯82相反的方向设置 旋钮81;在壳体16内还设置有可转动的把手转块13,所述把手转块13与传动 块14传动配合,传动块14又与斜舌1传动配合,所述传动块14上设置传动块 复位弹簧15;所述拨块8与把手转块13之间,还设置可以滑动的挡块9,所述 把手转块13的侧部还设置有侧向凸起13A,所述挡块9首端与拨块8可传动连 接,尾端与把手转块13上设置的凸起13A相配合形成所述把手转块13的定位 机构。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在斜舌1的尾端设置斜舌复位弹簧5。当松开门把手, 斜舌1也可以在斜舌复位器5的推动下重新伸出壳体16外。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所述把手转块13上还设置有把手转块复位弹簧12。
当把手转块13转动将斜舌1拉入到壳体16内后,松开把手,把手转块13在把 手转块复位器12的作用下,恢复到起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为了限定拨块8的正反向转动角度范围,在壳体16 上并位于拨块8的旋转行程范围内固定设置拨块限位块11。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是为了限定把手转块13的反向转动角度范围,在把手
转块13侧的壳体16上固定设置把手转块限位块17,借助于把手转块13的凸起 13A,实现对门把手的反向限位。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拨块8及锁芯直接驱动防插块6,替代传统技术中 用把手转块13直接驱动防插块6的结构方案,不仅可以减少误操作或不能有效 地实现、解除防插功能的问题,也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同时省去了在关 门上锁需要使用钥匙的弊端。
2.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把手直接驱动把手转块13,把手转块13再直接驱 动传动块14,并利用挡块9及把手转块限位块17对把手转块13进行正反向旋 转锁定,因此,不会出现因用力正反向转动把手而将门锁损坏的情况,也进一 步提高了防插功能。
3.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三圈异形弹簧10对所述拨块8予以定位控制,从 而形成对拨块8在两个不同方向的扭力。当将钥匙开锁或用旋钮上锁时,借助 三圈异形弹簧10的作用,很轻松地转动拨块8,手感极好。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优点,使本实用新型能够广泛适用于各类插芯门 锁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开锁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上锁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旋钮81与锁芯82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l、 2所示, 一种插芯门锁,包括壳体16,容纳在壳体16内的斜舌l、 保险舌2、限位销3、保险舌复位器4、防插块6、拨块8以及传动块14;其中 防插块6、拨块8和传动块14可转动地固连在壳体16内;防插块6上设置扭力 弹簧7;防插块6的顶端绕过设置在保险舌2上的限位销3与斜舌1的侧面卡位 机构滑动配合,尾端与拨块8的一端传动配合;保险舌复位器4与保险舌2配 合安装并通过限位销3与防插块6组合形成防插机构;所述拨块8上设置三圈 异形弹簧10,所述三圈异形弹簧10 —端固定在拨块8的上部凸起88或下部凸 起89上,另一端固定在壳体16上;在与拨块8的中心锁孔同轴且与锁芯82相 反的方向设置旋钮81;在壳体16内还设置有可转动的把手转块13,所述把手 转块13与传动块14传动配合,传动块14又与斜舌1传动配合,所述传动块14 上设置传动块复位弹簧15;所述拨块8与把手转块13之间,还设置可以滑动的 挡块9,所述把手转块13的侧部还设置有侧向凸起13A,所述挡块9首端与拨 块8可传动连接,尾端与把手转块13上设置的凸起13A相配合形成所述把手转 块13的定位机构。
如图1、 2所示,所述斜舌1是容纳在壳体16内的用于闭锁门的主要部件, 它可以在壳体16内伸縮。所述保险舌2是一种实现防插功能的保险装置,当其 处于自由状态时,通过设置其上的限位销3,推动防插块6的顶端离开斜舌1, 使斜舌l可以自由伸缩;当其被门框等外力作用而被挤压入壳体16内时,可以 让防插块6的顶端紧靠并顶住斜舌1的侧面卡位机构,从而实现防插功能,即 门扇关闭后,锁舌1如果被人为原因撬击,由于防插机构的存在,使外力撬开 锁舌1的难度非常大,从而门锁的安全性高。
如图l、 2所示,在斜舌1的尾端设置斜舌复位弹簧5。当松开门把手,斜 舌1也可以在斜舌复位弹簧5的推动下重新伸出壳体16外。
如图1、 2所示,所述保险舌复位器4设置在壳体16内,与保险舌2配合 安装,用于在保险舌2不受其他外力作用时可以将保险舌2的舌端部推出壳体 16外的弹性机构,如螺旋弹簧机构等;当保险舌2受到来自门框或者其他外力 的挤压时,借助保险舌复位器4的伸縮性,保险舌2的舌端部又可以回縮到壳 体16内。
如图l、 2所示,所述防插块6中心设置转轴并通过转轴固连在壳体16内, 其上设置有扭力弹簧7,扭力弹簧7的一端支撑在壳体16内所设置的固定支柱 上,另一端支承在所述防插块6上,从而对防插块6形成扭力。当防插块6在 不受其他外力作用时,扭力弹簧7使防插块6的顶端紧靠在斜舌1的侧面卡位 机构。为了使斜舌1具有防插功能或者说具有防撬性能,形成卡位机构的常用 技术方案是在斜舌1的侧面设置有阻挡凸出块或凹坑,形成卡位,从而在防插 块6顶端紧靠斜舌1的侧面时,形成阻挡力阻止斜舌1縮回,即达到防插的功 能。在拨块8旋转驱动防插块6的尾端时,可以使防插块6的顶端与斜舌1分 离,或保险舌2弹出时防插块6在定位销3的推动下其顶端与斜舌1分离,从 而在这两种情况下可以解除防插功能。
如图1、 2所示,所述拨块8中心设置转轴并通过转轴固连在壳体16内, 其两侧部分别设置上部凸起88和下部凸起89。
如图3所示,为了方便在室内开启门扇,在与拨块8的中心锁孔同轴且与 锁芯82相反的方向设置旋钮81,旋钮81通过方铁穿过壳体16与拨块8连接。
如图l、 2所示,当钥匙插入到锁芯并转动钥匙,所述拨块8可以通过锁芯 带动拨块8转动。当拨块8的上部凸起88转动到与防插块6的尾端接触配合时, 拨块8的上部凸起88推动防插块6克服扭力弹簧7的阻力而绕其中心轴转动, 使防插块6的顶端与斜舌1分离,从而解除防插功能;当拨块8的上部凸起转 动到与防插块6的尾端相分离的位置时,防插块6在扭力弹簧7的推动下复位, 又启动防插功能。当人需要外出开门时,可以用手旋转与拨块8的中心锁孔同
轴且与锁芯相反方向设置的旋钮81,旋钮81带动拨块8旋转,进而使防插块6
的顶端脱离斜舌1的侧面而解除防插功能,再转动门把手,就可以开启门扇。
如图1、 2所示,所述拨块8的下部凸起上设置三圈异形弹簧10。所述三圈 异形弹簧10是由三组连为一体的弹簧圈组成。其中三圈异形弹簧10 —端处的 一组弹簧圈套在拨块8的下部凸起上,另一端的一组弹簧圈固定在壳体16上, 从而形成对拨块8在两个不同方向的扭力;所述三圈异形弹簧10的圈数可以是 四组或四组以上的弹簧圈组成;其次,所述三圈异形弹簧10—端处的一组弹簧 圈也可以套在拨块8的上部凸起上,都是等同方案。当将钥匙插入到安装在拨 块8上的锁芯,或在门内旋转旋钮81使拨块8顺时针方向旋转到一定位置时, 所述三圈异形弹簧10对拨块8形成向左边的推动力;反之亦然。从而使转动拨 块8时,不仅手感轻松而有力,而且也可以对拨块8形成在不同方向的定位力。 如图l、 2所示,为了限定拨块8的正反向转动角度范围,在壳体16上并 位于拨块8的旋转行程范围内固定设置拨块限位块11。
如图1、 2所示,所述把手转块13可转动地固连在壳体16内。所述把手转 块13中心轴向两侧安装门把手并与门把手同轴转动,实现开门目的。如图l、 2 所示,为了限定把手转块13的反向转动角度范围,在把手转块13侧的壳体16 上固定设置把手转块限位块17,借助于把手转块13的凸起13A,实现对门把手 的反向限位。
如图l、 2所示,所述把手转块13上还设置有把手转块复位弹簧12。当把 手转块13转动将斜舌1拉入到壳体16内后,松开把手,把手转块13在把手转 块复位弹簧12的作用下,恢复到起始位置。
如图1、 2所示,所述壳体16内并位于拨块8与把手转块13之间,设置可 以滑动的挡块9,所述把手转块13的侧部还设置有侧向凸起13A;所述挡块9 的首端设置槽口与拨块8的下部凸起89形成可传动的连接,尾端可以与把手转 块13上设置的凸起13A相配合形成对凸起13A的限定点。转动拨块8,拨块8 的下部凸起拨动挡块9向把手转块13方向滑动,这样,凸起13A可以借助挡块 9的尾端,实现对把手转块13旋转行程的限定,与其配合的门把手的旋转角度范围也被同时限定,这样在门处于锁定状态时,不能通过旋转门把手的方式收
回斜舌1开门;其次,此时所述挡块9还处于所述斜舌1的后部,也可以直接 对斜舌1的尾部形成阻挡;从而进一步提高、强化了防插功能。开锁时反向转 动拨块8,挡块9在拨块8的拨动下,滑动脱离凸起13A,把手转块13的锁定 解除,从而可以收回斜舌l而开门。
如图1、 2所示,所述把手转块13与传动块14传动配合,传动块14又与 斜舌1传动配合。所述传动块14中心设置转轴并通过转轴固连在壳体16上。 所述传动块14上设置传动块复位弹簧15;所述传动块复位弹簧15的一端固定 在所述传动块14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16上,从而对所述传动块14形成 一种反向复位弹力。当转动面板上的把手,可以带动把手转块13转动,把手转 块13又带动传动块14转动,传动块14可以拉动斜舌1縮回壳体16内。当松 开把手,传动块复位弹簧15使传动块14反向转动复位,从而推动斜舌1重新 伸出壳体16。
使用步骤如下
在开门状态,如图1所示,保险舌2在保险舌复位器4的作用下,伸出壳 体16,防插块6在限位销3的推动下与斜舌1分开,防插功能解除,斜舌1可 以通过顺时针方向转动把手转块13而自由被收回壳体16内;松开转动把手转 块13,在斜舌复位器5或把手转块复位弹簧12以及传动块复位弹簧15的作用 下,斜舌l、把手转块13和传动块14都恢复到自然状态,斜舌1伸出壳体16。
如想上锁关门,只需要在出门时,在门内用手旋转旋扭81,使拨块8的上 部凸起88逆时针方向转动至限位块11的位置,解除对防插块6的限制,防插 块6的顶端被伸出壳体16的保险舌2顶起而脱离斜舌1,从而可以将门轻轻关 上,斜舌l依靠其顶端的斜面轻松滑入门框上的斜舌孔内;
门关上后,如图2所示,保险舌2在门框的挤压下,縮回壳体16内,斜舌 1在斜舌复位弹簧5和传动块14的共同弹力作用下,伸出壳体16进入门框上的 斜舌孔内,而由于保险舌2在门框上没有可进入的保险舌孔,却仍然被门框挤 压在壳体16内,从而其上的限位销3下移,防插块6在扭力弹簧7的作用下,
其顶端与斜舌1的侧面卡位机构配合并卡入斜舌1侧面的卡位内,防插功能启 动。
其次,当上锁关门时,如图2所示,拨块8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拨块8的 下部凸起89推动挡块9向右移动,其尾端与把手转块13上的凸起13A配合, 形成对凸起13A的定位,从而将把手转块13顺时针方向锁定,此时门处于关闭 状态,防插块6、挡块9同时发挥限定作用,不能在门内外通过旋转门外把手的 方式收回斜舌1而开门,把手转块13在挡块9和限位块17的共同作用下限定 凸起13A不能转动。
如想将门打开,需要先用钥匙顺时针方向转动拨块8,或者在门内人工旋转 旋扭81,使拨块8的下部凸起89带动挡块9向左滑动,脱离把手转块13;同 时拨块8也拨动防插块6逆时针方向转动,使防插块6与斜舌1脱离,防插功 能解除,把手转块13的锁定也同时解除,此时,顺时针方向转动面板上的把手, 把手带动把手转块13顺时针方向转动,在带动传动块14转动,传动块14拉动 斜舌1进入壳体16内,从而将门打开。
权利要求1.一种插芯门锁,包括壳体(16),容纳在壳体(16)内的斜舌(1)、保险舌(2)、限位销(3)、保险舌复位器(4)、防插块(6)、拨块(8)以及传动块(14);其中防插块(6)、拨块(8)和传动块(14)可转动地固连在壳体(16)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插块(6)上装有扭力弹簧(7),其顶端绕过设置在保险舌(2)上的限位销(3)与斜舌(1)的侧面卡位机构滑动配合,尾端与拨块(8)的一端传动配合;所述保险舌复位器(4)与保险舌(2)配合安装并通过限位销(3)与防插块(6)组合形成防插机构;所述拨块(8)上还设置三圈异形弹簧(10),所述三圈异形弹簧(10)的一端固定在拨块(8)的上部凸起(88)或下部凸起(89)上,另一端固定在壳体(16)内;在与所述拨块(8)的中心锁孔同轴且与锁芯(82)相反的方向设置旋钮(81);在所述壳体(16)内还设置有可转动的把手转块(13),所述把手转块(13)与传动块(14)传动配合,传动块(14)又与斜舌(1)传动配合,所述传动块(14)上设置传动块复位弹簧(15);所述拨块(8)与把手转块(13)之间,还设置可以滑动的挡块(9),所述把手转块(13)的侧部还设置有侧向凸起(13A),所述挡块(9)首端与拨块(8)可传动连接,尾端与把手转块(13)上设置的凸起(13A)相配合形成所述把手转块(13)的定位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芯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转块(13)上 还设置有把手转块复位弹簧(12)。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芯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6)上并位 于拨块(8)的旋转行程范围内,还设置有拨块限位块(11)。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芯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6)上并 位于把手转块(13)侧,还设置有把手转块限位块(17)。
5. 根据权利要求1、 2、 3或4所述的插芯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舌(1) 的尾端设置斜舌复位弹簧(5)。
6. 根据权利要求l、 2、 3或4所述的插芯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圈异 形弹簧(10)是由三组连为一体的弹簧圈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芯门锁。防插块上设置扭力弹簧,顶端绕过设置在保险舌上的限位销与斜舌的侧面卡位机构滑动配合,尾端与拨块的一端传动配合;保险舌复位器与保险舌配合安装并通过限位销与防插块组合形成防插机构;拨块上还设置三圈异形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拨块的上部凸起或下部凸起上,另一端固定在壳体内;在与拨块的中心锁孔同轴且与锁芯相反的方向设置旋钮;在壳体内还设置有可转动的把手转块并与传动块传动配合,传动块又与斜舌传动配合;传动块上设置传动块复位弹簧,拨块与把手转块之间,还设置可以滑动的挡块,把手转块的侧部还设置有侧向凸起,所述挡块首端与拨块可传动连接,尾端与把手转块上设置的凸起相配合形成所述把手转块的定位机构。可广泛适用于各类插芯门锁中。
文档编号E05B63/00GK201065694SQ20072005346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29日
发明者彭光林, 曹湛斌 申请人:曹湛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