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秋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41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秋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秋千,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供选择切换不 同摆动方式的婴儿秋千。
背景技术
参阅图l、图2,是一种已知的婴儿秋千l,包含一架体ll、 一 座椅12以及二组吊杆组13,架体11包括呈U形的一前脚杆111、 一 后脚杆112以及分别连接前脚杆111与后脚杆112两侧顶端的二枢接 本体113,每一枢接本体113相对应的内侧设置有一前后方向延伸的 滑槽114,座冲争12两侧是分别通过两吊杆组13吊i殳在二枢接本体113 之间,每一组吊杆组13包括一第一吊杆131及一相对于第一吊杆131 前方的第二吊杆132,第一吊杆131底端连^妻在座^" 12,顶端连4妻在 枢接本体113,第二吊杆132底端连接在座椅12相对于第一吊杆131 前方,顶端滑接在枢接本体113的滑槽114,通过第二吊杆132顶端 于滑槽114内滑移,可调整与第一吊杆131顶端之间的距离。如图l所示,当第二吊杆132顶端位于滑槽114的前端而较远离 第一吊杆131顶端时,此时座#奪12是处在一双支点^摆动的状态,也 就是座椅12相对于架体11摆动的支点包括第一吊杆131的顶端以及 第二吊杆132的顶端,在双支点摆动的过程中,座椅12本身的角度 较不会随着摆动的位置改变。如图2所示,当第二吊杆132顶端滑到滑槽114的后端而较邻近 第一吊杆131顶端时,由于第一吊杆131顶端与第二吊杆132顶端几 乎是处在相重叠的位置,所以座椅12相对于架体11摆动的支点几乎 可视为只有第一吊杆131与第二吊杆132相重叠的顶端处,也就是说, 座椅12是处在一单支点摆动的状态,在单支点摆动的过程中,座椅 12本身的角度会随着摆动的位置改变。由上述内容可知,这种婴儿秋千1是可以借由调整第二吊杆132顶端在滑槽114的位置,以控制座椅12相对于架体11的摆动方式。但也由于这种婴儿秋千1摆动方式的切换是借由调整第二吊杆132顶 端相对于第一吊杆131的距离,所以,若欲使单支点摆动与双支点摆 动有较明显的差异,则必须要使滑槽114的长度到达一定程度,让第 二吊杆132顶端可拉离第一吊杆131到达一定的距离,才能让单支点 摆动与双支点摆动有较大的差异性,但增加滑槽114的长度势必要增 加枢接本体113的体积,而枢接本体113的体积增加不只会有物冲牛成 本增加的问题,在产品的收合及包装上也比较占空间,运送较不方便。 除此之外,虽然滑槽114两端都设置有凹槽可供第二吊杆132顶 端限位,但若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没确实让第二吊杆132顶端卡入凹 槽内,也容易让第二吊杆132在座椅12摆动的过程中受到连动而随 着滑移于滑槽114内,使座椅12处于不稳定的摆动状态。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收合及包装后体积较小而运 送较方便的婴儿秋千。本实用新型的另 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实切换摆动支点 且使其摆动支点固定于定位点的婴儿秋千,以此提高座椅摆动较稳定 性的婴儿秋千。本实用新型婴儿秋千包含二相间隔的侧架、二吊杆组以及一座 椅,该座椅两侧通过该二吊杆組悬吊在该二侧架之间,并能相对于该 二侧架摆动。每一侧架包括一支持壳体,该支持壳体具有一提供第一 摆动支点的第一吊杆连接部。每一吊杆组包括一连杆、 一第一吊杆以 及一第二吊杆。该连杆具有 一连杆本体以及一提供第二摆动支点的第 二吊杆连接部,该连杆本体一端枢设于该支持壳体,该第二吊杆连接 部位于该连杆本体的另 一端。该第一吊杆顶端通过该第一 吊杆连接部 枢"i殳于该支持壳体,底端连接该座^fr。该第二吊杆顶端连接该第二吊 杆连接部,底端连接该座椅。通过该连杆本体变换该第二吊杆连4妻部 相对该支持壳体的位置,可使该第一吊杆与该第二吊杆均共以该第一摆动支点相对于该支持壳体摆动,或使该第 一 吊杆与该第二吊杆分别 以该第 一摆动支点及该第二摆动支点相对于该支持壳体摆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秋千,该支持壳体具有相间隔的 一第 一 凸 柱以及一第二凸柱,该第一凸柱界定出该第一吊杆连接部,该连杆本 体枢设于该第二凸柱而能相对于该支持壳体枢转,使该第二吊杆连接 部与该第一吊杆连接部相远离或相重叠。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秋千,该连杆本体一端与该支撑壳体枢接,另一端与该第二吊杆枢接,通过该连杆本体相对该支撑壳体的枢 转,该第二吊杆顶端邻近及远离该第一吊杆顶端,当该第二吊杆顶端 邻近该第一吊杆顶端,该第一吊杆与该第二吊杆以该第一摆动支点相对于该支持壳体摆动;当该第二吊杆顶端远离该第一吊杆顶端,该第一吊杆以该第一摆动支点相对于该支持壳体摆动,该第二吊杆以该第 二摆动支点相对于该支持壳体摆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秋千,该连杆本体通过该第一吊杆顶端枢设于该支持壳体;每一吊杆组还包括一设置在该支持壳体的第一接合 部以及一设置于该连杆本体并且能与该第一接合部相接合的第二接 合部,通过该第二接合部接合于该第一接合部,该第一吊杆与该第二 吊杆分别以该第 一摆动支点与该第二摆动支点摆动;通过该第二接合 部与该第一接合部分离,该第二吊杆可通过该连杆本体而以该第一摆 动支点摆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秋千,该吊杆组还包括一设置于该第二吊 杆连接部与该第二吊杆顶端之间的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包括一第一 锁定件、 一第二锁定件及一锁定解除件,该第一锁定件设置在该第二 吊杆顶端,该第二锁定件设置在该第二吊杆连接部并且可弹性的与该 第一锁定件相接合,通过该第一锁定件与该第二锁定件相接合,该连 杆本体与该第二吊杆无法相对转动,该锁定解除件设置在该第二吊杆顶端,通过该锁定解除件可致动该第二锁定件与该第一锁定件分离, 使该连杆与该第二吊杆能相对转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秋千,该第一锁定件包括一设置在该第二吊杆顶端的卡槽,该第二锁定件包括一可弹性的卡入该卡槽的凸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该连杆而可调整该第一吊杆与该第二吊杆之间为共摆动支点或不共摆动支点,使该座椅相对于 该架体的调整不局限于现有的滑槽,且收合与包装运送也较不占用体 积,此外,借由连杆调整座椅的摆动相较于现有的利用滑槽的方式也 比较能使座椅的摆动维持稳定。


图l是现有的婴儿秋千处在一双支点摆动的立体图; 图2是现有的婴儿秋千处在一单支点摆动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婴儿秋千第一较佳实施例处在一共摆动支点的 立体图;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处在一不共摆动支点的立体图;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支持壳体与一吊杆组的组件分解图;图6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该支持壳体与该吊杆组的组装侧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婴儿秋千第二较佳实施例处在一不共摆动支点 的立体图;图8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处在一共摆动支点的立体图; 图9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支持壳体与 一 吊杆组的组件分解图; 图10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 一锁定机构的组件分解图; 图11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该支持壳体与该吊杆组的组装与动 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二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婴儿秋千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3 -图5,本实用新型婴儿秋千2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架体21、 一座椅22以及二吊杆组3,座冲争22是通过二吊杆组3吊 设在架体21两侧之间。架体21包括一前脚杆211、 一位于前脚杆211后方的后脚杆212 以及二支持壳体24,前、后脚杆211、 212都呈U形而分别具有二顶 端,前、后脚杆211、 212顶端相邻近而底部相远离,且前、后脚才干 211、 212同一侧的顶端通过支持壳体24相连接,前、后脚杆211、 212两侧杆段与二支持壳体24分别界定出架体21的二侧架而可供座 才命22两侧通过二吊杆组3吊"i殳在二侧架之间。每一个支持壳体24具有一面向座椅22的内侧241,以及前后间 隔形成在内侧241的第一凸柱242以及一第二凸柱243。吊杆组3包括一连杆31、 一第一吊杆32、 一第二吊杆33以及三 支枢接轴件301 - 303。第一吊杆32具有一顶端321及一底端322, 其底端322连接在座椅22,顶端321呈套壳状结构而可套接在第一凸 柱242并且通过枢接轴件301穿伸连接,借此,第一吊杆32可以第 一凸柱232为第一摆动支点相对于支持壳体24枢转摆动。连杆31具有一连杆本体311以及分别形成在连杆本体311两相 反端的一枢接端部312、 一第二吊杆连接部313以及一挡片35。连杆 本体311具有一面向支持壳体24的外侧面318及一面向座一寺22的内 侧面319,该枢接端部312位于连杆本体311外侧面318并且呈套壳 状结构而可套接在支持壳体24的第二凸柱243并且通过枢接轴件302 穿伸连接,借此,连杆本体311枢设在支持壳体24而能相对于支持 壳体24枢转,除此之外,参阅图5、图6,该吊杆组3还包括一设置 在第二凸柱243端面的滑槽244,以及一形成在连杆本体311枢接端 部312的套壳状结构内并且能滑移于滑槽244内的滑块245,且该滑 槽244具有一位于约十二点钟方向的第一端246以及一位于约四点钟 方向的第二端247,当连杆本体311相对于支持壳体24枢转时,滑块 245沿着滑槽244滑动,且借由滑块245滑抵滑槽244的第一端246 与第二端247,可限制连杆本体311能相对于支持壳体24枢转的角度。第二吊杆连接部313形成在连杆本体311的内侧面319,同样呈一套壳状结构。该挡片35与第二吊杆连接部313位于连杆本体311 的同一端但是是形成在连杆本体311的外侧面318。第二吊杆33具有 一顶端331及一底端332,其底端332连接在座椅22,顶端331呈套 壳状结构而可套接在连杆本体311的第二吊杆连接部313并且通过枢 接轴件303穿伸连接,借此,第二吊杆33可以第二吊杆连接部313 为 一第二摆动支点枢转摆动。由于第一吊杆32是直接枢接在支持壳体24的第一凸柱242,而 第二吊杆33是通过连杆31与支持壳体24连接,因此,通过连杆31 相对于支持壳体24的旋转而使第二吊杆连接部313与第一凸柱242 相重叠或相远离,便可使第一凸柱242与第二吊杆连接部313处于共 支点摆动(如图3所示)或不共支点摆动(如图4所示)的位置,借 此变换座椅22相对于架体21的摆动方式。其中,参阅图3、图5、图6,当连杆31转到挡片35靠置在第一 吊杆32顶端321外侧,也就是位于第一凸柱242外时,第二吊杆连 接部313与第 一 凸柱242相重叠而处于共摆动支点的位置,也就是说, 此时第一吊杆32顶端321是与第二吊杆33顶端331相重叠并且第一 吊杆32与第二吊杆33均以第一凸柱242的第 一摆动支点摆动,且滑 块245滑到弧形滑槽244的第一端246,于是,座椅22的摆动支点只 有第一吊杆32顶端321与第二吊杆33顶端331重叠处,座椅22是 相对于架体21沿弧形路径前后摆动,在摆动过程中,座椅22会产生 倾斜角度变化。参阅图4、图5、图6,当连杆31转到其第二吊杆连接部313朝 前而与第一吊杆32顶端321相远离的状态时,滑块245滑到弧形滑 槽244的第二端247,此时第一吊杆32顶端321与第二吊杆33顶端 331相远离而处于不共摆动支点的位置,于是,座椅22便切换到相对 于支持壳体24摆动的支点是包括支持壳体24的第一凸柱242以及连 杆31的第二吊杆连接部313,其中,第一吊杆32是以第一凸柱242 的第一摆动支点摆动,第二吊杆33是以第二吊杆连接部313的第二 摆动支点摆动,此时,座椅22是以前后往复平移相对于架体21摆动,在摆动过程中,座椅22未产生倾斜角度变化。由上述第一较佳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将第二吊杆33顶端331 枢接在连杆31,通过枢转连杆31便可调整第一吊杆32顶端321与第 二吊杆33顶端331之间的距离,进而切换座椅22摆动的方式,不仅 让第一、第二吊杆32、 33之间的可位移幅度不再受限于支持壳体24 而可减少支持壳体24的体积,在收合及运送包装上也比较不占空间。参阅图7-图9,本实用新型婴儿秋千2'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包含 一架体21、 二吊杆组3'及一座椅22,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 施例不同的地方是在于吊杆组3,的结构以及吊杆组3,与支持壳体24, 连接的方式。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支持壳体24,具有一内侧241,以及设置在 内侧241,的一第一凸柱242,以及一相对于第一凸柱242,前方的第一 接合部23。第一接合部23包括一压钮231以及一4氐接在压4丑231与支持壳 体24,之间的压缩弹簧232,借此,压钮231可弹性的凸出支持壳体 24,内侧241'。每一吊杆组3,包括一连杆31'、 一第一吊杆32'、 一第二吊杆33' 以及一锁定机构34。第一吊杆32,具有一顶端321,以及一底端322,, 其底端322,连接在座椅22,顶端321,呈套壳状结构而可套接在第一 凸柱242,,借此使得第一吊杆32,与支持壳体24,相枢接。连杆31,具有一连杆本体311,、分别位于连杆本体311,两相反端 的一枢接端部312,以及一第二吊杆连接部313,、 一设置在第二吊杆连 接部313,的扣环25,该枢接端部312,呈套壳状结构而可套接在第一 吊杆32,呈套壳状结构的顶端321,,借此,连杆31,通过枢^l姿端部312, 可与第一吊杆32,顶端321,重叠枢接在支持壳体24,。除此之外,该吊 杆组3,还包括相对应且分别设置在第一吊杆32,套壳状顶端321,与连 杆31,枢接端部312,内的一弧形滑槽324以及一滑块325 (见图11), 当连杆31 ,相对于第一 吊杆32,转动,滑块325于弧形滑槽324内滑移。 连杆31,的第二吊杆连接部313,同样呈套壳状结构。第二吊杆33,具有一顶端331,及一底端332,,其底端332,连接在 座椅22并间隔于第一吊杆32,底端322,前方,第二吊杆33,顶端331, 呈套壳状而可与连杆31,的第二吊杆连接部313,相枢接。参阅图9、图10,锁定机构34是设置在第二吊杆连接部313,与 第二吊杆33,顶端331,的二套壳状结构之间,其包括一压缩弹簧341、 一第一锁定件342、 一第二锁定件343以及一锁定解除件344。第一 锁定件342为一设置在第二吊杆33,的套壳状结构顶端331,内的卡槽。 第二锁定件343包括一设置在连杆31,第二吊杆连4妄部313,并且介于 连杆31,的第二吊杆连接部313,与第二吊杆33,的顶端331,之间的片体 348,以及一由片体348朝卡槽342的方向突出的凸块349。压缩弹簧 341是抵接在连杆31,的第二吊杆连接部313,与片体348之间,借此 使得凸块349可弹性的卡入卡槽342内。锁定解除件344包括一外露 出第二吊杆33,顶端331,的按压部345,以及一由按压部345穿过第 二吊杆33,顶端331,并且朝向第二锁定件343的方向延伸的抵触部, 该抵触部实际上包括二间隔由按压部345延伸出的延伸片346。请一 并配合图ll参阅,在本实施例中,是设定凸块349与卡槽342的角 度使得当连杆31,与第二吊杆33,之间的夹约为120度时,凸块349受 压缩弹簧341的推抵而嵌入卡槽342内,此时连杆31,与第二吊杆33, 的相对位置被锁定,而通过推抵按压部345,则可借由二延伸片346 推抵第二锁定件343的片体348使凸块349退出卡槽342,解除连杆 31,与第二吊杆33,的锁定,连杆31,与第二吊杆33,便可相对转动。参阅图7、图9、图11,当连杆31,第二吊杆连接部313,的扣环 25扣接在支持壳体24,的压钮231时,连杆31,概与支持壳体24,相间 隔平行,且第二吊杆33,顶端331,相对于支持壳体24,的位置是被固定 的,连杆31,的第二吊杆连接部313,与第一凸柱242,处在不共摆动支 点的位置,也就是说,座椅22相对于架体21的摆动支点包括第一凸 柱242,以及连杆31,的第二吊杆连接部313,,其中,第一吊杆32,以第 一凸柱242,的第一摆动支点摆动,第二吊杆33,以第二吊杆连接部 313,的第二摆动支点摆动,且此时连杆31,与第二吊杆33,之间的夹角约为90度,锁定机构34的凸块349与卡槽342相错开,连杆31,与 第二吊杆33,之间未被锁定而可自由相对枢转。参阅图8、图9、图11,当座椅22要切换成共摆动支点时,则是 借由按压压钮231使压钮231退出扣环25,让连杆31,的第二吊杆连 接部313,连同第二吊杆33,顶端331,相对于支持壳体24,往下位移,直 到第二吊杆33,与连杆31,之间的夹角到达120度时,凸块349卡入卡 槽342内,连杆31,与第二吊杆33,由于锁定机构34的关系而3皮锁定 在夹角120度的状态,此时,第二吊杆33,只有通过连杆31,的枢接端 部312,与第一吊杆32,顶端321,重叠枢设在支持壳体24,的第一凸柱 242,,也就是说,连杆31'、第一吊杆32,与第二吊杆33,可视为一整 体通过第一吊杆32,顶端321,枢i殳在支持壳体24,的单一杆件,所以座 椅22的摆动支点便只剩支持壳体24,第一凸柱242,的第一摆动支点。而当座椅22要从图8的共摆动支点的状态再度切换成图7的不 共摆动支点状态时,则是先通过按压锁定解除件344解除锁定机构34 对第二吊杆33,与连杆31,的锁定,使凸块349退出卡槽342(见图10 ) 后,再将第二吊杆33,往上提,通过扣环25扣接在压钮231而使得第 二吊杆33,顶端331,再度被相对于支持壳体24,限位,便可使座椅22 再度切换为不共摆动支点的状态。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调整第一吊杆32与第二吊杆33距离的 方式以连杆31取代已知"i殳置在枢接本体113的滑槽114,不仅让第一 吊杆32与第二吊杆33的调整不再受限于支持壳体24,也可减少收合 及包装运送所需占用的空间,此外,不论是如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利用 挡止件35配合滑槽244与滑块245限制的方式或者是如第二较佳实 施例中借由第一接合部23与第二接合部25接合再配合滑槽324与滑 块325限制的方式,也都可以让座椅22稳定处于共摆动支点的状态 或不共摆动支点的状态,以提高座椅22摆动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1. 一种婴儿秋千,包含二相间隔的侧架、二吊杆组以及一座椅,所述座椅两侧通过所述二吊杆组悬吊在所述二侧架之间,并能相对于所述二侧架摆动,其特征在于每一侧架包括一支持壳体,所述支持壳体具有一提供第一摆动支点的第一吊杆连接部;每一吊杆组包括一连杆,具有一枢设于所述支持壳体的连杆本体以及一设置于所述连杆本体并且提供一第二摆动支点的第二吊杆连接部;一第一吊杆,其顶端通过所述第一吊杆连接部枢设于所述支持壳体,底端连接所述座椅;一第二吊杆,其顶端连接所述第二吊杆连接部,底端连接所述座椅;以及通过改变所述连杆本体与所述支持壳体的相对位置,可使所述第二吊杆在与所述第一吊杆共同以第一摆动支点摆动的位置以及与所述第一吊杆分别以所述第二摆动支点及所述第一摆动支点摆动的位置之间切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壳体还具 有 一 面向该座椅的内侧,以及相间隔形成于所述内侧的 一 第 一 凸柱以及 一第二凸柱,所述第一凸柱界定出所述第一吊杆连接部,所述连杆本体 枢设于所述第二凸柱而能相对于所述支持壳体枢转。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本体一端 枢设于所述第二凸柱,所述第二吊杆连接部位于所述连杆本体的另 一端; 所述吊杆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凸柱的一滑槽,以及设置在所述连杆 本体所述端的一滑块,通过所述连杆相对于所述支持壳体枢转,所述滑 块于所述滑槽内滑移并限制所述连杆可相对于所述支持壳体枢转的角 度。
4. 才艮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还具 有一挡止件,所述挡止件与所述第二吊杆连接部位于所述连杆本体的同一端,通过所述挡止件抵靠于所述第一吊杆连接部,所述第二吊杆连接 部与所述第 一 吊杆连接部相重叠,所述第 一 吊杆与所述第二吊杆均以所 述第一摆动支点摆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件为一挡片。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本体通过 所述第一吊杆顶端枢设于所述支持壳体;每一吊杆组还包括一设置在所 述支持壳体的第 一接合部以及一设置于所述连杆本体并且能与所述第一 接合部相接合的第二接合部,通过所述第二接合部接合于所述第一接合 部,所述第 一 吊杆与所述第二吊杆分别以所述第 一摆动支点与所述第二 摆动支点摆动;通过所述第二接合部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分离,所述第二 吊杆可通过所述连杆本体而以所述第 一摆动支点摆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合部包 括一可弹性凸出的设置于所述支持壳体的压钮,所述第二接合部包括设 置于所述第二吊杆连接部的一扣环,通过所述扣环扣接于所述压^L,所 述第二接合部与所述第 一接合部相接合。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吊杆连接 部与所述第二吊杆顶端均具有 一套壳状结构并可相枢4妄。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组还包括 一设置于所述第二吊杆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吊杆顶端的套壳状结构之间的 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包括一第一锁定件、 一第二锁定件及一锁定解 除件,所述第一锁定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吊杆顶端,所述第二锁定件设置 在所述第二吊杆连接部并且可弹性的与所述第 一锁定件相接合,通过所 述第 一锁定件与所述第二锁定件相接合,所述连杆本体与所述第二吊杆 无法相对转动,所述锁定解除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吊杆顶端,通过所述锁 定解除件可致动所述第二锁定件与所述第一锁定件分离,使所述连杆与 所述第二吊杆能相对转动。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解除件 包括一外露于所述第二吊杆顶端的按压部以及一 由所述按压部伸入所述第二吊杆顶端并朝向所述第二锁定件的抵触部,通过施力于所述按压部 能使所述抵触部推抵所述第二锁定件与所述第一锁定件分离,解除所述 第一锁定件与所述第二锁定件的锁定。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件包括一设置在所述第二吊杆顶端的套壳状结构的卡槽,所述第二锁定件 包括一可弹性的卡入所述卡槽的凸块。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定件还包括一设置于所述第二吊杆连接部的片体,所述锁定机构还包括一压缩弹簧,所述凸块由所述片体朝向所述卡槽凸出,所述压缩弹簧抵接于 所述第二吊杆连接部与所述片体之间。
13.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组还包 括一设置在所述第 一 吊杆顶端的滑槽以及一设置于所述连杆本体对应枢 接端并且可滑移于所述滑槽的滑块,通过所述连杆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一 吊杆枢转,所述滑块滑移于所述滑槽内。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嬰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本体一 端与所述支撑壳体枢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吊杆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吊 杆枢接,通过所述连杆本体的所述一端相对于所述支撑壳体枢转,所述 第二吊杆顶端可邻近及远离所述第 一 吊杆顶端。
15. 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婴儿秋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本 体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吊杆顶端枢接于所述支撑壳体,另一端通过所述第 二吊杆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吊杆枢接,通过所述连杆本体之所述一端相对 所述支撑壳体枢转,可建立或解除所述第二吊杆以所述第二摆动支点相 对于所述支撑壳体摆动。
专利摘要一种婴儿秋千,包含二间隔的侧架、二吊杆组以及一座椅,该座椅两侧通过该二吊杆组吊设在该二侧架之间,并能相对于该二侧架摆动,每一侧架包括一支持壳体。每一吊杆组包括一连杆、一第一吊杆以及一第二吊杆,该第一吊杆与该第二吊杆底端连接在该座椅,该第一吊杆顶端枢设在该支持壳体,该连杆一端枢设在该支持壳体,另一端具有一第二吊杆连接部,该第二吊杆顶端枢设在该连杆的第二吊杆连接部,通过该连杆可调整该第二吊杆与该第一吊杆是通过同一个摆动支点摆动或分别通过二个摆动支点摆动。
文档编号A47D13/00GK201085351SQ20072012537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2日
发明者陈舜民 申请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