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逃生式的设有复合斜利的拉手式插芯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500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逃生式的设有复合斜利的拉手式插芯门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尤其涉及一种带复合型斜利组合结构及逃生功 能的拉手式的插芯门锁,属于五金锁具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进步,市场竞争,市场上插芯门锁品种变化多端,但是插芯门锁 开门方式,即开门概念始终没有改变,现市场上的插芯门锁有档盖板及执手, 档盖板上安装球形执手或"7"形执手。开启门时,都需要旋转执手,而插芯 门锁的执手都用卡簧、垫介子、螺丝安装于档盖板上,因长时间使用,垫介子 会磨损,卡簧会断裂,导致执手不平衡、松动、下垂,甚至掉落,影响开锁的 功能。无论是球形锁还是其它的插芯锁、外装门锁,锁的斜利的一面必须是弧 形槽面或斜面,当关闭斜利时,无需旋转执手来关闭,只需拉执手或门扇板, 锁的斜利的斜面与之相应的门扣板的斜度相接触,受到外力及惯性的作用,斜 利会收縮回锁体内再弹出。这是斜利的工作原理。而们日常所接触的门都是 往门内推开门扇而开门;在门内拉门扇而开门。这种开门关门方式较多见。 大多数的插芯门锁都设有双利,即斜利和方利,通常关门时都会锁上方利。当 在室内遇特发事件时,比如火灾等,慌乱之中,人的第一意识就是逃生,逃生 第一步就是开门,由于习惯,开门时就必须旋转执手,当旋转执手而门还不能 开时,才会考虑到方利还没有打开,必须旋转旋钮或用钥匙来开启。时间就是 生命。这就不便。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的插芯门锁的开启不方便不耐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目 的是提供一种在门外只需推动拉手即可开门,在门内只需拉拉手即可开门的 内开逃生式的设有复合斜利的拉手式插芯门锁,在室内拉拉手就可以开启方 利与斜利。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逃生式的设有复合斜利的拉手式插芯门锁,包括设在门内的锁体, 锁体一侧的门框上设有门扣板,在锁体外侧设有面板,锁体两侧的门上设有前 拉手、后拉手,锁体内设有复合型斜利和方利,两个斜利组合设在锁体内的斜 利架内,斜利架两侧分别设有左制动板与右制动板,右制动板的尾端连接一曲 板的首端,曲板的尾端连接人型右制动拔板的后端,右制动拨板的上端和左制 动板共转轴,方利的尾端设一个传动通,传动通经一个内开拨片与内压板连 接,内压板与后拉手或前拉手的拨杆或拨杆联接,其特征在于内压板与右制 动拨板的上端及左制动板共转轴,铰接在锁体上;内开拨片中部铰接在锁体 上,内开拨片后端与内压板的下端后部联接;内压板的下端的前侧面设有若干 个凸起和凹槽;掀动式的后拉手的拨杆与内压板的凸起、右制动拨板的前端、 左制动板的下端联动;掀动式前拉手的拔杆设于内压板的凹槽的开口上,拔杆 便与右制动拨板前端、左制动板的下端联动。所述右制动拨板中前部的前侧面与左制动板中下端的前侧面、内压板的 前侧面轮廓一致,下端呈前凸的刀型,三者铰接在一起;左制动板中下端的前 侧面设拔杆的拔触点,右制动拨板中前部的前侧面设有拔杆的拔触点;其中, 内压板的前侧面上设有山形的凹凸槽,包括两个凹槽和两凹槽间的凸起;拨杆 设在凸起前上方,拨杆卡在其中一个凹槽内。所述内开拨片侧视呈C形,其前端与传动通连接;内压板下端的后部设 有凸出的触点,触点与内开拨片后端的触点连接。所述左制动板首端设有制动端,中部设有支点,支点的一侧设有换向孔。所述右制动板呈"U"型,右制动板首端设有制动端,中部设支点,支点 上侧有换向孔,末端设有活动柱钉,活动柱钉铰接着曲板;曲板中部设椭圆移 动槽,曲板尾端设有活动柱钉,活动柱钉铰接右制动拔板的后端;右制动拔板 上端设有支点;支点铰接着右制动拨板上端、左制动板中部、内压板的上端。所述复合型的斜利,由左斜利体和右斜利体组成,两斜利侧视呈剪刀形; 左斜利体侧视呈棱形,左外侧设一条纵向的梯形凹槽,右内侧中部设有一轴套 孔,左外侧中部设横向的卡位,尾端设有弹簧定位;右斜利体侧视呈棱形,右 外侧设一条纵向的梯形凹槽,右外侧中部设有横向的卡位,左内侧中部设轴 杆;右斜利体的轴杆设在左斜利体的轴套孔内,就组成复合型斜利;左制动板的制动端卡在左斜利体的梯形凹槽内,右制动板的制动端卡在右斜利体的梯形 凹槽内。所述方利最下端的侧面与传动通的尾部的侧面分别连接三圈弹簧的两端; 传动通尾部连接内开拨片,内开拨片中后部由支点孔铰接于锁体上。所述后拉手经穿过锁体的定位螺杆与前拉手固定;前拉手的锁头尾端的锁 尾条经锁体的传动通的十字孔,与后拉手的旋钮连接。所述所述的门扣板的方利孔的左右两侧设有弧形槽,门扣板的斜利孔的左 右两侧设有弧形槽。为了防止风吹或稍用力就会把门吹(推)开,设计了与复合型斜利并用的 左右的制动板,在回程簧的作用下,左制动板的一端卡入左斜利体的凹槽内, 右制动板的一端卡入右斜利体凹槽内,这样无论风吹或推门扇板,门扇都不会 被打开。因为复合型斜利的左右的斜利体分别被左右制动板锁定,当关闭门扇时, 稍不注意,就会把复合斜利撞坏,就在左右制动板上各设计一圆孔(换向孔)。 在解除复合型的斜利锁定时,制动板上的圆孔与锁壳、面板相应的圆孔一致。 且当安装是左开门时,通过锁体、面板及右制动板的圆孔用柱钉锁紧。相反如 安装右开门时,用柱钉把面板、左制动板及锁体锁紧,非常方便快捷。无论是 安装左开门还是右开门,当关闭门扇时,首先与门扣板相接触的,必须是已被 解除锁定的复合型斜利的另一半的斜利体,被解除锁定功能的斜利体。在轴杆 及斜利压簧的作用下,就呈一个吊环,当遇到力量时就会摆动,被解除锁定功 能的斜利体首先与门扣板接触。由于惯性,斜利体会由原垂直面摆成了斜面, 即同其它锁的斜利一样。同时由于外力及惯性的作用,复合型的斜利的斜面与 门扣板的弧形槽相接触,从而收縮回锁体内。当开门时,首先与门扣板相接触 的是被制动板锁定的斜利体,要解除被锁定的斜利体,就必须推动或拉动拉 手,拉手的拔杆就会拔动与之相连接的制动板。制动板中间有支点,根据杠杆 原理,拔动制动板一端,另一端就住反方向运动,从而制动板解除了对斜利体 的锁定。同时门扣板的利孔两边都设计有弧形槽(斜面),所以顺理成章很容易 开门了。大多数的插芯门锁都设有双利,即斜利和方利,通常关门时都会锁上 方利。当在室内遇特发事件时,比如火灾等,慌乱之中,人的第一意识就是逃 生,逃生第一步就是开门,由于习惯,开门时就必须旋转执手,当旋转执手而门还不能开时,才会考虑到方利还没有打开,必须旋转旋钮或用钥匙来开启。 时间就是生命。针对这弱点,我们设计汽车拉手开门方式的插芯门锁,同时设 计了在室内拉拉手开启方利与斜利的功能,即逃生功能。锁体内装有内压板, 内压板与拔杆接触部位呈"山"形,拉动后拉手时,后拉手的拔杆就会拔在内 压板"山"形的凸起上,从而拔动内压板。推动前拉手时,前拉手拔杆就会拔 在内压板"山"形的凹槽避空处,从而拔不到内压板。内压板支点孔,同左制 动板的支点孔及右制动拔杆的支点孔共一轴柱固于锁体上。内压板的触点与内 开拔片连接,内开拔片有支点孔,用柱钉固于锁体上。内开拔片另端连接传动 通,传动通连接三圈弹簧,传动通连接方利。后拉手的拔杆拔动内压板凸起 时,内压板的触点拔动内开拔片的触点,内开拔片用柱钉固于锁体,支点距离 触点较近,根据杠杆原理,内开拔片的触点拔动一点点,内开拔片的另一端就 会往反方向拔动一大距离,内开拔片的另一端就带动传动通,传动通在三圈弹 簧的反弹作用下,传动通传就会带动方利收縮回锁体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门外只需推动拉手即可开门;在门内只需拉 拉手即可开门,方便快捷;设左右制动板,无论风吹或推门扇板,门扇都不会 被打开;设计了在室内拉拉手开启方利与斜利功能,即逃生功能,安全实用; 结构简单,可靠性好,耐用;设计新颖合理,功能结构齐全,安装简单方便, 而且使用范围广,是把插芯门锁的开门概念提升到更高更新的层次。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锁体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斜利体组件主视图;图3、是左制动板的主视图;图4、是右制动板及其连接组件的主视图;图5、是复合型斜利主视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图7、是复合型斜利的左斜利体主视图;图8、是图7的右视图;图9、是图7的左视图;图10、是图8逆时针旋转20度的主视图图11、是图IO的俯视图;图12、是复合型斜利的右斜利体主视图;图13、是图12右视图;图14、是图12左视图;图15、是图14逆时针旋转20度的主视图;图16、是图15的俯视图;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方利及其连接组件的主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压板的主视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内开拔片的主视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门扣板的立体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体结构组装示意图。1、锁体;2、面板;3、斜利;4、斜利;5、左斜利体;51、梯形凹槽; 52、轴套孔;53、卡位;54、弹簧定位;6、右斜利体;61、梯形凹槽;62、 轴杆;63、卡位;7、方利;8、衬板;9、固定板;10、斜利架;11、斜利压 簧;12、左制动板;121、制动端;122、拔触点;123、支点;124、换向孔; 13、回程簧;14、右制动板;141、制动端;142、拔触点;143、支点;144、 支点;145、活动柱钉;146、活动柱钉;147、椭圆移动槽;148、换向孔; 15、回程簧;16、曲板;17、右制动拨板;18、内开拨片;181、支点孔; 19、内压板;191、支点;20、凹槽;201、凹槽;21、凸起;211、凸起;22、触点;23、触点;24、触点;25、传动通;26、尾部;27、三圈弹簧;28、尾部;29、拨杆;30、拨杆;31、锁尾条;32、锁头;33、前拉手;34、 后拉手;35、旋钮;36、定位螺杆;37、定位螺杆;38、定位孔;39、定位 孔;41、门扣板;411、弧形槽;412、方利孔;413、斜利孔;414、弧形槽;415、弧形槽;416、弧形槽;417、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 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在门内的锁体1,锁体1 一侧的门 框上设有门扣板41,在锁体1外侧设有面板2,锁体1两侧的门上设有前拉手33、后拉手34,门体与后拉手34之间设有面板2,锁体外侧设有衬板8和固 定板9。如图1、图5 图16所示,锁体1内设有复合型的斜利3、斜利4,斜利 3、斜利4设于斜利架10内,斜利架设在锁体内的衬板8的内侧。斜利3、斜 利4的首端伸出衬板8及固定板9夕卜,末端连接于斜利压簧ll,斜利压簧ll 末端连接于斜利架10的底部。复合型的斜利3、斜利4,由左斜利体5和右斜利体6组成,两斜利侧视 呈剪刀形"X"。左斜利体5侧视呈棱形,左外侧设一条纵向的梯形凹槽 51,右内侧中部设有一轴套孔52,左外侧中部设横向的卡位53,尾端设有弹 簧定位54。右斜利体6侧视呈棱形,右外侧设一条纵向的梯形凹槽61,右外 侧中部设有横向的卡位63,左内侧中部设轴杆62。右斜利体6的轴杆62设在 左斜利体5的轴套孔52内,就组成复合型斜利。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斜利架10两侧分别连接左制动板12与 右制动板14。左制动板12呈"Y"型,其中"Y"型右叉端连接左制动板回程 簧13。右制动板14呈"U"型,"U"型一叉端连接右制动板回程簧15,尾端 连接V形曲板16,曲板16尾端连接右制动拔板17。左制动板12的制动端121卡在左斜利体5的梯形凹槽51内,右制动板 14的制动端141卡在右斜利体6的梯形凹槽61内。在斜利压簧11的作用 下,复合型斜利3、斜利4会伸出与锁体1连接的固定板9及衬板8夕卜。同时 复合型斜利3、斜利4两外侧中部设有横向的卡位53、 63,使复合型的斜利 3、斜利4不会脱离固定板9及衬板8而跑出锁体1。左制动板12的制动端 121在回程簧13的压力下,制动端121伸入到复合型斜利3的左斜利体5的 梯形凹槽51内,右制动板14在回程簧15的压力下,制动端141伸入到复合 型的斜利4的右斜利体6的梯形凹槽61内。左制动板12首端有制动端121,中部有支点123,支点123—侧有换向孔 124,末端侧面左制动板12中下端的前侧面有拔杆29、拔杆30的拔触点 122。右制动板14首端有制动端141,中部有支点144,支点144一侧有换向孔 148,末端有活动柱钉145,活动柱钉连接着曲板16。曲板16中部设有椭圆移 动槽147,曲板16尾端有活动柱钉146。活动柱钉146铰接右制动拔板17的后端,右制动拔板17上端有支点143,前端侧中前部的前侧面有拔杆29、拔 杆30的拔触点142。如图2、图17、图18、图19所示,右制动拨板17中前部的前侧面与左 制动板12中下端的前侧面、内压板19的前侧面轮廓一致,下端呈前凸的刀 型。三者铰接在支点143上。其中,内压板19的中下部的前侧面上设有山形 的凹凸槽,包括凹槽20、凹槽201和两凹槽间的凸起21,及最下端的凸起 211。拨杆29设在凸起21前上方,拨杆30在前拉手33掰动时卡在其中一个 凹槽20内。锁体1内设方利7,方利7最下端的侧面与传动通25的尾部26的侧面分 别连接三圈弹簧27的两端,传动通25尾部26连接内开拔片18,内开拔片18 后端连接内压板19的下端后部。内开拔片18呈半月形或C型,内开拔片18 头端有拔位24与传动通25尾部26连接,尾端的前侧面有触点23,接近尾端 有支点孔181,内开拔片18经支点孔181铰接锁体1上。内开拔片18下端前 部的触点23连接内压板19的向后的触点22,内压板19由支点191固于锁体 1,由支点191与支点143共轴。如图21所示,在门板上开孔,把锁体1安装于门板内。锁体1上设有中 心距离是22mm的定位孔38、定位孔39,定位孔38、定位孔39设在了传动通 25的十字孔两侧。掀动式前拉手33的锁头32的锁尾条31经锁体1的传动通 25的十字孔,与掀动式的后拉手34的旋钮35连接。门的前拉手33的定位螺 杆36、定位螺杆37穿过定位孔38、定位孔39,及螺杆40在下端穿过门体, 并在后拉手34 —侧用螺母固定,这样把锁体和前后拉手固定于门体。并在锁 体1对侧的门框上固定门扣板41。定位孔38、 39是两个腰形孔,两个定位孔38、 39的中心距离是22 mm。 定位螺杆36、定位螺杆37是两支两头有螺牙的柱钉,安装于前拉手33的两 支定位螺杆的中心距离是22mm。如图20所示,门扣板41的方利孔412的左右两侧设有弧形槽414、弧形 槽415,门扣板41的斜利孔413的左右两侧设有弧形槽416、弧形槽417。实施步骤根据所安装门体的方向用柱钉调校好锁体1斜利方向。按附 图21将锁体1安装于门板内;前拉手33的定位螺杆36、定位螺杆37穿过锁 体1的定位孔38、定位孔39;前拉手33的锁头32尾端的锁尾条31穿过锁1中传动通25的十字孔,再设于后拉手34的旋钮35的孔内;调校好前后拉 手的拨杆29、拨杆30前拉手33的拨杆30对准锁体1内的内压板凹槽20或 凹槽201,后拉手34的拨杆29对准锁体内的内压板凸槽21;用螺钉从后拉手 34紧固前后拉手及锁体1;然后在相应的门框上安装门扣板41。在门外,旋转钥匙来上锁或开启方利7,在开启方利7的情况下,只须推 动前拉手33,门就打开了。如果不推动拉手33而只推门板,门也不能打开。 在门内,旋转旋钮35来上锁方利7,开门时只须拉动后拉手34,方利7及斜 利3、斜利4就会收縮回锁体1内,从而门就打开了。
权利要求1、一种逃生式的设有复合斜利的拉手式插芯门锁,包括设在门内的锁体(1),锁体(1)一侧的门框上设有门扣板(41),在锁体(1)外侧设有面板(2),锁体(1)两侧的门上设有前拉手(33)、后拉手(34),锁体(1)内设有复合型斜利(3)、斜利(4)和方利(7),两个斜利组合设在锁体(1)内的斜利架(10)内,斜利架(10)两侧分别设有左制动板(12)与右制动板(14),右制动板(14)的尾端连接一曲板(16)的首端,曲板(16)的尾端连接人型右制动拔板(17)的后端,右制动拨板(17)的上端和左制动板(12)共转轴,方利(7)的尾端设一个传动通(25),传动通(25)经一个内开拨片(18)与内压板(19)连接,内压板(19)与后拉手(34)或前拉手(33)的拨杆(29)或拨杆(30)联接,其特征在于内压板(19)与右制动拨板(17)的上端及左制动板(12)共转轴,铰接在锁体(1)上;内开拨片(18)中部铰接在锁体(1)上,内开拨片(18)后端与内压板(19)的下端后部联接;内压板(19)的下端的前侧面设有若干个凸起(21)和凹槽(20);掀动式的后拉手(34)的拨杆(29)与内压板(19)的凸起(21)、右制动拨板(17)的前端、左制动板(12)的下端联动;掀动式的前拉手(33)的拔杆(30)设于内压板(19)的凹槽(20)的开口上,拔杆(30)便与右制动拨板(17)前端、左制动板(12)的下端联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逃生式的设有复合斜利的拉手式插芯门 锁,其特征为右制动拨板(17)中前部的前侧面与左制动板(12)中下端的 前侧面、内压板(19)的前侧面轮廓一致,下端呈前凸的刀型,三者铰接在一 起;左制动板(12)中下端的前侧面设拔杆(29)、拔杆(30)的拔触点(122),右制动拨板(17)中前部的前侧面设有拔杆(29)、拔杆(30)的 拔触点(142);其中,内压板(19)的前侧面上设有山形的凹凸槽,包括着 凹槽(20)、凹槽(201)和两凹槽间的凸起(21);拨杆(29)设在凸起(21) 前上方,拨杆(30)卡在其中一个凹槽(20)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逃生式的设有复合斜利的拉手式插芯 门锁,其特征为内开拨片(18)侧视呈C形,其前端与传动通(25)连接;内压板(19)下端的后部设有凸出的触点(22),触点(22)与内开拨片 (18)后端的触点(23)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逃生式的设有复合斜利的拉手式插芯门 锁,其特征为左制动板(12)首端设有制动端(121),中部设有支点(123),支点(123)的一侧设有换向孔(124)。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逃生式的设有复合斜利的拉手式插芯门 锁,其特征为右制动板(14)呈"U"型,右制动板(14)首端设有制动端(141),中部设支点(144),支点(144)上侧有换向孔(148),末端设有 活动柱钉(145),活动柱钉铰接着曲板(16);曲板(16)中部设椭圆移动 槽(147),曲板(16)尾端设有活动柱钉(146),活动柱钉(146)铰接右 制动拔板(17)的后端;右制动拔板(17)上端设有支点(143);支点(143)铰接着右制动拨板(17)上端、左制动板(12)中部、内压板(19) 的上端。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一种逃生式的设有复合斜利的拉手式 插芯门锁,其特征为复合型的斜利(3)、斜利(4),由左斜利体(5)和 右斜利体(6)组成,两斜利侧视呈剪刀形;左斜利体(5)侧视呈棱形,左外 侧设一条纵向的梯形凹槽(51),右内侧中部设有一轴套孔(52),左外侧中 部设横向的卡位(53),尾端设有弹簧定位(54);右斜利体(6)侧视呈棱 形,右外侧设一条纵向的梯形凹槽(61),右外侧中部设有横向的卡位(63),左内侧中部设轴杆(62);右斜利体(6)的轴杆(62)设在左斜利 体(5)的轴套孔(52)内,就组成复合型斜利;左制动板(12)的制动端 (121)卡在左斜利体(5)的梯形凹槽(51)内,右制动板(14)的制动端 (141)卡在右斜利体(6)的梯形凹槽(61)内。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逃生式的设有复合斜利的拉手式插芯门 锁,其特征为方利(7)最下端的侧面与传动通(25)的尾部(26)的侧面 分别连接三圈弹簧(27)的两端;传动通(25)尾部(26)连接内开拨片(18),内开拨片(18)中后部由支点孔(181)铰接于锁体(1)上。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逃生式的设有复合斜利的拉手式插芯门 锁,其特征为后拉手(34)经穿过锁体的定位螺杆(36)、定位螺杆(37)与前拉手(33)固定;前拉手的锁头(32)尾端的锁尾条(31)经锁体(1) 的传动通(25)的十字孔,与后拉手(34)的旋钮(35)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逃生式的设有复合斜利的拉手式插芯门 锁,其特征为:所述的门扣板(41)的方利孔(412)的左右两侧设有弧形槽 (414)、弧形槽(415),门扣板(41)的斜利孔(413)的左右两侧设有弧 形槽(416)、弧形槽(41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逃生式的设有复合斜利的拉手式插芯门锁,包括设在门内的锁体(1),门扣板(41),前拉手(33),后拉手(34),锁体(1)内设有复合型斜利和方利(7),斜利架(10)两侧设有左制动板(12)与右制动板(14),右制动板(14)连接曲板(16),曲板(16)连接右制动拨板(17),方利(7)尾端设传动通(25),传动通(25)经内开拨片(18)与内压板(19)连接,内压板(19)与右制动拨板(17)的上端及左制动板(12)共转轴;内压板(19)的下端的前侧面设有凸起(21)和凹槽(20);掀动式后拉手(34)拨杆(29)与凸起(21)、右制动拨板(17)、左制动板(12)联动;掀动式前拉手(33)的拨杆(30)设于内压板(19)的凹槽(20)开口上,拨杆(30)与右制动拨板(17)、左制动板(12)联动。本实用新型在门外推动拉手即可开门,在门内拉拉手即可开门,方便快捷。
文档编号E05B63/00GK201165806SQ20082004346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28日
发明者李雪连 申请人:李雪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