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毯、垫或棉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467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热毯、垫或棉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特别涉及一种电热毯、垫或棉被。
背景技术
在天气寒冷的地区,为了获得取暖的功效,通常使用电暖炉、电热棉被、电热毯、电热垫做为取暖的工具,而电热毯、电热垫及电热棉被使用方便容易,且可直接覆盖于人体,使人在天寒地冻时,仍然能保持身体的温暖。 现有的电热毯或电热棉被,其主要在上、下棉层间设置有金属电热丝,藉由金属电热丝的电阻产生热能,而让使用者覆盖使用时,可以达到保暖的目的。而由于使用金属电热丝做为发热组件,使得电热毯或电热棉被的柔软性低,而产生折迭困难,甚至于容易折断金属电热丝。 为了克服发热体容易折断的情形,于是有一种非金属碳纤维发热体产生,此种发热体不易折断,柔软性好,且连接牢固。然而在实际使用时,会产生热能不平均的情形。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可挠性碳加热管做为发热体的电热毯、垫或棉被。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热毯、垫或棉被,其包括上棉层,下棉层以及设置在上、下棉层中间的可挠性碳加热管,该可挠性碳加热管包括一发热体及一包覆于该发热体外的绝缘套管,其中所述的发热体包括碳纤维束,所述的碳纤维束以包绕方式包绕在玻璃纤维束、岩石纤维束、陶瓷纤维束中之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且该发热体表面披覆有功能性粉末; 该绝缘套管为可挠性的玻璃纤维编织管,氟材弹性管、硅胶管、PU管、PVC管、PE管、PP管、PET管、Nylon管或PI管; 所述的功能性粉末为抗氧化材料粉末、散热材料粉末、远红外线粉末、负离子粉末、电气石粉末、稀土材料粉末之其中一种或其组合。 本发明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的抗氧化材料粉末为六方氮化硼、氮化铝、三氧化二铝之任一种或其组合。 本发明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的散热材料粉末为微米金属粉、石墨、奈米碳管、碳黑、碳化硅、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氧化铍、六方氮化硼、氮化铝之任一种或其组合。 本发明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的远红外线粉末为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铬、二氧化铒、氧化镁、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H二氧化铈、二氧化铋之任一种或其组合。
本发明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的发热体与绝缘套管之间填充油液。
本发明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该油液为苯基硅油或矿物油。
本发明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的可挠性碳加热管呈横向设置。
本发明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的可挠性碳加热管至少有一排呈横向设置,以及至少有一排可挠性碳加热管呈纵向设置。 本发明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的可挠性碳加热管呈弯弧形状设置。
本发明解决进一步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所述的可挠性碳加热管呈交叉网状设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电热毯、垫或棉被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发热转换效率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可以以任意几何形状设置、可挠性佳、柔性佳。


图1是本发明的电热毯、垫或棉被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以及图3是采用本发明的电热毯、垫或棉被的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电热毯、垫或棉被的可挠性碳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至图9是本发明的电热毯、垫或棉被的可挠性碳加热管的设置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热毯、垫或棉被,该电热毯、垫或棉被包括上棉层20,下棉层30以及设置在上、下棉层20、30中间的可挠性碳加热管IO,该可挠性碳加热管10用以提供发热作用,其包括一发热体11及一包覆于该发热体11外的绝缘套管12,其中所述的发热体11包括碳纤维束13,所述的碳纤维束13以包绕方式包绕在玻璃纤维束14、岩石纤维束15、陶瓷纤维束16中之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且该发热体11表面披覆有功能性粉末17。 该绝缘套管12为可挠性的玻璃纤维编织管(polyolefin tubing)或氟材弹性管(f luoroelastomer tubing)、硅胶管(silicon tubing) 、PU管(polyurethanetubing) 、PVC管(Polyvinylchloride tubing)、 PE管(polyethylene tubing)、 PP管(polypropylenetubing) 、 PET管(polyester tubing) 、 Nylon管(polyamidetubing) 、 PI管(polyimidetubing)。 所述的发热体11与绝缘套管12之间可填充油液18,该油液18为苯基硅油或矿物油,其主要在于提供均温、保温及防止发热体11氧化与断裂的作用。 所述的披覆于发热体11表面的功能性粉末17可选择为抗氧化材料粉末、散热材料粉末、远红外线粉末、负离子粉末、电气石粉末、稀土材料粉末之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其中该抗氧化材料粉末为六方氮化硼、氮化铝(A1N)、三氧化二铝(A1203)之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所述的散热材料粉末为可选择微米(奈米)金属粉、石墨、奈米碳管、碳黑、碳化硅(SiC)、三氧化二铝(A1203) 、二氧化硅(Si02)、氧化铍(Be0)、六方氮化硼(HBN)、氮化铝(A1N)之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所述的远红外线粉末为可选择三氧化二铝(Al^)、二氧化硅(Si0》、三氧化二铁(FeA)、三氧化二铬(0203)、二氧化铒(Er0》、氧化镁(MgO)、二氧化钛(T叫)、氧化锆(ZrO》、氧化f丐(CaO)、二氧化铈(CeO》、二氧化铋(Bi02)之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参见图5,所述的可挠性碳加热管10呈横向设置,用以提供较佳均匀发热功效,各可挠性碳加热管10的一端连接正极电源线10a,另一端连接负极电源线10b。
参见图6,所述的可挠性碳加热管40a、40b呈横向设置,用以提供较佳均匀发热功效,其中一排各可挠性碳加热管40a的一端连接正极电源线10c,另一端连接负极电源线10d,另一排各可挠性碳加热管40b的一端连接正极电源线10c,另一端连接负极电源线10d。 参见图7,所述的至少一排可挠性碳加热管50a呈横向设置,以及至少一排可挠性碳加热管50b呈纵向设置,用以提供较佳均匀发热功效,其中横向各可挠性碳加热管50a的一端连接正极电源线10e,另一端连接负极电源线10f,纵向各可挠性碳加热管50b的一端连接正极电源线10e,另一端连接负极电源线10f。 除上述三种实施例可挠性碳加热管设置示意图外,在可以提供相同发热功效的任何形状设置均可实施,如图8所示,所述的可挠性碳加热管60呈弯弧形状设置,用以提供较佳均匀发热功效。 如图9所示,所述的可挠性碳加热管70呈交叉网状设置,用以提供较佳均匀发热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热毯、垫及棉被,其具有不易折断,柔软性好、发热平均、耗电量低、无电磁波、均温、保温以及释放远红外线的优点。
权利要求
一种电热毯、垫或棉被,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棉层,下棉层以及设置在上、下棉层中间的可挠性碳加热管,该可挠性碳加热管包括一发热体及一包覆于该发热体外的绝缘套管,其中所述的发热体包括碳纤维束,所述的碳纤维束以包绕方式包绕在玻璃纤维束、岩石纤维束、陶瓷纤维束中之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且该发热体表面披覆有功能性粉末;该绝缘套管为可挠性的玻璃纤维编织管,氟材弹性管、硅胶管、PU管、PVC管、PE管、PP管、PET管、Nylon管或PI管;所述的功能性粉末为抗氧化材料粉末、散热材料粉末、远红外线粉末、负离子粉末、电气石粉末、稀土材料粉末之其中一种或其组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毯、垫或棉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化材料粉末为六 方氮化硼、氮化铝、三氧化二铝之任一种或其组合。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毯、垫或棉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材料粉末为微米 金属粉、石墨、奈米碳管、碳黑、碳化硅、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氧化铍、六方氮化硼、氮化铝 之任一种或其组合。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毯、垫或棉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远红外线粉末为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铬、二氧化铒、氧化镁、二氧化钛、氧化锆、氧化牵丐、 二氧化铈、二氧化铋之任一种或其组合。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毯、垫或棉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体与绝缘套管之间填充油液。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热毯、垫或棉被,其特征在于该油液为苯基硅油或矿物油。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毯、垫或棉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挠性碳加热管呈横 向设置。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毯、垫或棉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挠性碳加热管至少 有一排呈横向设置,以及至少有一排可挠性碳加热管呈纵向设置。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毯、垫或棉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挠性碳加热管呈弯 弧形状设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毯、垫或棉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挠性碳加热管呈 交叉网状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热毯、垫或棉被,其包括上棉层,下棉层以及设置在上、下棉层中间的可挠性碳加热管,该可挠性碳加热管包括一发热体及一包覆于该发热体外的绝缘套管,其中所述的发热体包括碳纤维束,所述的碳纤维束以包绕方式包绕在玻璃纤维束、岩石纤维束、陶瓷纤维束中之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且该发热体表面披覆有功能性粉末;该绝缘套管为可挠性的玻璃纤维编织管,氟材弹性管、硅胶管、PU管、PVC管、PE管、PP管、PET管、Nylon管或PI管;所述的功能性粉末为抗氧化材料粉末、散热材料粉末、远红外线粉末、负离子粉末、电气石粉末、稀土材料粉末之其中一种或其组合。
文档编号A47C27/12GK101731892SQ20091018862
公开日2010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4日
发明者蔡宜寿 申请人:刘宁和;蔡宜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