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页料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907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合页料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页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合页料带。
背景技术
合页,作为一种将连接物与被连接物活动铰接在一起的中间件,其 使用范围十分广泛,如连接门、窗、柜或盒等产品。
目前,市场上的合页形式较为多样,其中较典型的一种合页结构包 括两个合页片,在这两个合页片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轴 套,两合页片的多个轴套相间设置并同轴安装,并通过穿入轴套内的轴 芯将两个合页片活动铰接,在轴芯的两端一般设置有轴帽,可以固定轴
芯在轴套中;这种合页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安装,适用性好,但 是亦存在明显不足之处有轴合页在生产过程中必然要经过铆接工序, 所以生产工艺相对复杂,制造成本相应增加;现有合页在生产出轴芯及 合页片后一般还需人工完成组装工序(将两合页片对位,并将轴芯插入 合页片的轴套中),组装工艺较为繁琐,导致生产效率低,成本明显增加。
本发明人前期申请的中国发明专利,其申请号为200810027774.8,提 供了一种无轴合页,包括两个合页片,两个合页片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轴套, 其中一个合页片的轴套端部设置有延伸段,延伸段伸入另一合页片的轴套 内,与该轴套可转动地套接。采用上述结构的合页,节省了轴芯组装工序 及铆接工序,简化了制造工艺,但这种所形成的合页产品也是单个独立 的合页,在后续的安装使用过程中仍需逐个装配,使用仍不够方便,尤 其不适用于连续化的生产设备;而且分开的合页的存贮及使用前的整理 工序亦比较烦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 单、合理,存贮、使用比较方便,较适用于连续化生产的合页料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合页料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带状合页片,每条带状合页片由若干个合页片单元组成,两
条带状合页片之间相铰接。
所述两条带状合页片的合页片单元之间仅在铰接处相连。 所述两条带状合页片的合页片单元之间均相连,在铰接处设置槽状结
构,使合页片单元之间在此处断开。
所述合页片单元之间在两侧开槽,使合页片单元之间在两侧断开。 所述带状合页片的其中一条的合页片单元之间不相连,在铰接处合页
片单元之间不相连,另一条带状合页片的合页片单元之间相连。 所述两条带状合页片的合页片单元之间均相连。
所述带状合页片的其中一条的合页片单元之间设置槽状结构,在铰接 处合页片单元之间相连,另一条带状合页片的合页片单元之间相连。 所述两条带状合页片之间通过铰轴相铰接。 所述两条带状合页片之间通过无轴的方式相铰接。
所述两条带状合页片的合页片单元可根据合页的使用要求,在合页料 带上选定合适的位置冲制出合页片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或为圆孔或为带 尖锐凸缘的安装孔;所述尖锐凸缘可包括2 4块尖锐边,带尖锐凸缘的 安装孔主要应用于安装相架等产品,所述尖锐凸缘可方便地嵌入相架板 中,将合页片与相架板固定连接。
所述两条带状合页片的其中一条的合页片单元开有圆孔,另一条带状 合页片的合页片单元开有带锯齿条的方形孔。
本合页料带的材质可以采用铜、铁、钢或铝等金属,合页料带的面积 及厚度可根据合页的大小和要求决定。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原理是本合页料带实质上是由各合页单体连续连 接而成,在需要安装使用单个合页单体时,仅需将合页单体切出即可正常 使用,而未使用的合页仍以连续的料带形式存在,方便有序排列存放。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合页料带可以实现合页一体化生产,节省了合页各 零部件之间繁琐的组装工序,可完全自动化作业生产,生产效率明显提 高,加工成本显著降低,经济效益好。
(2) 本实用新型的合页料带包括有若干个合页单元,可根据实际使 用情况来确定合页使用数量,并将其从合页料带中切割所需相应数量的 合页,使用便利、灵活。(3) 本实用新型的合页料带可由设备自动加工,所生产的合页料带产 品一致性好,质量稳定,加工精度高。
(4) 本合页料带可有序排列,有利于节省空间,便于存贮及运输,亦 可方便地连续取用,较好地适用于连续化的生产设备。


图1是本实用新型合页料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合页料带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合页料带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合页料带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合页料带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合页料带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合页料带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合页料带的分解示意图。 图中带状合页片l合页片单元2铰轴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图l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结构,由图1可见,本合页料带包 括两条带状合页片1,每条带状合页片1由若干个合页片单元2组成,两 条带状合页片1之间通过铰轴3铰接。所述两条带状合页片1的合页片单 元2之间仅在铰接处相连;所述带状合页片1的其中一条的合页片单元2 开有圆孔,另一条带状合页片1的合页片单元2开有带锯齿条的方形孔。 所述带状合页片1亦可开有带尖锐凸缘的安装孔;所述尖锐凸缘可包括2 4块尖锐边,带尖锐凸缘的安装孔主要应用于安装相架等产品,所述尖锐 凸缘可方便地嵌入相架板中,将合页片与相架板固定连接。
本合页料带的材质可以采用铜、铁、钢或铝等金属,合页料带的面积 及厚度可根据合页的大小和要求决定。
实施例2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合页料带的第二种结构,由图2可见,本合
页料带除下述特征外同实施例1:所述两条带状合页片1的合页片单元2 之间均相连,在铰接处设置槽状结构,使合页片单元2之间在此处断开;
所述两条带状合页片1的合页片单元2均开有圆孔。
;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合页料带的第三种结构,由图3可见,本合
页料带除下述特征外同实施例h所述两条带状合页片1的合页片单元2
之间均相连,在铰接处设置槽状结构,使合页片单元2之间在此处断开, 并在合页片单元2之间的两侧开槽,使合页片单元2之间在两侧断开;所 述两条带状合页片1的合页片单元2均开有圆孔。
实施例4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合页料带的第四种结构,由图4可见,本合
页料带除下述特征外同实施例1:所述带状合页片1的其中一条的合页片
单元2之间不相连,在铰接处合页片单元2之间不相连,另一条带状合页
片1的合页片单元2之间相连;所述两条带状合页片1的合页片单元2均
开有圆孔。
实施例5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合页料带的第五种结构,由图5可见,本合
页料带除下述特征外同实施例1:所述两条带状合页片1的合页片单元2
之间均相连,没有设置槽状结构。
实施例6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合页料带的第六种结构,由图6可见,本合 页料带除下述特征外同实施例1:所述带状合页片1的其中一条的合页片 单元2之间设置槽状结构,在铰接处合页片单元2之间相连,另一条带状 合页片1的合页片单元2之间相连。
实施例7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合页料带的第七种结构,由图7可见,本合页料带除下述特征外同实施例1:所述两条带状合页片1的合页片单元2 均开有圆孔;所述两条带状合页片1之间通过无轴的方式相铰接。如图8 所示,所述两条带状合页片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轴套,其中一条带状合页 片1的轴套端部设置有延伸段,延伸段伸入另一条带状合页片1的轴套内, 与该轴套可转动地套接,实现两条带状合页片1通过无轴相铰接。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 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合页料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条带状合页片,每条带状合页片由若干个合页片单元组成,两条带状合页片之间相铰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页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带状合 页片的合页片单元之间仅在铰接处相连。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页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带状合 页片的合页片单元之间均相连,在铰接处设置槽状结构,使合页片单元之 间在此处断开。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合页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页片单元 之间在两侧开槽,使合页片单元之间在两侧断开。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页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合页片 的其中一条的合页片单元之间不相连,在铰接处合页片单元之间不相连, 另一条带状合页片的合页片单元之间相连。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页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带状合 页片的合页片单元之间均相连。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页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合页片 的其中一条的合页片单元之间设置槽状结构,在铰接处合页片单元之间相 连,另一条带状合页片的合页片单元之间相连。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合页料带,其特征在于所 述两条带状合页片之间通过铰轴相铰接。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合页料带,其特征在于所 述两条带状合页片之间通过无轴的方式相铰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页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条带状合 页片的合页片单元开有圆孔或带尖锐凸缘的安装孔;或所述带状合页片的 其中一条的合页片单元开有圆孔,另一条带状合页片的合页片单元开有带 锯齿条的方形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合页料带,包括两条带状合页片,每条带状合页片由若干个合页片单元组成,两条带状合页片之间通过有轴或无轴的方式相铰接。本合页料带可以实现合页一体化生产,节省了合页各零部件之间繁琐的组装工序,可完全自动化作业生产,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加工成本显著降低,经济效益好;而且本合页料带可有序排列,有利于节省空间,便于存贮及运输,亦可方便地连续取用,较好地适用于连续化的生产设备。
文档编号E05D7/00GK201367791SQ20092005066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2日
发明者李俊纬 申请人:李俊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