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睡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76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睡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床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睡床。
背景技术
人的一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床上休息和睡眠,然而现有的床具 设计不够科学和完善,人们在床上的睡眠效率和睡眠质量都较低,从而 使得人们不能得到较好的休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睡床,其能够有效地提高睡床的 使用效率,从而大大的提高了人们的睡眠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睡床, 包括床板,床板的下侧设置有驱动床板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升的升降装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在床板的下侧设置了升降装置, 当人们需要躺在床上休息睡眠时,只需要以可以升降的床板的那一端为 床尾端躺下即可,然后启动升降装置,则床板的床尾端向上抬起,使人 体处于一个与站立时相反的头下脚上的倾斜状态,此时人体的血液逐渐 从腿脚处向头部回流,有助于使人体各部位的血液供应达到一个较好的 平衡状态,从而可以快速地减轻人体的疲劳程度,并大大地提高了人体 在睡床上面的休息和睡眠质量。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易 于制造,且使用效果良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2是去掉床板的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 2所示, 一种新型睡床,包括床板IO,床板10的下侧设置 有驱动床板10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升的升降装置。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保持身体直立的状态行走和站立,此时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人体的双腿和双脚处将会保持较多的血液量,而人体 头部和上身的血液量相对减少,当人们躺在本睡床上休息睡眠时,只需 要选择可以升降的床板的那一端为床尾端躺下即可,然后启动升降装 置,则床板的床尾端向上抬起,使人体处于一个与直立时相反的头下脚 上的倾斜状态,此时人体的血液逐渐从腿脚处向头部和上身回流,有助 于使人体各部位的血液供应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状态,从而可以快速地 减轻人体的疲劳程度,并大大地提高了人体在睡床上面的休息和睡眠质
当然人们也可以选择可以升降的床板的那一端为床头端并躺下,此 时当启动升降装置后,人体处于一个头上脚下的倾斜状态,人们可以借 助于这个较为舒服的姿势看书或看电视,同样也能使人体的疲劳状况得
到相当的缓解。
如图1所示,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可沿导轨40限定的方向上下运 动的支杆30,支杆30和导轨40均设置在床板10的端部下侧,支杆30 的上端顶靠在床板10的下端面上,支杆30的旁侧设置有驱动其上升或 下降的动力机构。
启动动力机构,则支杆30在动力机构的作用下上升,并沿着导轨 限定的方向前进,由于支杆30的上端顶靠在床板10的下端面上,因此 床板10的一端也逐渐上升,直至达到动力机构的设定工作时间和支杆 的设定升程为止。当需要降低床板10时,再次启动动力机构驱动支杆 30下降即可。
所述的动力机构和支杆30的配合有多种方式,比如支杆30设计为 齿条,动力机构采用齿轮以及驱动齿轮旋转的电动机,则电动机正转, 齿条上升;电动机反转,齿条下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如图 1、 2所示,所述的支杆30的杆身下侧设置有固定缆绳50的卡扣31, 缆绳50自卡扣31向上延伸至滑轮21处,沿滑轮21旋绕后再向下延伸 固定至动力机构,所述的动力机构为电动机60,所述的滑轮21固定在床板10下侧的床架20上。
实际工作时,启动电动机60,电动机60转动的同时带动和巻绕缆 绳50,缆绳50绕滑轮21转动,并带动卡扣31和支杆30沿导轨40限 定的方向上升,床板10的一端随之抬起;下降时启动电动机60反转并 释放缆绳50,支杆30在其本身和床板10的重力作用下下降,最终回复
原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支杆30和滑轮21设置 在床板10的同一端,动力机构即电动机60设置在床板10的另一端。
如图1所示,处于滑轮21和电动机60之间的缆绳50与水平线之 间存在一个夹角e,由于此夹角P的存在,因此电动机60受到一个向 上的拉力。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布置方案时,则电动机60与滑轮 21之间的间距就较大,而夹角P的角度将相对较小,因此减小了电动机 60所受的竖向拉力,有利于保持电动机60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当所述的滑轮21和动力机构分别设置在支杆30的两 侧,则夹角P的角度将变得更小,进一步增加了电动机60的稳定性。
所述的床架20的本体上侧设置有沿床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固定 杆22,滑轮21可转动的套设在固定杆22上,如图1所示,所述的固定 杆22的设置有利于滑轮21的安装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的滑轮21、支杆 30以及导轨40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支杆30的下侧杆身之间设置有连接 二者的连接杆32,连接杆32的轴线方向与固定杆22的轴线方向相平行, 所述的卡扣31固定设置在连接杆32上,所述的滑轮21、支杆30、导 轨40以及卡扣31均对称地设置在床板10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的两侧, 所述的缆绳50设置为两根,缆绳50的一端固定在电动机60上,另一 端经滑轮21延伸固定至卡扣31处。
由于滑轮21、支杆30、导轨40以及卡扣31均对称地设置在床板 IO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的两侧,因此当电动机60动作时,床板10的端
6部受力较为均匀,而不会在抬升的时候产生床板10倾翻等情况。
与上述设置相配合,电动机60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两 个。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如图2所示,所述的电动机60设置 为一个,电动机60固定布置在床板10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上。由此工 作时启动电动机60,电动机60带动两根缆绳50同时转动缩放,从而两 根支杆30同时顶靠在床板10上,使得床板10的端部实现了均衡平稳 的上升和下降。
导轨40也有多种实现方式,如图l、 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 导轨40设置为圆筒状,筒体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供连接杆32穿 越的开口,导轨40和支杆30之间构成滑动配合,以使得支杆30能够 顺利地沿导轨40限定的方向运动。所述的支杆30可以为圆柱状杆或方 杆,导轨40沿竖直方向设置。
床板10的抬升高度也有多种选择,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 所述的支杆30的长度设计为当床板10的一端抬起后,床板10的所在 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 45° 。
上述夹角一方面可以使人们较快地恢复体力和精力,有助于提高休 息效率和睡眠质量,另一方面也不至于使人们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睡床,包括床板(10),其特征在于床板(10)的下侧设置有驱动床板(10)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升的升降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睡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可沿导轨(40)限定的方向上下运动的支杆(30),支杆(30) 和导轨(40)均设置在床板(10)的端部下侧,支杆(30)的上端顶靠 在床板(10)的下端面上,支杆(30)的旁侧设置有驱动其上升或下降 的动力机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睡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杆(30) 的杆身下侧设置有固定缆绳(50)的卡扣(31),缆绳(50)自卡扣(31) 向上延伸至滑轮(21)处,沿滑轮(21)旋绕后再向下延伸固定至动力 机构,所述的动力机构为电动机(60),所述的滑轮(21)固定在床板(10)下侧的床架(20)上。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睡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杆(30) 和滑轮(21)设置在床板(10)的同一端,动力机构设置在床板(10) 的另一端。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睡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架(20) 的本体上侧设置有沿床体(1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固定杆(22),滑轮(21)可转动的套设在固定杆(22)上。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睡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轮(21) 和动力机构分别设置在支杆(30)的两侧。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睡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轮(21)、 支杆(30)以及导轨(40)均设置为两个,两个支杆(30)的下侧杆身 之间设置有连接二者的连接杆(32),连接杆(32)的轴线方向与固定 杆(22)的轴线方向相平行,所述的卡扣(31)固定设置在连接杆(32) 上,所述的滑轮(21)、支杆(30)、导轨(40)以及卡扣(31)均对称 地设置在床板(10)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的两侧,所述的缆绳(50)设 置为两根,缆绳(50)的一端固定在电动机(60)上,另一端经滑轮(21)延伸固定至卡扣(31)处。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睡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机(60)设置为一个,电动机(60)固定布置在床板(10)的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上。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睡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轨(40) 设置为圆筒状,筒体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供连接杆(32)穿越的开口。
10、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或7所述的新型睡床,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支杆(30)的长度设置为当床板(10)的一端抬起后,床板(10) 的所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0° 45°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床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睡床。本实用新型包括床板,床板的下侧设置有驱动床板的沿长度方向的一端上升的升降装置。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在床板的下侧设置了升降装置,当人们需要躺在床上休息睡眠时,只需要以可以升降的床板的那一端为床尾端躺下即可,然后启动升降装置,则床板的床尾端向上抬起,使人体处于一个与站立时相反的头下脚上的倾斜状态,此时人体的血液逐渐从腿脚处向头部回流,有助于使人体各部位的血液供应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状态,从而可以快速地减轻人体的疲劳程度,并大大地提高了人体在睡床上面的休息和睡眠质量。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且易于制造。
文档编号A47C21/00GK201365716SQ20092014302
公开日2009年1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6日
发明者邓传友 申请人:邓传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