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4206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震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震床。
背景技术
防震床的设计由来已久,但大多结构复杂,推广价值不大,地震频率很低,尤其是很少有人愿意牺牲床的低成本和美观性且面对预期值很低的地质灾害的情况下使用防震床。推广价值较高的是结构相对简单的主要依靠纯机械构造的且不涉及传动环节的防震床,如中国CN1582817A发明专利申请公开所涉及的一种抗地震床,其包括多个在床铺的长度方向上可拆分的底框和多个侧框分别具有支撑梁的侧框,所述支撑梁在预定高度处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由所述底框连接而成的床板框上;并包括多个顶框,作为被设置在由所述侧框围成的矩形顶部,并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侧框的顶梁连接;进而设有多个与所述顶框相应的顶棚。该申请来自日本,一个地震多发国家,该申请所公开的防震床结构虽然采用了纯机械构造的形式,但仍然没有摆脱结构复杂的问题。此外,由于该结构主要依靠床各个部分的刚性支撑抵抗重物压迫,静态支撑会比较好,但抗冲击力差,而地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定速度的重物落到床上,产生比较大的冲击。中国CN2089742U公告所公开了的防地震床,有装饰床头、床体,所述的床体是由床架、床顶板、侧板、底板和端板构成的箱式床体,美观性差,且透气性不好;所述床架有四个立柱,四个纵管、四个横管,底板和端板与床架固定,床顶板和侧板均由其上的翻转套与床架上的纵管铰接,床顶板上设有止动离合连动销和传导引线,侧板上装有翻转扭簧,底板上装有止动离合装置,端板上设有安全门,所述的床顶板、侧板、底板和端板内均设有加强钢筋。当地震发生时,由地震波引起的房屋晃动或者窗在室内产生的位移导致传导引线牵动止动离合运动销脱开,使床顶板由水平位置翻转成竖直位置,睡在床地板上的人落入箱式床体内。这种结构结构仍然比较复杂,一旦发生地震,人员被困在箱式的床体内,活动空间太小,并且传动部分比较复杂,此外也可能因为干扰而发生误动作,造成不必要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且抗震能力强并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防震床。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防震床,包括床面板和床体,还包括立柱套,相应于床体四角各一设置,向上延伸出所述床面板;立柱,与所述立柱套配套设置并套装配合,同时立柱下部通过抗竖直方向上预定剪切力的连接件连接到立柱套的上部;以及床顶篷,为安装在四根立柱上端的刚性构架,且在立柱落入立柱套时恰好形成立柱与立柱套的双重支撑。依据上述结构,整体结构可以表述为具有四根立柱的带有床顶篷的床,结构简单, 尤其是带有顶篷的床符合中国传统床的结构样式,在时下复古风流行的情况下,上述结构据此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可以认为是附加的效果。主要地,由于采用立柱套与立柱配合的结构,在重压袭来时,首先连接件被剪断,然后立柱带着床顶篷下行,并最终形成双重承重。 据此,中间经过一个比较大的点缓冲,然后是立柱与立柱套配合的滑动缓冲,大大减小了冲击所产生的附加力,抗冲击能力强。而立柱与立柱套配合形成内外两个支撑件,支撑强度增大。反过来再看推广价值,主要在于这类结构不会过多地增加床体的成本,且布局符合中国的审美观念,可以附加的进行装饰,美观性容易保证。上述防震床,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床顶篷上的长度方向两侧的各一个承重柱,相应地,在床体对应位置设有当床顶跟随立柱落下时恰好支撑住所述承重柱的承重槽。上述防震床,所述床顶篷设有顶板和绕顶板四周设置的侧边架。上述防震床,所述侧边架的下边框为连接到相应立柱上的承重框,所述承重柱同时固装在所述顶板和下边框上。上述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向下延伸出所述框。上述防震床,所述侧边架的整体为窗棂结构。上述防震床,所述顶板包括板体和支撑板体的承重部分,其中承重部分包括边框和横向或纵向均布在边框内的副梁。上述防震床,所述边框内还设有由平行于所述副梁的主梁和垂直于主梁的加强梁构成的十字加强结构。上述防震床,所述床面板经由设置在所述立柱套侧面的竖条孔与所述立柱的下部相连,且床体形成舱体,以在立柱带着床面板落下时落入床体内。上述防震床,所述连接件为剪切销。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震床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床顶板承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柱,2、床顶篷,3、边架,4、承重柱,5、床面板,6、剪切销,7、立柱套,8、床体,9、承重槽,10、加强梁,11、边框,12、主梁,13、副梁。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附图1,其示出了一种防震床,包括床面板5和床体8,还包括立柱套7,相应于床体8四角各一设置,向上延伸出所述床面板5 ;立柱1,与所述立柱套配套设置并套装配合,同时立柱下部通过抗竖直方向上预定剪切力的连接件连接到立柱套的上部;以及床顶篷2,为安装在四根立柱1上端的刚性构架,且在立柱落入立柱套时恰好形成立柱与立柱套的双重支撑。关于床顶篷的结构强度,可以考虑连接件的抗剪能力,至少不能在连接件失效前床顶篷就失效,那样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据此,机械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设计制造。如果考虑美观性,立柱1可以采用国人喜欢的圆柱形结构,当然,也可以采用棱柱形结构,较佳的选择是圆柱形结构,进行喷涂可以获得符合中国审美习惯的图案,从结构上来说,立柱上可以形成有装饰层。关于连接件,主要用来承载载荷和在受冲击条件下的保护性失效,因此,据此可知,依据机械原理可用的连接件包括了螺栓等具有轴属性的件。当然,作为保护性连接件,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容易理解使用哪一类连接件。较佳的选择是采用剪切销6,结构简单,且容易设计。关于立柱套向上延伸出床面板,主要是保证一个生存空间,可以匹配后面提到的床体的舱室结构。原则上依据上述结构可以获得结构简单且抗冲击能力比较强的结构,不过还可以考虑其它的辅助结构,比如设置在所述床顶篷2的长度方向两侧的各一个承重柱4,相应地,在床体对应位置设有当床顶跟随立柱落下时恰好支撑住所述承重柱的承重槽9。辅助支撑结构可以增加整体的支撑能力,之所以在长度方向上设置,主要在于长度方向上中间部分的剪切力过大,容易损毁,这样可以提高整体的安全系数。当然,如果床宽度也比较大,也可以相应的增加相应的配置。较佳地,所述床顶篷2设有顶板和绕顶板四周设置的侧边架3。这种结构可以对侧边架进行装饰,更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并且侧边框可以增加床顶篷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如果与承重柱配合,床顶篷的整体强度越高,配置承重柱的可行性就越大。那么进一步地,所述侧边架的下边框为连接到相应立柱1上的承重框,所述承重柱4同时固装在所述顶板和下边框上,提高承重柱安装强度系数。较佳地,所述承重柱4向下延伸出所述框,以便于在床顶篷落下时获得比较大的活动空间。考虑到美观性,所述侧边架的整体为窗棂结构,算是一种复古形式的结构,应用到防震床上不仅仅是结构加强,匹配防震床,强化其推广价值。结合承重柱结构、边架结构,进一步的选择还可以为所述顶板包括板体和支撑板体的承重部分,其中承重部分包括边框11和横向或纵向均布在边框内的副梁13。匹配整体结构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边框内还设有由平行于所述副梁的主梁12和垂直于主梁的加强梁10构成的十字加强结构,在结构强度相同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结构的臃肿,体现美观性的表示。为了增加活动空间,所述床面板5经由设置在所述立柱套7侧面的竖条孔与所述立柱1的下部相连,且床体形成舱体,以在立柱带着床面板落下时落入床体内。这种结构虽然也含有传动部分,但极其简单,仅需要横向的简单连接就可以实现,不影响整体的布局, 且响应性更高。另外,参见说明书附图1,在床体底部设有向外延伸的腿,以提高床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1.防震床,包括床面板(5)和床体(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柱套(7),相应于床体(8)四角各一设置,向上延伸出所述床面板(5); 立柱(1),与所述立柱套配套设置并套装配合,同时立柱下部通过抗竖直方向上预定剪切力的连接件连接到立柱套的上部;以及床顶篷(2),为安装在四根立柱(1)上端的刚性构架,且在立柱落入立柱套时恰好形成立柱与立柱套的双重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床顶篷(2)上的长度方向两侧的各一个承重柱(4),相应地,在床体对应位置设有当床顶跟随立柱落下时恰好支撑住所述承重柱的承重槽(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顶篷(2)设有顶板和绕顶板四周设置的侧边架(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架的下边框为连接到相应立柱(1)上的承重框,所述承重柱(4)同时固装在所述顶板和下边框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4)向下延伸出所述框。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架的整体为窗棂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包括板体和支撑板体的承重部分,其中承重部分包括边框(11)和横向或纵向均布在边框内的副梁(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内还设有由平行于所述副梁的主梁(12)和垂直于主梁的加强梁(10)构成的十字加强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面板(5)经由设置在所述立柱套 (7)侧面的竖条孔与所述立柱(1)的下部相连,且床体形成舱体,以在立柱带着床面板落下时落入床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震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剪切销(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震床,包括床面板和床体,还包括立柱套,相应于床体四角各一设置,向上延伸出所述床面板;立柱,与所述立柱套配套设置并套装配合,同时立柱下部通过抗竖直方向上预定剪切力的连接件连接到立柱套的上部;以及床顶篷,为安装在四根立柱上端的刚性构架,且在立柱落入立柱套时恰好形成立柱与立柱套的双重支撑。依据本实用新型的防震床结构紧凑,且抗震能力强并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文档编号A47C17/86GK202151237SQ20112020247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6日
发明者陈国有 申请人:陈国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