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刹密码多锁栓的摩托车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690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碟刹密码多锁栓的摩托车防盗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特别是一种碟刹密码多锁栓的摩托车防盗锁。
背景技术
作为代步工具,摩托车,特别是电动摩托车越来越多,但随之而来的摩托车被盗事件也不断的发生,现在虽采用了各种各样的防盗措施,其中包括在摩托车上加装防盗锁,现有的摩托车锁主要分为三种(I)碟刹车,(2)u型锁,(3)链条锁,但由于现在防盗锁结构上的问题,它们不同程度的存在不能防技术性开锁,暴力开锁,造价成本高,安全性能差等问题,锁梁大多数采用圆柱型结构,监管难度大,造成材料不合格,难以抗液压钳剪。故目前仍然经常有人采用高科技手段将锁具打开,摩托车被盗现象仍时有发生,造成社会的不安定,与构建和谐社会极不相称,那么如何防止摩托车被盗是人们迫切希望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碟刹密码多锁栓的摩托车防盗锁,可有效解决摩托车的安全防护,防止被盗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体和下体,上体内横向平行装有第一控锁密码管、第二控锁密码管,第一控锁密码管伸出上体端上有第一密码盘,第二控锁密码管伸出上体端上有第二密码盘,第一控锁密码管、第二控锁密码管上均开有锁栓孔,上体外壳上垂直装有两个平行的第一锁栓、第二锁栓;下体内横向平行装有第三控锁密码管、第四控锁密码管,第三控锁密码管伸出下体端上有第三密码盘,第四控锁密码管伸出下体端上有第四密码盘,第三控锁密码管、第四控锁密码管上均开有与上体控锁密码管上相同的锁栓孔,下体外壳上垂直装有两个平行的第三锁栓、第四锁栓;上体内面有平行的第一锁栓槽孔、第二锁栓槽孔,下体内面有平行的第三锁栓槽孔、第四锁栓槽孔;上体的第一锁栓、第二锁栓 分别经第三锁栓槽孔、第四锁栓槽孔插入第三控锁密码管、第四控锁密码管的锁栓孔内;下体的第三锁栓、第四锁栓分别经第二锁栓槽孔、第一锁栓槽孔插入第二控锁密码管、第一控锁密码管的锁栓孔内,固定装配在一起;上体和下体一侧的第四锁栓连接处有卡道。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使用安全,可有效用于摩托车防盗,确保摩托车的安全防护。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主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体、下体锁栓槽孔部位结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锁密码管的结构主视图(因第一控锁密码管5a、第二控锁密码管5b、第三控锁密码管5c、第四控锁密码管5d结构相同,故图4只给出第一控锁密码管5a的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由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体和下体,上体2内横向平行装有第一控锁密码管5a、第二控锁密码管5b,第一控锁密码管5a伸出上体端上有第一密码盘3a,第二控锁密码管5b伸出上体端上有第二密码盘3b,第一控锁密码管5a、第二控锁密码管5b上均开有锁栓孔9,上体外壳上垂直装有两个平行的第一锁栓4a、第二锁栓4b ;下体I内横向平行装有第三控锁密码管5c、第四控锁密码管5d,第三控锁密码管5c伸出下体端上有第三密码盘 3c,第四控锁密码管5d伸出下体端上有第四密码盘3d,第三控锁密码管5c、第四控锁密码管5d上均开有与上体控锁密码管上相同的锁栓孔,下体外壳上垂直装有两个平行的第三锁栓4c、第四锁栓4d ;上体内面有平行的第一锁栓槽孔4屯、第二锁栓槽孔4Cl,下体内面有平行的第三锁栓槽孔4 、第四锁栓槽孔4bi ;上体的第一锁栓4a、第二锁栓4b分别经第三锁栓槽孔4 、第四锁栓槽孔4bi插入第三控锁密码管5c、第四控锁密码管5d的锁栓孔内;下体的第三锁栓4c、第四锁栓4d分别经第二锁栓槽孔4Cl、第一锁栓槽孔4屯插入第二控锁密码管5b、第一控锁密码管5a的锁栓孔内,固定装配在一起;上体和下体一侧的第四锁栓4d连接处有卡道6。为了保证使用效果,所述的上体2、下体I上分别有与第一密码盘3a、第二密码盘3b、第三密码盘3c、第四密码盘3d相对应的对准标志8 ;所述的第一控锁密码管5a、第二控锁密码管5b、第三控锁密码管5c、第四控锁密码管5d分别经轴承7装在相应的上体或下体内;所述的第一锁栓4a、第二锁栓4b、第三锁栓4c、第四锁栓4d插入锁栓孔的端部呈直钩状;所述的每个轴承7边缘装有永磁铁(图中未显示),构成固定器,用于防止密码盘转动后自动复位;所述的上体和下体由钢板制成,为了维修方便,上体和下体均由两部分扣合固定
在一起组成。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上体和下体经卡道6卡装在摩托车的刹车轮上,由密码盘控制锁具的开、合,由于在结构上采用钢板制成的上下部分内设有四锁栓,四密码盘控锁装置,该密码锁控锁装置由控锁管密码盘组成,控锁密码管上开横向的凹型结构,锁栓上配有横向的凸型结构,密码盘与控锁密码管固定,由密码盘带动控锁密码管转动开锁,该锁采用上下各两锁芯对拉结构,构成一平衡状态,避免了采用听声音开锁的方式开锁,其4锁芯中有一个锁芯藏于摩托车刹车片的内侧,依此结构使得暴力开锁不能破坏其锁芯。固定器的内径等于控锁管的外径,固定器可以嵌入钢板内,使得钢板,固定器,控锁管连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固定器采用永磁铁,可以防止密码盘转动后复位。锁的固定器是为微型轴承,其外径与钢板固定,内径与控锁管固定,固定在钢板内每个控锁管两端各由一个固定器固定。每个微型轴承边缘固定一个永磁铁,使密码盘转动后不会自动复位。每一把锁的密码固定,在制造锁的时候每一把锁配有一个编码,将锁的编码和对应该锁的密码同时记录在一张卡片上,并在编码和密码上加有涂刮层,该卡片与锁一一对应,使得当锁的拥有者忘记密码后可通过发送锁的编码进行查寻找回,该编码只有持锁者本人知道,有效避免了密码的忘记和跟改后忘记密码。[0018]其锁栓由足够长足够大的钢柱组成,(具体尺寸可依车的刹车片型号,锁的整体设计调整)其各部分都镶入钢板内,有利的避免了摩托车挂一挡,将锁顶开。其密码盘为单向密码盘,其中有1,2,3,4,5,6,7,8,9,O, A 一^I^一个代码,其中A为转动终点,1,2,3,4,5,6,7,8,9,O为解锁代码。本实用新型采用密码开锁,从源头上避免了制作万能钥匙等技术性开锁。本实用新型在制作时,整体部分采用钢板为结构,锁栓,控锁密码管均采用钢管结 构,固定器采用永磁铁为材料,从源头上避免了液压钳的破坏,结实耐用、安全可靠。由上述可以清楚的看出,本实用型具有结构简单合理,造价成本低,防盗性能好,是摩托车锁制造与防盗的创新,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权利要求1.一种碟刹密码多锁栓的摩托车防盗锁,包括上体和下体,其特征在于,上体(2)内横向平行装有第一控锁密码管(5a)、第二控锁密码管(5b),第一控锁密码管(5a)伸出上体端上有第一密码盘(3a),第二控锁密码管(5b)伸出上体端上有第二密码盘(3b),第一控锁密码管(5a)、第二控锁密码管(5b)上均开有锁栓孔(9),上体外壳上垂直装有两个平行的第一锁栓(4a)、第二锁栓(4b);下体(I)内横向平行装有第三控锁密码管(5c)、第四控锁密码管(5d),第三控锁密码管(5c)伸出下体端上有第三密码盘(3c),第四控锁密码管(5d)伸出下体端上有第四密码盘(3d),第三控锁密码管(5c)、第四控锁密码管(5d)上均开有与上体控锁密码管上相同的锁栓孔,下体外壳上垂直装有两个平行的第三锁栓(4c)、第四锁栓(4d);上体内面有平行的第一锁栓槽孔(4屯)、第二锁栓槽孔(4cl),下体内面有平行的第三锁栓槽孔(4al)、第四锁栓槽孔(4bl);上体的第一锁栓(4a)、第二锁栓(4b)分别经第三锁栓槽孔(4al)、第四锁栓槽孔(4bl)插入第三控锁密码管(5c)、第四控锁密码管(5d)的锁栓孔内;下体的第三锁栓(4c)、第四锁栓(4d)分别经第二锁栓槽孔(4cl)、第一锁栓槽孔(4dl)插入第二控锁密码管(5b)、第一控锁密码管(5a)的锁栓孔内,固定装配在一起;上体和下体一侧的第四锁栓(4d)连接处有卡道(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碟刹密码多锁栓的摩托车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体(2)、下体(I)上分别有与第一密码盘(3a)、第二密码盘(3b)、第三密码盘(3c)、第四密码盘(3d)相对应的对准标志(8)。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碟刹密码多锁栓的摩托车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控锁密码管(5a)、第二控锁密码管(5b)、第三控锁密码管(5c)、第四控锁密码管(5d)分别经轴承(7)装在相应的上体或下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碟刹密码多锁栓的摩托车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锁栓(4a)、第二锁栓(4b)、第三锁栓(4c)、第四锁栓(4d)插入锁栓孔的端部呈直钩状。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碟刹密码多锁栓的摩托车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轴承(7 )边缘装有永磁铁,构成固定器。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碟刹密码多锁栓的摩托车防盗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体和下体均由两部分扣合固定在一起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碟刹密码多锁栓的摩托车防盗锁,有效解决防止摩托车被盗的问题,结构是,上体内横向平行装有第一、第二控锁密码管,第一、第二控锁密码管伸出上体端上分别有第一、第二密码盘,第一、第二控锁密码管上均开有锁栓孔,上体外壳上垂直装有平行的第一、第二锁栓;下体内横向平行装有第三、第四控锁密码管,第三、第四控锁密码管伸出下体端上分别有第三、第四密码盘,第三、第四控锁密码管上均开有锁栓孔,下体外壳上垂直装有平行的第三、第四锁栓;上体和下体内面有平行的四个锁栓槽孔,上体和下体的锁栓分别经锁栓槽孔插入控锁密码管的锁栓孔内,上体和下体一侧的第四锁栓连接处有卡道,本实用新型使用安全,确保摩托车的安全防护。
文档编号E05B71/02GK202380855SQ201120556200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8日
发明者范军 申请人:范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