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044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桌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防止桌面开裂的桌面板。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桌面板如图I所示,包括一桌面01,桌面01上开设有对称设置的两连接凹槽02,连接凹槽的截面为梯形。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当桌体其他连接件03插入连接凹槽02时的连接状态,连接件03为条状,设置有截面形状与连接凹槽截面形状对应的连接部。现有技术中的这种连接部03与连接凹槽02的连接,连接部03与连接凹槽02紧密连接,当气温和湿度过高或过低时,由于连接部03与连接凹槽02间没有留有空隙,桌面01往往因连接部03与桌面01相互挤压而变形,最终导致桌面01开裂。需要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桌面开裂的方法,使桌面不会因为气温和湿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桌面开裂的桌面板。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桌面板,包括一桌面以及一连接部,桌面底面设置有通槽,通槽嵌设于桌面内,桌面底面上开有槽口,槽口口径小于通槽截面口径,桌面侧面上设置有通槽入口,通槽内设置有一固定管,槽口上方设置有连接部,通槽入口处设置有固定塞,固定塞的形状和口径与所述通槽内部形状口径一致。固定塞还保护固定管与通槽,固定管远离通槽入口的一端与通槽底面间留有第一间距,固定管靠近通槽入口的一端与固定塞间留有第二间距。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螺孔,多个第一连接螺孔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为立方体,包括连接部本体和设置与连接部本体一侧面上的多个第二连接螺孔,第二连接螺孔的口径与第一连接螺孔的口径一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本体上与设置有第二连接螺孔的一面相对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螺孔,第三连接螺孔口径与第二连接螺孔口径一致,第三连接螺孔在侧面上的位置与第二连接螺孔一一对应,第三连接螺孔与第二连接螺孔间贯通,形成连接通道。夏季气温过高且空气中湿度过大,由于连接部与桌面紧密连接,使得桌面板因热胀冷缩原理而热涨,桌面表面两端在垂直方向上向下轻微倾斜,桌面中心突起,此时,使用螺丝刀将连接部内的螺丝稍稍拧开,连接部不再与桌面紧密连接,桌面松弛后使得桌面垂直方向上向下倾斜的两端桌面翘起,并与桌面中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防止桌面板开裂。冬季气温过低且空气较为干燥,由于连接部与桌面紧密连接,使得桌面板因热胀冷缩原理而冷缩,桌面表面两端在垂直方向上向上翘起,桌面中心凹陷,此时,使用螺丝刀将连接部内的螺丝进一步拧紧,连接部与桌面进一步紧密接触,则桌面进一步紧绷,使得桌面垂直方向上向上翘起的两端桌面向下倾斜,并与桌面中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防止桌面板开
ο

图I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桌面板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示桌面板与连接件的连接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桌面板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固定管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桌面板与固定管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连接管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插入固定管的桌面板与连接部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说明。图3至图8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桌面板。桌面板包括桌面10,桌面板材质为实木,桌面10底面对称设置有两通槽11,每一通槽11嵌设于桌面10内,桌面10靠近通槽11的一侧底面表面设置有槽口 13,槽口 13 口径小于通槽11截面直径。桌面10于通槽11开口方向的一侧侧面上设置有通槽入口 15,通槽入口 15开口和通槽11槽内截面都为圆形。通槽11内设置有一固定管17,固定管17截面圆形口径与通槽11槽内截面口径一致,固定管17可以从槽口 13处插入通槽11内。固定管17管壁上沿垂直于管口方向并排设有三个第一连接螺孔171,三个第一连接螺孔171中任意两个第一连接螺孔171的圆心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当固定管17插入通槽11内后,使三个第一连接螺孔171开口与槽口 13开口方向一致。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固定管17为钢管,钢管不易变形,且方便插入定位。通槽入口 15处还设置有固定塞19。固定管17插入通槽11内,且使固定管17远离通槽入口 15的一端与通槽11远离通槽入口 15的底面间距离为第一间距21,再将固定塞19从通槽入口 15处插入,且使固定管17靠近通槽入口 15的一端与固定塞19间的距离为第二间距23。同时,固定塞还保护固定管17与通槽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间距21与第二间距23都为2毫米至5毫米。桌面板还包括一连接部30,连接部30设置于槽口 13上方,连接部30为一实木立方体,包括连接部本体31、设于连接部本体31 —侧面上的三个第二连接螺孔311以及设于连接部本体31,第二连接螺孔311的口径与第一连接螺孔171的口径一致。连接部本体31上与设置有第二连接螺孔311的一面相对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三个第三连接螺孔313,第三连接螺孔313 口径与第二连接螺孔311 口径一致,且三个第三连接螺孔313在侧面上的位置与三个第二连接螺孔311 —一对应,一第三连接螺孔313与一第二连接螺孔311间贯通,形成连接通道33。桌子的其余部件通过第三连接螺孔313与桌面10连接。安装时,固定管17插入通槽11内,并使固定管17上的三个第一连接螺孔171开口与槽口 13开口方向一致,且固定管17远离通槽入口 15的一端与通槽11远离通槽入口 15的底面间距离为2毫米至5毫米,再将固定塞19从通槽入口 15处插入,且使固定管17靠近通槽入口 15的一端与固定塞19间的距离为2毫米至5毫米。连接部30放置于槽口 13上方,且使第二连接螺孔311与第一连接螺孔171对接。第一连接螺孔171与连接通道33对应,螺丝从连接通道33进入连接部30,先后穿过第二连接螺孔311与第一连接螺孔171后并拧紧,使连接部30固定在桌面10底面上。夏季气温过高且空气中湿度过大,由于连接部30与桌面10紧密连接,使得桌面板因热胀冷缩原理而热涨,桌面10表面两端在垂直方向上向下轻微倾斜,桌面10中心突起,此时,使用螺丝刀将连接部30内的螺丝稍稍拧开,连接部30不再与桌面10紧密连接,桌面10松弛后使得桌面10垂直方向上向下倾斜的两端桌面翘起,并与桌面10中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防止桌面板开裂。冬季气温过低且空气较为干燥,由于连接部30与桌面紧密连接,使得桌面板因热胀冷缩原理而冷缩,桌面10表面两端在垂直方向上向上翘起,桌面10中心凹陷,此时,使用螺丝刀将连接部30内的螺丝进一步拧紧,连接部30与桌面10进一步紧密接触,则桌面10进一步紧绷,使得桌面10垂直方向上向上翘起的两端桌面向下倾斜,并与桌面10中心保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防止桌 面板开裂。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例。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发明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桌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桌面(10)以及一连接部(30),所述桌面(10)底面设置有通槽(11),所述通槽(11)嵌设于所述桌面(10)内,所述桌面(10)底面上开有槽口(13),所述槽口(13) 口径小于所述通槽(11)截面口径,所述桌面(10)侧面上设置有通槽入口(15),所述通槽(11)内设置有一固定管(17),所述槽口(13)上方设置有所述连接部(30),所述通槽入口(15)处设置有固定塞(19),所述固定塞(19)的形状和口径与所述通槽(11)内部形状口径一致,所述固定管(17)远离所述通槽入口(15)的一端与所述通槽(11)底面间留有第一间距(21),所述固定管(17)靠近所述通槽入口(15)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塞(19)间留有第二间距(2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桌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管(17)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螺孔(171),所述多个第一连接螺孔(171)的圆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3.根据权利可要求I所述桌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0)为立方体,包括连接部本体(31)和设置与所述连接部本体(31) —侧面上的多个第二连接螺孔(311),所述第二连接螺孔(311)的口径与所述第一连接螺孔(171)的口径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桌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本体(31)上与设置有所述第二连接螺孔(311)的一面相对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三连接螺孔(313),所述第三连接螺孔(313) 口径与所述第二连接螺孔(311) 口径一致,所述第三连接螺孔(313)在侧面上的位置与所述第二连接螺孔(311) —一对应,所述第三连接螺孔(313)与第二连接螺孔(311)间贯通,形成连接通道(3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桌面开裂的桌面板,包括一桌面以及一连接部,桌面底面设置有通槽,通槽嵌设于桌面内,桌面底面上开有槽口,槽口口径小于通槽截面口径,桌面侧面上设置有通槽入口,通槽内设置有一固定管,槽口上方设置有连接部,通槽入口处设置有固定塞,固定塞的形状和口径与所述通槽内部形状口径一致。固定塞还保护固定管与通槽,固定管远离通槽入口的一端与通槽底面间留有第一间距,固定管靠近通槽入口的一端与固定塞间留有第二间距。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调节连接部使桌面无论在夏季温度和湿度较高还是冬季温度和湿度较低的时候都不会开裂变形。
文档编号A47B13/08GK202723000SQ20122042216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4日
发明者张 林 申请人:张 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