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结构的隐形平开窗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42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体化结构的隐形平开窗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体化结构的隐形平开窗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开式的型材窗,具体为一种一体化结构的隐形平开窗系 统。
背景技术
[0002]门和窗是建筑物围护结构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建筑造型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建筑物中的虚实对比、韵律艺术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所以它们的形状、尺寸、 比例、排列、色彩、造型等对建筑的整体造型都要很大的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房屋的 进深越来越大,人工采光的比例越来越高,换气也不再依靠窗的自然通风,窗已经越来越失 去其最初采光通风的用途,转而变成纯粹的建筑学中进行空间围合或划分的工具;但是随 着人们环保意识和手段的提高,窗户最基本的通风和采光的作用重新得到了认识和升华, 并且为了减少人工采光通风带来能源的消耗,窗户的最基本的作用也是不断的得到了加强 和重视,因此在现代建筑物外立面的设计中,窗户的选择和设计占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不 仅要考虑到外立面和内立面的美观大方,与建筑物和室内环境融为一体,同时还要最大限 度的去避免减少人工采光和通风。[0003]现有的窗户中大体又分为平开窗和推拉窗,平开窗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窗,窗扇通 过铰链与窗框结合,窗扇可以旋转开启,其在关闭时能够和窗框契合,夕卜立面交为美观。推 拉窗采用装有滑轮的窗扇在窗框上的轨道滑行,这种窗的优点是窗无论在开关状态下均不 占用额外的空间,构造也较为简单。但由此带来的缺点是除了通风面积小和气密性较差外, 其外立面由于窗扇的交错相对比较的凌乱,不利于建筑物外立面的统一和美观,也不利于 内立面整体装修风格的调配。[0004]在窗户设计的同时,考虑到窗户的使用过程,无法避免的就要安装纱窗,目前,市 场上隐形纱窗安装方法主要有两种根据窗户的开启类型有卷帘式,平开式和推拉式;卷 帘式是通过卷筒将纱网收藏,利用纱罩将卷筒安装在窗框上,通过拉动纱网实现纱窗的开 合。平开式是通过几个直扣用螺钉固定在窗体上,不能移动;或是通过铰链能够转动开合。 推拉式直接在滑道上用螺钉固定,可以在滑道上移动,但是因为没有螺钉的固定,隐形纱窗 容易脱落下坠会造成人员伤害或者财产损失,而且纱窗的密封性也较差。目前的隐形纱窗 都在于纱窗中纱网的隐形,而没有从纱窗整体对窗框的隐形去考虑,不仅增加了后续的安 装程序,而且对整体建筑物立面也产生了影响,纱网隐形,但纱窗的凸出安装和窗扇整体的 设置不隐形。[0005]因此,无论是对于平开窗还是推拉窗,纱窗的安装和设置都会影响到窗户外立面 和内立面的美观和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窗户的设计和窗纱的安装没有统一设计和安排,尤 其是对卷帘式的窗纱,现有技术中,卷筒的设置必然会占用额外的空间,或是增大型材的截 面积,成本高,安装和操作都较为繁琐;而且相对于立面较为美观的平开窗,其内外立面都 会相对于窗框立面形成凸出部分,而且把手、合页也同样会产生凸起,影响立面的美观和整 洁,不利于建筑物的整体设计和室内装修的调配。实用新型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窗框中窗扇和窗框整体配合时出现的凸起和凸 出部件,纱窗安装时无法达到相对于窗框的隐形产生的影响建筑物里面设计和美观的问 题,提供一种整体性强,窗扇和纱窗相对窗框形成整体结构,能达到隐形效果的一体化结构 的隐形平开窗系统。[0007]本实用新型一体化结构的隐形平开窗系统,包括一侧与墙体固定连接的窗框,设 置在窗框内部的固定窗扇和平开窗扇,以及对应平开窗扇设置的卷帘纱窗;其特征在于,[0008]所述的窗框远离墙体一侧边缘与平开窗扇接触的部分设置有内陷的阶梯;当平开 窗扇闭合时,其与窗框接触一侧的平面与窗框同侧的平面平齐;[0009]所述的卷帘纱窗I设置在平开窗扇的另一侧,其包括固定板101、卷轴102、密封型 材103、纱网104和拉杆105,密封型材103和窗框内侧连接形成安装腔体106,缠绕有纱网 104的卷轴102通过固定板101设置在安装腔体106内,设置在纱网104末端的拉杆105能 够卡勾在窗框上。[0010]进一步,所述的窗框包括内框型材2和外框型材3,以及由塑料制成的连接内框型 材2和外框型材3的中间型材4 ;内框型材2从横截面来看,其设置有一封闭的腔室201 ;腔 室201内侧对称设置有燕尾槽5,外侧呈阶梯状的一端,延阶梯面延伸设置有卡勾202,另一 端延伸设置有水平勾头6 ;卡勾202延伸的长度与水平勾头6延伸的长度相等。[0011]更进一步,所述的外框型材3包括框料型材3a和中梃型材3b,从横截面看,其均设 置有一个封闭的型腔301,型腔301内侧对称设置有燕尾槽5 ;框料型材3a的型腔外侧两端 分别延伸设置有一延伸侧壁302和朝向墙体的一水平勾头6 ;中梃型材3b的型腔301外侧 两端分别设置有对称的延伸侧壁302 ;延伸侧壁30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型材或胶条的 卡槽303,以及用于扣合型材的扣头304 ;卡槽303内侧壁向扣头304方向设置有一与扣头 304平齐的小凸筋305。[0012]进一步,所述的中间型材4从横截面看,其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内框型材2和外框型 材3的燕尾槽5扣合的燕尾勾扣401 ;远离墙体的端面分别设置有两个T型卡勾402,两个 T型卡勾402内侧形成一连接槽体403 ;中间型材4和内框型材2扣合后,靠近墙体的端面 设置有一与内框型材2镜面对称的水平勾头6,靠近内框型材2的T型卡勾402与卡勾202 形成一五金扣槽404,靠近外框型材3的T型卡勾402与扣头304形成一连接扣槽405 ;连 接槽体403内设置有等压胶条。[0013]进一步,所述的平开窗扇通过上下两边设置的滑撑分别连接在五金扣槽404上, 平开窗扇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内陷的把手7 ;平开窗扇内部对应把手7设置有用于使平开 窗扇和窗框稳固连接的锁合装置8。[0014]进一步,当框料型材3a和中梃型材3b同时用于固定玻璃形成固定窗扇时,通过中 间型材4连接内框型材2后,卡勾202靠近墙体设置,水平勾头6和相邻的T型卡勾402形 成槽体,用于连接玻璃压条。[0015]进一步,所述的密封型材103从横截面看呈L型,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勾扣在小凸 筋305的曲勾107和用于扣合在T型卡勾402上得卡扣108 ;L型拐角的外侧延着与设置有 卡扣108侧壁的相反方向设有用于设置毛条或防尘毛刷的辅助槽体109。[0016]进一步,所述的密封型材103与外框型材3和中间型材4扣合后,辅助槽体109与 卡槽303相对设置,处于纱网104左右两侧的卡槽303内设置有与纱网104接触设置的T 型防风条。[0017]更进一步,所述的拉杆105从横截面看,内部设置有一封闭腔110,上端设置有开 口的用于连接纱网104的连接腔室111 ;底端内侧向内延伸设置有拉手112,外侧向下延伸 设置有弧形勾扣113 ;底端的壁厚大于其余壁面的厚度。[0018]本实用新型一体化结构的隐形平开窗系统,相比较现有技术,其通过一体化的设 计,使平开窗扇能够平整的契合在窗框平面内部,保证了整个平开窗系统一侧的平整与美 观,同时利用功能性的密封型材103在实现阻隔密封的同时,与窗框内部型材安装腔体106 供卷轴102设置,巧妙的将卷帘纱窗的主体置于窗框以内,不仅纱网104外观隐形,而且卷 帘纱窗I整体都隐藏域窗框中,达到了真正的隐形效果,便于内外立面的设计和利用;与此 同时在平开窗扇上设置内陷的把手7和设置上下两边并连接与五金扣槽404上的滑撑,将 其附属配件恰当的融合在了窗框和平开窗扇之间;整体立面美观,统一性强;其有益效果 在于,设计巧妙,结构简单,布局合理,纱窗和窗框完全置于窗框以内,一体化程度高,整体 性强,内外立面美观大方,能够方便的融入到立面的设计和美化当中。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结构的纵截面图。[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结构的横截面图。[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窗框结构的横截面爆炸图。[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中梃型材结构的横截面图。[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型材结构的横截面图。[00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拉杆结构的横截面图。[0025]图中卷帘纱窗I,内框型材2,外框型材3,框料型材3a,中梃型材3b,中间型材4, 燕尾槽5,水平勾头6,把手7,固定板101,卷轴102,密封型材103,纱网104,拉杆105,安装 腔体106,曲勾107,卡扣108,辅助槽体109,封闭腔110,连接腔室111,拉手112,弧形勾扣 113,腔室201,卡勾202,型腔301,延伸侧壁302,卡槽303,扣头304,小凸筋305,燕尾勾扣 401,T型卡勾402,连接槽体403,五金扣槽404,连接扣槽405。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和说明。[0027]本实用新型一体化结构的隐形平开窗系统,在本实施例中以一扇内平开的窗扇和 上方一扇固定窗扇的配合为例,对结构作用原理进行说明,其纵截面图如图1所示,横截面 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窗框、平开窗扇和对应设置的卷帘纱窗,还包括设置在平开 窗扇上方的固定窗扇;如图1和图2所不,其中窗框远离墙体一侧边缘与平开窗扇接触的部 分设置有内陷的阶梯;当平开窗扇闭合时,其与窗框接触一侧的平面与窗框同侧的平面平 齐;设置在平开窗扇另一侧的卷帘纱窗I包括固定板101、卷轴102、密封型材103、纱网104 和拉杆105,密封型材103和窗框内侧连接形成安装腔体106,缠绕有纱网104的卷轴102 通过固定板101设置在安装腔体106内,设置在纱网104末端的拉杆105能够卡勾在窗框上;平开窗扇的两侧分别隐藏在窗框以内,与窗框接触的一侧和窗框平齐,不直接接触的一 侧通过配合设置的卷帘纱窗I实现了对窗框内部空间的密封和利用,同时也保持了立面的 完整和统一,同时在无需纱窗的时候能够将其收其,保证了整体效果和立面美观的同时,通 风采光和视野都十分开阔。[0028]其中,如图3所示窗框由塑料制成的中间型材4连接两侧的内框型材2和外框型 材3组成;内框型材2从横截面来看,其设置有一封闭的腔室201 ;腔室201内侧对称设置 有燕尾槽5,外侧呈阶梯状的一端,延阶梯面延伸设置有卡勾202,另一端延伸设置有水平 勾头6;阶梯状端面的设置是为了让平开窗扇与窗框搭接后不仅能够保证立面的平整,而 且还能达到密封效果;卡勾202延伸的长度与水平勾头6延伸的长度相等。[0029]其中,外框型材3包括框料型材3a和中梃型材3b,从横截面看,其均设置有一个 封闭的型腔301,型腔301内侧对称设置有燕尾槽5 ;如图3所示,框料型材3a的型腔外侧 两端分别延伸设置有一延伸侧壁302和朝向墙体的一水平勾头6 ;如图4所不,中梃型材3b 的型腔301外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对称的延伸侧壁302 ;延伸侧壁30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连 接型材或胶条的卡槽303,以及用于扣合型材的扣头304 ;卡槽303内侧壁向扣头304方向 设置有一与扣头304平齐的小凸筋305。[0030]其中,中间型材4从横截面看,如图3所示,其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内框型材2和外 框型材3的燕尾槽5扣合的燕尾勾扣401 ;远离墙体的端面分别设置有两个T型卡勾402, 两个T型卡勾402内侧形成一连接槽体403 ;中间型材4和内框型材2扣合后,靠近墙体的 端面设置有一与内框型材2镜面对称的水平勾头6,中间型材4靠近内框型材2的T型卡勾 402与卡勾202形成一五金扣槽404,靠近外框型材3的T型卡勾402与扣头304形成一连 接扣槽405 ;连接槽体403内设置有等压胶条。[0031]如图1所示,中间型材4和内框型材2上水平勾头6之间形成了一个开口槽,能够 用来实现和墙体的连接,保持整体性,或者能够用来通过玻璃压条设置固定窗扇的玻璃;当 框料型材3a和中梃型材3b同时用于固定玻璃形成固定窗扇时,通过中间型材4连接内框 型材2后,卡勾202靠近墙体设置,水平勾头6和相邻的T型卡勾402形成槽体,用于连接 玻璃压条。[0032]其中,如图5所示,密封型材103从横截面看呈L型,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勾扣在 小凸筋305的曲勾107和用于扣合在T型卡勾402上得卡扣108山型拐角的外侧延着与设 置有卡扣108侧壁的相反方向设有用于设置毛条或防尘毛刷的辅助槽体109 ;如图1所示, 当其与外框型材3配合形成安装腔体6时,辅助槽体109内设置防尘毛刷;当其与外框型材 3配合,并置于底部时,辅助槽体109内不设置毛条或防尘毛刷;如图2所示,当其与外框型 材3配合用于卡合纱网104时,辅助槽体109内设置毛条,且卡槽303内设置有T型防风条, 与毛条配合固定卡合纱网104两侧,密封防尘防风。[0033]其中,如图6所示,拉杆105从横截面看,内部设置有一封闭腔110,上端设置有开 口的用于连接纱网104的连接腔室111 ;底端内侧向内延伸设置有拉手112,外侧向下延伸 设置有弧形勾扣113 ;底端的壁厚大于其余壁面的厚度。如图1所示,卡槽303当其用于与 拉杆105配合时,其与弧形勾扣113相扣合;当其上方的延伸侧壁302与密封型材103形成 安装腔体106时,其内设置有毛刷;如图2所示,当其用于和纱网104侧边配合时,其内设置 有T型防风条,与辅助槽体109内设置的毛条配合。[0034]其中,又如图1和图2所示,平开窗扇通过上下两边设置的滑撑分别连接在五金扣 槽404上,关闭时,滑撑能够隐藏在平开窗扇和窗框之间的间隙当中,不会产生设置合页时 凸出的转轴部分;平开窗扇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内陷的把手7,也避免了设置执手时造成 的立面不平整;平开窗扇内部对应把手7设置有用于使平开窗扇和窗框稳固连接的锁合装 置8,用于使平开窗扇闭合时能够固定和窗框连接成为一体。[0035]承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从图1和图2看,其两侧面各自融合为 一个整体,不从在五金配件的凸出部分,也没有安装纱窗的痕迹,很好的达到了技术目的, 实现了技术效果,对内外立面的设计和美化都有质的提高,通过型材和结构的一体化设计, 保证了一次安装到位,不会因为附加装置破坏其整体结构的美观和完整,效果明显,适于推 广和应用。[0036]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对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没有做出实质性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产生的若干变型和 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体化结构的隐形平开窗系统,包括一侧与墙体固定连接的窗框,设置在窗框内部的固定窗扇和平开窗扇,以及对应平开窗扇设置的卷帘纱窗;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窗框远离墙体一侧边缘与平开窗扇接触的部分设置有内陷的阶梯;当平开窗扇闭合时,其与窗框接触一侧的平面与窗框同侧的平面平齐; 所述的卷帘纱窗(I)设置在平开窗扇的另一侧,其包括固定板(101 )、卷轴(102)、密封型材(103)、纱网(104)和拉杆(105),密封型材(103)和窗框内侧连接形成安装腔体(106),缠绕有纱网(104)的卷轴(102)通过固定板(101)设置在安装腔体(106)内,设置在纱网(104)末端的拉杆(105)能够卡勾在窗框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结构的隐形平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窗框包括内框型材(2)和外框型材(3),以及由塑料制成的连接内框型材(2)和外框型材(3)的中间型材(4);内框型材(2)从横截面来看,其设置有一封闭的腔室(201);腔室(201)内侧对称设置有燕尾槽(5),外侧呈阶梯状的一端,延阶梯面延伸设置有卡勾(202),另一端延伸设置有水平勾头(6);卡勾(202)延伸的长度与水平勾头(6)延伸的长度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结构的隐形平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框型材(3)包括框料型材(3a)和中梃型材(3b),从横截面看,其均设置有一个封闭的型腔(301),型腔(301)内侧对称设置有燕尾槽(5);框料型材(3a)的型腔外侧两端分别延伸设置有一延伸侧壁(302)和朝向墙体的一水平勾头(6);中梃型材(3b)的型腔(301)外侧两端分别设置有对称的延伸侧壁(302);延伸侧壁(30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型材或胶条的卡槽(303),以及用于扣合型材的扣头(304);卡槽(303)内侧壁向扣头(304)方向设置有一与扣头(304)平齐的小凸筋(30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结构的隐形平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间型材(4)从横截面看,其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内框型材(2)和外框型材(3)的燕尾槽(5)扣合的燕尾勾扣(401);远离墙体的端面分别设置有两个T型卡勾(402),两个T型卡勾(402)内侧形成一连接槽体(403);中间型材(4)和内框型材(2)扣合后,靠近墙体的端面设置有一与内框型材(2 )镜面对称的水平勾头(6 ),靠近内框型材(2 )的T型卡勾(402 )与卡勾(202 )形成一五金扣槽(404),靠近外框型材(3)的T型卡勾(402)与扣头(304)形成一连接扣槽(405);连接槽体(403)内设置有等压胶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结构的隐形平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开窗扇通过上下两边设置的滑撑分别连接在五金扣槽(404)上,平开窗扇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内陷的把手(7);平开窗扇内部对应把手(7)设置有用于使平开窗扇和窗框稳固连接的锁合装置(8)。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结构的隐形平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框料型材(3a)和中梃型材(3b)同时用于固定玻璃形成固定窗扇时,通过中间型材(4)连接内框型材(2)后,卡勾(202 )靠近墙体设置,水平勾头(6 )和相邻的T型卡勾(402 )形成槽体,用于连接玻璃压条。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结构的隐形平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型材(103)从横截面看呈L型,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勾扣在小凸筋(305)的曲勾(107)和用于扣合在T型卡勾(402)上得卡扣(108) ;L型拐角的外侧延着与设置有卡扣(108)侧壁的相反方向设有用于设置毛条或防尘毛刷的辅助槽体(109)。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结构的隐形平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型材(103)与外框型材(3)和中间型材(4)扣合后,辅助槽体(109)与卡槽(303)相对设置,处于纱网(104)左右两侧的卡槽(303)内设置有与纱网(104)接触设置的T型防风条。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化结构的隐形平开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杆(105)从横截面看,内部设置有一封闭腔(110),上端设置有开口的用于连接纱网(104)的连接腔室(111);底端内侧向内延伸设置有拉手(112),外侧向下延伸设置有弧形勾扣(113);底端的壁厚大于其余壁面的厚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开式的型材窗,具体为一种整体性强,窗扇和纱窗相对窗框形成整体结构,能达到隐形效果的一体化结构的隐形平开窗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窗框,固定窗扇,平开窗扇和卷帘纱窗;其中窗框远离墙体一侧边缘与平开窗扇接触的部分设置有内陷的阶梯;当平开窗扇闭合时,其与窗框接触一侧的平面与窗框同侧的平面平齐;所述的卷帘纱窗(1)设置在平开窗扇的另一侧,其通过固定板(101)将缠绕纱网(104)的卷轴(102)安装在由密封型材(103)和窗框内侧连接形成安装腔体(106)内,设置在纱网(104)末端的拉杆(105)能够卡勾在窗框上,平开窗扇及卷帘纱窗(1)均全部位于窗框两侧的平面以内,使立面平整美观。
文档编号E05B5/00GK202832045SQ201220547840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4日
发明者王晓玲 申请人:王晓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